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些人说:“真正的皈依是能所双亡、什么都不执著,所以没有必要经常随念三宝,这些都是著相而修,不究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正确答案: 虽然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真正的三宝远离一切戏论,唯一是现空双运的本体,皈依三宝也是一种执著相。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暂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所以首先应该按照《随念三宝经》中所说的那样皈依三宝,这样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 第2题:

    有些人看到佛像就马上磕头,看到怨恨的敌人就咬牙切齿,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恭敬佛像可以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而敌人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损害,自己才有机会修安忍,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二者都是修行所缘,故应平等恭敬。

  • 第3题:

    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否?我答他确实佛说的是不错。可是他要我举现在有所感觉的事证,不知如何解答?


    正确答案:无法向其证明,此非现量,乃属圣教量,非凡夫所可解也。书载铜山东崩,洛钟西应,哭竹生笋,思鱼涌泉无非感应道交所起现相。如以古书记载不实,出于臆造,而太阳发现黑子,地球之电波即生变化,新发明之心理测验机,能断人语之真假,亦无非一感一应耳。读书多,见事广,自不以驼为马肿背矣。

  • 第4题:

    又有人说:凡是皈依三宝的人,遇著以上各等之神,而须行礼,并祝念‘愿尊神发菩提心,往生极乐’或者念佛及持往生咒,此念对否?


    正确答案:广行法施,乃大乘佛子应为之事,某君之说是也。

  • 第5题:

    子云,“吾不试,故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 A、孔子说过,我没有参加仕途考试,只是好古
    • B、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热衷艺术
    • C、孔子说过,我不喜欢考试,所以从事艺术工作
    • D、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

    正确答案:D

  • 第6题:

    问答题
    有位老太太念佛数十年,最近念佛时看到很多畜类,她害怕落畜生道,我初学念佛时也曾看到。这是哪一识现的,怎么有些同修没有这种现象?

    正确答案: 第八识藏有种子,偶起现行,第六识恒常转易,妄念不止,故有此相。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果能放下万缘,都摄六根,此相自然不见,应知妄相当于妄念,若得一心安有妄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填空题
    著名教育家()说,我的教育信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正确答案: 顾泠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会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谁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吾不试,故艺”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我没有盲目尝试,因此有时间掌握很多谋生的技能

    B

    我考试做官不成,所以从事艺术

    C

    我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

    D

    我没有做过官,就掌握了“六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平时积累的念佛、放生等善根就永不会穷尽?请结合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世间上的随福德分善根、小乘的随解脱分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生完一次果后就会枯干,没有再生果的机会,但大乘菩提心的善根就像天界或劫初时的如意树一样,果实会一直不断地产生,用之不尽,且越享用越增长。无论积累何种善根,若以菩提心来摄持,所行持的善法均成为菩提之因,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大海未干之前,此水滴也不会干涸,所以这个善根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不会耗尽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又有人说:凡是皈依三宝的人,遇著以上各等之神,而须行礼,并祝念‘愿尊神发菩提心,往生极乐’或者念佛及持往生咒,此念对否?

    正确答案: 广行法施,乃大乘佛子应为之事,某君之说是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人说:“别人赞美我的时候,他必然很快乐。我已经发了菩提心,众生快乐我也快乐,所以我喜欢赞叹,主要是随喜别人的快乐。”这种说法你如何驳斥?


    正确答案: 你既然能对众生的快乐感到高兴,那么这种随喜应该很广大,可以遍及每一个众生吧!但实际上你的心好像很会拣择,当别人赞叹你的敌人时,你为什么不去随喜呢?那时你不但不高兴,反而生起嗔恼痛苦,这与你的说法完全相反。别人的名声传扬各方而喜悦时,你在旁边的心境如何呢?可见,你的说法自相矛盾。

  • 第14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 第15题:

    有位老太太念佛数十年,最近念佛时看到很多畜类,她害怕落畜生道,我初学念佛时也曾看到。这是哪一识现的,怎么有些同修没有这种现象?


    正确答案:第八识藏有种子,偶起现行,第六识恒常转易,妄念不止,故有此相。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果能放下万缘,都摄六根,此相自然不见,应知妄相当于妄念,若得一心安有妄相。

  • 第16题:

    为什么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平时积累的念佛、放生等善根就永不会穷尽?请结合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世间上的随福德分善根、小乘的随解脱分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生完一次果后就会枯干,没有再生果的机会,但大乘菩提心的善根就像天界或劫初时的如意树一样,果实会一直不断地产生,用之不尽,且越享用越增长。无论积累何种善根,若以菩提心来摄持,所行持的善法均成为菩提之因,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大海未干之前,此水滴也不会干涸,所以这个善根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不会耗尽的。

  • 第17题:

    “今天我()没有去训练,()我感冒了,身体不舒服。”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就填()

    • A、因为„„所以„„
    • B、之所以„„是因为„„
    • C、既然„„就„„
    • D、不是„„而是„„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有些人看到佛像就马上磕头,看到怨恨的敌人就咬牙切齿,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恭敬佛像可以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而敌人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损害,自己才有机会修安忍,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二者都是修行所缘,故应平等恭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有些人说:“真正的皈依是能所双亡、什么都不执著,所以没有必要经常随念三宝,这些都是著相而修,不究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正确答案: 虽然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真正的三宝远离一切戏论,唯一是现空双运的本体,皈依三宝也是一种执著相。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暂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所以首先应该按照《随念三宝经》中所说的那样皈依三宝,这样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四个小偷(每人各偷了一种东西)接受盘问。甲说:每人只偷了一块表;乙说:我只偷了一颗钻石;丙说:我没偷表;丁说:有些人没偷表。经过警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次审问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下列判断,没有错误的是()。
    A

    所有人都偷了表

    B

    所有人都没偷表

    C

    有些人没偷表

    D

    乙偷了一颗钻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子云,“吾不试,故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A

    孔子说过,我没有参加仕途考试,只是好古。

    B

    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热衷艺术。

    C

    孔子说过,我不喜欢考试,所以从事艺术工作。

    D

    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而且没有文化,但她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她也可能生起了菩提心。要知道,往生必须具备菩提心,如果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人说:“别人赞美我的时候,他必然很快乐。我已经发了菩提心,众生快乐我也快乐,所以我喜欢赞叹,主要是随喜别人的快乐。”这种说法你如何驳斥?

    正确答案: 你既然能对众生的快乐感到高兴,那么这种随喜应该很广大,可以遍及每一个众生吧!但实际上你的心好像很会拣择,当别人赞叹你的敌人时,你为什么不去随喜呢?那时你不但不高兴,反而生起嗔恼痛苦,这与你的说法完全相反。别人的名声传扬各方而喜悦时,你在旁边的心境如何呢?可见,你的说法自相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