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未发是空无住,发是生心,如是解释,未尝不可。但下二句,乃是二义,则不必与发未发文强合。盖无住生心,是随缘而不著相,真空妙有,是言色空相即不二也。
更多“喜怒哀乐未发时是空,是无住,发而皆中节是生心,此可作无住生心或真空妙有解否?”相关问题
  • 第1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恰当意思是()。

    • A、喜怒哀乐的情绪不要发出来,所谓藏起来情感;喜怒哀乐情绪都节制起来,所谓压抑人的情绪,和气生财。
    • B、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毫无节制,叫做和。
    • C、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 D、喜怒哀乐在没有发作时就控制住它,叫做调和折中;发出来的情绪都要合乎礼节,都要恰到好处,叫做一团和气。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九种住心


    正确答案: 安住、正住、摄住,从外方面进行调心;近住、调住、寂住,从内方面进行调心;最寂住、续住、等持住,从密方面进行调心。依靠这九种调心次第,令心逐渐得以安住。

  • 第3题:

    四无量心中,喜无量心是随喜他人的喜乐;舍无量心是()

    • A、心住平等,不偏爱人,也不偏恨怨敌
    • B、舍去一切的荣华富贵
    • C、以上皆对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中庸》)


    正确答案:谓之和

  • 第5题:

    以下各项出自《大学》的是()。

    • A、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B、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 C、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D、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无所住心


    正确答案: 即其心无住。无住,即无著、不执著。无所住是不滞住善恶、是非、空有、断常、迷悟等等对待的两边,连中道亦不住。

  • 第7题:

    问答题
    ‘僧祇劫’每个大劫中有四个中劫,是成住坏空,此四中劫,照经上所说果有确实否?

    正确答案: 阿僧祇劫与大劫不同,莫混为一。至问成住坏空确否,试看每日有子午朝暮否?每年有春夏秋冬否?明乎此,则不疑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四无量心中,喜无量心是随喜他人的喜乐;舍无量心是()
    A

    心住平等,不偏爱人,也不偏恨怨敌

    B

    舍去一切的荣华富贵

    C

    以上皆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出自哪里?()
    A

    《论语》

    B

    《国语》

    C

    《左传》

    D

    《孝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以下各项出自《大学》的是()。
    A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B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C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D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中庸》)

    正确答案: 谓之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

    此句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

    B

    此句意思是:“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C

    此句是说喜怒哀乐要有节制,不能大喜不能大悲。

    D

    此句中的“中节” :即是合乎度,虽有喜怒哀乐之情,但都发而有度。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金刚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今闻唱赞与念佛声而生爱好,是否亦算住尘生心?


    正确答案:世间万法,皆是佛法,智者照破,愚者迷执,金刚所破除者,除其我法二执,非除法与事也。呗赞声尘,是属净者,北里声尘,是属垢者,以净易垢,自是方便,功夫到时,不垢不净,自无所住。

  • 第14题:

    ‘僧祇劫’每个大劫中有四个中劫,是成住坏空,此四中劫,照经上所说果有确实否?


    正确答案:阿僧祇劫与大劫不同,莫混为一。至问成住坏空确否,试看每日有子午朝暮否?每年有春夏秋冬否?明乎此,则不疑矣。

  • 第15题: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生之本”是指:()

    • A、肝
    • B、心
    • C、脾
    • D、肺
    • E、肾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五保供养制度”对孤寡老人提供的供养内容是:()。

    • A、衣、食、住、行、医
    • B、生、老、病、死、葬
    • C、医、行、吃、住、衣
    • D、衣、食、住、医、葬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正确答案: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 第18题:

    《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恰当意思是()。
    A

    喜怒哀乐的情绪不要发出来,所谓藏起来情感;喜怒哀乐情绪都节制起来,所谓压抑人的情绪,和气生财。

    B

    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毫无节制,叫做和。

    C

    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D

    喜怒哀乐在没有发作时就控制住它,叫做调和折中;发出来的情绪都要合乎礼节,都要恰到好处,叫做一团和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正确答案: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出自()。
    A

    《孟子》

    B

    《中庸》

    C

    《道德经》

    D

    《论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金刚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今闻唱赞与念佛声而生爱好,是否亦算住尘生心?

    正确答案: 世间万法,皆是佛法,智者照破,愚者迷执,金刚所破除者,除其我法二执,非除法与事也。呗赞声尘,是属净者,北里声尘,是属垢者,以净易垢,自是方便,功夫到时,不垢不净,自无所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喜怒哀乐未发时是空,是无住,发而皆中节是生心,此可作无住生心或真空妙有解否?

    正确答案: 未发是空无住,发是生心,如是解释,未尝不可。但下二句,乃是二义,则不必与发未发文强合。盖无住生心,是随缘而不著相,真空妙有,是言色空相即不二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