更多“叙述痉证的主要证型及表现、治法和方剂。”相关问题
  • 第1题:

    痢疾中的暴痢分几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痢疾分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称之为暴痢,包括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
    ⑴湿热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治法是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剂用芍药汤。
    ⑵疫毒痢的主证是发病急骤,壮热,痢下鲜紫脓血。治法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剂用白头翁汤。
    ⑶寒湿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治法是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方剂用胃苓汤。

  • 第2题:

    试论述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证候、治法及方剂。


    正确答案: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

  • 第3题:

    试述各型泄泻的证型、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各型泄泻的证治
    (1)寒湿泄泻,治法为芳香化湿,疏表散寒,方剂为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泄泻,治法为清热利湿,方剂为葛根芩连汤。
    (3)暑湿泄泻,治法为清暑化湿,方剂为黄连香薷饮。
    (4)食滞肠胃,治法为消食导滞,方剂为保和散。
    (5)肝气乘脾,治法为抑肝扶脾,方剂为痛泻药方。
    (6)脾胃虚弱,治法为健脾益胃,方剂为参苓白术散。
    (7)肾阳虚衰,治法为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剂为四神丸。

  • 第4题:

    谈谈腹痛的证型、主证、治法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腹痛共分六型进行辨证及治疗。寒邪内阻主证为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舌苔白腻,脉沉紧。治法是温里散寒,理气止痛。方剂为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壅盛主证是腹部胀满,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是通腑泻热。方剂为大承气汤。中脏虚寒主证是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剂为小建中汤。饮食停滞主证是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舌苔白腻,脉滑。治法是消食导滞。方剂为枳实导滞丸。气机郁滞主证是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舌苔薄白,脉弦。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剂是柴胡疏肝散。瘀血阻滞主证为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脉细弦。
    治法是活血化瘀。
    方剂为少腹逐瘀汤。

  • 第5题:

    《伤寒论》表里同病下利有哪些证型?说明各自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方剂。


    正确答案:《伤寒论》中,表里同病下利有以下四种证型:
    ①表寒内迫下利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病表证不解,寒邪内迫阳明,大肠传导失常、津液下趋而下利。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无汗,下利水粪混乱杂,脉浮而紧为辨证要点。治疗用葛根汤发汗解表散邪,升阳升津止利;使表解里自和,亦称为“逆流挽舟法”。
    ②表里皆热下利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表证未解而误下,邪气化热,邪热下迫肠道,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下利。临床以利下稀黄臭秽,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喘而汗出,发热,舌红苔黄,脉急促或数等为辨证要点。表里皆热,且以里热下利为主。药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③表里皆寒下利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太阳病表证,而屡用攻下之法,损伤脾阳,失于健运,升降失职,以致里虚寒挟表证发热下利。临床以下利不止,大便稀溏,口淡不渴,心下痞硬,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缓弱等为辨证要点。此属太阴阳虚兼表寒之下利,但以太阴虚寒为主。治用桂枝人参汤,温中祛寒止利,兼解表邪。
    尚有少阴阳衰而表里皆寒下利者,如91条。临床见下利清谷不止,手足厥逆而身疼痛者,则须先用四逆汤回阳救逆、温里止利;待里阳恢复,下利停止后,再与桂枝汤解其表。
    ④少阳邪热内迫下利: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本条病偏重于少阳,为少阳邪热内迫阳明,逼液下趋,使肠道传导失司而下利。临床以下利粘滞不爽,肛门灼热,腹中挛急疼痛,或利下赤白,里急后重,发热,口苦,脉弦数等为辨证要点。此属里热下利,治用黄芩汤,清热坚阴止利,和中缓急。在此证基础上若伴见呕吐,则是少阳郁火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可用黄芩汤加半夏生姜治之。

  • 第6题:

    痿病的临床证型及表现、治法和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痿病的临床证型及表现、治法和方剂是:
    (1)肺热津伤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润肺,濡养筋脉。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四肢痿软,肢体困重,足胫热蒸,尿短赤涩,发热,胸闷脘痞,肢体麻木,微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利筋脉。方用加味二妙散化裁。
    (3)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宜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亏损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下肢痿软,甚则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目眩发落,耳鸣咽干,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加减。
    (5)脉络瘀阻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治宜益气养营,活血通络。方用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 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1)肝气郁结
    主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主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剂:旋覆花汤加味。
    (3)肝经湿热
    主证:胁痛口苦,脘腹痞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龙胆泻肝汤。
    (4)胆腑郁热
    主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胆。
    方剂:清胆汤。
    (5)肝阴不足
    主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剂:一贯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痢疾中的暴痢分几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痢疾分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称之为暴痢,包括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
    ⑴湿热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治法是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剂用芍药汤。
    ⑵疫毒痢的主证是发病急骤,壮热,痢下鲜紫脓血。治法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剂用白头翁汤。
    ⑶寒湿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治法是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方剂用胃苓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述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证候、治法及方剂。

    正确答案: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痿病的临床证型及表现、治法和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痿病的临床证型及表现、治法和方剂是:
    (1)肺热津伤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润肺,濡养筋脉。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四肢痿软,肢体困重,足胫热蒸,尿短赤涩,发热,胸闷脘痞,肢体麻木,微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利筋脉。方用加味二妙散化裁。
    (3)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宜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亏损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下肢痿软,甚则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目眩发落,耳鸣咽干,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加减。
    (5)脉络瘀阻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治宜益气养营,活血通络。方用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叙述痉证的主要证型及表现、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 痉证的主要证型及表现、治法和方剂是:
    (1)邪壅经脉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口噤不开,头痛,恶寒发热,肢体酸重,无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濡数。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口噤啮齿,甚则角弓反张,高热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眩晕,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数或弦细数。治宜清肝泻火,熄风潜阳。方用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壮热,汗出,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燥或焦黑,脉洪数。治宜清胃泄热,熄风止痉。方用白虎汤加味。
    (4)心营热盛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头痛,呕吐,高热,神昏,谵语,皮肤紫斑或瘀点,夜热早凉,舌质红绛,少苔或剥苔,脉细数。治宜清心凉营,开窍止痉。方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5)阴虚风动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力,头晕目眩,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潜阳,熄风止痉。方用大定风珠。
    (6)气血亏虚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力,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面色萎黄或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养筋缓痉。方用八珍汤加味。
    (7)瘀血内阻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痛如刺,固定不移,形体消瘦,面白唇暗,神疲乏力,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痉。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谈谈腹痛的证型、主证、治法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腹痛共分六型进行辨证及治疗。寒邪内阻主证为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舌苔白腻,脉沉紧。治法是温里散寒,理气止痛。方剂为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壅盛主证是腹部胀满,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是通腑泻热。方剂为大承气汤。中脏虚寒主证是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剂为小建中汤。饮食停滞主证是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舌苔白腻,脉滑。治法是消食导滞。方剂为枳实导滞丸。气机郁滞主证是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舌苔薄白,脉弦。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剂是柴胡疏肝散。瘀血阻滞主证为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脉细弦。
    治法是活血化瘀。
    方剂为少腹逐瘀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慢性痢疾(即休息痢)的证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慢性痢疾,又称之为久痢,包括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
    ⑴虚寒痢的主证是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治法为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剂用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⑵阴虚痢的主证是下痢赤白粘冻,或下鲜血粘稠。治法为养阴清肠。方剂用驻车丸。
    ⑶休息痢发作期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治法为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剂用连理汤。缓解期
    ①脾气虚弱的主证是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粘液。治法为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剂用补中益气汤。②脾阳虚衰的主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夹有少许粘液白冻。治法为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方剂用附子理中汤。
    ③寒热错杂的主证是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下痢稀溏,时夹少量粘冻。治法为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方剂用乌梅丸。
    ④瘀血内阻的主证是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治法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剂用膈下逐瘀汤。

  • 第14题:

    便秘虚证分几型?分别论述各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秘虚证包括三个证型。
    ⑴气虚便秘的主证是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便后乏力,汗出气短,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法是补气健脾,润肠通便。方剂用黄芪汤。
    ⑵血虚便秘的主证是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失眠健忘;或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法是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方剂用润肠丸。
    ⑶阳虚便秘的主证是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腹中冷痛,拘急拒按,或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或薄腻,脉沉迟或沉弦。治法是温阳通便。方剂用济川煎。

  • 第15题:

    谈谈中风恢复期的证型、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中风恢复期的证治
    (1)风痰瘀阻:治宜搜风化痰,化瘀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
    (2)气虚络瘀: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3)肝肾亏虚:治宜滋养肝肾。方用加减。方用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 第16题:

    里热证中常见的证型、临床表现、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气分证:壮热烦渴,舌红苔黄,尿赤便结,脉洪或数。治以辛寒清热,白虎汤。
    (2)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
    (3)血分证: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或蠕动,神昏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质深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
    (4)热盛动风证:高热口渴,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数。治以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
    (5)肺热炽盛证: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泻肺。麻杏石甘汤。
    (6)心火上炎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甚则赤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心泻火,导热下行。导赤散。
    (7)肝火上炎证:发热口渴,烦躁易怒,头痛,或目赤肿痛,或耳暴鸣暴聋,或吐血、衄血、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8)胃火炽盛证:胃脘灼痛、喜冷,发热口渴,或口臭、牙龈肿痛、齿衄,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胃凉血。清胃散。
    (9)大肠热结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硬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少津,脉数。治以泄热通便。大承气汤。
    (10)热毒蕴结证:火热壅盛成毒,肌肤生疮疖疔痈,红肿灼痛,化脓溃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活血。仙方活命饮。

  • 第17题:

    便秘实证分几型?分别论述各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便秘有虚实之分,实秘包括肠胃积热、气机郁滞两个证型。
    ⑴胃肠积热型的主证是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是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剂用麻子仁丸。
    ⑵气机郁滞型的主证是大便干结,欲便不出,腹中胀满,胸胁满闷,嗳气恶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脉弦,或弦缓,或弦数,或弦紧。治法是顺气导滞,降逆通便。方剂用六磨汤。

  • 第18题:

    问答题
    肝郁气滞证型胁痛的证机概要、治法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证机概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治法: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各型泄泻的证型、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 各型泄泻的证治
    (1)寒湿泄泻,治法为芳香化湿,疏表散寒,方剂为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泄泻,治法为清热利湿,方剂为葛根芩连汤。
    (3)暑湿泄泻,治法为清暑化湿,方剂为黄连香薷饮。
    (4)食滞肠胃,治法为消食导滞,方剂为保和散。
    (5)肝气乘脾,治法为抑肝扶脾,方剂为痛泻药方。
    (6)脾胃虚弱,治法为健脾益胃,方剂为参苓白术散。
    (7)肾阳虚衰,治法为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剂为四神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里热证中常见的证型、临床表现、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气分证:壮热烦渴,舌红苔黄,尿赤便结,脉洪或数。治以辛寒清热,白虎汤。
    (2)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
    (3)血分证: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或蠕动,神昏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质深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
    (4)热盛动风证:高热口渴,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数。治以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
    (5)肺热炽盛证: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泻肺。麻杏石甘汤。
    (6)心火上炎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甚则赤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心泻火,导热下行。导赤散。
    (7)肝火上炎证:发热口渴,烦躁易怒,头痛,或目赤肿痛,或耳暴鸣暴聋,或吐血、衄血、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8)胃火炽盛证:胃脘灼痛、喜冷,发热口渴,或口臭、牙龈肿痛、齿衄,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胃凉血。清胃散。
    (9)大肠热结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硬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少津,脉数。治以泄热通便。大承气汤。
    (10)热毒蕴结证:火热壅盛成毒,肌肤生疮疖疔痈,红肿灼痛,化脓溃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活血。仙方活命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小儿汗证肺卫不固、营卫失调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其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肺卫不固型临床表现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肩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代表方剂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
    (2)营卫失调型临床表现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畏寒恶风,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治宜调和营卫。代表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谈谈中风恢复期的证型、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 中风恢复期的证治
    (1)风痰瘀阻:治宜搜风化痰,化瘀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
    (2)气虚络瘀: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3)肝肾亏虚:治宜滋养肝肾。方用加减。方用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慢性痢疾(即休息痢)的证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慢性痢疾,又称之为久痢,包括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
    ⑴虚寒痢的主证是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治法为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剂用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⑵阴虚痢的主证是下痢赤白粘冻,或下鲜血粘稠。治法为养阴清肠。方剂用驻车丸。
    ⑶休息痢发作期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治法为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剂用连理汤。缓解期
    ①脾气虚弱的主证是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粘液。治法为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剂用补中益气汤。②脾阳虚衰的主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夹有少许粘液白冻。治法为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方剂用附子理中汤。
    ③寒热错杂的主证是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下痢稀溏,时夹少量粘冻。治法为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方剂用乌梅丸。
    ④瘀血内阻的主证是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治法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剂用膈下逐瘀汤。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