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依法监督原则,人大监督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法律监督,它监督的对象、监督的内容;判别监督对象行为的标准都是法律所规定的。人大代表的监督权,不是个人特权的运用,而是人大代表所体现的法定权利的运用和体现。
2.大事监督原则,人大监督的大事原则包括两点:第一,人大监督的对象是全部国家事务。但人大监督的重点则是国家事务中的重大问题。从监督对象上看,主要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选举和任命的“一府两院”的领导人员;第二,人大监督内容,主要是监督对象违宪行为,违反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行为,领导人员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失职渎职等腐败行为的监督。对于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由政府、法院、检察院行使的权力行使中出现的问题,人大监督一般不应具体过问,在视察等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属于此方面的问题,应移交有关行政部门或司法部门处理。
3.集体行使职权原则,人大监督不是个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大代表监督也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在人大代表的会外工作中,在视察、检查调查中,主要的工作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权的行使,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的。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4.事后监督原则,不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还是人大代表的监督,都是对监督对象是否违反宪法、法律或人大决议、决定的情况的监督,从而它是一种事后监督,即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审判机关的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进行监督。不违法、便不干涉。
更多“试述人大监督的基本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具有监督权,人民政协也具有民主监督的职能。而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的最大不同点在于()。

    • A、人大监督具有法律效力
    • B、人大监督是集体监督
    • C、人大监督是依法监督
    • D、人大监督是舆论监督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试述我国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


    正确答案:1宪法
    2基本法律
    3其他法律
    4人大决定

  • 第3题:

    简述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
    (3)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
    (4)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但不代替“一府二院”依法行使职权。

  • 第4题:

    试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监督的原则是监督活动中最主要、最普遍运用的原理和准则,贯穿于监督的始终,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
    1.独立、客观行使监督权的原则。客观性是指监督活动必须坚守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性是指监督机关的独立和监督人员的独立。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运用公认的监督标准实施监督。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指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在适用法律和纪律上,对任何监督对象都要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法规和纪律的特权。
    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监督机关实施监督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教育是基础,惩处是保证。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是监督机关在办理所有监督事项中都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它要求监督机关必须把履行职责与目标实现统一起来。
    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
    7.全面监督与过程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主体是否全面地把握和考虑监督的范围和目标。

  • 第5题:

    问答题
    试述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的异同。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人大代表的监督权。

    正确答案: 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通过人大常委会向有关机关、组织提出,也可以自行向有关机关、组织提出。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提出,都具有监督的性质和效力。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能,发挥监督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会内工作与会外工作。会外工作主要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正反方面的经验,会内工作主要是通过行使人民代表职责和权利,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1)会外监督。人大代表会外监督工作主要包括视察、调查、人大代表持证视察。
    (2)会内监督。人大代表会内监督主要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面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同时,进行监督工作。这一监督表现在参加代表大会会议,发表意见,参加表决。这既是代表权利的全面履行,也是监督的重要体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独立、客观行使监督权的原则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7)全面监督与过程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
    (3)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
    (4)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但不代替“一府二院”依法行使职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现代行政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C

    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D

    审判机关由政府任命产生,对政府负责,受政府监督

    E

    公安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正确答案: A,E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 第10题:

    试述人大代表的监督权。


    正确答案: 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通过人大常委会向有关机关、组织提出,也可以自行向有关机关、组织提出。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提出,都具有监督的性质和效力。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能,发挥监督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会内工作与会外工作。会外工作主要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正反方面的经验,会内工作主要是通过行使人民代表职责和权利,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1)会外监督。人大代表会外监督工作主要包括视察、调查、人大代表持证视察。
    (2)会内监督。人大代表会内监督主要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面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同时,进行监督工作。这一监督表现在参加代表大会会议,发表意见,参加表决。这既是代表权利的全面履行,也是监督的重要体现。

  • 第11题:

    试述领导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一)统一领导原则
    (二)分层领导原则
    (三)系统整体原则
    (四)权责一致原则
    (五)民主公开原则
    (六)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 第12题:

    人大监督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监督原则、()、集体行使职权原则、事后监督原则。


    正确答案:大事监督原则

  • 第13题:

    关于人大监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权力机关在我国主要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 B、人大的监督方式包括询问权、质询权,不包括罢免权
    • C、人大监督缺乏专门实施机构
    • D、现有人大监督可操作性较差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单选题
    关于人大监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权力机关在我国主要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

    人大的监督方式包括询问权、质询权,不包括罢免权

    C

    人大监督缺乏专门实施机构

    D

    现有人大监督可操作性较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试述人大监督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依法监督原则
    (2)大事监督原则。人大监督的大事原则包括两点:第一,人大监督的对象是全部国家事务。第二,人大监督内容,主要是监督对象违宪行为,违反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行为,领导人员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失职渎职等腐败行为的监督。
    (3)集体行使职权原则。
    (4)事后监督原则。不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还是人大代表的监督,都是对监督对象是否违反宪法、法律或人大决议、决定的情况的监督,从而它是一种事后监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试述《市人大监督司一丝不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这是一篇可读性等于零的报道。可读性差主要是阅读起来太困难了,至少读三、四遍才能弄清它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其原因是:
    (1)标题的内涵令读者难以接受。该报道用单一主标题《市人大监督司法一丝不苟》则显得头太“虚”、太抽象和无针对性,读者难以从标题中明白和理解要告知的内容,导致可读性极差。
    (2)报道的开头令读者很难接受。报道一开始就令读者糊里糊涂,无法把握新闻的要点,造成阅读的困难。
    (3)不分段落令读者极难接受。该报道共分两段,第一段长340余字,而第二段仅有约40字。世界新闻界提倡文章的段落要短一些,甚至要求一个事实一句话一个段落,目的是令读者易于阅读、易于接受。
    (4)语句太长令读者无法接受。全文约380字,而报道开始就是一个长句长达320余字。作者把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挤进一个长句中,造成各种事实、各种关系之间的联系难以理清,连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困难。以上从标题、导语、段落、语句等四个方面,分别解说《监督》一文的在可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何等于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最关键的就是(  )。
    A

    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

    B

    人大监督和行政监督

    C

    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D

    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法治监督体系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构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条件下,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