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57-2010第5.3.8条中“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作用时”…… (1)这里讲的垂直支柱是指位于建筑物四周的所有柱子?还是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所有柱子? (2)如果问题一的答案是指包括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所有柱子均作引下线时,建筑物内的柱子上端不一定刚好有屋面接闪器网格,该柱内钢筋(引下线)又如何与接闪网连接

题目

GB50057-2010第5.3.8条中“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作用时”…… (1)这里讲的垂直支柱是指位于建筑物四周的所有柱子?还是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所有柱子? (2)如果问题一的答案是指包括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所有柱子均作引下线时,建筑物内的柱子上端不一定刚好有屋面接闪器网格,该柱内钢筋(引下线)又如何与接闪网连接


相似考题
更多“GB50057-2010第5.3.8条中“当其垂直”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是行业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GB50057-2010第5.3.8条要求当采用建筑物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中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时,应当利用该建筑物所有柱子,为避免屋顶避雷带网格过于密集,这里所指的所有柱子是否可理解为建筑物四周和内庭园四周的柱子?


    正确答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5.3.8条所强调的是:建筑物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中钢筋,其横向和竖向连接满足第4.3.5条第6款的规定时,则可认为建筑物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中钢筋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平面图中可不要求标注所有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为引下线,但在说明中应有明确表述。
    此条问题的另一方面意思是指引下线与屋面接闪器的连接应如何处理。方法是:仅将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的柱子内的钢筋与屋面接闪器焊接即可。

  • 第3题:

    采用街码敷设的低压架空线路,当其通过窗门上方时,其最小的垂直距离为()米。


    正确答案:0.15

  • 第4题:

    如果建筑中可利用的结构柱只有8根,是否可以增加2根专设引下线,来满足GB50057-2010第4.5.6条要求的10根引下线的要求?


    正确答案: 此方案不妥。
    解决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最好方法是:阻挡、隔断、绝缘。当上述方法不便时,可采用多点(规范的约定值为10点)均衡散流的方法,降低雷电流经地面电阻形成的电位。增加两根专设引下线,假如新增点与原引下线相近或重复,并不能起到均衡散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此时最好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5.6条的第3)款,在室内,由于水泥地面干燥,其阻抗通常大于50kΩm,在室外,只要在引下线3m范围内敷设5cm后沥青层或15cm后砾石层。

  • 第5题:

    GB50057-2010第3.0.3条第9款,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的火灾危险场所应为二类防雷按GB50058-92第4.1.1条及4.1.2条的说法,是否可以认为丙类的仓库,车间均属于火灾危险场所而执行雷规中的这一条。


    正确答案: “火灾危险场所”应来源于IEC标准,在IEC60364-3中,“火灾危险场所”定义为BE2场所,其特性解释是:生产、加工或储存可燃性材料,包括粉尘。其条文后的应用和举例中,列举了“车库、木制品商店、造纸厂”。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1.1条及4.1.2条的说法比BE2场所严苛得多,其火灾危险性自然比BE2场所高得多,有些可能要列入BE3场所。
    丙类仓库和丙类厂房的定义与BE2场所的定义基本一致,应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3.0.3条第9款。

  • 第6题: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5.4条第3款规定,在配电箱内应在开关的电源侧装设SPD,旧规范为宜,新规范要求更严格,那么,此类配电箱若为双电源进线,是否必须装设两台SPD?


    正确答案: 不应装设两台SPD,应在双电源开关的下侧电源母线上装设一台SPD。
    规范的思路是:当屋顶用电设备不带电时,此时的回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建筑外部的闪电电涌不容易通过带电导体进入建筑内部的电源系统,而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所形成的闪电电磁感应,可通过装设在电源侧的SPD将高电位释放。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保护用断路器应能在闪电电涌的作用下,不被损坏。

  • 第7题:

    2012年《建筑电气》第1期P12页中披露采访林维勇对GB50057-2010第4.3.3(4.4.3)条设置专设防雷引下线的要求是当不满足第5.3.8条要求时才须设置防雷专设引下线。那么,当设计图中仅采用部分钢柱或混凝土柱中钢筋作防雷引下线,且又未设防雷引下线或专设防雷引下线间距大于18(25)米时,是否应判定违反强制性条文第4.3.3(4.4.3)条规定?


    正确答案: 问题中的表述或理解不准确。
    (1)如果设计中采用了专设防雷引下线的方案,则其间距应严格执行条文,否则应判定违反强制性条文第4.3.3(4.4.3)条规定;
    (2)如果设计利用部分建筑物的混凝土柱中钢筋作为引下线,且只有被用作引下线的钢筋的垂直连接符合第4.3.5条第6款的规定,其它结构柱和框架梁的钢筋未与防雷装置连接或连接不符合第4.3.5条第6款的规定,当引下线间距不符合要求时,可判定其违反强标第5.3.8条。

  • 第8题:

    根据新版防雷规范GB50057-2010第5.3.8条,当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是应当把所有垂直支柱作为引下线还是只要满足专设引下线的间距要求即可?(《建筑电气》杂志2012第一期P13林维勇的回答中好像要把每根柱子作为引下线)


    正确答案: 结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3.5条、第4.4.5条、第4.5.6条和第5.3.8条,并不要求将所有垂直支柱作为引下线,否则何来间距要求。
    问题是对于新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设计应首先满足GB50057-2010第4.3.5条的第6款,而只要满足了上述要求,一般情况下就满足了所有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

  • 第9题:

    问答题
    2012年《建筑电气》第1期P12页中披露采访林维勇对GB50057-2010第4.3.3(4.4.3)条设置专设防雷引下线的要求是当不满足第5.3.8条要求时才须设置防雷专设引下线。那么,当设计图中仅采用部分钢柱或混凝土柱中钢筋作防雷引下线,且又未设防雷引下线或专设防雷引下线间距大于18(25)米时,是否应判定违反强制性条文第4.3.3(4.4.3)条规定?

    正确答案: 问题中的表述或理解不准确。
    (1)如果设计中采用了专设防雷引下线的方案,则其间距应严格执行条文,否则应判定违反强制性条文第4.3.3(4.4.3)条规定;
    (2)如果设计利用部分建筑物的混凝土柱中钢筋作为引下线,且只有被用作引下线的钢筋的垂直连接符合第4.3.5条第6款的规定,其它结构柱和框架梁的钢筋未与防雷装置连接或连接不符合第4.3.5条第6款的规定,当引下线间距不符合要求时,可判定其违反强标第5.3.8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GB50057-2010第5.3.8条要求当采用建筑物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中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时,应当利用该建筑物所有柱子,为避免屋顶避雷带网格过于密集,这里所指的所有柱子是否可理解为建筑物四周和内庭园四周的柱子?

    正确答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5.3.8条所强调的是:建筑物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中钢筋,其横向和竖向连接满足第4.3.5条第6款的规定时,则可认为建筑物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中钢筋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平面图中可不要求标注所有的钢构件或混凝土柱为引下线,但在说明中应有明确表述。
    此条问题的另一方面意思是指引下线与屋面接闪器的连接应如何处理。方法是:仅将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的柱子内的钢筋与屋面接闪器焊接即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模板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其垂直允许偏差,当层高不大于5m时为()。
    A

    6mm

    B

    5mm

    C

    4mm

    D

    3m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GB50057-2010第5.3.8条中“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作用时”…… (1)这里讲的垂直支柱是指位于建筑物四周的所有柱子?还是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所有柱子? (2)如果问题一的答案是指包括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所有柱子均作引下线时,建筑物内的柱子上端不一定刚好有屋面接闪器网格,该柱内钢筋(引下线)又如何与接闪网连接

    正确答案: (1)是指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所有柱子。
    (2)建筑物内的垂直支柱的钢筋,其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均满足第4.3.5条第6款时,则在雷击状态下,这些支柱也一定参与分流雷电流,因而也起到引下线的作用,仅将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的柱子内的钢筋与屋面接闪器焊接即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第三类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GB50057-2010规范的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引下线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18m。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当蜘蛛手吸爪在最低位置时,其吸爪()。

    • A、水平速度最大,垂直速度为零
    • B、水平、垂直速度相等
    • C、水平速度为零,垂直速度最大
    • D、水平、垂直不等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当油井的井口压力()原油饱和压力时,井内沿垂直管流动着的是单相原油。其流动规律与普通水利学中单相垂直管流的规律完全相同。

    • A、高于
    • B、等于
    • C、低于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当直线段垂直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成一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4.3条为强制性条文,该条文规定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专设”即指专门敷设,区别于建筑物的金属体,请问具体怎么执行?是否可优先执行第4.4.5条和第5.3.8条的规定?


    正确答案: 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先执行第4.3.5条和第5.3.8条的规定;
    对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先执行第4.4.5条和第5.3.8条的规定。

  • 第18题: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低压电源引入的总配电柜处未设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属于违反强标(GB50057-2010第4.4.7条第1点)还是违法强条(GB50057-2010第4.3.8条第4点)?


    正确答案: 设计在低压电源引入的总配电柜处未设置电涌保护器,属于违反强条:《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3.8条
    第4款。
    设计在低压电源引入的总配电柜处未采用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属于违反强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4.7条第1款。

  • 第19题:

    不满足GB50057-2010第5.3.8条条件的利用柱筋做防雷引下线时的间距应按哪条规范执行?


    正确答案: 设计首先应满足GB50057-2010第4.3.5条第6款,当无法满足所有垂直支柱均作为引下线要求时,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5.3.8条执行,间距应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要求。

  • 第20题:

    当励磁调节器中的调差单元退出工作时,其固有的无功调节特性是()。

    • A、上翘的
    • B、下倾的
    • C、水平的
    • D、垂直的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如果建筑中可利用的结构柱只有8根,是否可以增加2根专设引下线,来满足GB50057-2010第4.5.6条要求的10根引下线的要求?

    正确答案: 此方案不妥。
    解决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最好方法是:阻挡、隔断、绝缘。当上述方法不便时,可采用多点(规范的约定值为10点)均衡散流的方法,降低雷电流经地面电阻形成的电位。增加两根专设引下线,假如新增点与原引下线相近或重复,并不能起到均衡散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此时最好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5.6条的第3)款,在室内,由于水泥地面干燥,其阻抗通常大于50kΩm,在室外,只要在引下线3m范围内敷设5cm后沥青层或15cm后砾石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其垂直允许偏差,当层高不大于5m时为()。
    A

    6mm

    B

    5mm

    C

    4mm

    D

    3mm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不满足GB50057-2010第5.3.8条条件的利用柱筋做防雷引下线时的间距应按哪条规范执行?

    正确答案: 设计首先应满足GB50057-2010第4.3.5条第6款,当无法满足所有垂直支柱均作为引下线要求时,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5.3.8条执行,间距应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第三类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GB50057-2010规范的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引下线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18m。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