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哪些对境?

题目

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哪些对境?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宝灯经》中说:“临终随念佛,指向佛陀像,赞颂皈依偈,此人获佛光。”假如临终时想着佛陀,或者看着佛像皈依、赞颂,此人定能获得佛的加持,不会堕入三恶趣。尤其是戒律清净、修行精进的人,死时能忆念佛的话,一定会获得往生,如《别解脱经》中云:“恒持清净戒,精进修行者,临终无忧愁,如火中解脱。”《月灯经》中也说:“一旦受病危,或遭死亡苦,不失忆念佛,痛苦不被夺。”因此,临终时再怎么痛苦,只要一心向佛,所有的痛苦便会消失无余。
随念的对境,还可以是法宝、僧众、菩提心等。
更多“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相关问题
  • 第1题:

    佛陀对不修四念处的人怎么讲?


    正确答案: “则离如实圣法”,就是离开了佛陀所讲的解脱圣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绕圈子。

  • 第2题:

    我们为什么要精进?请以教证、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摄集经》中说:“精进不灭百法德,获得无边佛慧藏。”无著菩萨也说:“成就菩萨功德法的唯一因,就是精进。”
    2)公案:为海比丘七日成就阿罗汉果的故事。

  • 第3题:

    怎么样修持六种随念?如此做有什么功德?


    正确答案: 六种随念是: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布施、随念持戒、随念天尊。
    倘若修持这六种随念,则可往生极乐世界。佛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如果我们修行不用功,有些境界退失了,什么感应都没有,也可通过六种随念将其恢复。

  • 第4题:

    请以教证、理证说明: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2)理证:如果没有众生,发心便无由可起;再者学道积资粮的过程,需要修习六度四摄等菩萨行,如果不依靠众生,布施、忍辱、四摄等等,也就无从下手;最后要获得圆满果位时,还是不能离开众生,否则成佛的事业无法圆满。因此,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 第5题:

    请以教证、公案说明,实际修持佛法的利益。


    正确答案: 龙猛菩萨说:“盲人手中虽然持着明灯,但对他自己没有一点利益,只是听闻佛法而不去实践修习的人,也是如此。”佛经中也说:“如果没有好好修持,所学的法不一定用得上,就好比有些人虽然落到水里,但也有口干而死的现象。”还说:“如果没有实地修持,听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
    有两个贵族少年,同时在佛陀座下出家为僧。一个听闻佛法后就实际去修持,结果证得阿罗汉果。而另一个却只注重闻,不重视修,一直在字面上耽著,时间久了,他成了有名的三藏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一次,三藏法师想用一些难题难住那位阿罗汉,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羞辱他不懂什么佛法。佛陀了知他的用心后,不忍心他这样造业,便前往二比丘住的地方,一再赞叹实际修持佛法的功德。当时,三藏法师的弟子们很不平,议论佛陀为何赞叹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长老,而对熟读所有经典、为五百僧人讲法的法师,一句赞叹也没有。佛陀了知这一切,故意问道:“僧众啊,你们在议论什么?”当他们告诉佛陀后,佛陀便开示道:“要知道,在我的教法中,你们的法师犹如一个被雇来看管牛的人,而那位长老,犹如独自拥有牛的主人一般。”

  • 第6题:

    什么时候身体才可以布施给众生?请以教证、公案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一般而言,从一地菩萨以后,已现见诸法实相,大悲心才得以清净,可以将身体布施给众生。
    印度的布布达论师说:“未证得自他等性——亲怨平等之前,大悲心还没有清净。乃至证得了初地以上,大悲心方算清净。”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登地以后,纵然身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也没有丝毫的痛苦感受。弥勒菩萨在有关论典里也说:“获得圣地以后,远离生老病死的一切痛苦。”
    《释迦牟尼佛广传》中有很多公案讲道:佛陀因地时布施身体,别人不相信他没有后悔心,他就说:“若我布施身体时未生后悔,一瞬间让我的身体恢复如前。”话音刚落,身体果然恢复如初。这就是一地以上菩萨的境界。

  • 第7题:

    问答题
    为什么无小净者能背念,照念《古兰经》,不能以手抹呢?

    正确答案: 因为眼睛在大小净中是不洗为净的,因此无大小净能看《古兰经》。眼看心念无妨,至于手在大小净中都是主命;无大小净者手不洁,所以不能摸《古兰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精进?请以教证、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摄集经》中说:“精进不灭百法德,获得无边佛慧藏。”无著菩萨也说:“成就菩萨功德法的唯一因,就是精进。”
    2)公案:为海比丘七日成就阿罗汉果的故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哪些对境?

    正确答案: 《宝灯经》中说:“临终随念佛,指向佛陀像,赞颂皈依偈,此人获佛光。”假如临终时想着佛陀,或者看着佛像皈依、赞颂,此人定能获得佛的加持,不会堕入三恶趣。尤其是戒律清净、修行精进的人,死时能忆念佛的话,一定会获得往生,如《别解脱经》中云:“恒持清净戒,精进修行者,临终无忧愁,如火中解脱。”《月灯经》中也说:“一旦受病危,或遭死亡苦,不失忆念佛,痛苦不被夺。”因此,临终时再怎么痛苦,只要一心向佛,所有的痛苦便会消失无余。
    随念的对境,还可以是法宝、僧众、菩提心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

    正确答案: 比如世间人生病后,会立刻去寻求医治。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他会老老实实地遵照医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影响医疗的饮食、行为等等,丝毫不敢违犯;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中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万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没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无大净者不能背念、照念《古兰经》,无小净者能念哪?

    正确答案: 因为大净漱口是主命,无大净时等于口不清洁,所以不能念《古兰经》,念各种嘟哇无妨;无小净者能念《古兰经》,因为小净漱口是圣行,无小净等于口是洁净的,所以与无大净不一样。又因为感谢主恩,举意“嘟哇”念“法提哈”的第一段无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怎么样修持六种随念?如此做有什么功德?

    正确答案: 六种随念是: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布施、随念持戒、随念天尊。
    倘若修持这六种随念,则可往生极乐世界。佛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如果我们修行不用功,有些境界退失了,什么感应都没有,也可通过六种随念将其恢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旦生起了菩提心,为什么就不会转到恶趣中?请以教证、理证分别说明。


    正确答案: 教证:《华严经》中说: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同样,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理证:无始以来,我们正是依靠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己或亲朋好友才造下了各种罪业,如果远离了对我与我所的贪执,则不会造作恶业,当然不会转生于恶趣。另外,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往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会逐渐消失,大的罪业能压伏,小的罪业能根除,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所以,相续中有了菩提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堕入恶趣的。

  • 第14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 第15题:

    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


    正确答案: 比如世间人生病后,会立刻去寻求医治。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他会老老实实地遵照医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影响医疗的饮食、行为等等,丝毫不敢违犯;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中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万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没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

  • 第16题:

    请简述出入息念十六阶?


    正确答案: 身:
    1.长呼吸;
    2.短呼吸;
    3.一切身形觉知;
    4.身形休息。
    受:
    1.喜觉知;
    2.乐觉知;
    3.心形觉知;
    4.心形息觉知。
    心:
    1.心觉知;
    2.心悦;
    3.心定;
    4.心解脱觉知。
    法:
    1.观无常;
    2.观无欲;
    4.观灭;
    5.观断。

  • 第17题:

    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正确答案: 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 第18题:

    《诗经•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王念孙认为“诡随”为叠韵联绵字,是指谲诈欺谩之人。《毛传》的弊病是()。

    • A、增字强释
    • B、穿凿附会
    • C、望文生训
    • D、逞博烦琐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请以教证、理证说明: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2)理证:如果没有众生,发心便无由可起;再者学道积资粮的过程,需要修习六度四摄等菩萨行,如果不依靠众生,布施、忍辱、四摄等等,也就无从下手;最后要获得圆满果位时,还是不能离开众生,否则成佛的事业无法圆满。因此,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诗经•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王念孙认为“诡随”为叠韵联绵字,是指谲诈欺谩之人。《毛传》的弊病是()。
    A

    增字强释

    B

    穿凿附会

    C

    望文生训

    D

    逞博烦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一旦生起了菩提心,为什么就不会转到恶趣中?请以教证、理证分别说明。

    正确答案: 教证:《华严经》中说: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同样,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理证:无始以来,我们正是依靠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己或亲朋好友才造下了各种罪业,如果远离了对我与我所的贪执,则不会造作恶业,当然不会转生于恶趣。另外,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往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会逐渐消失,大的罪业能压伏,小的罪业能根除,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所以,相续中有了菩提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堕入恶趣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佛陀对不修四念处的人怎么讲?

    正确答案: “则离如实圣法”,就是离开了佛陀所讲的解脱圣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绕圈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