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在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低密度软化状,同时附近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等局部萎缩性变化。增强扫描可发生均一或不规则斑片状强化,2-3周最明显,形成软化灶后不强化。
更多“简述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相关问题
  • 第1题:

    CT可以在极早期诊断腔隙性脑梗死。()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试述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病理?


    正确答案: 常见的病因:①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导致腔隙性病变;②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③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④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和高凝状态等;⑤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等阻塞小动脉。
    病理:梗死灶为不规则圆形、卵圆形、狭长形含液体的腔洞样小软化灶,平均3~4mm。
    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和脑干,病变血管多为直径100~200μm的深穿支,可见透明变性、玻璃样变、玻璃样小动脉坏死、血管壁坏死和小动脉硬化等,多见于豆纹动脉、丘脑穿通动脉和基底动脉旁中线支。

  • 第3题: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部(内囊、基底节区)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小灶性梗死。一般病灶小于15mm,病变多位于基底节区和内囊区。腔隙梗死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病灶形态一般呈卵圆形、星形或裂缝状。有人将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也归之于此类病变。脑腔隙病理上为一脑实质含水分的潜在腔,血管周围间隙也叫Virchow-Robin间隙,是指围绕脑血管壁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在脑实质内所形成的腔隙。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一般较腔隙性梗死病灶小,信号变化与脑脊液信号相同。

  • 第4题:

    腔隙性脑梗死


    正确答案: 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Fisher归纳出了21种类型,其中以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最常见;好发于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

  • 第5题:

    简述脑梗死的CT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CT表现与梗死类型及病期有关。
    (1)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24小时后呈低或混杂密度区,常并发脑水肿和占位表现。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4~6周则变为低密度软化灶。病侧脑室扩大。脑梗死3天至6周时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状或环状增强。
    (2)出血性脑梗死:好发于皮质和基底核,为大片低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3)腔隙性脑梗死:多位于基底核与脑干,表现为直径<1.0cm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 第6题:

    单选题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

    脑出血

    B

    蛛网膜下隙出血

    C

    腔隙性脑梗死

    D

    脑梗死

    E

    烟雾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判断题
    CT可以在极早期诊断腔隙性脑梗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CT平扫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在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软化灶,同时出现病灶附近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等脑部萎缩性变化。腔隙性脑梗死如累及皮质,表现为脑沟增宽,脑回变窄或消失;②增强扫描梗死1~3个月可发生均一或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第2~3周最明显,形成软化灶后不再强化,并难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软化灶相鉴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怎样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正确答案: 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是指由大脑半球深部和脑干等部位,直径为100~400微米的深部小动脉梗死引起的一种微梗死。通常CT或磁共振检查可确诊。是缺血性脑中风的一种类型。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眼花、面部或四肢麻木、双下肢活动不灵、乏力、走路方向偏斜如醉酒样、口齿不清、手指动作不灵、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也有的忽然丧失部分记忆,或出现一过性失语。这些症状都属于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好吃少动的中老年人,应提高警惕。腔梗患者短期内致残率程度较轻,但复发率高达21%左右。反复发生的腔梗,将成为老年人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的诱因。诱发腔梗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占93%,吸烟占42%,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及有中风家属史等。
    早期预防腔梗首先要及早发现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发病原因之一;其次要常查:
    ①血糖,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并发腔梗;
    ②血黏度,高黏血症患者也是好发腔梗的人群之一,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纠正;
    ③血小板功能及血脂等。

  • 第10题:

    简述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CT表现?


    正确答案: (1)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梗死在24小时内,可无阳性发现。24后CT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其大小和形态与闭塞的血管有关。2-3周后,出现模糊效应,病灶区为等密度,后期,坏死组织清除,形成囊腔,为更低密度。
    (2)占位效应:一般见于梗死范围大的病人。
    (3)脑萎缩:一般在脑梗死一个月以后才出现,小病灶不明显。
    (4)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脑回状、条状强化,与皮质分布一致。

  • 第11题: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①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多见;②急性或逐渐起病,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③可表现为腔隙综合征之一;④症状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⑤反复发作可表现为腔隙状态(脑白质腔隙灶的群集):表现为假性球麻痹、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是因累及双侧皮质脊髓和皮质脑干束所致。

  • 第12题:

    腔隙性脑梗死及其CT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于豆纹动脉、丘脑穿支动脉、基底动脉之旁中央支等穿通支而引起的梗塞灶。CT扫描表现为小于15mm的圆形、卵圆形缺血灶,多位于基底节内囊区、丘脑、脑室旁深部白质、脑桥等。发病24小时内CT扫描往往不易显示,多于48-72小时后可见到边界模糊的低密度病灶,3~4周后形成囊性软化灶。

  • 第13题: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脑出血
    • B、蛛网膜下腔出血
    • C、腔隙性脑梗死
    • D、脑梗死
    • E、烟雾病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问答题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部(内囊、基底节区)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小灶性梗死。一般病灶小于15mm,病变多位于基底节区和内囊区。腔隙梗死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病灶形态一般呈卵圆形、星形或裂缝状。有人将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也归之于此类病变。脑腔隙病理上为一脑实质含水分的潜在腔,血管周围间隙也叫Virchow-Robin间隙,是指围绕脑血管壁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在脑实质内所形成的腔隙。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一般较腔隙性梗死病灶小,信号变化与脑脊液信号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A

    脑梗死

    B

    脑出血

    C

    蛛网膜下腔出血

    D

    蛛网膜壁破损

    E

    腔隙性脑梗死


    正确答案: B
    解析: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非蛛网膜壁破损。E项,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