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她学得很好 老师:罗兰,电视台详情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 罗兰:老师,我不想去。 老师:为什么? 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 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的很快。 罗兰:哪里。我发音发的不准,说的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还会唱京剧。 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 罗兰:

题目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她学得很好 老师:罗兰,电视台详情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 罗兰:老师,我不想去。 老师:为什么? 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 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的很快。 罗兰:哪里。我发音发的不准,说的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还会唱京剧。 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 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很不错。 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 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对话的意思,领会并能正确使用本课生词,并能从中复习久词。
2.通过重点、难点词语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语法,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教学内容
1、使学生掌握以下语言点:
(1)程度副词“很”“非常”
(2)动词+得+形容词,形成述补短语,注意与偏正短语的区别。
(3)“哪里”的特殊用法
(4)兼语句和连动句
2、学习课文中的新词,并能够正确运用
流利愿意表演进步提高京剧非常努力认真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做巩固和衔接。考察学生的接受情况。
2、课文学习。
老师读一遍全文(注意语速不要太快),第二遍学生跟读;第三遍请学生读,再让学生互相搭档互相对话。
课文提问(主要了解学生对课文意思是否懂得)
①电视台想请留学生干什么?
②罗兰愿意去吗?为什么?
③老师说罗兰汉语学得好吗?罗兰她觉得自己学得好吗?
④罗兰为什么要玛丽去?
3、学生跟读新词,两遍。
老师逐一请学生来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2两个环节,顺便检查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
4、对重要的新词的意思和用法做详细解释,并作适当的词汇拓展。
①流利:通过造句让学生明白;流利用来形容一种语言运用得好
例如:莉莉的法语说得很流利。
亚历山大西班牙语很流利。
玛丽英语说得很流利。
(用学生的母语来搭配“流利”,很容易让学生领悟。
②水平:(道具一杯水)
告诉学生“水平”一词的由来,即“水的平面”,用来比喻某种技能的熟练程度。用水面的具体形象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形容水平为什么要用“高、低”,形象生动,不容易忘记。
造句:山姆画画的水平很高,唱歌的水平很低。
③提高:可以和“水平”一起讲,说道用“高”来形容“水平”,动词“提高”搭配“水平”,也可以用作名词。
例如:她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
她的汉语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进步:注意和“提高”的区别,两者都有改善的意思,但用法和使用范围不同。
要向学生说明:“进步”多用在学习工作上,“提高”则范围较广。
例如:我们说“学习进步”“能力提高”通过反复的举例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区别。
⑤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介绍给学生。播放一段京剧经典唱段——《唱脸谱》
⑥非常、很:简单提一下,程度副词,放在形容词前面。
课间休息,听京剧。课间把座位围成一个圈。
5、语言点
①学得很好,注意:“动词+得+形容词”结构,及提问方式。
·放完京剧,问问学生听后的感受
·老师可以唱上一段,问学生老师唱得怎么样?
·引出如何夸奖别人用:动词+得+(程度副词+)形容词
·说明人们尤其是中国人都喜欢听好话,学会夸奖别人很重要。
·下面做一个小游戏,围成一个圈,选一个学生到中间,大家开始用新学的结果说说他的优点,轮流着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句型。
(进行5—7轮)
A老师说:“山姆跳得很高。”这个比较简单
·学生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B老师说:“玛丽歌唱得很好听。”
·学生:……注意学生发生:“玛丽跳舞得很好。”的错误。
C老师说:“莉莉的衣服洗得非常干净。”
·学生:……学生可能会混淆“得”与“的”说成“莉莉弹的钢琴很好。”
·后面几轮由学生自由发挥,老师从旁指点。
②“哪里”的特殊用法,讲一讲中国的文化背景及语用习惯。
·夸奖完以后,引入如何回应他人的夸奖。指出中外不同,中国人讲究谦虚客套。
·常用“哪里”来表达,谢意与谦虚。
·游戏继续,由刚才被夸奖的同学回应,用“哪里”一词,并对对方礼貌地夸奖一番,以作为“动词+得+形容词”的巩固。
·老师做示范
安妮:老师的京剧唱得很好听。
老师:哪里,哪里。安妮你的画才画得好呢!
·学生模仿练习……
③兼语句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
兼语句,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
比如:我让他去你的办公室一趟。
(其中的“他”对于“我”来说是宾语,对于“去你的办公室一趟”是主语。)
书本例句: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
“留学生”既是“请”的宾语,又是“表演”的主语。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并分析:你给他一本小人书看。
学生造句
④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句子。(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但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
(这里只讲作为目的的句子。)
V2是V1的目的
比如:(1)“来/去……+V2”
例:李明来学校学习了。
我去图书馆看书了。
(2)其它
例:妈妈上街买菜了。
书本例句分析: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学生造句。
3、兼语句套用连动句。
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6、布置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的新内容。
①抄写课文和生词,下次课听写
②用“流利、提高、进步、动词+得+形容词”造5个句子,坐在练习本上要上交。
③完成选词填空
流利水平提高进步很非常
1)学习()2)收入()
3)说话()4)话说得()()
5)()非常低6)()很明显
更多“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去商店买东西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超市。那个超市不太大,但是东西很多。有不少吃的东西,还有很多用的东西。我每天都去超市买东西,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也便宜。超市的售货员都认识我。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两瓶啤酒”、“一斤苹果”、“一支铅笔”等等。我每天学习很多生词。超市旁边有一个书店。书店里有很多新书,还有报纸和杂志。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那个书店很小,但是买书的人非常多。我也非常在哪儿买英文报和汉语书。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连动句、双宾句、“的”字短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动句
    2、“的”字短语
    3、双宾句
    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
    问候学生、点名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带同学朗读生词—讲解生词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分读
    (3)讲解重要语法点:
    〈1〉连动句
    连动句的特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词组共一个主语。
    举例:
    我去商店买东西。
    小明端起杯子喝水。
    老师走进教室打开窗户。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动词。
    待学生熟悉连动句之后,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比如:老师示范坐下来打开书的动作,叫学生说出:“老师坐下来打开书”的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连动句。
    〈2〉双宾句
    双宾句的特点:动词后带两个宾语。一般一个指人,靠近动词;一个指事物,称直接宾语。
    举例: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
    给小红一本书。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宾语。
    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双宾句。
    〈3〉“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特点: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定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的”。“的”字短语的功能和名词相当。
    我要那本蓝的。
    红的很漂亮。
    (4)设计练习
    你的学校或你家附近有什么商店,请你描述一下常去的那家商店,可以用下列词语:对面、旁边、大、小、多、少、干净、贵、便宜、是、有时候、售货员、非常、太……
    3、本课小结:重点句型、短语
    4、布置作业
    介绍你家附近的商店

  • 第2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谈论天气 马克:你还睡着呢,我跑步都回来了,快起来吧! 山本:这么早,我正在做梦呢! 马克:都八点了,你也该醒醒了。 山本:今天是周六,起那么早干嘛? 马克:咱们去香山吧,听说香山的红叶全红了。 山本:今天天气怎么样?和昨天一样冷吗? 马克:今天是晴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山本:可我听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晴转多云,有小雨。 马克:我看不会下的,要不咱们早点去,早去早回! 山本:万一下起雨来,在山上躲都没处躲。 马克:那就带上雨伞吧! 山本:咱们还得多穿上点儿衣服,山上风大,肯定冷。 马克:你怎么这么怕冷?好,那就多穿点儿吧! 山本:还是春天好哇,不冷也不热。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谈论天气状况的词的运用。
    2、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3、重点讲解汉语基本的语法功能及语言点的运用。
    4、通过组词练习及情景对话,使学生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谈论。
    教学重点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讲解及对话练习,让同学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状况的谈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在知道在英国人见面寒暄聊天的开场白中,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对他说:“Goodafternoon,Mr.Shaw!It'ssuchalovelyday,isn'tit﹖(下午好!萧先生,天气很好不是么?)”萧伯纳幽默地回答:“Oh,yes、Buttwentypeoplehavetoldmeaboutitinpasttwohours、Thankyou、(哦,是啊,但是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已经有20个人告诉过我了。谢谢你。)”可见在英国人们是多么的喜欢谈论天气。虽然在中国见面寒暄聊天中,大家不会去谈论天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天气的谈论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今天我要教大家一些关于天气状况的日常交流。
    二、学习生词
    1天气预报(名词)weatherforecast
    对未来某时段内某一地区或部分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所作的预测.
    例: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半都会播天气预报!
    2晴转多云sunshineturntocloudy
    例:天气由晴天转向阴天——晴转多云
    3晴天(名词)Clearsky
    指晴朗的天气
    例:明天如果是晴天,我想去公园玩!
    4雨(名词)rainday
    按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个等级
    例:大雨天我们还是呆在家里吧!
    5雨伞(名词)umbrella
    例: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出门记得带雨伞。
    6风(名词)wind
    7暖和warm
    温暖。谓不冷也不太热。
    例:春天的太阳真暖和!
    8冷cool/cold
    表示温度低,与热相对
    9热hot
    表示温度高
    三、讲解课文内容及语法
    1.课文的讲解
    (1)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语法
    (1)都八点了。“都……了”中间加时间、数量或者表示情况的词语,意思是“已经”,表示到这个时候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轻读。
    如:1都十二点半了老师还不下课。(十二点就应该下课了。)
    2都到圣诞节了,还不下雪。(一般十一月九该下雪了。)
    (2)用“比”表示比较A比B+形容词+多了。
    如:今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北京比上海冷多了。
    基本模式:A比B+谓语你比我用功。
    扩展模式:A.A比B+谓语+数量今天只比昨天低一度。
    B.A比B+谓语+一点/一些今天比昨天热一点。
    C.A比B+还/还要/更+形容词明天比今天还要/更/热。
    A比B+还/还要/更+形容词B的程度已经很高,而A程度比B更高。
    注意:“比”的后面不能有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词语
    今天比昨天很暖和。×
    他比我工作得非常好。×
    “多/少,早/晚”做状语,一定要放在谓语动词前面。
    我比他多吃了一个包子。√
    我多比他吃了一个包子。×
    (3)该…了表示是时候做某事了既;It’stimetodosth...
    如:1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2十一点了,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课呢。
    3.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tiānqìyùbào()
    qíngzhuǎnduōyún()
    yǔsǎn()
    nuǎnhuo()
    qíngtiān()
    (2)句子练习
    A判断对错
    1我比你很忙。
    2我比你忙多了。
    3我比你英语说得非常流利。
    4我比英语说得流利多了。
    5今天比昨天热得多。
    6今天比昨天非常热。
    B情景对话
    (一):——你知道明天的天气吗?
    ——
    (二):——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与昨天的天气相比较)
    (三):——明天会比今天冷吗?
    ——
    (四):——你看了今天的天气预报吗?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
    ——
    (五):——天气预报说今天:
    C自由对话
    就今天的天气情况与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课堂拓展
    中国关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四、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
    1、要学生多朗读课文并及时做相关的对话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2、在讲解语法点的时候不要过于僵硬,应该添加多一点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点知识。
    4.课外作业
    (1)复习课上学习的生词和句型,并朗读全文,确保流利,语言掌握运用自如!
    (3)要求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4)掌握所学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自如,且能用所学语言点进行交流。

  • 第3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学对象: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100分钟)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周末我有一个约会麦克是个年轻的老师。今天是星期日,他跟女朋友玲玲在公园有个约会,可是他来到公园的时候,玲玲已经等他半天了。她不高兴了。 玲玲:你看看,已经几点了? 麦克:哟,都十点了,真对不起!其实,我七点半就出来了。没想到,等了半个钟头才上了汽车。一下车,我就跑来了。你等我半天了吧? 玲玲:看你,衣服都湿了,给你扇子。这有个冷饮店,咱们先去吃冰淇淋吧。 麦克:公园里也有冷饮店,我先去买票吧。 玲玲:我一来就买了。 麦克:票好买吗? 玲玲:不好买。我排了十分钟的队才买到票。我买了票,等了你半个钟头,你才来。我刚才都有点儿生气了。我想你一定不来了。 麦克:我怎么可能不来?以后,我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出来!……咱们进去吧!


    正确答案: 教学对象:初级班留学生
    教学内容:(1)“就”和“才”的用法
    (2)让学生理解该段的生词,熟练应用该课的句子
    (3)课文: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本段生词,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语法点:“就”和“才”的用法
    教学方法:交际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若有缺勤情况,及时了解情况
    二、复习旧课
    复习旧课的语法点,检查课文的复述情况,设置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形式自由发挥,以巩固所学内容。
    三、学习新课
    (一)导入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那么大家周末都干了些什么呢?(提问同学)好,大家的周末都过得很有意义,那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麦克的周末是怎么过得,我们来学习第三十四课——“周末我有一个约会”。
    (二)讲练生词
    公园约会高兴都其实就才一…就…跑湿扇子冰淇淋好排队有(一)点儿可能提前
    1.请一位同学朗读生词,同时要求其他人尽量不看书,自我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些词记得清楚,哪些词记得不太清楚。
    2.集体认读,老师在认读过程中纠音,并要求学生跟读一遍。
    3.老师领读,学生集体跟读。
    4.学生个别认读,然后学生纠音,最后老师纠音。
    5.词汇扩展、释义并进行相关练习。
    约会:去约会有一个约会跟朋友有一个约会
    湿:衣服湿了鞋湿了
    排队:排队买票排很长的队排十分钟队
    提前:提前来提前离开提前开车
    就:7:30就来了坐出租车去十分钟就到了
    才:8:30才来坐公交四十分钟才到
    都:都八点了,你才来。衣服都湿了
    好:副词容易电影票好买汉语不好学
    (三)读课文
    1.学生不看书,听一遍录音,再由老师来朗读课文一遍,学生只看书不读
    2.老师念一句,同学看书跟读一句。
    3.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课文。
    4.把全班分成两组对话,然后对换。
    5.最后让同学分角色对话。
    (四)讲练语法
    1.“就”
    引入:8点上课,她7点就来了。(板书)
    “就”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早、快、顺利,后边常用“了”。
    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九点半就睡觉了。
    我背了五分钟就背下来了。
    2.“才”
    引入:8点上课,她7:55才来。
    “才”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晚、慢、不顺利,后边不用“了”。
    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12点才睡觉。
    我背了两天才背下来。
    3.“一……就”
    引入:问:下课以后你做什么?
    答:我一下课就去医院看李琳。
    “一……就”结构表示做完一个动作以后马上开始第二个动作。
    还可以说:他一说我就懂了。
    我一吃完饭就回宿舍了。
    4.设置情景对以上语法点反复进行操练,并完成相关练习。
    (五)操练课文
    1.讲解课文
    (1)“半天”:在这里是指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quiteawhile;alongtime)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2)“钟头”:小时,一个钟头即六十分钟。
    (3)“咱们”:人称代词,通常包括说话对方。
    (4)“好买”:容易买。
    (5)“我怎么可能不来”:这是一个反问句,这里表示强调的否定的意思:“我不可能不来”。
    2.复述课文
    (1)将课文的对话形式变换成叙述体的形式。
    (2)老师先根据提示词说两遍,在引导学生集体复述两遍,最后学生再单独复述。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今天是星期几?
    (2)麦克跟谁有个约会?
    (3)他几点出来的?
    (4)他坐车顺利吗?
    (5)他到公园门口时玲玲来了吗?
    (6)玲玲为什么不高兴?
    (7)谁买的门票,好买吗?
    (8)他们在哪吃冷饮?
    4.游戏:第一个只背诵第一句话,第二个人背诵前两句,以此类推。第8个人背诵全文,可以分组比赛。
    5.互动:看图造句,让同学看图片应用今天的句子来练习。
    四、布置作业
    1.以对话的形式背诵课文、以叙述体复述课文;
    2.两人一组,根据情景进行对话;
    3.预习下一课生词

  • 第4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100分钟)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2、(1)请至少找出连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的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 (2)请挑出6—8个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两个常用词语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举例说明其用法) 玛丽哭了 罗兰:玛丽,你怎么哭了?病了吗? 玛丽:不是。想家了。因为感到寂寞,心情不好,所以很难过。 罗兰:别难过了。 玛丽:你不想家吗? 罗兰:我也常想家,但是不感到寂寞。 玛丽:我有姐姐,还有弟弟。在家时,我们常常一起玩儿,所以感到寂寞时总想他们。 罗兰:今天晚上礼堂有舞会,我们一起去跳跳舞吧。玩玩儿就好了。 玛丽:什么时候去? 罗兰:吃了晚饭就去吧。你在宿舍等我,我来叫你。 玛丽:好吧。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动态助词“了”的含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
    教学重点:
    1、语法:动态助词(了2)
    2、词语:寂寞、心情、难过、别、感到、觉得、但是、因为、所以、礼堂、跳舞、舞会
    教学方法:
    1、结合语气助词,让学生理解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的不同,从而理解动态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PPT,运用图片,让学生反复操练。
    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点名,和学生聊天,创设课堂良好氛围。
    2、复习旧课。复习语气助词(了1)的用法。出示PPT,学生做练习。组句:1、我昨天了骑去自行车书店2、今年来九月中国汉语我学了(略)
    3、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正音正字,理解含义。领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运用词语。
    (2)讲解语法:
    **动态助词“了”从意义和位置上和语气助词“了”做比较,明确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PPT)
    **六种用法(PPT)
    1、S+V+了+A(数量词或者其他词)+O
    例:我买了一本\他的书。
    我买一本书了。(×)
    2、S+V+了2+O+了1
    例:我买了书了。(我不买了。你别给我买了)
    3、S+V+了2+O+就+V+了1
    例:我买了书就回家了。
    4、她去上海旅游了。(√)(连动句V1…V2…了1)
    她去了上海旅游。(×)
    练习:买我书店书去了昨天
    昨天我去书店买书了。
    5、否定式:没(有)+V、
    例:我喝了一杯咖啡。我没喝咖啡。
    6、正反疑问句:V+没+V?
    v+了没有?
    例:她来没来?她来了没有?
    **结合语言点进行操练,做替换练习,以“了…就”为主,强调不同时间,语气助词的用法。
    例如:看书——睡觉下课——去银行回家——洗澡…
    (3)学课文领读、齐读、点读、轮读,正音正字,体会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4)练习
    *复述课文,成段表达
    哭…想家…因为…寂寞…不好…所以…
    别…不…吗?
    也常…但是不感到…
    有…还有…在家时…常常…所以…时…总想…
    今天…有…一起去…就好了…
    吃了…就…
    4、小结
    5、布置作业:抄写生词、课后练习、熟读课文

  • 第5题:

    请简单阐述案例设计与教案设计两者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教学案例是描述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以生动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 第6题:

    问答题
    请简述美术教案设计的原则。

    正确答案: ①明确目的性;②注意科学性;③加强针对性;④做到计划性;⑤具有预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在大内的宿舍) 贝拉:大内,你想家吗? 大内:想。 贝拉:你家有几口人? 大内: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贝拉:你爸爸做什么工作? 大内:他是大学教师。 贝拉:你妈妈呢? 大内:她是大夫。 贝拉:你哥哥也是学生吗? 大内:是,他是研究生。 贝拉:你哥哥常给你发邮件吗? 大内:最近不常发。 贝拉:他学习一定很忙。 大内:是的。还有……他最近交了一个女朋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了解“是”字句和是非疑问句,掌握询问交际对象家庭的句式。
    二.教学重点:语法:“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词汇:谁、几、口、发、交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5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称呼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5分钟):
    1、导入新课(3分钟):谈论一个与工作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什么工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5分钟)
    例:谁——是谁/谁是——贝拉是谁?/谁是贝拉?
    几——几本——你有几本书?
    口——A:你家有几口人?——B:我就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发——发邮件——我给爸爸发邮件
    交——交女朋友——哥哥交了一个女朋友
    职业身份的词汇汇总及适当的扩充:
    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大夫(医生)、研究生、家庭主妇、公司职员、院长、经理、主任、老师、律师、工人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是”字句、是非疑问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操练:
    *“是”字句:A是学生
    “是”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是学生
    *A是老师吗?——A是老师。/A不是老师
    B也是老师吗?——B也是老师。/B不是老师。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将身份及职业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搭配,进行对话练习。
    *你他她哥哥弟弟爸爸妈妈姐姐妹妹
    *大夫工人学生研究生校长工人公司职员
    5.学习课文(30分钟)
    (1)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质疑——老师或者学生解答。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家庭人口:四口,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身份:爸爸是大学教师
    妈妈是大夫
    哥哥是研究生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
    职业身份、“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人口及职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学对象为有一点汉语基础的学生,请按45分钟安排教学计划)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你喜欢运动吗? 小李:你喜欢运动吗? 小孙:喜欢,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 小李:你网球打得怎么样? 小孙:还行,你喜欢什么运动? 小李:打篮球、踢足球、游泳,什么运动我都喜欢。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掌握特指疑问句用法以及有关爱好的句型
    sB.喜欢sth./do sth.吗? sB.最喜欢的是sth. SB.喜欢什么?
    2. 学习和掌握程度补语,如:v.+得+adj. ;动宾短语,如:“打篮球”“踢足球”用法,并且能在实际交谈中表达运用
    3. 学习并了解“什么”周遍性主语句的几种表达方法。
    4. 理解并掌握“运动”、“打”、“喜欢”“ 最”、“都”、“吗”、“得”等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5. 了解有关运动项目的词语,如打保龄球,打棒球,打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和步骤及课时安排
    1. 复习上节课内容(7分钟):
    方法:做课后或补充练习,检查回家作业并对重点进行补充练习
    2. 学习新课的步骤:
    (1)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先讲各类句型,包括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用法及其肯定或否定回答句式(10分钟)
    (2)生词、短语学习:领读单词;解释名词“运动”、程度副词“最”“都”,动词“喜欢”、讲解动宾短语:v.+n.(10分钟)
    (3)串讲课文(7分钟)
    包括:A.周遍性主语句(只需意会),疑问代词“什么”“谁”“哪儿”等可以表示周遍性肯定或否定。
    肯定形式:.....都
    举例:她什么水果都喜欢; 哪儿哪儿都是人;等等 否定形式:....都/也不 举例:他什么人都不喜欢; 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等等
    B.列举事例讲解程度补语:v.+得+adj,并能提出“打”“踢”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足字旁,代表分别用手和用脚。
    C.除了“打篮球”“踢足球”“游泳”,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点到即止)
    (4)理解内容
    重点句式A.“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
    注意:运动是上位概念,打网球属于运动系列,是下位概念
    可以通过中译英“what do you like best among sport?”以及举例让学生了解这一概念。
    重点句式B.是非疑问句,在陈述句句尾用上语气助词“吗”,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练习。
    (5)重点词语短语
    A.喜欢
    喜欢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做动词
    B.“打”
    注意“打”有多个义项,“打篮球”的“打”,不同于“打人”的”打“,一个是运动方式、一个是打架行为,学生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
    C.“最”
    “最”字较易解释,因为汉字用法最与英文的最高级“most”相似。当然,两者也有区别,如“excellect”在英文中没有最高级,而在中文中却有“最杰出”这种语法现象,教师可以适时提醒一下。
    (6)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分钟)
    (7)学生分角色朗读,纠正学生错误(3分钟)
    3.小结及作业:(5分钟)
    A. 通过课后习题,巩固重点知识点
    B. 布置回家作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综合课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2013年真题]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金成泰: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中:今天星期六,干吗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中:我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吧!  田中: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中: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中:我现在就打。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教 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
    ②掌握功能项目: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即可)
    (2)教学环节和步骤
    ①复习旧课
    ②学习新课
    a.生词学习
    b.课文讲练
    c.重点词语讲练
    这么(“这么早”)、怎么(“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等。
    d.重点语法讲练
    第一,离合词。(如:“唱歌”“起床”“游泳”。)
    第二,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第三,连动句。(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活用练习
    (3)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①复习旧课:5分钟;
    ②生词学习:10分钟;
    ③课文讲练:25分钟;
    ④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
    ⑤重点语法讲练:20分钟;
    ⑥活用练习:15分钟;
    ⑦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5)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  对小班幼儿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话题,爱家爱父母也是“爱心教育”的始基,为此,请设计一个“我爱我家”的规范的教育活动教案。

    正确答案: 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而言,教案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步骤)。为了巩固活动的效果,还可以加上“活动延伸”。以下是针对小班幼儿设计的“我爱我家”教育活动教案:
    我爱我家
    (1)活动目标:看看讲讲自己喜欢的家具,激发幼儿爱家的情感。培养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表达。
    (2)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自己家里的家具,并请幼儿自带家景照片。
    (3)活动过程(步骤):
    ①让幼儿展示从家中带来的家景照片,并轮流向老师和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里的家具。
    ②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家具,以及喜欢的理由。
    ③将幼儿所说的编成儿歌,教幼儿自己演唱。如:“我爱我的家呀,我爱我的大沙发,放学回家坐上它,乐呵呵,真舒服。”
    ④让幼儿听听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家具。
    (4)活动延伸: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幼儿参观老师的家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谈论天气 马克:你还睡着呢,我跑步都回来了,快起来吧! 山本:这么早,我正在做梦呢! 马克:都八点了,你也该醒醒了。 山本:今天是周六,起那么早干嘛? 马克:咱们去香山吧,听说香山的红叶全红了。 山本:今天天气怎么样?和昨天一样冷吗? 马克:今天是晴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山本:可我听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晴转多云,有小雨。 马克:我看不会下的,要不咱们早点去,早去早回! 山本:万一下起雨来,在山上躲都没处躲。 马克:那就带上雨伞吧! 山本:咱们还得多穿上点儿衣服,山上风大,肯定冷。 马克:你怎么这么怕冷?好,那就多穿点儿吧! 山本:还是春天好哇,不冷也不热。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谈论天气状况的词的运用。
    2、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3、重点讲解汉语基本的语法功能及语言点的运用。
    4、通过组词练习及情景对话,使学生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谈论。
    教学重点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讲解及对话练习,让同学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状况的谈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在知道在英国人见面寒暄聊天的开场白中,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对他说:“Goodafternoon,Mr.Shaw!It'ssuchalovelyday,isn'tit﹖(下午好!萧先生,天气很好不是么?)”萧伯纳幽默地回答:“Oh,yes、Buttwentypeoplehavetoldmeaboutitinpasttwohours、Thankyou、(哦,是啊,但是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已经有20个人告诉过我了。谢谢你。)”可见在英国人们是多么的喜欢谈论天气。虽然在中国见面寒暄聊天中,大家不会去谈论天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天气的谈论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今天我要教大家一些关于天气状况的日常交流。
    二、学习生词
    1天气预报(名词)weatherforecast
    对未来某时段内某一地区或部分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所作的预测.
    例: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半都会播天气预报!
    2晴转多云sunshineturntocloudy
    例:天气由晴天转向阴天——晴转多云
    3晴天(名词)Clearsky
    指晴朗的天气
    例:明天如果是晴天,我想去公园玩!
    4雨(名词)rainday
    按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个等级
    例:大雨天我们还是呆在家里吧!
    5雨伞(名词)umbrella
    例: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出门记得带雨伞。
    6风(名词)wind
    7暖和warm
    温暖。谓不冷也不太热。
    例:春天的太阳真暖和!
    8冷cool/cold
    表示温度低,与热相对
    9热hot
    表示温度高
    三、讲解课文内容及语法
    1.课文的讲解
    (1)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语法
    (1)都八点了。“都……了”中间加时间、数量或者表示情况的词语,意思是“已经”,表示到这个时候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轻读。
    如:1都十二点半了老师还不下课。(十二点就应该下课了。)
    2都到圣诞节了,还不下雪。(一般十一月九该下雪了。)
    (2)用“比”表示比较A比B+形容词+多了。
    如:今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北京比上海冷多了。
    基本模式:A比B+谓语你比我用功。
    扩展模式:A.A比B+谓语+数量今天只比昨天低一度。
    B.A比B+谓语+一点/一些今天比昨天热一点。
    C.A比B+还/还要/更+形容词明天比今天还要/更/热。
    A比B+还/还要/更+形容词B的程度已经很高,而A程度比B更高。
    注意:“比”的后面不能有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词语
    今天比昨天很暖和。×
    他比我工作得非常好。×
    “多/少,早/晚”做状语,一定要放在谓语动词前面。
    我比他多吃了一个包子。√
    我多比他吃了一个包子。×
    (3)该…了表示是时候做某事了既;It’stimetodosth...
    如:1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2十一点了,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课呢。
    3.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tiānqìyùbào()
    qíngzhuǎnduōyún()
    yǔsǎn()
    nuǎnhuo()
    qíngtiān()
    (2)句子练习
    A判断对错
    1我比你很忙。
    2我比你忙多了。
    3我比你英语说得非常流利。
    4我比英语说得流利多了。
    5今天比昨天热得多。
    6今天比昨天非常热。
    B情景对话
    (一):——你知道明天的天气吗?
    ——
    (二):——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与昨天的天气相比较)
    (三):——明天会比今天冷吗?
    ——
    (四):——你看了今天的天气预报吗?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
    ——
    (五):——天气预报说今天:
    C自由对话
    就今天的天气情况与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课堂拓展
    中国关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四、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
    1、要学生多朗读课文并及时做相关的对话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2、在讲解语法点的时候不要过于僵硬,应该添加多一点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点知识。
    4.课外作业
    (1)复习课上学习的生词和句型,并朗读全文,确保流利,语言掌握运用自如!
    (3)要求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4)掌握所学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自如,且能用所学语言点进行交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她学得很好 老师:罗兰,电视台详情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 罗兰:老师,我不想去。 老师:为什么? 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 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的很快。 罗兰:哪里。我发音发的不准,说的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还会唱京剧。 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 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很不错。 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 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对话的意思,领会并能正确使用本课生词,并能从中复习久词。
    2.通过重点、难点词语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语法,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教学内容
    1、使学生掌握以下语言点:
    (1)程度副词“很”“非常”
    (2)动词+得+形容词,形成述补短语,注意与偏正短语的区别。
    (3)“哪里”的特殊用法
    (4)兼语句和连动句
    2、学习课文中的新词,并能够正确运用
    流利愿意表演进步提高京剧非常努力认真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做巩固和衔接。考察学生的接受情况。
    2、课文学习。
    老师读一遍全文(注意语速不要太快),第二遍学生跟读;第三遍请学生读,再让学生互相搭档互相对话。
    课文提问(主要了解学生对课文意思是否懂得)
    ①电视台想请留学生干什么?
    ②罗兰愿意去吗?为什么?
    ③老师说罗兰汉语学得好吗?罗兰她觉得自己学得好吗?
    ④罗兰为什么要玛丽去?
    3、学生跟读新词,两遍。
    老师逐一请学生来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2两个环节,顺便检查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
    4、对重要的新词的意思和用法做详细解释,并作适当的词汇拓展。
    ①流利:通过造句让学生明白;流利用来形容一种语言运用得好
    例如:莉莉的法语说得很流利。
    亚历山大西班牙语很流利。
    玛丽英语说得很流利。
    (用学生的母语来搭配“流利”,很容易让学生领悟。
    ②水平:(道具一杯水)
    告诉学生“水平”一词的由来,即“水的平面”,用来比喻某种技能的熟练程度。用水面的具体形象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形容水平为什么要用“高、低”,形象生动,不容易忘记。
    造句:山姆画画的水平很高,唱歌的水平很低。
    ③提高:可以和“水平”一起讲,说道用“高”来形容“水平”,动词“提高”搭配“水平”,也可以用作名词。
    例如:她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
    她的汉语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进步:注意和“提高”的区别,两者都有改善的意思,但用法和使用范围不同。
    要向学生说明:“进步”多用在学习工作上,“提高”则范围较广。
    例如:我们说“学习进步”“能力提高”通过反复的举例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区别。
    ⑤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介绍给学生。播放一段京剧经典唱段——《唱脸谱》
    ⑥非常、很:简单提一下,程度副词,放在形容词前面。
    课间休息,听京剧。课间把座位围成一个圈。
    5、语言点
    ①学得很好,注意:“动词+得+形容词”结构,及提问方式。
    ·放完京剧,问问学生听后的感受
    ·老师可以唱上一段,问学生老师唱得怎么样?
    ·引出如何夸奖别人用:动词+得+(程度副词+)形容词
    ·说明人们尤其是中国人都喜欢听好话,学会夸奖别人很重要。
    ·下面做一个小游戏,围成一个圈,选一个学生到中间,大家开始用新学的结果说说他的优点,轮流着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句型。
    (进行5—7轮)
    A老师说:“山姆跳得很高。”这个比较简单
    ·学生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B老师说:“玛丽歌唱得很好听。”
    ·学生:……注意学生发生:“玛丽跳舞得很好。”的错误。
    C老师说:“莉莉的衣服洗得非常干净。”
    ·学生:……学生可能会混淆“得”与“的”说成“莉莉弹的钢琴很好。”
    ·后面几轮由学生自由发挥,老师从旁指点。
    ②“哪里”的特殊用法,讲一讲中国的文化背景及语用习惯。
    ·夸奖完以后,引入如何回应他人的夸奖。指出中外不同,中国人讲究谦虚客套。
    ·常用“哪里”来表达,谢意与谦虚。
    ·游戏继续,由刚才被夸奖的同学回应,用“哪里”一词,并对对方礼貌地夸奖一番,以作为“动词+得+形容词”的巩固。
    ·老师做示范
    安妮:老师的京剧唱得很好听。
    老师:哪里,哪里。安妮你的画才画得好呢!
    ·学生模仿练习……
    ③兼语句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
    兼语句,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
    比如:我让他去你的办公室一趟。
    (其中的“他”对于“我”来说是宾语,对于“去你的办公室一趟”是主语。)
    书本例句: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
    “留学生”既是“请”的宾语,又是“表演”的主语。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并分析:你给他一本小人书看。
    学生造句
    ④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句子。(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但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
    (这里只讲作为目的的句子。)
    V2是V1的目的
    比如:(1)“来/去……+V2”
    例:李明来学校学习了。
    我去图书馆看书了。
    (2)其它
    例:妈妈上街买菜了。
    书本例句分析: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学生造句。
    3、兼语句套用连动句。
    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6、布置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的新内容。
    ①抄写课文和生词,下次课听写
    ②用“流利、提高、进步、动词+得+形容词”造5个句子,坐在练习本上要上交。
    ③完成选词填空
    流利水平提高进步很非常
    1)学习()2)收入()
    3)说话()4)话说得()()
    5)()非常低6)()很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如下:1.根据所给的课文设计教学对象和课时; 2.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案设计应突出其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习题。 我家在浦东(一)对话 中村:张平,你家在市区还是在郊区? 张平:我家在郊区,在浦东。现在那儿是开发区。 中村:那儿热闹吗? 张平:以前不热闹,现在很热闹。现在我家左面是银行,右面是商店,对面是新的住宅,中村,你家在市区吗? 中村:我家不在市区,我家在郊区。我家东边是小河,西边是小山,南边都是田野。 张平:以前,我家北边有一条小河,南边也会都是田野。 中村:你说,家在市区好还是郊区好? 张平:我说,家在郊区好。 中村:对,郊区空气新鲜,环境也优美。 (二)短文 上海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黄浦江。黄浦江东边是浦东,黄浦江西边是浦西。以前,浦西是上海的市区,浦东是上海的郊区;现在,浦东是上海的新区,也叫浦东开发区。那里有许多漂亮的住宅,许多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还有许多三资企业。以前,浦西很热闹,浦东不热闹;现在,浦西、浦东都非常热闹。


    正确答案: 教案设计参考答案(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
    教学对象:
    基础班班学生,共10人。均为日本和韩国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零起点学生在中国长期班学习两个月左右。
    教学课时: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掌握处所、方位的表示方法;
    掌握“在”字句、“有”字句和“是”字句;
    能够描述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方位词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通过寒暄和点名
    (二)复习旧课
    通过提问和对话
    (三)导入新课
    提问:老师的书在哪儿?
    张平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中村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四)学习新课
    1、学习新词
    2、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
    (1)方位词
    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这些方位词后边可以用“边”、“面”。用“边”和“面”相同
    (2)动词“在”、“是”、“有”表示存在
    “在”作动词谓语的句子,主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汽车在外面。
    小刚在家。
    (3)“是”“有”
    动词“是”、“有”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方位、处所、宾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
    前面是树,后面是房子。
    教室里有许多人。
    老师示范用“在”、“是”和“有”说出有方位词的句子,借助教室的摆设鼓励学生用方位词说出句子。
    设计问题:老师的书在哪儿?
    小明的前面是谁?
    窗台上有什么?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周围的情况。(用下面的词语:市区、郊区、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在、有、是)
    4.叫同学复述课文。
    (用下面词语:上海有……,它的名字……,黄浦江东边……,西边……。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东是……,也叫……。那里有……,……,还有……。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西、浦东都……。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介绍我的家。

  • 第14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100分钟)要求如下: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2.(1)请至少找出两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2)请挑出十个左右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其中的一组近义词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举例说明其用法)。 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 (记者采访留学生罗兰……) 记者:你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罗兰:两个多月了。 记者:对这儿的生活习惯了吧? 罗兰:差不多已经习惯了,不过我每天早上都不能吃早饭。 记者:为什么? 罗兰:上课的时间太早。我们在国内九点钟才上课呢,这儿八点钟就上课了。 记者:下午一般做什么? 罗兰:有时候老师给我辅导一个小时,有时候我自己学习。 记者:晚上呢? 罗兰:晚饭后我常散一会儿步,有时跟朋友聊一会儿天,然后就开始复习功课。 记者:晚上要学习多长时间? 罗兰:不一定,有时候两个多小时,有时候三四个小时。 记者: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罗兰:很多运动我都喜欢,像网球、排球、游泳、跑步什么的。 记者: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罗兰:不客气。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时量补语的用法。
    2、要求学生掌握“就”和“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1、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
    2、就:早,快
    才:晚,慢
    教学方法
    图示,情景引导,启发,归纳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
    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5分钟)
    通过听写和提问复习前一课所学内容。
    (三)讲练新课(75分钟)
    1.学习生词(20分钟)
    朗读生词(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生词听写——生词讲练(词→词组→句子)
    2.学习语法(25分钟)
    时量补语:
    板书:动词+时量补语+(了)
    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非持续性动词
    他去上海三天了。
    她离开中国一年了。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持续性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我汉语学了一年(了)。
    汉语我学了一年(了)。
    补充提问:(1)你哥哥结婚多久了?
    (2)你来中国多久了?
    (3)你们认识多久了?
    (4)你晚上学习多久汉语?听多长时间音乐?晚饭大概吃多长时间?作业一般写多长时间?
    “就”和“才”:
    板书:就:早快
    才:晚慢;
    电影八点钟开始,他七点半就来了。
    电影八点钟开始,他九点才来。
    补充提问:从你的国家到中国几个小时?你的家到学校多长时间?北京到上海与到香港的距离比较,时间比较等。
    3、学习课文(30分钟)
    领读课文---课文问答---分组练习---分组朗读课文---学生复述课文,表演课文。
    (四)本课小结(5分钟)
    以板书总结本课两个重要语法点。
    (五)布置作业(3分钟)
    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情况。

  • 第15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如下: 1、设计教学对象和课时 2、教学步骤要清晰 3、找出应教授的两个语法点,并进行分析处理。 4、找出至少5个重点词语并进行处理 我们那儿的冬天跟北京一样冷 田芳:罗兰,你们国家时间跟北京不一样吧? 罗兰:当然不一样。我们那儿跟北京有六个小时的时差呢。 田芳:你们那儿早还是北京早? 罗兰:北京比我们那儿早六个小时。现在北京是上午八点多,我们那儿才夜里两点多。 田芳:季节跟北京一样吗? 罗兰:对,季节跟北京一样,也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芳:气候跟北京一样不一样? 罗兰:不一样。北京的夏天很热,我们那儿夏天没有这么热。 田芳:冬天冷不冷? 罗兰:冬天跟北京一样冷,但是不常刮大风。 田芳:常下雪吗? 罗兰:不但常常下雪,而且下得很大。北京呢? 田芳:北京冬天不常下雪。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两个语法点:
    A、会用“跟……(不)一样”表达比较结果的相同或不同。
    B、会用“不但……而且……”表达递进关系。
    2)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
    二、教学重点:
    语法点一:跟……(不)一样
    跟……(不)一样+形容词
    V+得+跟……(不)一样+ADJ
    语法点二:递进关系的表达:不但……而且……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利用钟表讲时差的早晚。
    四、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约2分钟)
    点名。
    (二)复习旧课(约15分钟)
    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前一课的内容,最后问一问今天的天气,引出本课内容。
    (三)学习新课(约75分钟)
    1、生词(约20分钟)
    (1)听写生词:
    1国家2时差3季节4一样
    5春6夏7秋8冬
    9家乡10气候11冷12夜
    13刮14雪15不但……而且……
    (2)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改错。
    (3)生词认读: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按先好学生,再一般学生或按座位顺序读)—→全班齐读
    (4)扩展生词(举例)
    时差:**个小时的时差/我的国家跟北京有**个小时的时差。/北京比**早/晚一个小时。
    季节:四个季节/四季/一年四季/北京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气候:气候不错/不错的气候/你觉得北京的气候怎么样?/你家乡的气候呢?
    冷:热(反义词)
    刮:刮风/刮大风/刮一天风
    雪:下雪/下大雪/下了半小时雪北京的冬天又刮风又下雪。
    不但……而且……:由最后一个生词引入第一个语法点(可以提问学生会说什么语言引入)
    板书:(1)他不但会说英语,而且也会说汉语。
    A不但V1,而且(也)V2。—→再问两个学生都会说汉语吗?引出(2)
    (2)不但A+V,而且B(也)+V。
    不但他会说汉语,而且她也会说汉语。
    扩展性操练主要以学生的语言、喜欢的颜色、运动、音乐、电影等来练习,最后通过一个(2)型问题(如“不但他学习《汉语教程》,而且我们也学习《汉语教程》。”)引入第二个语法点。
    2、语法讲练(约25分钟)
    板书:(1)A跟B(不)一样
    他的书跟我们的一样。—→再问书的价钱、颜色、样子等是否一样,板书一个句子即可。
    他的书价钱跟我们的一样。
    他的书跟我们的价钱一样。—→提示:要说清楚比较的内容。
    最后问学生老师的书跟大家的书一样新吗?引出下一个语法小点。
    (2)A跟B(不)一样+ADJ
    老师的书跟大家的不一样新。—→引导学生变成(1)句:老师的书跟大家的新旧不一样。
    再以书的价钱、大小、颜色深浅、老师或学生的衣服等练习,最后可引到学习汉语上,如以“老师一分钟写**个汉字,问学生一分钟写多少个汉字,再问他跟老师写得一样快吗?”引出下一语法小点。
    (3)他写得跟老师不一样快。
    A+V+得+跟B(不)一样+ADJ
    A跟B+V+得(不)一样+ADJ
    他跟老师写得不一样快。
    再扩展性地问“写得一样好吗?/写得一样漂亮吗?**跟**跑得一样快吗?/起得一样早吗?”等来练习。最后以问学生家乡的气候与北京的相比来引入课文。
    3、课文讲练:(约30分钟)
    教师领读一遍—→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读课文—→学生读课文,教师纠音—→简单绘表比较罗兰的家乡与北京,学生练习背说(可适当地用自己的话)。
    (四)本课小结(约5分钟)
    借助板书,归纳本课所学语法
    语法一:(1)A不但V1,而且(也)V2。
    (2)不但A+V,而且B(也)+V。
    语法二:A跟B(不)一样
    A跟B(不)一样+ADJ
    A+V+得+跟B(不)一样+ADJ
    A跟B+V+得(不)一样+ADJ
    (五)布置作业(约3分钟)可二选一
    1、口头作业:背说罗兰的家乡跟北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说说你家乡的气候跟北京(不)一样。
    2、书面作业:课后练习,写作文《我家乡的气候跟北京(不)一样》。

  • 第16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综合课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金成泰: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中:今天星期六,干吗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中:我的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吧。 田中: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中: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中:我现在就打。


    正确答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4分)
    2)掌握功能项目: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1分)
    2.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1分)
    2)学习新课
    A.生词学习(1分)
    B.课文讲练(2分)
    C.重点词语讲练(1分):这么(‘这么早“),怎么(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等。
    D.重点语法讲练(6分,答出两个即可)
    A.离合词:如:唱歌、起床、游泳。
    B.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C.连动句: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活用练习(1分)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3)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分)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1分)
    参考:复习旧课:5分钟;生词学习:10分钟;课文讲练:25分钟;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重点语法讲练:20分钟;活用练习:15分钟;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5)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

  • 第17题:

    问答题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100分钟)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2)①请至少找出两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的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  ②请挑出6~8个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两个常用词语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举例说明其用法。)玛丽哭了  罗兰:玛丽,你怎么哭了?病了吗?  玛丽;不是。想家了。因为感到寂寞,心情不好,所以很难过。  罗兰:别难过了。  玛丽:你不想家吗?  罗兰:我也常想家,但是不感到寂寞。  玛丽:我有姐姐,还有弟弟。在家时,我们常常一起玩儿,所以感到寂寞时总想他们。  罗兰:今天晚上礼堂有舞会,我们一起去跳跳舞吧。玩玩儿就好了。  玛丽:什么时候去?  罗兰:吃了晚饭就去吧。你在宿舍等我,我来叫你。  玛丽:好吧。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教 案 (1)教学目标和要求
    ①理解并掌握动态助词“了”的含义和用法。
    ②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
    (2)教学重点
    ①语法
    动态助词(了2)。
    ②词语
    寂寞、心情、难过、别、感到、觉得、但是、因为、所以、礼堂、跳舞、舞会。
    (3)教学方法
    ①结合语气助词,让学生理解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的不同,从而理解动态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运用PPT,运用图片,让学生反复操练。
    (4)教学步骤
    ①组织教学
    点名,和学生聊天,创设课堂良好氛围。
    ②复习旧课
    复习语气助词(了1)的用法。出示PPT,学生做练习。
    组句:
    a.我 昨天 了 骑 去 自行车 书店
    b.今年 来 九月 中国 汉语 我 学 了
    ③学习新课
    a.学习重点词语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正音正字,理解含义。带领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运用词语。
    b.讲解语法
    动态助词“了”从意义和位置上和语气助词“了”做比较,明确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有六种用法:
    第一,S+V+了+A(数量词或者其他词)+O
    例:我买了一本他的书。
    我买一本书了。(错误)
    第二,S+V+了2+O+了1
    例:我买了书了。(我不买了。你别给我买了)
    第三,S+V+了2+O+就+V+了1
    例:我买了书就回家了。
    第四,她去上海旅游了。(正确)(连动句V1+V2+了1)
    她去了上海旅游。(错误)
    组句练习:
    买 我 书店 书 去 了 昨天
    第五,否定式:没(有)+V
    例:我喝了一杯咖啡。
    我没喝咖啡。
    第六,正反疑问句:V+没+V?/V+了没有?
    例:她来没来?/她来了没有?
    结合语言点进行操练,做替换练习,以“了…就”为主,强调不同时间,语气助词的用法。
    例如:看书 睡觉;下课 银行;回家 洗澡
    c.学课文,领读、齐读、点读、轮读,正音正字,体会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d.练习:复述课文,成段表达。
    哭……想家……因为……寂寞……不好……所以……
    别……不……吗?
    也常……但是不感到……
    有……还有……在家时……常常……所以……时……总想……
    今天……有……一起去……就好了……
    吃了……就……
    ④小结
    ⑤布置作业
    抄写生词、课后练习、熟读课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如下:  1.根据所给的课文设汁教学对象和课时;  2.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案设计应突出其重点和难点并设汁相应的习题。  我家在浦东  (一)对话  中村:张平,你家在市区还是在郊区?  张平:我家在郊区,在浦东。现在那儿是开发区。  中村:那儿热闹吗?  张平:以前不热闹,现在很热闹。现在我家左面是银行,右面是商店,对面是新的住宅,中村,你家在市区吗?  中村:我家不在市区,我家在郊区。我家东边是小河,西边是小山,南边都是田野。张平:以前,我家北边有一条小河,南边也会都是田野。  中村:你说,家在市区好还是郊区好?  张平:我说,家在郊区好。  中村:对,郊区空气新鲜,环境也优美。  (二)短文  上海由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黄浦江。黄浦江东边是浦东,黄浦江西边是浦西.以前,浦西是上海的市区,浦东是上海的郊区;现在,浦东是上海的新区,也叫浦东开发区。那里有许多漂亮的住宅.许多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还有许多三资企业。以前,浦西很热闹,浦东不热闹;现在,浦西、浦东都非常热闹。

    正确答案:
    一、教学对象
    基础班班学生,共10人。均为日本和韩国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零起点学生在中国长期班学习两个月左右。
    二、教学课时
    课时(90分钟)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处所、方位的表示方法;
    (二)掌握“在”字句、“有”字句和“是”字句;
    (三)能够描述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
    四、教学重点:方位词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通过寒喧和点名
    (二)复习旧课
    通过提问和对话
    (三)导入新课
    提问:老师的书在哪儿?
    张平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中村家在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四)学习新课
    1.学习新词
    2.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
    (1)方位词
    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这些方位词后边可以用“边”、“而”。用“边”和“而”相同。
    (2)动词“在”、“是”、“有”表示存在
    “在”作动词谓语的句子,主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汽车在外面。
    小刚在家。
    (3)“是”“有”
    动词“是”、“有”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王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方位、处所、宾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
    前面是树,后面是房子。
    教室里有许多人。
    老师示范用“在”、“是”和“有”说出有方位词的句子,借助教室的摆设鼓励学生用方位词说出句子。
    设计问题:老师的书在哪儿?
    小明的前面是谁?
    窗台上有什么?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周围的情况。(用下面的词语:市区、郊区、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在、有、是)
    4.叫同学复述课文。
    (用下面词语:上海有____它的名字____,黄浦江东边____,西边____。以前____,浦西____,浦东____。现在____,浦东是____,也叫____。那里有____,还有____。以前____,浦西____,浦东____;现在____,浦西、浦东都____。
    (五)布買作业
    写一篇作文:介绍我的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在大内的宿舍)  贝拉:大内,你想家吗?  大内:想。  贝拉:你家有几口人?  大内: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贝拉:你爸爸做什么工作?  大内:他是大学教师。  贝拉:你妈妈呢?  大内:她是大夫。  贝拉:你哥哥也是学生吗?  大内:是,他是研究生。  贝拉:你哥哥常给你发邮件吗?  大内:最近不常发。  贝拉:他学习一定很忙。  大内:是的。还有,他最近交了一个女朋友。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教 案 (1)教学目标
    了解“是”字句和是非疑问句,掌握询问交际对象家庭的句式。
    (2)教学重点
    ①语法:“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②词汇:谁、几、口、发、交。
    (3)教学环节
    ①组织教学(2分钟)
    点名,问候。
    ②复习旧课(5分钟)
    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说出知道的称呼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③学习新课(共85分钟)
    a.导入新课(3分钟)
    谈论一个与工作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什么工作?
    b.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c.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5分钟)
    例:谁→是谁/谁是→贝拉是谁?/谁是贝拉?
    几→几本→你有几本书?
    口:——你家有几口人?
    ——我就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发→发邮件→我给爸爸发邮件。
    交→交女朋友→哥哥交了一个女朋友。
    职业身份的词汇汇总及适当的扩充:
    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大夫(医生)、研究生、家庭主妇、公司职员、院长、经理、主任、老师、律师、工人。
    d.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第一,板书“是”字句、是非疑问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操练。
    “是”字句:A是学生。
    “是”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是学生。
    A是老师吗?——A是老师。/A不是老师。
    B也是老师吗?——B也是老师。/B不是老师。
    第二,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将身份及职业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搭配,进行对话练习。
    板书:
    你、他、她、哥哥、弟弟、爸爸、妈妈、姐姐、妹妹
    大夫、工人、学生、研究生、校长、工人、公司职员
    e.学习课文(30分钟)
    第一,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质疑→老师或者学生解答。
    第二,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家庭人口:四口,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身份:爸爸是大学教师。妈妈是大夫。哥哥是研究生。
    第三,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④本课小结(4分钟)
    职业身份、“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⑤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
    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人口及职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短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2011年真题]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山田:真奇怪,我把所有的大家具店都跑遍了,也没有买到我要买的家具。  木村:你要买什么家具?  山田:我要买一种四周围着毯子、有电暖气的桌子,在日本,很多家庭冬天都用这种桌子。  木村:啊,你说的是日本的被炉啊,那没什么奇怪的,这种桌子是日本特有的,中国根本没卖的。  山田:可是我的腿有严重的关节炎,冬天离不开这种桌子。  木村:非要不可的话,除非订做,或者请你的家里人从日本寄过来。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动词的的方式和类型;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动词的重叠形式。
    二、教学重点
    词汇:有关家具的词 语法:选择复句的表达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
    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
    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
    用有关家具的话题引入,朗读课文,强调家具用词和选择复句的表达。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
    文章中的各种家具词汇:桌子。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文中主要出现的语法现象:选择复句的使用。
    (1)对文中语法现象进行分析
    例如:非要不可的话,除非订做,或者请你的家里人从日本寄过来。
    此句是表示二选一的限选句,用的是“除非…,或者…”
    (2)运用格式造就运用
    例如:要是想活命,除非交出地图,或者拿钱来。
    5.学习课文(35分钟)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①重点词汇的回顾
    ②语法现象的总结
    a.对文中语法现象进行分析
    例如:非要不可的话,除非订做,或者请你的家里人从日本寄过来。
    此句是表示二选一的限选句,用的是“除非…,或者…”
    b.运用格式造就运用
    例如:要是想活命,除非交出地图,或者拿钱来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去商店买东西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超市。那个超市不太大,但是东西很多。有不少吃的东西,还有很多用的东西。我每天都去超市买东西,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也便宜。超市的售货员都认识我。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两瓶啤酒”、“一斤苹果”、“一支铅笔”等等。我每天学习很多生词。超市旁边有一个书店。书店里有很多新书,还有报纸和杂志。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那个书店很小,但是买书的人非常多。我也非常在哪儿买英文报和汉语书。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连动句、双宾句、“的”字短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动句
    2、“的”字短语
    3、双宾句
    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
    问候学生、点名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带同学朗读生词—讲解生词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分读
    (3)讲解重要语法点:
    〈1〉连动句
    连动句的特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词组共一个主语。
    举例:
    我去商店买东西。
    小明端起杯子喝水。
    老师走进教室打开窗户。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动词。
    待学生熟悉连动句之后,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比如:老师示范坐下来打开书的动作,叫学生说出:“老师坐下来打开书”的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连动句。
    〈2〉双宾句
    双宾句的特点:动词后带两个宾语。一般一个指人,靠近动词;一个指事物,称直接宾语。
    举例: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
    给小红一本书。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宾语。
    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双宾句。
    〈3〉“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特点: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定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的”。“的”字短语的功能和名词相当。
    我要那本蓝的。
    红的很漂亮。
    (4)设计练习
    你的学校或你家附近有什么商店,请你描述一下常去的那家商店,可以用下列词语:对面、旁边、大、小、多、少、干净、贵、便宜、是、有时候、售货员、非常、太……
    3、本课小结:重点句型、短语
    4、布置作业
    介绍你家附近的商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  请为幼儿园托(小)班设计一份“我爱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教案。

    正确答案: 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而言,教案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步骤)。为了巩固活动的效果,还可以加上“活动延伸”。以下是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设计的活动教案:
    我爱幼儿园
    (1)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老师的情感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2)活动准备:
    ①“诗歌:幼儿园像我家”的录音带
    ②预先定好参观路线,联系好参观部门
    (3)活动过程:
    ①以诗歌引出主题。幼儿听诗歌录音带,引导幼儿说说诗歌里说了什么?
    ②观察和讨论。让全班幼儿讨论幼儿园哪些方面像家,并且通过观察比一比,幼儿园的哪些地方与家里不一样,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③寻找及参观活动。带领幼儿找一找幼儿园做饭的地方在哪里,找一找睡觉的地方在哪里,跳舞的地方在哪里,做游戏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4)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讲一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综合课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金成泰: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中:今天星期六,干吗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中:我的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吧。 田中: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中: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中:我现在就打。

    正确答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4分)
    2)掌握功能项目: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1分)
    2.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1分)
    2)学习新课
    A.生词学习(1分)
    B.课文讲练(2分)
    C.重点词语讲练(1分):这么(‘这么早“),怎么(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等。
    D.重点语法讲练(6分,答出两个即可)
    A.离合词:如:唱歌、起床、游泳。
    B.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C.连动句: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活用练习(1分)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3)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分)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1分)
    参考:复习旧课:5分钟;生词学习:10分钟;课文讲练:25分钟;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重点语法讲练:20分钟;活用练习:15分钟;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5)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