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三叉神经痛病因研究进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三叉神经痛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首先去除病因。对三叉神经痛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应首选对机体无损害性或损害性最小的治疗方法。一般应先从药物治疗或封闭、理疗等开始,如无效时再依次选择半月神经节温控热凝、注射疗法、神经撕脱等。只有当这些方法均无效时才考虑作颅内手术。
    1.药物治疗包括卡马西平(痛痉宁)、苯妥英钠、维生素B12、654-2(山莨菪碱)以及中药。
    2.封闭治疗可行三叉神经患支主干封闭,常用药物包括1%~2%普鲁卡因(可加入维生素B12),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理疗用离子导入法将药物导入到疼痛部位或穴位,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普鲁卡因。
    4.注射疗法无水乙醇或95%乙醇或纯消毒甘油行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注射,使神经纤维变性,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5.针刺疗法按循经穴与神经分布的解剖位置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邻近神经干的穴位,以患者有强烈针感为宜。
    6.冷冻、激光等方法近年来有的学者采用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获一定疗效。
    7.组织疗法包括肠线埋藏、组织浆注射。
    8.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
    9.手术疗法①病变骨腔清除术;②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 第2题:

    下列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哪项是错误的()

    • A、目前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为异位血管压迫
    • B、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第二、三支分布区
    • C、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查体无阳性体征
    • D、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常见的血管是小脑下后动脉
    • E、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是卡马西平

    正确答案:D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三叉神经痛。

    正确答案: 1.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
    2.诊断要点
    (1)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又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2)疼痛性质骤然发生闪电式的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时间短暂,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症状。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很少自愈。多在白天发作。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部分病例发作与气候有关,一般冬、春季发作较多。
    (3)存在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声音也能引起发作。有些患者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4)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疼痛发作时患者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患者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
    3.鉴别诊断
    (1)非典型面部痛疼痛不局限于某一感觉神经支配区内,疼痛范围广泛、深在,无"扳机点"存在,常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症状。
    ①周期性偏头痛性神经痛或簇集性头痛:主要症状为一侧的发作性剧烈头痛,呈烧灼样、刀割样或跳痛,发作时伴有明显植物神经症状,疼痛多起始于一侧眼窝部或眼的周围,向同侧额部、颞部、头顶及耳鼻部和上下颌扩散。多在夜晚或午睡后突作,发作前无任何先兆,每次发作时间大致相同。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发作有周期性,缓解期长,可达数月至数年。
    ②蝶腭神经痛:常继发于蝶窦感染。常在夜间发作,无扳机点存在,一般无明显诱因。表现为一侧下半面部发作性疼痛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疼痛广泛深在,疼痛较剧烈,为灼痛或钻痛性质,持续时间由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③耳颞神经痛:一侧耳颞部发作性疼痛,呈灼痛,疼痛部位集中于颞下颌关节区、外耳道前壁及其深部和颞部,在外耳道及髁状突之间有明显压痛。常伴耳颞神经分布区内植物神经症状。也可在夜晚发作。疼痛常由咀嚼食物引起。
    ④中间神经痛或面神经痛:阵发性一侧外耳部、乳突部及鼓膜深处刺痛,常伴有舌前2/3味觉过敏或味觉减退、听力改变。发作时间一般比三叉神经痛时间长,有数秒、数分到数小时。
    ⑤神经官能症性面痛:患有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及癔症等患者易患此病。疼痛时间长、不剧烈,范围广泛而不确定,常呈压迫性钝痛,可波及一侧面部、头颈部。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⑥茎突过长综合征:发病缓慢,病史可由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一侧咽部疼痛和异物感,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头颈部和面部。于扁桃体窝处,可触及骨样条索状硬物,并可诱发疼痛。摄茎突正位、侧位X线片可显示茎突过长或弯曲。
    (2)牙痛和其他牙源性疾患三叉神经痛多白天发作,夜晚疼痛减轻或消失,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夜晚疼痛加剧。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无"扳机点"。三叉神经痛对温度刺激不敏感,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对温度刺激敏感,有病灶牙存在。三叉神经痛疼痛短暂,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多为持续性疼痛。三叉神经痛有周期性发作特点,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无周期性发作特点。
    (3)鼻窦炎鼻窦炎多在流感后发生。疼痛呈持续性,不如三叉神经痛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局部皮肤可有炎症表现。X线表现为病变鼻旁窦窦腔密度增高,呈普遍性模糊阴影,有时可见液平面。抗生素治疗有效。
    (4)偏头痛有头痛史。疼痛区域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疼痛部位深在,常伴恶心、呕吐。每次持续时间长,常由数小时至1~2天。头痛发作前常有视觉预兆,如视觉模糊及眼前暗点等。
    (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一般无自发痛,一般在咀嚼及张大口时诱发疼痛。多表现为张口及咀嚼时关节区及其周围肌群出现疼痛。常伴开口受限、关节弹响、张口时开口型偏斜、歪曲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疼痛常由吞咽、讲话、咀嚼、咳嗽引起。有"扳机点",但此点常位于扁桃体部、外耳道及舌根等处。为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部位在咽后壁、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及外耳道等处。睡眠时也可发作,此点与三叉神经痛不同。可用1%~2%丁卡因喷于咽部、扁桃体及舌根部,如能止痛即可确诊。
    4.治疗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是目前首选药物,也可适用苯妥英钠、维生素B12、山莨菪碱。
    (2)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
    (3)针刺疗法。
    (4)封闭疗法1%~2%普鲁卡因加维生素B12、维生素B1或糖皮质激素注射于"扳机点"周围或舌咽神经干治疗。
    (5)手术疗法病变性骨腔清除术;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
    (6)微血管减压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简述三叉神经痛。


    正确答案: 1.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
    2.诊断要点
    (1)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又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2)疼痛性质骤然发生闪电式的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时间短暂,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症状。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很少自愈。多在白天发作。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部分病例发作与气候有关,一般冬、春季发作较多。
    (3)存在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声音也能引起发作。有些患者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4)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疼痛发作时患者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患者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
    3.鉴别诊断
    (1)非典型面部痛疼痛不局限于某一感觉神经支配区内,疼痛范围广泛、深在,无"扳机点"存在,常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症状。
    ①周期性偏头痛性神经痛或簇集性头痛:主要症状为一侧的发作性剧烈头痛,呈烧灼样、刀割样或跳痛,发作时伴有明显植物神经症状,疼痛多起始于一侧眼窝部或眼的周围,向同侧额部、颞部、头顶及耳鼻部和上下颌扩散。多在夜晚或午睡后突作,发作前无任何先兆,每次发作时间大致相同。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发作有周期性,缓解期长,可达数月至数年。
    ②蝶腭神经痛:常继发于蝶窦感染。常在夜间发作,无扳机点存在,一般无明显诱因。表现为一侧下半面部发作性疼痛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疼痛广泛深在,疼痛较剧烈,为灼痛或钻痛性质,持续时间由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③耳颞神经痛:一侧耳颞部发作性疼痛,呈灼痛,疼痛部位集中于颞下颌关节区、外耳道前壁及其深部和颞部,在外耳道及髁状突之间有明显压痛。常伴耳颞神经分布区内植物神经症状。也可在夜晚发作。疼痛常由咀嚼食物引起。
    ④中间神经痛或面神经痛:阵发性一侧外耳部、乳突部及鼓膜深处刺痛,常伴有舌前2/3味觉过敏或味觉减退、听力改变。发作时间一般比三叉神经痛时间长,有数秒、数分到数小时。
    ⑤神经官能症性面痛:患有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及癔症等患者易患此病。疼痛时间长、不剧烈,范围广泛而不确定,常呈压迫性钝痛,可波及一侧面部、头颈部。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⑥茎突过长综合征:发病缓慢,病史可由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一侧咽部疼痛和异物感,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头颈部和面部。于扁桃体窝处,可触及骨样条索状硬物,并可诱发疼痛。摄茎突正位、侧位X线片可显示茎突过长或弯曲。
    (2)牙痛和其他牙源性疾患三叉神经痛多白天发作,夜晚疼痛减轻或消失,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夜晚疼痛加剧。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无"扳机点"。三叉神经痛对温度刺激不敏感,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对温度刺激敏感,有病灶牙存在。三叉神经痛疼痛短暂,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多为持续性疼痛。三叉神经痛有周期性发作特点,而牙痛和牙源性疾患无周期性发作特点。
    (3)鼻窦炎鼻窦炎多在流感后发生。疼痛呈持续性,不如三叉神经痛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局部皮肤可有炎症表现。X线表现为病变鼻旁窦窦腔密度增高,呈普遍性模糊阴影,有时可见液平面。抗生素治疗有效。
    (4)偏头痛有头痛史。疼痛区域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疼痛部位深在,常伴恶心、呕吐。每次持续时间长,常由数小时至1~2天。头痛发作前常有视觉预兆,如视觉模糊及眼前暗点等。
    (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一般无自发痛,一般在咀嚼及张大口时诱发疼痛。多表现为张口及咀嚼时关节区及其周围肌群出现疼痛。常伴开口受限、关节弹响、张口时开口型偏斜、歪曲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疼痛常由吞咽、讲话、咀嚼、咳嗽引起。有"扳机点",但此点常位于扁桃体部、外耳道及舌根等处。为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部位在咽后壁、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及外耳道等处。睡眠时也可发作,此点与三叉神经痛不同。可用1%~2%丁卡因喷于咽部、扁桃体及舌根部,如能止痛即可确诊。
    4.治疗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是目前首选药物,也可适用苯妥英钠、维生素B12、山莨菪碱。
    (2)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
    (3)针刺疗法。
    (4)封闭疗法1%~2%普鲁卡因加维生素B12、维生素B1或糖皮质激素注射于"扳机点"周围或舌咽神经干治疗。
    (5)手术疗法病变性骨腔清除术;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
    (6)微血管减压术。

  • 第5题: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