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通过彻底清创及隔离外界对创面的刺激,以达到迅速止痛、促进愈合的目的。在传导阻滞麻醉完全无痛的情况下彻底清创,以3%过氧化氢棉球反复擦洗,除去腐败坏死物质,直至拔牙窝清洁无臭味;只有存在大量腐败坏死物质时才建议使用刮匙;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以碘仿纱条(最好加入适量的丁香油和2%丁卡因)严密填塞拔牙窝,10天后换药,去除碘仿纱条,观察创口情况。
更多“简述牙槽症治疗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牙槽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①临床表现:骨折片常有明显的移动度,摇动骨折片的单个牙,可见邻近数牙随之移动,这是牙槽突骨折的确诊依据;由于骨折片的移位(多为向后向内移位),引起咬合错乱;此外,牙槽突骨折常伴有唇组织和牙龈的肿胀及撕裂伤以及牙的损伤(如牙折或脱位)。②治疗方法:⑴局麻下进行手法复位,应确认咬合关系恢复,然后采用单颌牙弓夹板将骨折片固定在邻近的牙上,也可采用正畸的托槽法进行固定。⑵如不能手法复位,也可采用牵引复位固定。一般固定4周左右。⑶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3~5天。⑷根据创伤情况,必要时应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 第2题:

    简述牙槽症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一)拔出牙邻牙的牙体、牙髓、根尖或牙周病变
    邻牙的炎症性疾病应该被除外,比如最常见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暴露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等。上述感染性疾病除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以外,临床检查时也应该注意对邻牙和对颌牙的检查。
    (二)牙拔除术后反应
    困难的和(或)耗时较长的牙拔除术后都存在一定的术后反应,但一般在术后2~3天应该逐渐减轻或消退;有的牙拔除术可能造成局部牙槽骨骨折或创伤,以及牙龈撕裂等,在临床检查时也应注意。
    (三)牙拔除术后感染
    牙拔除术后感染一般在术后3~4天出现,但疼痛程度不及干槽症剧烈,使用抗菌药物和一般镇痛药物有效;同时存在红、肿、热、痛和开口受限等炎症表现,并伴随一定的全身症状。

  • 第3题:

    以下关于牙损伤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牙挫伤主要伤及牙周膜、牙髓和牙槽骨
    • B、牙脱位的治疗以保存牙为原则
    • C、轻度牙挫伤可不作特殊治疗
    • D、牙脱位时可伴有牙龈撕裂或牙槽突骨折
    • E、完全脱落牙若离体时间不长可行牙再植术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
    (2)患牙预备时尽可能保存、保护牙体组织。
    (3)修复体应保证组织健康。
    (4)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固位形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牙槽症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牙槽症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通过彻底清创及隔离外界对创面的刺激,以达到迅速止痛、促进愈合的目的。在传导阻滞麻醉完全无痛的情况下彻底清创,以3%过氧化氢棉球反复擦洗,除去腐败坏死物质,直至拔牙窝清洁无臭味;只有存在大量腐败坏死物质时才建议使用刮匙;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以碘仿纱条(最好加入适量的丁香油和2%丁卡因)严密填塞拔牙窝,10天后换药,去除碘仿纱条,观察创口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简述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应采用外科手术摘除。其中角化囊肿的复发率较高,根治术才是合理的。当病变单发、较小可一次完全切除。囊肿靠近黏膜时,应将覆盖的黏骨膜一并切除。术中刮净囊壁后要用腐蚀剂烧灼骨壁,以防止复发。

  • 第8题:

    简述牙及牙槽突的损伤。


    正确答案:1.概述
    (1)牙挫伤
    牙周组织受损,出现牙松动、叩痛及咬合痛;牙髓受损出现从牙髓充血直至牙髓坏死的临床表现。
    (2)牙脱位
    分为完全脱位、不完全脱位和嵌入,处理方法为复位或再植后结扎固定。
    (3)牙折
    分为冠折、根折及冠根联合折。
    2.诊断要点
    (1)外伤史。
    (2)牙龈或唇撕裂伤。
    (3)摇动一个牙骨折段上牙齿成排移动。
    (4)咬合关系紊乱。
    3.治疗
    在局麻下复位,然后以两侧邻牙做固位体,用金属丝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固定时间约4周。损伤愈合后,牙髓失去活力者可行根管治疗。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牙槽症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一)拔出牙邻牙的牙体、牙髓、根尖或牙周病变
    邻牙的炎症性疾病应该被除外,比如最常见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暴露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等。上述感染性疾病除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以外,临床检查时也应该注意对邻牙和对颌牙的检查。
    (二)牙拔除术后反应
    困难的和(或)耗时较长的牙拔除术后都存在一定的术后反应,但一般在术后2~3天应该逐渐减轻或消退;有的牙拔除术可能造成局部牙槽骨骨折或创伤,以及牙龈撕裂等,在临床检查时也应注意。
    (三)牙拔除术后感染
    牙拔除术后感染一般在术后3~4天出现,但疼痛程度不及干槽症剧烈,使用抗菌药物和一般镇痛药物有效;同时存在红、肿、热、痛和开口受限等炎症表现,并伴随一定的全身症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牙槽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 ①临床表现:骨折片常有明显的移动度,摇动骨折片的单个牙,可见邻近数牙随之移动,这是牙槽突骨折的确诊依据;由于骨折片的移位(多为向后向内移位),引起咬合错乱;此外,牙槽突骨折常伴有唇组织和牙龈的肿胀及撕裂伤以及牙的损伤(如牙折或脱位)。②治疗方法:⑴局麻下进行手法复位,应确认咬合关系恢复,然后采用单颌牙弓夹板将骨折片固定在邻近的牙上,也可采用正畸的托槽法进行固定。⑵如不能手法复位,也可采用牵引复位固定。一般固定4周左右。⑶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3~5天。⑷根据创伤情况,必要时应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牙槽骨损伤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牙槽骨损伤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局麻下将骨折片及牙齿复位。
    2.可选择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
    3.抗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