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是谁说的?()A、王安石B、郭象C、刘勰D、许慎”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名言和作者一致的有()。

    A、朱熹——“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B、陆象山——“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谓也”

    C、王阳明——“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

    D、周敦颐——“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


    参考答案:ABD

  • 第2题:

    孔子在谈到当政者与民众的关系时说,( ),信是“立政之本”,诚信蕴涵了政治伦理的意味。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民无信而不立”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D.“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参考答案:B.“民无信而不立

  • 第3题:

    请你谈谈对习近平所说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解析:
    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中提到的,出自于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指,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意在告诫当代年轻人既要立志学习,更要下苦功学习。唯有此,才能学有所成,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奉献社会、激扬青春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壮丽的篇章。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也曾用“学无止境”激励广大学子立志学习,刻苦钻研学问。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高远的志向,就难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回眸亘古及今的人类历史,从一统山河的赢政到开拓民主的孙中山,成大事者无不是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没有治学立志的信念,怎能有民族一统的伟业、一朝天子的豪迈,又怎能有辛亥历史的一页、瓦解封建的篇章?历史上天资聪颖无大志,最终垂老于碌碌无为者也是不乏其例的。众所周知的方仲永,先天智商是他人无法相比的,其才华横溢也着实让人望尘莫及,但由于没有远大理想,安于现状,以致时光空逝,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悲惨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指导,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投身于学习,以明确的目标,指引自己的成长学习,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学有所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第4题: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

    • A、知命
    • B、知理
    • C、知言
    • D、知仁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教材指出:谢榛认为持有()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四溟诗话》卷一)


    正确答案:体、志、气、韵

  • 第7题:

    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所说,“不学礼,无以立”。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墨子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票据保证增信后且经承兑人付款确认的,付款顺序应为()。

    • A、承兑人—保证增信行—贴现人
    • B、保证增信行—承兑人—贴现人
    • C、承兑人—贴现人—保证增信行
    • D、贴现人—保证增信行—承兑人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填空题
    教材指出:谢榛认为持有()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四溟诗话》卷一)

    正确答案: 体、志、气、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票据保证增信后且经承兑人付款确认的,付款顺序应为()。
    A

    承兑人—保证增信行—贴现人

    B

    保证增信行—承兑人—贴现人

    C

    承兑人—贴现人—保证增信行

    D

    贴现人—保证增信行—承兑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填入第3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德之不修,虽学有道,其行不远

    C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名言,出于《孟子》的一句是()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不学礼,无以立

    C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故选A。

  • 第14题: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解析:
    王安石认为生命的本源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A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故答案为A。

  • 第15题: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A

  • 第16题:

    “慎独”是我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下列叙述中体现了“慎独”要求的是()

    • 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D、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谢榛认为持有()、()、()、()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正确答案:体;志;气;韵

  • 第18题:

    下列名言,出于《孟子》的一句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B、不学礼,无以立
    • C、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的指导。

    • A、“诗”
    • B、“学”
    • C、“礼”
    • D、“经”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填空题
    谢榛认为持有()、()、()、()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正确答案: 体,志,气,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所说,“不学礼,无以立”。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是谁说的?()
    A

    王安石

    B

    郭象

    C

    刘勰

    D

    许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知、信、行三者关系,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

    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目标、信是基础、行是行动

    B

    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行动

    C

    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目标、信是行动、行是基础

    D

    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行动、信是基础、行是目标

    E

    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正确答案: E
    解析:
    “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根据知信行模式: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