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时,下列哪一项是不对的()A、苗种放养前要“试水”B、可以搭配不同养殖品种C、养殖进、排水可以混合D、养殖用饲料要符合质量安全卫生标准

题目

池塘养殖时,下列哪一项是不对的()

  • A、苗种放养前要“试水”
  • B、可以搭配不同养殖品种
  • C、养殖进、排水可以混合
  • D、养殖用饲料要符合质量安全卫生标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池塘养殖时,下列哪一项是不对的()A、苗种放养前要“试水”B、可以搭配不同养殖品种C、养殖进、排水可以混合D、养殖用饲料要符合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相关问题
  • 第1题:

    养殖场可以养殖经批准的转基因品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网箱养殖鱼种进箱第一天可以不投饲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为什么要进行池塘养殖排放水的处理?


    正确答案: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
    (1)生态沟渠是利用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构建的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由多种动植物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生产功能。生态沟渠的生物布置方式一般是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置贝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
    (2)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3)生态净化塘是一种类似于生态沟渠的池塘,其净化原理与生物氧化塘一致。塘内可种植经济性的水生植物,用于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放置滤食性鱼、贝等吸收养殖排放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

  • 第4题:

    为什么养殖池塘要设计好进排水设施?


    正确答案: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为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以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 第5题:

    养殖场放养苗种前应对苗种()

    • A、进行公证
    • B、进行驯化
    • C、进行消毒
    • D、进行低温处理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水产专业:下面4项中,哪一项不算养殖投入品()

    • A、水产苗种
    • B、渔药
    • C、饲料及添加剂
    • D、增氧机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为什么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正确答案: 养殖水源、水质条件对养殖场影响巨大,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条件决定养殖的成败。养殖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养殖用水的水质一般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一些养殖水源的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 第8题:

    ()类型-般不用投喂饲料。

    • A、湖泊养殖
    • B、网箱养殖
    • C、池塘养殖
    • D、驯化养殖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类型-般不用投喂饲料。
    A

    湖泊养殖

    B

    网箱养殖

    C

    池塘养殖

    D

    驯化养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为什么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正确答案: 养殖水源、水质条件对养殖场影响巨大,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条件决定养殖的成败。养殖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养殖用水的水质一般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一些养殖水源的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盐碱地池塘应如何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

    正确答案: 盐碱地池塘养鱼应因地制宜,以渔为主,综合开发。鱼草结构:台面、坡边种植饲草,以草喂鱼,则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主养草鱼、鲂鱼,带滤食性、杂食性鱼类;鱼农结构:台田种粮,粮食及其副产品加工成颗粒饲料喂鱼,池塘则主养鲤鱼等。具体为: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放养比例为草鱼50%~55%、鳊鱼10%~20%、鲢15%~30%、鳙5%、鲤5%。②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并重:放养比例为草鱼35%、鲤与10%、团头鲂5%、鲢45%、鳙5%。亩产350千克的池塘,一般亩放养鱼种850~950尾,重量60~65千克;亩产450千克池塘,亩放鱼种950~1000尾,重75~85千克;亩产500千克的池塘,亩放鱼种1000~1200尾,重100~110千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光调节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要根据养殖生物、养殖水体和养殖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B

    缩短光照时间的办法是在池面上盖黑色塑料布

    C

    户外池塘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

    D

    夏季高温时不宜在水中放养水草等大型水生植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在户外池塘养殖中,应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在水中放养水草等大型水生植物可以防止阳光的全池直射,给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光照温度环境。

  • 第13题:

    池塘成鱼养殖鱼种放养的适宜季节和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放养时间:秋季放养和春季放养
    南方秋季放养:冬季气温较高,鱼种不用并塘越冬
    北方春季放养:需并塘越冬,水温回升至5℃时放养
    2.放养要求:都要在晴天气温度较高时进行放养时应体表消毒。药物和方法同鱼种

  • 第14题:

    以下时影响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的是()。

    • A、滥用药物
    • B、饲料供应不足
    • C、没有使用生态养殖方法
    • D、养殖渔民科学知识掌握不足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为什么养殖某个品种的池塘经常搭配一些其他鱼种?


    正确答案:因为池塘同时放养几种不同鱼种和不同规格的鱼,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及不同鱼种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达到有效提高单位产量的目的。一方面,鱼类大致可分为上层、中下层和底层3类,按这3种类型进行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起到扩大水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种鱼类有不同的食性,能有效清除鱼塘残饵,调节水质。

  • 第16题:

    养殖场应根据养殖种类各养殖条件确定适宜的搭配比例及放养密度。这种适宜就是不影响养殖种类的健康生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 A、苗种放养前消毒
    • B、活性饵料要清洁、干净
    • C、家畜粪便直接作为肥料使用
    • D、养殖场进、排水分开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根据《浙江省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要调整优化水产养殖布局,明确水产养殖空间区域,严格控制水库、湖泊小网箱养殖。深化水产养殖水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养殖,减少尾水排放。

    • A、池塘循环水
    • B、高效循环水
    • C、湖泊循环水
    • D、工业循环水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为什么苗种生产单位或养殖户要选用不同来源的亲鱼用作生产苗种的亲本?


    正确答案:选用不同来源的亲鱼用作生产苗种的亲本一方面可利用亲缘关系远(遗传基础差异较大)的种群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因表型性状优于杂交双亲而表现出杂交优势,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因同一种群内亲缘关系近的亲鱼间进行繁殖而导致后代的近交衰退,因为亲缘关系密切的个体间相互交配,使子代的纯合基因型增加,即杂合子的减少和大量的隐性或近隐性有害基因的增加,从而导致后代生产性状的衰退。

  • 第20题:

    盐碱地池塘应如何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


    正确答案:盐碱地池塘养鱼应因地制宜,以渔为主,综合开发。鱼草结构:台面、坡边种植饲草,以草喂鱼,则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主养草鱼、鲂鱼,带滤食性、杂食性鱼类;鱼农结构:台田种粮,粮食及其副产品加工成颗粒饲料喂鱼,池塘则主养鲤鱼等。具体为: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放养比例为草鱼50%~55%、鳊鱼10%~20%、鲢15%~30%、鳙5%、鲤5%。②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并重:放养比例为草鱼35%、鲤与10%、团头鲂5%、鲢45%、鳙5%。亩产350千克的池塘,一般亩放养鱼种850~950尾,重量60~65千克;亩产450千克池塘,亩放鱼种950~1000尾,重75~85千克;亩产500千克的池塘,亩放鱼种1000~1200尾,重100~110千克。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养殖某个品种的池塘经常搭配一些其他鱼种?

    正确答案: 因为池塘同时放养几种不同鱼种和不同规格的鱼,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及不同鱼种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达到有效提高单位产量的目的。一方面,鱼类大致可分为上层、中下层和底层3类,按这3种类型进行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起到扩大水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种鱼类有不同的食性,能有效清除鱼塘残饵,调节水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养殖池塘要设计好进排水设施?

    正确答案: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为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以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池塘养殖中与气象无关的是(  )。
    A

    池塘设计

    B

    放养密度

    C

    饲料投喂

    D

    疫病防治


    正确答案: A
    解析:
    D项,疫病的防治主要是根据养殖动物种类和疫病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措施。ABC三项,气象条件包括台风、暴雨等,池塘养殖的很多关键问题都与气象有关,池塘设计、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水质管理都与当地的天气条件有重要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