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性能化的功能目标包括()。A、建筑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变形值B、火灾的可能过火面积与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的过火面积基本相同C、不会因构件的破坏而危及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D、防火分隔构件的燃烧性能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并满足控制火灾的要求

题目

建筑结构性能化的功能目标包括()。

  • A、建筑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变形值
  • B、火灾的可能过火面积与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的过火面积基本相同
  • C、不会因构件的破坏而危及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
  • D、防火分隔构件的燃烧性能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并满足控制火灾的要求

相似考题
更多“建筑结构性能化的功能目标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建筑结构性能化设计的性能要求包括()。

    A、建筑承重构件在火灾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B、建筑分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在设计所需时间内应能防止火灾和烟气的蔓延

    C、建筑物中各构件的耐火性能应具有合理的关系

    D、建筑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变形值

    E、建筑结构所提供的安全水平应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等效


    答案:ABCDE

  • 第2题:

    下列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观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判断,下列何项不正确(  )

    A.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定的三项主要工作为:分析结构方案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作为选用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选用适宜的抗震性能目标;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
    B. 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在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中,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C. 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较高的性能目标,其抗震设防目标可有所提高,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将基本不受损坏和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设防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将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和丧失使用价值的破坏
    D. 性能设计目标往往侧重于通过提高承载力推迟结构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并减少塑性变形,而变形能力的要求可根据结构及其构件在小震下进入塑性的程度加以调整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1.1条条文说明规定,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三项主要工作:①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确定结构设计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作为选用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②选用抗震性能目标;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证的重点是深入的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必要的试验验证,分析论证结构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B项正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1.2条表3.11.2注及条文说明规定,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关键构件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C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8.2条条文说明规定,本条对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的设防目标提出了原则要求。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将基本不受损坏和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设防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将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和丧失使用价值的破坏。
    D项错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10.3条条文说明第3款规定,性能设计目标往往侧重于通过提高承载力推迟结构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并减少塑性变形,而变形能力的要求可根据结构及其构件在中震、大震下进入弹塑性的程度加以调整。

  • 第3题:

    对建筑进行性能化设计时,首要的工作是( )

    A.确定性能化设计的工程范围
    B.火灾危险源识别
    C.制定消防安全总目标、功能要求和性能判据
    D.设定火灾情景和疏散场景

    答案:A
    解析:
    参《综合能力》P390,性能化设计过程可分成若干的过程,各步骤相互联系,并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其步骤主要包括:1)确定工程范围;2)确定总体目标、功能要求和性能判据;3)开展火灾危险源识别;4)制定试设计方案;5)设定火灾情景和疏散场景;6)选择工程方法;7)评估试设计方案;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9)完成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报告。

  • 第4题: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

    A、结构安全
    B、主要使用功能
    C、建筑结构防火
    D、材料防火,防腐、防虫
    E、环保性能

    答案:A,B
    解析:
    2018新教材P30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所以答案选AB。

  • 第5题:

    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建筑抗震设防依据
    • B、场地勘察成果及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方案
    • C、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和性能目标
    • D、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措施
    • E、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简述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安全目标。


    正确答案: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在火灾条件下,保证建筑物内使用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3)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垮塌,或虽有局部垮塌,但不会发生连续垮塌而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商业运营、生产过程的中断;
    (5)保证建筑物内财产的安全;
    (6)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
    (7)尽可能减少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 第7题: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征包括()

    • A、物流组织市场化
    • B、物流目标单一化
    • C、物流作业规范化
    • D、物流功能自动化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建筑结构性能化的功能目标包括()。

    • A、建筑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变形值
    • B、火灾的可能过火面积与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的过火面积基本相同
    • C、不会因构件的破坏而危及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
    • D、防火分隔构件的燃烧性能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并满足控制火灾的要求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程序有:确定建筑的使用功能、用途和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①确定建筑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②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性能是否满足既定的消防那个安全目标;③进行消防性能设计和评估验证;④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⑤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和批准。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⑤
    • B、④①③②⑤
    • C、①④②③⑤
    • D、④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多选题
    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A

    建筑抗震设防依据

    B

    场地勘察成果及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方案

    C

    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和性能目标

    D

    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措施

    E

    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安全目标。

    正确答案: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在火灾条件下,保证建筑物内使用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3)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垮塌,或虽有局部垮塌,但不会发生连续垮塌而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商业运营、生产过程的中断;
    (5)保证建筑物内财产的安全;
    (6)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
    (7)尽可能减少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程序是()。
    A

    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B

    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C

    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D

    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4种观点:
    I.达到A级性能目标的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
    Ⅱ.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的基本设防目标;
    Ⅲ.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为A级;
    IV.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I、n、Ⅲ正确,Ⅳ错误
    B Ⅱ、Ⅲ、Ⅳ正确,I错误
    C I、II、Ⅳ正确,Ⅲ错误
    D I、Ⅲ、Ⅳ正确,Ⅱ错误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3.11.1条条文说明第2款,I正确;
    根据《抗规》3.10.3条第2款,II正确;
    根据《高规》3.1.4条及3.11.1条条文说 明,Ⅲ错误;
    根据《高规》3.11.1条,IV正确。

  • 第14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的4种观点:
    Ⅰ.达到A级性能目标的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
    Ⅱ.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的基本设防目标;
    Ⅲ.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为A级;
    Ⅳ.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Ⅰ、Ⅱ、Ⅲ正确,Ⅳ错误
    B. Ⅱ、Ⅲ、Ⅳ正确,Ⅰ错误
    C. Ⅰ、Ⅱ、Ⅳ正确,Ⅲ错误
    D. Ⅰ、Ⅲ、Ⅳ正确,Ⅱ错误

    答案:C
    解析:
    Ⅰ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第3.11.1条第2款规定,A级性能目标是最高等级,大震作用下要求结构达到第2抗震性能水准,即结构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
    Ⅱ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10.3条第2款规定,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性能目标,应不低于本规范规定的基本设防目标;
    Ⅲ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4条规定,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Ⅳ项,根据第3.11.1条规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

  • 第15题: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过程可分为若干步骤:主要包括:①确定总体目标、功能要求和性能判据。②开展火灾危险源识别。③确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内容和范围。④设定火灾场景和疏散场景。⑤制定试设计方案。⑥选择工程方法。⑦评估试设计方案。⑧完成性能化设计评估报告。⑨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关于上述评估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⑨
    B.③—①—②—⑤—④—⑥—⑦—⑨—⑧
    C.③—②—①—⑤—④—⑦—⑥—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⑦—⑥—⑨—⑧

    答案:B
    解析:
    根据《综合能力》(2019 版)教材 P390 可知,性能化设计过程可分成若干步 骤,步骤间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主要包括:
    1 确定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和范围。2 确定总体目标、功能要求和性能判据。3 开展火灾 危险源识别。4 制定试设计方案。5 设定火灾场景和疏散场景。6 选择工程方法。7 评估试 设计方案。8 确定最终设计方案。9 完成性能化设计评估报告。
    本题答案为 B。

  • 第16题:

    恢复点目标RPO代表了灾难发生后业务恢复的程度,包括功能、性能的恢复,支持的用户数量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软件测试的要求包括()。

    • A、功能与性能是否先进
    • B、功能与性能是否达到设计目标
    • C、文档是否齐全
    • D、文档与程序是否一致
    • E、主要应由编程者自己进行测试

    正确答案:B,C,D

  • 第18题:

    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的规定 ,建筑结构的检测可分为()

    • A、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
    • B、既有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
    • C、可靠性检测
    • D、安全性检测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什么是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为哪几类?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分别由哪一种极限状态来考虑?


    正确答案: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概括为: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安全性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考虑,适用性和耐久性通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考虑。

  • 第20题:

    在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中,设计目标性能判定标准中的生命安全标准包括()。

    • A、毒性 
    • B、热效应 
    • C、能见度 
    • D、火灾蔓延 
    • E、烟气损害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程序是()。

    • A、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 B、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 C、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 D、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多选题
    在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中,设计目标性能判定标准中的生命安全标准包括()。
    A

    毒性

    B

    热效应

    C

    ,能见度

    D

    火灾蔓延

    E

    烟气损害


    正确答案: D,E
    解析: 在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中,常见的设计目标性能判定标准有:①生命安全标准(包括热效应、毒性和能见度等);②非生命安全标准(包括热效应、火灾蔓延、烟气损害、防火分隔物受掼、结构的完整性和对暴露于火灾中的财产所造成的危害等)。

  • 第23题:

    单选题
    建筑结构性能化的功能目标包括()。
    A

    建筑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变形值

    B

    火灾的可能过火面积与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的过火面积基本相同

    C

    不会因构件的破坏而危及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

    D

    防火分隔构件的燃烧性能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并满足控制火灾的要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软件测试的要求包括()。
    A

    功能与性能是否先进

    B

    功能与性能是否达到设计目标

    C

    文档是否齐全

    D

    文档与程序是否一致

    E

    主要应由编程者自己进行测试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