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创作情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析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本时期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总体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抗战初期(1937.7-1938.10)。文学创作具有共同的爱国主题和昂扬乐观的气息及英雄主义格调;文学体裁小型化、轻型化、大众化和通俗化,文学获得了战斗性和时代性,却疏离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②抗战中期(1938.10-1944.9)。作家转向清醒地面对现实,文学创作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沉思,文学形式由轻小型转变为宏大厚重的史诗性作品,文学的审美风格显出沉郁、凝重和博大。
    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9)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作家们对黑暗的诅咒、嘲谑和对光明的期待与焦躁,使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调。

  • 第2题:

    下列哪些是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创作的历史剧?()

    • A、《屈原》
    • B、《虎符》
    • C、《天国春秋》
    • D、《草莽英雄》
    • E、《忠王李秀成》

    正确答案:A,B,C,D,E

  • 第3题: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喜剧文学成为创作大潮,选出下列喜剧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群猴;马凡陀的山歌;捉鬼传;八十一梦;围城

  • 第4题:

    黄源洛借鉴西洋歌剧创作手法而创作的歌剧作品()在抗战时期国统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 A、《秋子》
    • B、《观音》
    • C、《荆轲》
    • D、《大地之歌》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恢复时期”电影创作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1977年和1978年共生产故事片50多部,大致可分为:
    (1)揭批“四人帮”罪行,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有《十月的风云___》(第一部正面反映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等10多部。
    (2)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大河奔流》等10多部。
    (3)惊险样式影片,有《黑三角》、《猎字99号》等7部。
    总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三中全会前,全国处在新旧交替、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电影创作也受到政治的制约,处于徘徊状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 第6题:

    抗战前国统区发行量最大的救亡刊物是邹韬奋办的()

    • A、《救亡》
    • B、《生活》
    • C、《救国报》
    • D、《大众生活》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

    • A、对抗战现实的乐观歌颂
    • B、暴露汉奸卖国贼罪行
    • C、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新生的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病
    • D、描写探讨进步青年与爱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和历史道路
    • E、历史题材增多,起到借古喻今效应(特别是戏剧)

    正确答案:C,D,E

  • 第8题:

    单选题
    抗战前国统区发行量最大的救亡刊物是邹韬奋办的()
    A

    《救亡》

    B

    《生活》

    C

    《救国报》

    D

    《大众生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
    A

    对抗战现实的乐观歌颂

    B

    暴露汉奸卖国贼罪行

    C

    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新生的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病

    D

    描写探讨进步青年与爱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和历史道路

    E

    历史题材增多,起到借古喻今效应(特别是戏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统区剧作家陈白尘创作了戏剧(),有意识让群魔登台,自我揭露兼互相扭打,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 《升官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了什么机关报刊?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和发行的机关报刊是《群众》周刊《新华日报》。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是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一种机关刊物。一年后迁至重庆出版。1946年6月又迁往上海,出至第14卷第9期被迫停刊。1947年1月党派人到香港出版香港版周刊(运回内地国统区发行),直至1949年10月出至第143期后终刊。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底迁至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亲自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潘梓牟、傅钟、张友渔先后担任社长,华岗、吴克坚、章汉夫、熊瑾玎等先后担任总编辑。
    《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的出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首先,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党的国统区没有公开出版的机关报的状况,从此,党可以更直接、更讯速地向国统区人民宣传自己的主张了;其次,它们在抗日“大后方”高举起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发展。毛泽东曾赞扬《新华日报》是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它的作用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第三,它们坚持在国统区出版,积累了套同国民党进行合法斗争的经验和城市办报的经验,同时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第四,它们在国统区既是党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喉舌,做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创作的历史剧?()
    A

    《屈原》

    B

    《虎符》

    C

    《天国春秋》

    D

    《草莽英雄》

    E

    《忠王李秀成》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抗战胜利后国统区、解放区各自的经济形势。


    正确答案:(1)国统区的经济形势:
    ①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在国统区接受了大量的物资导致在国统区形成了金融业垄断、重工业垄断、轻工业垄断以及外贸垄断并且在农村恢复了田赋以增加军费;
    ②国民党的国家垄断恶性膨胀影响了国统区经济的正常发展,在国统区很快就出现了财政危机,金融崩溃,工商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等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2)解放区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医治经济创伤的措施并且鼓励发展工商业,统一了货币,在农村继续进行土改,在解放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恢复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 第14题: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统区剧作家陈白尘创作了戏剧(),有意识让群魔登台,自我揭露兼互相扭打,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升官图》

  • 第15题: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了什么机关报刊?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和发行的机关报刊是《群众》周刊《新华日报》。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是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一种机关刊物。一年后迁至重庆出版。1946年6月又迁往上海,出至第14卷第9期被迫停刊。1947年1月党派人到香港出版香港版周刊(运回内地国统区发行),直至1949年10月出至第143期后终刊。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底迁至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亲自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潘梓牟、傅钟、张友渔先后担任社长,华岗、吴克坚、章汉夫、熊瑾玎等先后担任总编辑。
    《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的出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首先,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党的国统区没有公开出版的机关报的状况,从此,党可以更直接、更讯速地向国统区人民宣传自己的主张了;其次,它们在抗日“大后方”高举起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发展。毛泽东曾赞扬《新华日报》是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它的作用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第三,它们坚持在国统区出版,积累了套同国民党进行合法斗争的经验和城市办报的经验,同时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第四,它们在国统区既是党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喉舌,做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

  • 第16题:

    美籍俄裔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曾经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过一首中国题材和风格的音乐剧作品()在抗战时期国统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 A、《秋子》
    • B、《观音》
    • C、《荆轲》
    • D、《孟姜女》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大后方抗战电影特点


    正确答案: 通俗化和进步性

  • 第18题: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 A、多幕剧替代街头剧、短剧
    • B、街头剧、短剧涌现
    • C、长篇小说涌现
    • D、街头诗、传单诗涌现
    • E、叙事诗、抒情诗替代街头诗、短诗

    正确答案:A,C,E

  • 第19题:

    多选题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A

    多幕剧替代街头剧、短剧

    B

    街头剧、短剧涌现

    C

    长篇小说涌现

    D

    街头诗、传单诗涌现

    E

    叙事诗、抒情诗替代街头诗、短诗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析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本时期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总体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抗战初期(1937.7-1938.10)。文学创作具有共同的爱国主题和昂扬乐观的气息及英雄主义格调;文学体裁小型化、轻型化、大众化和通俗化,文学获得了战斗性和时代性,却疏离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②抗战中期(1938.10-1944.9)。作家转向清醒地面对现实,文学创作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沉思,文学形式由轻小型转变为宏大厚重的史诗性作品,文学的审美风格显出沉郁、凝重和博大。
    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9)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作家们对黑暗的诅咒、嘲谑和对光明的期待与焦躁,使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多幕剧替代街头剧、短剧、()、()、抒情诗替代街头诗、短诗。

    正确答案: 长篇小说涌现,叙事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喜剧文学成为创作大潮,选出下列喜剧文学作品()
    A

    《群猴》

    B

    《马凡陀的山歌》

    C

    《捉鬼传》

    D

    《八十一梦》

    E

    《围城》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黄源洛借鉴西洋歌剧创作手法而创作的歌剧作品()在抗战时期国统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A

    《秋子》

    B

    《观音》

    C

    《荆轲》

    D

    《大地之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