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如果偏堕于文字而重意义,自相续无法得到真正受益。尤其是当今学术界的人,研究佛法往往偏重于空性、大悲的文字表面,却不知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倘若一味地执著,则无法领悟究竟所指。但同样,如果偏堕意义不重视文字也不行,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说过:“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胜义空性需要依世俗名言而证得,若不依世俗名言,则不能证得甚深空性,从而无法得到涅槃。
我们作为佛教徒,必须要做到不堕两边,把文字与意义结合起来。其实这两者牵涉到闻思和修行:闻思的过程中,文字不可缺少;修行的过程中,意义不得不关注。
更多“假如偏堕于文字或意义一边,对闻思修行有哪些影响?请说说你自己的体”相关问题
  • 第1题:

    修行、闻思就是要我们去了解什么?


    正确答案: 就是要我们去了解整个法界的实相,因为实相方面是非常微细的,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你是没办法看到的,你只是看到肤浅的外表而已。整个的修行是让我们的身心静下来,然后去体悟大自然所呈现的法则,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就会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就会产生颠倒梦想,就会产生苦。

  • 第2题:

    人到了垂暮之年时,具体会有哪些痛苦?对此你有何体会?请以你自己或身边人为例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人老了以后,皮肤、头发、骨骼等都会加速退化,他们虽渴望欲妙受用,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体风脉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极其薄弱;常受众人欺辱,感到万分绝望,徒生苦恼;身体四大紊乱,故要遭受百病萦身、多重损恼的折磨;行住坐卧、活动活动也是气喘吁吁,感困难重重,做什么事情都很费劲...
    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体力会逐渐衰退,再香再好的食品也消化不了,就算是自己年轻时最好听的东西,此时也没了胃口,我们身边的一些老人就是这样,平时好象只要容易吃下去的食物就可以了,没有要求。眼部肌肉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集能力开始下降,这时候视力减退,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或细小的物体,菩提学会的一些老菩萨虽然戴着老花眼镜,但还经常说看不清仪轨上的字。老年人耳根衰退,无论别人说话多大声,都听不清楚,因此跟身边一些老人交流很困难...

  • 第3题:

    明白三恶趣的苦难后,对你的修行有哪些帮助?你今后打算怎么修持?


    正确答案: 明白三恶趣的苦难后,应该了知,我们作为人的话,修行再差劲,也能制止自己的恶行。比如不杀生,有毅力的人就可以做得到;只要你信仰佛教,再差劲也可以每天念一百遍观音心咒。但作为旁生,即便能活上万年,却连一句观音心咒也没办法念。因此,要对恶趣众生生悲心,同时要好好修行。
    我们作为修行人,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今生或前世一定积存了许多转生恶趣的罪业,所以现在务必要诚心诚意努力忏悔,将以往所造的恶业尽量忏净,立誓今后绝不再犯;并对恶趣中的有情生起强烈悲悯心,发愿将自己三世一切善根,回向给沦落恶趣的这些众生,但愿它们能早日脱离恶趣。

  • 第4题:

    空海师父希望我们在闻思修行中,要有这一种“断”的魄力是指哪些?


    正确答案: 你必须要对苦先有深入正确的了解,这样你才能有这种“断”的魄力出来,要有崇高的理想目标,知道修行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大丈夫事业,这是非将相所能为的,这时你才会用生命来求法,你会用生命在修,再怎么磨练你,你都心甘情愿。只有这样修行的魄力出来,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才会脚踏实地来修行,包括说一天打你三百大板,你都愿意,因为你知道,有一个能够出离苦海的目标可以到达,不然的话,若被人磨了,你会走的像飞的似的。

  • 第5题:

    怎样才能对如来教法生起不退转信心?通过闻思修行,你在这方面有哪些转变?


    正确答案:想对佛法生起信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了解它的功德,否则,信心再大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若想了解佛法的功德,我们首先要知道,外道再怎么兴盛,大仙、天龙八部再怎么受供奉,他们自己也沉溺在轮回中,并未超离苦海,又怎能帮我们解决生死大事呢?要想真正脱离生死轮回,其他宗教都一筹莫展,只有暂时行持善的见解和行为。而超离轮回、了生脱死的妙药,唯一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所以,我们应对佛陀的教法、证法有虔诚不移的解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通过闻思修行,佛法的道理也逐步融于心相续,无常之理、因果正见、无我空性等教理也正深深地契合于心,以往多如山王般的邪知见摧毁倒塌,虽然修为仍然很差,但对佛法的信心却并不容易退转,为此,祈祷根本上师,常赐加持不退转,精勤修持唯佛法。

  • 第6题:

    有人说:“我正在闻思修行时,别人前来干扰破坏,故我应为了保护自己的修行而嗔恨他!”对此你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这种理由不能成立。在所有的修行中,安忍是最难行的,也是功德最大的,既然你要修集福德,为何不修习安忍呢?修行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遭受别人干扰是难免的。但我们修行佛法,唯一目的是成佛利益众生,现在如果对众生发嗔恨心,岂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修行目的。所以,为保护修行而不安忍众生损害的理由,是荒谬的。
    《佛遗教经》中说:“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依佛陀的教导,我们不管遇到任何情况,也不能以嗔恚对待。经中还说哪怕是众生前来节节肢解我们,也应“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

  • 第7题:

    说说你对民间美术的定义,主要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
    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
    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⑧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
    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⑩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比如:陕西凤翔县六营的彩绘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泥塑的制作:先制胶泥,多选用细质土,加上胶水,反复压、踩、揉、蹈而成。制泥塑时,先在撮好的雏型上画原稿,搞稿制模,按模翻拓,粘合修饰,使之成型,再用土兑胶,以墨色勾线,然后染色点彩,晾干后刷一层胶水即成。彩绘泥塑有戏剧人物、神话人物、飞禽走兽一百多个品种。这些泥塑,色彩绚丽明快,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大方,妙趣横生。最受人欢迎的是卧牛、立虎、挂虎、胖娃娃等。这些彩绘泥塑,多被西北各省农村视为逢年过节的佳品,或是给孩子做满月的纪念品、家庭日常摆设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礼品。近几年,凤翔彩绘泥塑已被陕西省列为旅游纪念品,对外大量供应。

  • 第8题:

    问答题
    修行时如何才能做到松紧适度?请引用公案、教证加以说明。这与世间的做法是否相违?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前行》中有个有关昼辛吉尊者的公案:从前,阿难尊者教诫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有时紧张过度,有时异常松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的境界。于是他便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问:“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奏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弛时发出呢?”昼辛吉呈白道:“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世尊教诲说:“那么,你修心也与之相同。”
    这与世间的做法也不相违。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良方。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窍诀。比如企业管理或寺院管理,管理人员如果太严格,什么都按照规矩办事,条条框框理得非常清楚,那可能太紧了,大家都呆不住,全部跑光;如果太松了,什么规矩都没有,整个组织无头无尾,谁也不愿意呆在那里。所以,无论是修行还是作管理人员时应该掌握分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有人说:“我正在闻思修行时,别人前来干扰破坏,故我应为了保护自己的修行而嗔恨他!”对此你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这种理由不能成立。在所有的修行中,安忍是最难行的,也是功德最大的,既然你要修集福德,为何不修习安忍呢?修行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遭受别人干扰是难免的。但我们修行佛法,唯一目的是成佛利益众生,现在如果对众生发嗔恨心,岂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修行目的。所以,为保护修行而不安忍众生损害的理由,是荒谬的。
    《佛遗教经》中说:“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依佛陀的教导,我们不管遇到任何情况,也不能以嗔恚对待。经中还说哪怕是众生前来节节肢解我们,也应“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假如偏堕于文字或意义一边,对闻思修行有哪些影响?请说说你自己的体会。

    正确答案: 如果偏堕于文字而重意义,自相续无法得到真正受益。尤其是当今学术界的人,研究佛法往往偏重于空性、大悲的文字表面,却不知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倘若一味地执著,则无法领悟究竟所指。但同样,如果偏堕意义不重视文字也不行,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说过:“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胜义空性需要依世俗名言而证得,若不依世俗名言,则不能证得甚深空性,从而无法得到涅槃。
    我们作为佛教徒,必须要做到不堕两边,把文字与意义结合起来。其实这两者牵涉到闻思和修行:闻思的过程中,文字不可缺少;修行的过程中,意义不得不关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修行、闻思就是要我们去了解什么?

    正确答案: 就是要我们去了解整个法界的实相,因为实相方面是非常微细的,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你是没办法看到的,你只是看到肤浅的外表而已。整个的修行是让我们的身心静下来,然后去体悟大自然所呈现的法则,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就会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就会产生颠倒梦想,就会产生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明白三恶趣的苦难后,对你的修行有哪些帮助?你今后打算怎么修持?

    正确答案: 明白三恶趣的苦难后,应该了知,我们作为人的话,修行再差劲,也能制止自己的恶行。比如不杀生,有毅力的人就可以做得到;只要你信仰佛教,再差劲也可以每天念一百遍观音心咒。但作为旁生,即便能活上万年,却连一句观音心咒也没办法念。因此,要对恶趣众生生悲心,同时要好好修行。
    我们作为修行人,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今生或前世一定积存了许多转生恶趣的罪业,所以现在务必要诚心诚意努力忏悔,将以往所造的恶业尽量忏净,立誓今后绝不再犯;并对恶趣中的有情生起强烈悲悯心,发愿将自己三世一切善根,回向给沦落恶趣的这些众生,但愿它们能早日脱离恶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假如拥有了名声、地位、财富,这种人生就是最有意义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写出理由。


    正确答案: 名声、地位、财富在人世间来说,尚且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那些眼光短浅、学问平常、心胸不够宽广的人,才认为这些最有意义。学佛的人都知道:人世间不过是六道之一,上面还有二十八层天;而六道之外更有他方净土,比最高天还要殊胜无数万倍。只要我们稍加努力,这些地方都可以去,仅仅停留在世间的财色名位上,实在是愚蠢至极。我们已经得到了人身,也听闻了佛法,这就世间最有价值的事情,如果相续中生起利益众生的心。用这颗千百万劫难以得到的心,来修学佛法,一生就脱离六道轮回,这才是最最有意义的!

  • 第14题:

    正确的闻思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有了正确的闻思,才能有正确的实修实证,实修实证也才会事半功倍。如果闻思不正确,或闻思不够,无法实修实证。

  • 第15题:

    明白六道众生的数量比例,对你今后修行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人身极其难得,故一定要好好地闻思修行,依此解脱轮回。
    不管怎么样,我们上半生虽已迷迷糊糊过了,但从今后的下半生该以何种方式度守,应该心中有数。正如藏地有句俗话说:“重新穿衣,重新系腰带。”所以,我们从现在起要重新做人,让自己下半生变成真正的修行人,否则,得个人身却白白耗费掉,实在太可惜了!
    作为居士,应该好好护持净戒,同时好发际闻思,这样就拥有珍宝人身。否则,每天只希求世间八法,从来不行持善法,从来不行持善法,连最简单的转经轮、念观音心咒也不做,来一趟人间什么意义都没有,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而空耗,或者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返一样,简直愚不可及。对于这些人,我们理当生起悲心,有能力的话,尽量施以帮助。

  • 第16题:

    弘法利生、闻思修行那么辛苦,还不如喝酒、打麻将、上舞厅快乐,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有智慧的人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正确答案: 我们做事情时,首先要观察对今生来世、对众生有没有利,如果都有利的话,那就一定要去做。比如弘法、放生、闻思修行,这些事情虽然做起来困难,但对众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这就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做的。相反,有些事情虽然暂时让人享受快乐,但从究竟来讲,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有利益,这样的事情不能做。就像吸鸦片、喝酒、赌博,或者到歌舞厅里混时间,表面上看来很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但这些对今生来世都是不利的,有智慧的人不应该这样做。

  • 第17题:

    有些人认为,闻思太多了只会增加分别念,故而听一两部法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否正确?请以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这种想法没有必要。在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的传记里,说他一辈子听法七百多函!短暂的一生中,很多人不要说七百多函,连七十函也没有;不要说七十函,连七本书的传承也没有圆满过。有些人学一两部论典就满足了,这种心态要不得,学佛应该有强烈的渴求心,不能得少为足。若是世间的妙欲,大可知足少欲,有一间房子就够了,没有必要贪太多,但是对于佛法,应该欲望越大越好——学了一本书肯定不行,还要学一本;这法听过一次不行,还要再听一次;五十万加行修了一次不行,还在再修一次、两次、三次„„佛法是相融相通的,不可能相违,有些道理闻思一次不一定能生起定解,而通过反复闻思或闻思不同法对同一问题的诠释而得能全面的了知,或者以前某些方面不清楚,而其它论典又专门对此进行剖析阐述的,道理越听闻愈明白,这样经验大多数人都会有。

  • 第18题:

    列举在你过去的学习或工作中,老师或领导没有安排、你自己主动去做了,并且收到好的效果的事例,你做了之后老师或者领导有什么反应,请具体说说。


    正确答案: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配合领导做好该做的事情。还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为了让工作更好地进行主动采取行动。
    我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大三开学时,团委的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迎新晚会。按照老师的思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晚会的进程准备好,并组织同学参加,安排好节目。大家接到命令马上开始了工作。就在忙着给大家安排任务时,我突然有了个新的想法:把学校的领导请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欢迎致辞。同时,邀请其他学院的代表参加晚会,增进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当时由于负责的老师有事外出,联系不上,我只能在没有请示老师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工作。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进了校长办公室,没想到,在我向校长说明情况之后他欣然答应,说我想法很好,答应到时一定会到场。校长对我的鼓励让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做好这次“史无前例”的迎新晚会,我对工作的所有细节都详细过问,对大家有争议的问题反复思考,最终敲定方案。最后,这次晚会不仅成功,还异常精彩。不仅新同学情绪高涨,而且有些参加的老同学也非常兴奋,晚会一直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晚会后各个学院之间的联系也明显增多,学校的气氛更加活跃。
    在老师回来后,我详细地向老师汇报了此次晚会的整个组织过程和进展,老师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夸我有想法、工作积极,后来因为我工作出色,很荣幸地担任了学生会主席一职。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在工作中不仅要严格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好工作,还要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 第19题:

    问答题
    弘法利生、闻思修行那么辛苦,还不如喝酒、打麻将、上舞厅快乐,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有智慧的人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正确答案: 我们做事情时,首先要观察对今生来世、对众生有没有利,如果都有利的话,那就一定要去做。比如弘法、放生、闻思修行,这些事情虽然做起来困难,但对众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这就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做的。相反,有些事情虽然暂时让人享受快乐,但从究竟来讲,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有利益,这样的事情不能做。就像吸鸦片、喝酒、赌博,或者到歌舞厅里混时间,表面上看来很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但这些对今生来世都是不利的,有智慧的人不应该这样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明白六道众生的数量比例,对你今后修行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人身极其难得,故一定要好好地闻思修行,依此解脱轮回。
    不管怎么样,我们上半生虽已迷迷糊糊过了,但从今后的下半生该以何种方式度守,应该心中有数。正如藏地有句俗话说:“重新穿衣,重新系腰带。”所以,我们从现在起要重新做人,让自己下半生变成真正的修行人,否则,得个人身却白白耗费掉,实在太可惜了!
    作为居士,应该好好护持净戒,同时好发际闻思,这样就拥有珍宝人身。否则,每天只希求世间八法,从来不行持善法,从来不行持善法,连最简单的转经轮、念观音心咒也不做,来一趟人间什么意义都没有,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而空耗,或者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返一样,简直愚不可及。对于这些人,我们理当生起悲心,有能力的话,尽量施以帮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怎样才能对如来教法生起不退转信心?通过闻思修行,你在这方面有哪些转变?

    正确答案: 想对佛法生起信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了解它的功德,否则,信心再大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若想了解佛法的功德,我们首先要知道,外道再怎么兴盛,大仙、天龙八部再怎么受供奉,他们自己也沉溺在轮回中,并未超离苦海,又怎能帮我们解决生死大事呢?要想真正脱离生死轮回,其他宗教都一筹莫展,只有暂时行持善的见解和行为。而超离轮回、了生脱死的妙药,唯一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所以,我们应对佛陀的教法、证法有虔诚不移的解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通过闻思修行,佛法的道理也逐步融于心相续,无常之理、因果正见、无我空性等教理也正深深地契合于心,以往多如山王般的邪知见摧毁倒塌,虽然修为仍然很差,但对佛法的信心却并不容易退转,为此,祈祷根本上师,常赐加持不退转,精勤修持唯佛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空海师父希望我们在闻思修行中,要有这一种“断”的魄力是指哪些?

    正确答案: 你必须要对苦先有深入正确的了解,这样你才能有这种“断”的魄力出来,要有崇高的理想目标,知道修行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大丈夫事业,这是非将相所能为的,这时你才会用生命来求法,你会用生命在修,再怎么磨练你,你都心甘情愿。只有这样修行的魄力出来,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才会脚踏实地来修行,包括说一天打你三百大板,你都愿意,因为你知道,有一个能够出离苦海的目标可以到达,不然的话,若被人磨了,你会走的像飞的似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列举在你过去的学习或工作中,老师或领导没有安排、你自己主动去做了,并且收到好的效果的事例,你做了之后老师或者领导有什么反应,请具体说说。

    正确答案: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配合领导做好该做的事情。还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为了让工作更好地进行主动采取行动。
    我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大三开学时,团委的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迎新晚会。按照老师的思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晚会的进程准备好,并组织同学参加,安排好节目。大家接到命令马上开始了工作。就在忙着给大家安排任务时,我突然有了个新的想法:把学校的领导请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欢迎致辞。同时,邀请其他学院的代表参加晚会,增进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当时由于负责的老师有事外出,联系不上,我只能在没有请示老师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工作。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进了校长办公室,没想到,在我向校长说明情况之后他欣然答应,说我想法很好,答应到时一定会到场。校长对我的鼓励让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做好这次“史无前例”的迎新晚会,我对工作的所有细节都详细过问,对大家有争议的问题反复思考,最终敲定方案。最后,这次晚会不仅成功,还异常精彩。不仅新同学情绪高涨,而且有些参加的老同学也非常兴奋,晚会一直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晚会后各个学院之间的联系也明显增多,学校的气氛更加活跃。
    在老师回来后,我详细地向老师汇报了此次晚会的整个组织过程和进展,老师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夸我有想法、工作积极,后来因为我工作出色,很荣幸地担任了学生会主席一职。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在工作中不仅要严格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好工作,还要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