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等。
<2>“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3>在艺术上,这一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
<4>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更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家对于电影的艺术特质有哪些思考?”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电影诞生的第二次高潮是:()

    • A、20世纪三四十年代
    •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C、20世纪八十年代
    • D、20世纪九十年代

    正确答案:D

  • 第2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电影中没有佳作诞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首位中国电影艺术家奥斯卡得主是?


    正确答案: 黄宗詹

  • 第4题:

    新时期中国电影三次艺术创新的浪潮指什么?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正确答案:一般认为,受新时期起始电影理论探讨的直接影响,80年代前半期的电影创作经历了三次艺术创新的浪潮,即“形式美学”、“纪实美学”、“影像美学”。代表作有《城南旧事》、《黄土地》等。

  • 第5题:

    20世纪()年代,是中国电影第一个黄金时代,在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产生了一大批无愧于生活的优秀影片,开辟了中国电影的()传统,这是30年代电影的最大贡献。


    正确答案:30,革命现实主义

  • 第6题:

    抗战的爆发结束了30年代电影的繁荣局面。中国电影被战争分成了()、()和()等不同部分。由于战争形势下各地区环境的不同,各部分电影在思想和艺术面貌上都很不相同,中国电影出现了空前错综复杂的局面。


    正确答案:国民党统治区、上海“孤岛”、沦陷区

  • 第7题:

    “十七年”中国电影各时期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建国初期第一次发展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大胆创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故事片”,影片结构比较自由,不很戏剧化。
    1956年前后中国电影第二次发展的艺术特点:大胆突破。具体是:(1)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2)艺术上大胆突破;(3)风格、样式上也比较丰富多彩。
    1959年是5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最高峰,其艺术特点是:(1)反映历史真实,将时代精神溶入革命题材之中;(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3)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60年代初期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是强烈地追求创新。当时夏衍提出反对电影中的“四多”(直、露、多、粗),周扬同志要求电影“四好”(好故事、好演员、好镜头、好音乐),瞿白音的“创新独白”影响深远。

  • 第8题:

    80年代初中国电影都有哪些类型?类型片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正确答案:农村片、喜剧片、反特片、功夫片、儿童片、戏曲片、军事历史片、名著改编片、生活片。80年代初类型电影的兴起首先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影厂的生产任务也是由国家下达的,在划分的时候还特别考虑到每年题材的丰、平、欠问题,这样就可以保证影片题材、样式的多样性,以及各种题材、样式的大体平衡。而许多类型片在内容上贴近群众生活、贴近观众心理,加之这时电视等对电影的冲击还不大,所以,类型电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
    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电影生产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电视、录像等又分流了大批电影观众。对类型电影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第五代电影人的崛起。有的学者指出的,第五代一出来就是反类型的。他们关注自我意识,是“影像本体论”、“作者电影论”,而不是“观众本体论”了,总的迹象就是电影与观众的脱节,电影走到前面去。第五代在终结了80年代初的类型电影的同时,也使电影远离观众。第五代电影吸引的更多是电影人,它们造就了电影美学的高峰,却逐渐远离了观众和市场。以至于出现了越来越多探索性质的“零拷贝”影片,观众无缘相见却在国内外频繁获奖。这和“十七年”以及80年代初的获奖影片有着太大的反差。

  • 第9题:

    在40年代后期的民营电影公司中,“()”和“()”是最重要的两家。它们在思想和艺术追求的不同方面都体现出了各自的风格特点,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中都占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昆仑、文华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电影有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
    A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期的经典电影?

    正确答案: 沈西苓的《十字街头》、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费穆的《小城之春》、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中国电影在历史上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
    A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C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D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划分情况是()。

    • A、中国电影被划分为精英电影和主旋律电影
    • B、中国电影被划分为商业电影和非商业电影
    • C、中国电影被划分为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
    • D、中国电影被划分为主旋律电影和非主旋律电影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请你结合中国电影的现状谈谈你对电影商业性的认识和思考。


    正确答案: 商业性是影视与生俱来。影视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艺术商品,它一经制作完成,就要投放市场,在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同时,还应获得相应的利润来进行再生产,市场是影视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唯一渠道,价值规律同样作用于影视商品的交换。与商业性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影视的娱乐性问题。还需要指出的是,影视虽为商品,却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需要讲求社会效益。

  • 第15题: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奖是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选的行业奖它又称为什么奖?


    正确答案: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奖是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选的行业奖它又称为电影凤凰奖。

  • 第16题:

    请你结合中国电影的现状谈谈你对电影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正确答案: 每一部电影即使最轻松的娱乐片也隐含着某种价值判断。根椐意识形态在影片中裸露程度不同,可以把电影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直露型
    二间接型
    三中性型。

  • 第17题:

    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结合欧洲先锋派电影你认为中国电影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正确答案: 欧洲先锋派电影对于电影影像本体的探索是具有相当的先锋性质的,该运动对于电影的视听语言、剪辑技巧等等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纵观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首先,欧洲先锋派电影的“纯电影性”可以作为借鉴,中国电影中缺少这样的先锋探索;其次,中国目前的电影发展太过注重商业性,电影的影像艺术本体性在当今导演的作品中较少被提及和讨论,这一点上中国电影应向欧洲的先锋派电影借鉴和学习,提高电影的艺术性修养。

  • 第18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正确答案:三四十年代,世界各国都进入了戏剧化电影阶段,以好莱坞为典型,由此走向全盛阶段。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好莱坞电影的典型阶段,黄金时代。
    从美学角度讲,因为声音进入银幕,使好莱坞美学发生质的变化,无声时,好莱坞主要运用诗的美学原理和表现手段,以戏剧美学为基础,使编、导、演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把无声说简单粗糙的镜头记录本改成了复杂情节和详细对话的电影剧本。大批舞台剧改编电影的做法使电影日益加强舞台假定性。而作为对话主体的演员在影片中的作用大大加强,进一步巩固早已有之的“明星制度”,各种艺术手段围绕他们起作用。导演的作用在此刻从处理短镜头蒙太奇转到处理长镜头中的的演员表演,而且着重进行有关场功能的创作搜索。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美国电影在三十年代初期特别发展了歌舞片、喜剧片和强盗片等类型片,类型片出现在好莱坞的全盛时期。

  • 第19题:

    总观中国电影最初30年代历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初期中国电影。


    正确答案:(1)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2)初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开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拓了向姊妹艺术(特别是戏剧)学习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传统。二是初步探索和掌握了电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初期中国电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
    (4)初期电影的强烈的商业投机性窒息和束缚着电影生产力的发展。
    (5)初期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艺术技巧方面都落后于同期世界电影的发展水平。

  • 第20题:

    192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家关于电影艺术本体有哪些论述?


    正确答案:<1>影戏一次的重点在于戏上,在影戏对于电影的基本认识中,戏是电影之本,而影则是完成戏的手段而已。这一时期的导演对于电影的艺术本体秉持着“影戏本体论”的论述。
    <2>影戏本体论下,早期电影人认为其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创作风格,而首先是被看做一种看待和把握电影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3>早点的电影人认为影戏是由双层结构的框架构成,它的核心是一种从功能目的论出发的电影叙事本体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早期电影人对于艺术和电影的思维方法。

  • 第21题:

    问答题
    首位中国电影艺术家奥斯卡得主是?

    正确答案: 黄宗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国家设立()等电影艺术档案机构,负责依法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电影艺术档案等工作。
    A

    中国电影科研所

    B

    中国电影资料馆

    C

    北京电影学院

    D

    国家档案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新时期中国电影三次艺术创新的浪潮指什么?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受新时期起始电影理论探讨的直接影响,80年代前半期的电影创作经历了三次艺术创新的浪潮,即“形式美学”、“纪实美学”、“影像美学”。代表作有《城南旧事》、《黄土地》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