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题目

请简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参考值]沉淀法:2.07~3.12mmol/L,3.15~3.61mmol/L为边缘升高,≥3.64mmol/L为升高。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L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系。
更多“请简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血清总胆固醇(T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5.17mmol/L(<200mg/dl)为合适水平,5.17~6.47mmol/L(200~250mg/dl)为轻度升高(边缘水平),≥6.47mmol/L(≥25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7.76mmol/L(≥300mg/dl)为严重高胆固醇血症。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年龄和性别:70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但50岁以后高于男性;
    ②饮食: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热量饮食TC升高;
    ③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运动TC升高。
    2)病理性变化
    增高:
    ①原发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
    ②继发性的: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
    降低: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严重的贫血;
    ③甲亢。

  • 第2题:

    请简述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1.03~2.07mmol/L;合适水平:>1.04mmol/L;减低:≤0.91mmol/L。
    2.电泳法:30%~40%。
    (二)临床意义
    1.HDL增高:HDL增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发生有重要作用,HDL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HDL增高还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2.HDL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黄体酮等药物。

  • 第3题:

    请简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
    ①FPG3.9~6.1mmol/L;
    ②口服葡萄糖后30分钟至1小时,血糖达高峰(一般为7.8~9.0mmol/L),峰值<11.1mmol/L;
    ③2小时血糖<7.8mmol/L;
    ④3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
    ⑤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阴性。
    2.临床意义
    (1)诊断糖尿病:临床上有以下条件者即可诊断糖尿病:
    ①具有糖尿病症状,FPG>7.0mmol/L;
    ②OGTT血糖峰值>11.1mmol/L,OGTT2hPG>11.1mmol/L;
    ③具有临床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伴有尿糖阳性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者,需要另一天重复检测确诊,但一般不主张做第3次OGTT。
    (2)判断IGT:FPG<7.0mmol/L,2hPG为7.8~11.1mmol/L且血糖到达高峰时间延长至1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延长至2~3小时后,同时伴有尿糖阳性者为IGT。IGT常见于2型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亢、肥胖症及皮质醇增多症等。
    (3)平坦型糖耐量曲线:FPG降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也不明显,2hPG仍处于低水平状态。见于胰岛β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也可见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等。
    (4)储存延迟型糖耐量曲线: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提早出现峰值,且>11.1mmol/L,而2hPG又低于空腹水平。见于胃切除或严重肝损伤。
    (5)鉴别低血糖:
    ①功能性低血糖:FPG正常,口服葡萄糖后出现峰值时间及峰值均正常,但2~3小时后出现低血糖,见于特发性低血糖症。
    ②肝源性低血糖:FPG低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并高于正常,但2hPG仍处于高水平,且尿糖阳性。见于广泛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等。

  • 第4题:

    请简述血清总胆红素(STB)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总胆红素:3.4~17.1μmol/L(成人);结合胆红素:0~6.8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0.2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清总胆红素:
    ①判断黄疸的程度: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高度黄疸。
    ②判断黄疸的病因:总胆红素<85.5μmol/L常为溶血性黄疸,17.1~171μmol/L为肝细胞黄疸,171~265μmol/L为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342μmol/L常为完全性梗阻性黄疸。
    (2)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对鉴别黄疸的类型有重要意义。
    ①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20%提示溶血性黄疸,在20%~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②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黄疸等;
    ③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
    ④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结合胆红素增高:对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 第5题:

    请简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0.94~2.0mmol/L。
    [临床意义]降低具有临床意义,HDL-C与TG呈负相关系,HDL-C降低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 第6题:

    问答题
    请简述总胆固醇(T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合适水平:<5.2mmol/L。
    2.边缘水平:5.23~5.69mmol/L。
    3.升高:>5.72mmol/L。
    (二)临床意义
    1.TC增高:
    见于: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液浓缩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等。
    2.TC减低:
    见于:①甲亢;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
    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总胆固醇(T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5.17mmol/L(<200mg/dl)为合适水平,5.17~6.47mmol/L(200~250mg/dl)为轻度升高(边缘水平),≥6.47mmol/L(≥25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7.76mmol/L(≥300mg/dl)为严重高胆固醇血症。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年龄和性别:70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但50岁以后高于男性;
    ②饮食: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热量饮食TC升高;
    ③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运动TC升高。
    2)病理性变化
    增高:
    ①原发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
    ②继发性的: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
    降低: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严重的贫血;
    ③甲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请简述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1.03~2.07mmol/L;合适水平:>1.04mmol/L;减低:≤0.91mmol/L。
    2.电泳法:30%~40%。
    (二)临床意义
    1.HDL增高:HDL增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发生有重要作用,HDL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HDL增高还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2.HDL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黄体酮等药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简述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合适水平:≤3.12mmol/L;边缘水平:3.15~3.16mmol/L;升高:>3.64mmol/L。
    (二)临床意义
    1.LDL增高
    (1)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
    (2)其他:如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
    2.LDL减低
    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请简述血清肌酐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全血肌酐: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肌酐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损。
    (2)鉴别肾源性和非肾源性疾病:器质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浓度常超过200μmol/L;而心力衰竭、肝肾综合征、脱水、肾病综合征等患者,血肌酐浓度升高常不超过200μmol/L。
    (3)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如仅有血尿素氮升高而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则可能为消化道出血或尿路梗阻等肾外因素引起。
    (4)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
    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133~177μmol/L;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血肌酐为178~442μmol/L;
    ③肾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早期,血肌酐443~707μmol/L;
    ④尿毒症期:又称尿毒症晚期,血肌酐>707μmol/L。

  • 第11题:

    请简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40U/L(速率法3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0U/L(速率法37℃);ALT/AST≤1。
    2.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ST均明显升高,ALT/AST>1。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出现酶-胆(红素)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破坏,预后不良。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血清转氨酶处于较高水平波动或再上升,提示有可能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持续在较高水平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则应考虑慢性肝炎的诊断。
    (3)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可有轻、中度增高或降低。
    (4)肝癌、阻塞性黄疸:血清转氨酶可呈轻、中度增高。
    (5)其他疾病:如心功能不全、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多种化学毒物或药物(如砷、氯丙嗪、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均可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6)急性心肌梗死:以AST增高为主,在发病后6~8小时升高,18~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降至正常。

  • 第12题:

    请简述总胆固醇(T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合适水平:<5.2mmol/L。
    2.边缘水平:5.23~5.69mmol/L。
    3.升高:>5.72mmol/L。
    (二)临床意义
    1.TC增高:
    见于: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液浓缩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等。
    2.TC减低:
    见于:①甲亢;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
    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

  • 第13题:

    请简述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8.9mmol/L(140~160mg/dl)。2h不超过7.8mmol/L(140mg/dl),3h恢复至空腹血糖值,每次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其意义是:
    ①糖尿病的诊断;
    ②糖耐量减低:多见2型糖尿病、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
    ③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指空腹血糖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主要见胰岛B细胞瘤。

  • 第14题:

    问答题
    请简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0.94~2.0mmol/L。
    [临床意义]降低具有临床意义,HDL-C与TG呈负相关系,HDL-C降低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多选题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下列哪些项目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
    A

    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

    B

    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D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

    E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LDL-C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正相关,HDL-C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负相关。

  • 第16题:

    问答题
    请简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沉淀法:2.07~3.12mmol/L,3.15~3.61mmol/L为边缘升高,≥3.64mmol/L为升高。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L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脂蛋白*脂蛋白(a),LP(a)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300mg/L
    [临床意义]脂蛋白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