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净土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著相,是不是有为?这一宗我想不是佛家最高学理,大概是引诱人入门,若是真信佛以后,自然另换高深真理,否则单一味念佛,就不必再用三藏经典了。

题目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净土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著相,是不是有为?这一宗我想不是佛家最高学理,大概是引诱人入门,若是真信佛以后,自然另换高深真理,否则单一味念佛,就不必再用三藏经典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此须分四段来答:
(1)‘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是自证之实智一真法界,方便多门,是利他之权智善巧因缘,权实不二,此是原则。有相是色,无相是空,色即空空即色,实亦不分。有为是造作,无为是法尔,造作是修德,法尔是性德,修岂离性,是亦难分。偏执则五根互争,圆观则诸法一贯,经中有时偏说,是为契机,有时圆说,乃是阐理,理事本自圆融,岂宜呆板。若斥净家有为著相,他宗止观数息参话头断惑等,宁不有为著相耶?
(2)净非最高学理之疑,以通言,诸法平等,并无高下,以别言,登地菩萨,尚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是高是低,可以了然。
(3)入门以后另换真理之疑,试看禅宗诸德,每多悟后修净,而净宗诸祖,更多禅家彻悟之宗匠,此法可曰入室,非可曰入门,不过三根皆被,利钝俱收而已。
(4)一味念佛不用三藏之疑,请居士阅藏自知,各经论中倡导此法,累累皆是,古德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信非虚语,明乎此,只可曰经论多含净土,不可曰念佛即废群经。
更多“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目前我之所想、所作、所为,甚至念经、坐禅„„都是虚妄。对不对?如果是对,我之读经、学佛不是虚妄吗?


    正确答案:不觉凡夫,起惑造业,此是病态,念经坐禅,乃是服药。以药除病,病可除去,病是虚妄。病若不存,药仍服用,药即是病,药又虚妄。若到病药双亡,便是真实,现在还在病中,必须服药。

  • 第2题:

    四相之首—我相。凡修持者,当先去之。惟经论中亦间有提及我字者,如‘唯我独尊’,又‘常乐我净’之我字,如何解释?


    正确答案:说‘我’字者,范畴可分为三:其一我见我慢我名,此二邪一假,乃凡夫颠倒执著说我也。其二尔我彼此,随顺世俗,以期言语不混,是方便说我也。其三圆显法性,全彰净德,法性净德,权称真我,此言语道断,不可说而强名说我也。‘惟我独尊’,‘常乐我净’,上二我字,属于第三范畴。

  • 第3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段经文出自()

    • A、地藏经
    • B、妙法莲华经
    • C、金刚经
    • D、六祖坛经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此观是指对平常事物应作此想抑另有别种观法?


    正确答案:经言‘一切’,又言‘有为法’,即概括有为而言,除无为者,并无例外。

  • 第5题:

    童蒙教材《凡将篇》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 第7题:

    问答题
    《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四相之首—我相。凡修持者,当先去之。惟经论中亦间有提及我字者,如‘唯我独尊’,又‘常乐我净’之我字,如何解释?

    正确答案: 说‘我’字者,范畴可分为三:其一我见我慢我名,此二邪一假,乃凡夫颠倒执著说我也。其二尔我彼此,随顺世俗,以期言语不混,是方便说我也。其三圆显法性,全彰净德,法性净德,权称真我,此言语道断,不可说而强名说我也。‘惟我独尊’,‘常乐我净’,上二我字,属于第三范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根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目前我之所想、所作、所为,甚至念经、坐禅„„都是虚妄。对不对?如果是对,我之读经、学佛不是虚妄吗?

    正确答案: 不觉凡夫,起惑造业,此是病态,念经坐禅,乃是服药。以药除病,病可除去,病是虚妄。病若不存,药仍服用,药即是病,药又虚妄。若到病药双亡,便是真实,现在还在病中,必须服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正确答案: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段经文出自()
    A

    地藏经

    B

    妙法莲华经

    C

    金刚经

    D

    六祖坛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古德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其境界与断见所云之‘人死如灯灭’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凡情者,憎爱分别之念为首,断见者,仍分别之妄念也。妄念即是凡情。古德所云者,是‘尽凡情’,居士所举之‘断见’,是发凡情,岂不同如冰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金刚经内中扼要之处,众生因处处著相,故驰相逐迷,此是出世法,然若有其子骂(或打)其父,若以不取于相,任其打骂,似乎乖伦常,若责之,则生嗔已取于相,与法不合,乞长者释疑。


    正确答案:功夫由勉强而进自然,由著相而进无相,此乃任何人修行,先浅入深之次第。若明乎此理,自然处理得法,因不明佛理,一切动作,不免颠倒,明情达理以后,应付环境,皆能善巧。子行忤逆,是恶众生,生受花报,死堕三途。父既学佛明道,当加怜悯,外则摄折二法,与以调伏,内则因缘空观,不起嗔念!若不如是,自起烦恼,增他罪业,乃是著相。

  • 第14题:

    古德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其境界与断见所云之‘人死如灯灭’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凡情者,憎爱分别之念为首,断见者,仍分别之妄念也。妄念即是凡情。古德所云者,是‘尽凡情’,居士所举之‘断见’,是发凡情,岂不同如冰炭。

  • 第15题: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正确答案: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第16题:

    “风俗之害,如奴婢之蓄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亦一切禁止”出自()的《()》。


    正确答案: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 第17题:

    “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

    • A、《金刚经》
    • B、《大悲咒》
    • C、《涅盘经》
    • D、《菩萨经》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问答题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金刚经内中扼要之处,众生因处处著相,故驰相逐迷,此是出世法,然若有其子骂(或打)其父,若以不取于相,任其打骂,似乎乖伦常,若责之,则生嗔已取于相,与法不合,乞长者释疑。

    正确答案: 功夫由勉强而进自然,由著相而进无相,此乃任何人修行,先浅入深之次第。若明乎此理,自然处理得法,因不明佛理,一切动作,不免颠倒,明情达理以后,应付环境,皆能善巧。子行忤逆,是恶众生,生受花报,死堕三途。父既学佛明道,当加怜悯,外则摄折二法,与以调伏,内则因缘空观,不起嗔念!若不如是,自起烦恼,增他罪业,乃是著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佛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这是打破众生的不平等观念否?又说一切男人一切女人皆是过去世的父母,这是打破众生的分别是不是?

    正确答案: 如居士所推之二意,未尝不可如是云云,然事实却亦不虚,众生既是皆有佛性,遇缘起修,断尽无明,即是佛也。一切男女与我,皆从尘点劫六道展转,曾为父母子女,何止一次,但隔阴之途,已不知耳,男父女母,又何疑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
    A

    《金刚经》

    B

    《大悲咒》

    C

    《涅盘经》

    D

    《菩萨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童蒙教材《凡将篇》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净土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著相,是不是有为?这一宗我想不是佛家最高学理,大概是引诱人入门,若是真信佛以后,自然另换高深真理,否则单一味念佛,就不必再用三藏经典了。

    正确答案: 此须分四段来答:
    (1)‘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是自证之实智一真法界,方便多门,是利他之权智善巧因缘,权实不二,此是原则。有相是色,无相是空,色即空空即色,实亦不分。有为是造作,无为是法尔,造作是修德,法尔是性德,修岂离性,是亦难分。偏执则五根互争,圆观则诸法一贯,经中有时偏说,是为契机,有时圆说,乃是阐理,理事本自圆融,岂宜呆板。若斥净家有为著相,他宗止观数息参话头断惑等,宁不有为著相耶?
    (2)净非最高学理之疑,以通言,诸法平等,并无高下,以别言,登地菩萨,尚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是高是低,可以了然。
    (3)入门以后另换真理之疑,试看禅宗诸德,每多悟后修净,而净宗诸祖,更多禅家彻悟之宗匠,此法可曰入室,非可曰入门,不过三根皆被,利钝俱收而已。
    (4)一味念佛不用三藏之疑,请居士阅藏自知,各经论中倡导此法,累累皆是,古德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信非虚语,明乎此,只可曰经论多含净土,不可曰念佛即废群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此观是指对平常事物应作此想抑另有别种观法?

    正确答案: 经言‘一切’,又言‘有为法’,即概括有为而言,除无为者,并无例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