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身边的人为对境,应当如何观修无常?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观无常的?

题目

以我们身边的人为对境,应当如何观修无常?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观无常的?


相似考题
更多“以我们身边的人为对境,应当如何观修无常?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观”相关问题
  • 第1题:

    你在观修饿鬼的痛苦时,是如何观修的?你自己有哪些收获?


    正确答案: 外障饿鬼身瘦肢细,数百年中连水的名称也没听过,恒受饥渴逼迫、他众损害,心不悦意。虽然看到大海与树林等,但赶到那里时,海已干、树已枯,甚至变成损害自己的兵器。
    内障饿鬼腹大如盆地、嘴小似针眼,平时得不到任何饮食,即使得到一星半点,吞到肚中之后,也会变成火焰烧烂内脏,烟从口鼻中冒出。
    每一特障饿鬼身上,都住着成群的小饿鬼,喝它的血,吃它的肉,因而十分痛苦。
    我们一天没吃饭,或者一顿饭没有吃,饥饿的痛苦就难忍受,而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业力现前,正在感受饿鬼之苦,生不如死。为了救度它们脱离这种痛苦,也为了自己不转生于如此痛苦的饥饿界,我必须勤修正法。

  • 第2题:

    在观修无常时,是否明白必死无疑、死期不定就足够了?为什么?请详细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仅仅明白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死亡来临时该怎么办?人在临终时,绝对有利的只有正法,它不但可免除死亡的恐惧和痛苦,而且对生生世世步入光明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寂天论师云:“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困此,我们活着的时候,一定要修持正法,积累善根福德,不然死时会后悔英及。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中也说:“不知死后归何处,此时无善者可怜。”
    我们应时常反观自己,也许修过一些法,但对死后的去处有没有把握?在过去,很多大乘修行人活多少年,就会修持善法多少年。如果对死尚无把握,就务必恒时不离正知正念,尽量空出时间来修行,认识到轮回的一切琐事无有恒常、无有实质,时常督促自己修持正法。

  • 第3题:

    在观修每一个引导时,如何观察修和安住修?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忘记祈祷和发愿,同时要把其中的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观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修什么样的法都是这样。
    平时做得不够,愿如理修持。

  • 第4题:

    应该如何观修无常?


    正确答案: 人生无常之理,《菩提道次第》中将之概括为“三理”、“九因”、“三决定”。
    “三理”是:
    (1)生必然死亡理。
    (2)死无定时理。
    (3)死时唯有佛法堪用之理。
    “九因”为:
    (1)人的死亡无法改变。
    (2)人的寿命处于日减月损,无法增补。
    (3)人的一生短暂而能为长远利益学修佛法的机会甚少。
    (4)人类寿命长短没有绝对的期限。
    (5)人的生因少而死因多。
    (6)人的生命脆弱,经不起风险。
    (7)物质财富对人的死亡无能为力。
    (8)亲朋好友挽救不了生命。
    (9)平时有用的身体,面对死亡却无能为力,最终会变成一具僵尸。
    “三决定”:
    (1)决定学修佛法。
    (2)决定立即学修佛法。
    (3)决定全力以赴地学习佛法。
    只有如此,才能在面临死亡和死亡过程中有恃无恐,安然面对。

  • 第5题:

    修死亡无常的过程中,要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今生最后一次,这种修行方法是否有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理解的?


    正确答案:这种想法不合理。佛经中也说,死亡在呼吸之间。比如,每次坐车上高速公路,都有种恐惧感,因为前一分钟你活在人间,后一秒钟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车毁人亡;或者你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下去掉入河里,被湍流的河水卷走,也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即使睡觉之里,也可能因为地震等天灾人祸而死亡。真正修行好的人,时时会忆念无死期不定,始终想着“不知我什么时候会死”,有了这种观念,修行起来会很精进,不会天天聊天、做些无义的琐事。

  • 第6题:

    问答题
    了解八寒地狱的痛苦后,应当如何结合自相续来观修?请说说你是怎么修的?

    正确答案: 首先观想:在我们人间,寒冬季节一丝不挂、赤裸裸地在外面停留一暖意,尚且也无法忍受寒冷的痛苦,假设真正转生于那些地狱,又怎能忍受得了呢?所以,对于自己相续中的罪业,一定要忏前戒后,并对已沦落到地狱中的有情生起大悲心。比如在冬天最冷时,不穿衣服或穿得很少去感受那种寒冷。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要么就想“我以后堕入寒地狱怎么办”;要么想“我正在寒地狱中亲身感受痛苦;要么想“虽然如今我不转生于寒地狱,但从无始以来,我所造的业中肯定有许许多多寒地狱之因,没有把握将来不会堕落,我该怎么办呢?”...在观修的时候,应该这样反反复复地思维。之后,跟前面观修热地狱一样,再想:“噢,我现在并未堕入地狱,忏悔还来得及。如今我遇到了具相上师,听闻了殊胜佛法,并国民教育生在业力之地的南赡部洲,如果修持就有机会改变,故我应当好好忏悔!从存在开始,以后绝不再造堕入地狱之因。”忏悔的同时,还要想到:“这样小小的寒冷,我现在都忍受不了,那么都忍受不了,那么无始以来我父母、亲戚、朋友所造的业特别可怕,他们很多人肯定正在寒地狱受苦。”于是对他们生起难忍、强烈的悲心。然后一直闭目观修。根据课后的引导文进行观想,在生活中感受寒热之苦时有时也结合此境观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应该如何观修无常?

    正确答案: 人生无常之理,《菩提道次第》中将之概括为“三理”、“九因”、“三决定”。
    “三理”是:
    (1)生必然死亡理。
    (2)死无定时理。
    (3)死时唯有佛法堪用之理。
    “九因”为:
    (1)人的死亡无法改变。
    (2)人的寿命处于日减月损,无法增补。
    (3)人的一生短暂而能为长远利益学修佛法的机会甚少。
    (4)人类寿命长短没有绝对的期限。
    (5)人的生因少而死因多。
    (6)人的生命脆弱,经不起风险。
    (7)物质财富对人的死亡无能为力。
    (8)亲朋好友挽救不了生命。
    (9)平时有用的身体,面对死亡却无能为力,最终会变成一具僵尸。
    “三决定”:
    (1)决定学修佛法。
    (2)决定立即学修佛法。
    (3)决定全力以赴地学习佛法。
    只有如此,才能在面临死亡和死亡过程中有恃无恐,安然面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明白八热地狱、近边地狱的痛苦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实地去观修?

    正确答案: 首先,观想自己如今已真真切切地转生在那些充满恐惧和痛苦的地狱中了。又转念深思:“啊!我现在并不是真正生在那些地狱里,仅仅是内心意念,竟然那么恐怖、那么痛苦,而今真正堕落于地狱中的众生不可胜数,这些有情都我前世的父母,也无法确定现世的生身父母、亲朋好友命终后不堕入地狱。其实,转生到那些地狱的主因就是嗔恨心,而我们这些人在前世和今生中,肯定造下了数之不尽的嗔恨烦恼恶业,由此后世一定会转生到上述那些地狱中。”
    接着观想:“如今我已获得暇满人身,不有幸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聆听了甚深窍诀,拥有行持佛法成就佛果的机会,此时此刻务必要下决心:为了从今后不转于那些恶趣,一定要锲而不舍地努力修持!”
    总之,我们要再再思维上述道理,对以往所造的深重罪恶诚心忏悔,并立下坚定誓愿:“今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险,宁死也绝不造堕落地狱的恶业。”一方面这样忏前毖后,一方面对现在身陷地狱的有情生起强烈悲心而发愿:“但愿这些众生当下从恶趣中解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儿童观?

    正确答案: 幼儿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幼儿通过活动获得发展,幼儿的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观修每一个引导时,如何观察修和安住修?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忘记祈祷和发愿,同时要把其中的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观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修什么样的法都是这样。
    平时做得不够,愿如理修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我们观修无常方面,跟古大德比起来有何差距?你认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正确答案: 像一些古大德,他们一辈子想的都是佛法,不图名也不求利,毕生中一直认真修行。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很多人对世间的执著特别强,口头上说要修行佛法,实则无法摆脱各种诱惑。在我们汉地有一位澄观大师(即清凉国师),他曾在生前发了十大愿:
    一、长期依止一丈四方之室,除了三衣一钵,不留任何财物;
    二、对名利犹如鼻涕般抛弃;
    三、目不视女人;
    四、不到在家人的家里走动;
    五、长期诵《法华经》;
    六、长期读诵大乘经典,普济群生;
    七、常宣讲《华严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为虚名而欺惑众生;
    十、不退失慈悲菩提心。
    对照一下自己,我们能做到几条?
    跟前辈的高僧大德比起来,我们心力特别差,实在是值得羞愧,但说到底,无常观还是不象古大德那样能深深地刻在心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观灭”时,怎样去体会无常法流?

    正确答案: 观灭的深义,因为当下的每一点,都是一直在生灭变异,一直在生灭变化,你知道的那一个刹那,它马上就消失,成为过去,即知即灭,即知即灭,当你的心进入很微细的时候,会体会到你知道的刹那,它马上就成为过去,即知即灭,所谓的灭,事实上它都是在一直生灭、生灭,即生即灭,即知即灭、即生即灭...所以体会无常法流,是真正坐在那一刹那的点上,所谓的“坐”是很深、很微细,这一点能够体会、能够做到就是坐在“灭”上面,一直无常的现在,因为无常就是一直刹那即生即灭,即生即灭,这时候还有生生灭灭,亦即觉知到每一个刹那的生灭、生灭。当你这一点坐稳之后,就可以体会永恒的现在,就可以进入涅槃寂静,当下的每一刹那,就具足过去、现在,都在这当下一刹那,这是超越时空,这时候“时间相”才会断掉,你是活在每一个刹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不加改造”的无常观?怎样才能产生这种境界?你相续中有吗?


    正确答案: 在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有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屡屡思维死无常,直到生起死亡是唯一的的观念。
    无常容易入手,却很难深入,但通过听闻及数数串习,较前有所进步。

  • 第14题:

    我们观修无常方面,跟古大德比起来有何差距?你认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正确答案: 像一些古大德,他们一辈子想的都是佛法,不图名也不求利,毕生中一直认真修行。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很多人对世间的执著特别强,口头上说要修行佛法,实则无法摆脱各种诱惑。在我们汉地有一位澄观大师(即清凉国师),他曾在生前发了十大愿:
    一、长期依止一丈四方之室,除了三衣一钵,不留任何财物;
    二、对名利犹如鼻涕般抛弃;
    三、目不视女人;
    四、不到在家人的家里走动;
    五、长期诵《法华经》;
    六、长期读诵大乘经典,普济群生;
    七、常宣讲《华严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为虚名而欺惑众生;
    十、不退失慈悲菩提心。
    对照一下自己,我们能做到几条?
    跟前辈的高僧大德比起来,我们心力特别差,实在是值得羞愧,但说到底,无常观还是不象古大德那样能深深地刻在心里。

  • 第15题:

    法王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说:“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关于这一点,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假如以智慧观察内外诸法,就会发现无论是外境的春夏秋冬,还是身边的亲友住宅,都是指示寿命无常的善知识。包括我们菩提学会的道友,刚开始有哪些人,后来离开了多少,如今又新加入一些,这部分人还是会变的...所以从我们周围的事物上,也很容易看到无常的影子。

  • 第16题:

    了解八寒地狱的痛苦后,应当如何结合自相续来观修?请说说你是怎么修的?


    正确答案:首先观想:在我们人间,寒冬季节一丝不挂、赤裸裸地在外面停留一暖意,尚且也无法忍受寒冷的痛苦,假设真正转生于那些地狱,又怎能忍受得了呢?所以,对于自己相续中的罪业,一定要忏前戒后,并对已沦落到地狱中的有情生起大悲心。比如在冬天最冷时,不穿衣服或穿得很少去感受那种寒冷。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要么就想“我以后堕入寒地狱怎么办”;要么想“我正在寒地狱中亲身感受痛苦;要么想“虽然如今我不转生于寒地狱,但从无始以来,我所造的业中肯定有许许多多寒地狱之因,没有把握将来不会堕落,我该怎么办呢?”...在观修的时候,应该这样反反复复地思维。之后,跟前面观修热地狱一样,再想:“噢,我现在并未堕入地狱,忏悔还来得及。如今我遇到了具相上师,听闻了殊胜佛法,并国民教育生在业力之地的南赡部洲,如果修持就有机会改变,故我应当好好忏悔!从存在开始,以后绝不再造堕入地狱之因。”忏悔的同时,还要想到:“这样小小的寒冷,我现在都忍受不了,那么都忍受不了,那么无始以来我父母、亲戚、朋友所造的业特别可怕,他们很多人肯定正在寒地狱受苦。”于是对他们生起难忍、强烈的悲心。然后一直闭目观修。根据课后的引导文进行观想,在生活中感受寒热之苦时有时也结合此境观修。

  • 第17题:

    佛陀在经典中如何赞叹观修无常?这对你有哪些启示或触动?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正确答案: 佛陀曾这样赞叹观修无常:“多修无常,已供诸佛;多修无常,得佛安慰;多修无常,得佛授记;多修无常,得佛加持。如众迹中,象迹为最,佛教之内,所有修行,观修无常,堪为之最。”《涅槃经》中也说:“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真正想到自己要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哪样东西能带得去?《毗奈耶经》中说:“对我眷属中如妙瓶般的舍利子、目犍连等百名比丘供斋供物,不如刹那念有为法无常更胜。”可见,观修无常是修行中最得力的秘诀。应该每天坚持串习无常。

  • 第18题:

    问答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随时随地修供养?

    正确答案: 看见任何庄严悦意的东西,最先想到的就是供养诸佛菩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修死亡无常的过程中,要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今生最后一次,这种修行方法是否有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理解的?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合理。佛经中也说,死亡在呼吸之间。比如,每次坐车上高速公路,都有种恐惧感,因为前一分钟你活在人间,后一秒钟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车毁人亡;或者你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下去掉入河里,被湍流的河水卷走,也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即使睡觉之里,也可能因为地震等天灾人祸而死亡。真正修行好的人,时时会忆念无死期不定,始终想着“不知我什么时候会死”,有了这种观念,修行起来会很精进,不会天天聊天、做些无义的琐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佛陀在经典中如何赞叹观修无常?这对你有哪些启示或触动?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正确答案: 佛陀曾这样赞叹观修无常:“多修无常,已供诸佛;多修无常,得佛安慰;多修无常,得佛授记;多修无常,得佛加持。如众迹中,象迹为最,佛教之内,所有修行,观修无常,堪为之最。”《涅槃经》中也说:“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真正想到自己要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哪样东西能带得去?《毗奈耶经》中说:“对我眷属中如妙瓶般的舍利子、目犍连等百名比丘供斋供物,不如刹那念有为法无常更胜。”可见,观修无常是修行中最得力的秘诀。应该每天坚持串习无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你在观修饿鬼的痛苦时,是如何观修的?你自己有哪些收获?

    正确答案: 外障饿鬼身瘦肢细,数百年中连水的名称也没听过,恒受饥渴逼迫、他众损害,心不悦意。虽然看到大海与树林等,但赶到那里时,海已干、树已枯,甚至变成损害自己的兵器。
    内障饿鬼腹大如盆地、嘴小似针眼,平时得不到任何饮食,即使得到一星半点,吞到肚中之后,也会变成火焰烧烂内脏,烟从口鼻中冒出。
    每一特障饿鬼身上,都住着成群的小饿鬼,喝它的血,吃它的肉,因而十分痛苦。
    我们一天没吃饭,或者一顿饭没有吃,饥饿的痛苦就难忍受,而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业力现前,正在感受饿鬼之苦,生不如死。为了救度它们脱离这种痛苦,也为了自己不转生于如此痛苦的饥饿界,我必须勤修正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不加改造”的无常观?怎样才能产生这种境界?你相续中有吗?

    正确答案: 在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有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屡屡思维死无常,直到生起死亡是唯一的的观念。
    无常容易入手,却很难深入,但通过听闻及数数串习,较前有所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以我们身边的人为对境,应当如何观修无常?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观无常的?

    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如是观察: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人,如历代宗、祖辈甚至父辈全部相继去世,现在只剩下他们的名字而已,自己同辈的兄弟姊妹等,也有许多已经离开人世,时过境迁,此时此刻我们全然不知他们转生在何处。
    每个人不妨回顾一下:在自己的家族中,祖祖辈辈死了多少人?有些人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在汉地,古代时有家谱,可现在根本不讲究这些,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谁,恐怕都不清楚。如果真要追溯上去,每一个家肯定出现过皇帝和公主,给家里带来无限荣光,然而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他们也被后人慢慢淡忘了。包括我们今生的兄弟姐妹、同班同学、邻居道友,一个一个观察时,有好多都去世了。所以,无常何时何地都在不断上演,但凡夫人被障碍蒙蔽了双眼,始终把相续相同的事物执为常有,不说刹那变化的细微无常,就算是一年一年变化的粗大无常,也很难认识到。而现在不管是身边的亲友去世也好,最信任的人欺骗自己也好,都应深深认识到一切万法无可依赖,从而好好地修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