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

题目

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相似考题
更多“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段某,男,45岁,干部。因呕血3小时到急诊就诊。患者近1周来工作劳累,睡眠不规矩,自觉胃部不适。就诊当天中午饮白酒约半斤后,自觉胃部灼热疼痛,大量饮用冰柠檬水,突觉恶心,呕吐出胃内容物后,呕出紫暗鲜血,量约200ml。查体:T36.2℃,P9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胃镜:胃黏膜弥散性出血点、片状糜烂,黏膜表面有新鲜出血及黑色血痂,同时可见黏膜下出血表现,胃液为鲜红色。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支气管扩张出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呕吐紫暗鲜血"为主症,属于中医"血证""呕血"的范畴。患者嗜食辛辣酒热之品,热积胃中,热伤胃络,胃失和降而逆于上,血随气逆,从口而出,故吐紫暗鲜血;热结中焦,和降失司,气机不利则胃脘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胃中有热之表现。本病病位在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可。西医诊断依据:(1)青年男性,饮酒后突然发病。(2)先兆症状为恶心,呕吐,呕吐出胃内容物后呕吐鲜血。(3)上腹部压痛。(4)胃镜:胃黏膜弥散性出血点、片状糜烂,黏膜表面有新鲜出血及黑色血痂,同时可见黏膜下出血表现,胃液为鲜红色。西医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咯血:咳嗽前多由咽痒,伴咳嗽而出,可伴有痰液,或痰中带血。血色鲜红。胸部CT检查可明确支气管扩张。而本病呕血前多恶心,伴随呕吐而出,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出血点,胃中有血液。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血证(呕血)中医证候诊断:胃中蕴热证西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剂: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黄芩10g;黄连6g;大黄6g;大蓟10g;小蓟10g;荷叶15g;侧柏叶10g;白茅根15g;山栀10g;棕榈炭10g;丹皮10g;竹茹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一般治疗:平卧休息,暂时禁食禁热水。(2)静脉止血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镜下应用盐酸肾上腺素止血。(3)对症治疗,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 第2题:

    病例摘要:辛某,男,42岁,科研人员。2014年8月就诊。患者2周前因天气变化突然而着凉感冒,未予重视。自行口服感冒冲剂、阿奇霉素等药物后流涕头痛等症状消失,但仍觉疲乏无力。近3天来自觉心慌,常由于活动或者精神紧张而诱发,经过休息后可以缓解。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每分钟8~10次。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律齐,频发室性早搏。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心房颤动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阴,心为神舍,心气不足易致神浮不敛,心神动摇,少寐多梦;胆气怯弱则善惊易恐,恶闻声响。心胆俱虚则更易为惊恐所伤,稍惊即悸。心位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胸闷气短;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劳累耗气,心气益虚,故劳则加重;脉象动数或细弦为气血逆乱之象。西医诊断依据:室性早搏:依据心电图诊断。QRS波群提早出现,其形态异常,时限大多>0.12s,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ST段随T波移位,其前无P波。发生束支近端处的室性早搏,其QRS波群可不增宽。室性早搏后大多有完全代偿间歇。基础心律较慢时,室性早搏可插入于两次窦性心搏之间,形成插入型室性早搏。偶见室性早搏逆传至心房的逆行P波,常出现于室性早搏的ST段上。西医鉴别诊断: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律不齐伴脉搏短绌。心电图:P波消失,代以间距、大小均不规则的房颤波,频率为350~600次/分,V导联最清楚,有时f波极纤细而不易辨认;R-R间距绝对不规则,形态和振幅略有不同;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时相同,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出现宽大畸形。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证西医诊断: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中医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剂: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酸枣仁12g;柏子仁10g;当归10g;天冬9g;麦冬10g;生地15g;人参10g;丹参9g;玄参10g;茯苓12g;五味子8g;远志肉9g;桔梗8g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服9g,日3次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治疗室性早搏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脉注射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

  • 第3题:

    张某,男,35岁,已婚,工人。2003年8月初诊。自述10余年前开始,起病于生气之后,时常上腹部胀满疼痛,多因生气、饮食不规律发作。10余年来,时轻时重,这次复发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疗无效。现觉胃脘胀痛明显,两胁胀满,食后加重,伴嘈杂嗳气,轻度恶心,大便正常。吸烟史10年,每日1包。查体:T36℃,P70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形体消瘦,面色无华。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未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胃镜检查:胃体部黏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中医病证诊断:胃痛,肝胃不和证西医疾病诊断:慢性胃炎

  • 第4题:

    张某,男,75岁,工人。3年前开始,常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通常为短暂性左侧胸痛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一般都在数分钟内,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在某医院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心绞痛",开始痛轻,未予重视。半月前,因生气后出现胸痛频发,疼痛加剧,或心前绞痛,痛引肩背,或闷窒疼痛,其痛如刺,常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缓解,两胁胀痛。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涩。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4次/分,律齐,V~V导联广泛ST段轻度下移,T波低平。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中医病证诊断:胸痹,气滞血瘀证西医疾病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第5题:

    病例摘要: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胃脘部刺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患者平素精神紧张,肝气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胃络不通,不通则痛,瘀血阻络,则胃痛状如针刺,疼痛部位固定,瘀血属于阴邪,夜亦属阴,故偶有夜间痛醒。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底络脉迂曲怒张,脉涩均属胃络瘀阻证,四诊合参,患者证属血络瘀阻证,病位在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西医诊断依据:(1)中年女性,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2)胃脘部发作性疼痛,饥饿时刺痛为主,进食后能够缓解,大便黑色。(3)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现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西医鉴别诊断: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典型者有右上腹痛且与油腻进食有关,放射至肩背部,伴发热与黄疸。不典型者可借助B超或胆道造影鉴别。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候诊断:血络瘀阻证西医诊断: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和胃方剂: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檀香6g;砂仁6g;茯苓15g;法半夏6g;炒白术15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保持情绪乐观。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2)应用H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两次。(3)可短期使用一些镇静药。

  • 第6题:

    张某,男,60岁,已婚,工人。1996年4月10日初诊。2年前诊断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10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发作更频,胸部刺痛不移,夜间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均能缓解,常觉胸闷,夜寝不安。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1~V5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等指标均正常。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正确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胸痹,血瘀心脉证
    西医疾病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 第7题:

    张某,男,75岁,工人。3年前开始,常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通常为短暂性左侧胸痛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一般都在数分钟内,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在某医院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心绞痛",开始痛轻,未予重视。半月前,因生气后出现胸痛频发,疼痛加剧,或心前绞痛,痛引肩背,或闷窒疼痛,其痛如刺,常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缓解,两胁胀痛。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涩。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4次/分,律齐,V1~V6导联广泛ST段轻度下移,T波低平。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正确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胸痹,气滞血瘀证
    西医疾病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第8题:

    问答题
    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 。2012年11月就诊 。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 。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 。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 。查体:T36 .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 。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陈某,男,57岁,退休干部 。2002年1月就诊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近5年来反复发作胃脘闷痛,常自行服用吗丁啉后缓解 。但两个月来由于情绪不佳,经常自觉上腹部胀痛发作,饱食后明显,时有两胁胀痛,曾经X光透视无异常现象,疼痛时稍有恶心,呕吐过一次,嗳气频频,嘈杂泛酸,纳谷不馨,无发热、心慌胸闷等症状 。查体:T36 .2℃,P84次/分,R20冼/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胃炎表现,胃蠕动差,未见其他异常 。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蠕动正常 。Hp阳性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 。2012年11月就诊 。 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 。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 。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 。 查体:T36 .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 。 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 。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鉴别诊断:请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陈某,男,57岁,退休干部 。2014年1月就诊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近5年来反复发作胃脘闷痛,常自行服用吗丁啉后缓解 。但两个月来由于情绪不佳,经常自觉上腹部胀痛发作,饱食后明显,时有两胁胀痛,曾经X光透视无异常现象,疼痛时稍有恶心,呕吐过1次,嗳气频频,嘈杂泛酸,纳谷不馨,无发热、心慌胸闷等症状 。查体:T36 .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胃炎表现,胃蠕动差,未见其他异常 。胃镜检查: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蠕动正常 。HP阳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消化性溃疡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陈某,男,57岁,退休干部。2014年1月就诊。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近5年来反复发作胃脘闷痛,常自行服用吗丁啉后缓解。但两个月来由于情绪不佳,经常自觉上腹部胀痛发作,饱食后明显,时有两胁胀痛,曾经X光透视无异常现象,疼痛时稍有恶心,呕吐过1次,嗳气频频,嘈杂泛酸,纳谷不馨,无发热、心慌胸闷等症状。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胃炎表现,胃蠕动差,未见其他异常。胃镜检查: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蠕动正常。HP阳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消化性溃疡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胃脘闷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范畴。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气滞,故胃脘胀痛,嗳气频频;气病多游走不定,胁为肝之分野,故胃痛连胁,时有两胁胀痛。气机郁滞,日久化热,肝热犯胃,则症见泛酸嘈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收纳失司,故疼痛时有恶心,纳谷不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皆属肝胃不和证,四诊合参,本患者证属肝胃不和证,病位在肝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得当,预后佳。
    西医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胃脘闷痛5年,常自服吗丁啉(多潘立酮片)后缓解。
    (2)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
    (3)上消化道造影:胃炎表现,胃蠕动差。胃镜检查: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蠕动正常,HP阳性。
    西医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胃镜检查。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医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12g;川芎10g;赤芍10g;炒枳壳10g;陈皮10g;香附10g;川楝子10g;元胡10g;青皮10g;丹皮10g;炒栀子10g;白芍10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戒烟酒,清淡易消化饮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
    (2)避免过度劳累,精神放松。
    (3)针对HP阳性,可以使用三联治疗。如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病例摘要:南某,女,52岁,干部。2014年8月12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晚吃了一块冰冻的西瓜,天亮时开始发热,自测体温38℃,自认为吃了凉的东西,就自服退热药,体温降至37℃,自觉症状减轻。4小时前突然胃痛,继而频繁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不思饮食。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身重体倦。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腹壁紧张,麦氏点未见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辅助检查:胃镜检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片状糜烂灶。呕吐物查潜血阴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过食生冷不洁之物,伤胃滞脾,食滞内停,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呕吐胃内容物;食滞中焦,气机不利,湿热内蕴故身重体倦,脘腹灼热胀痛,嘈杂,痞闷,嗳气厌食;湿热内蕴,水液运行失常,故口干口苦,苔厚腻,脉滑实。西医诊断依据:(1)既往无慢性胃炎病史,有饮食不节制的诱因。(2)突然发生的上腹胃脘部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3)体检见上腹部压痛。(4)胃镜检查见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状糜烂灶。西医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常有暴饮暴食史或胆道结石病史,突发性上腹部疼痛,重者呈刀割样疼痛,伴持续性腹胀和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在早期升高,重症患者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B超、CT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有利于诊断。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候诊断:脾胃湿热证西医诊断:急性胃炎中医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方剂:三仁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杏仁15g;半夏15g;滑石18g;生薏苡仁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7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卧床休息,补液治疗,防止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2)肌内注射山莨菪碱以解痉止痛。(3)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4)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5)如较长时间症状不缓解,可以考虑应用静脉营养。

  • 第14题:

    张某,男,75岁,退休工人。2012年9月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个月前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而来诊。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消瘦。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似见约2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肝异常,胃肠部分检查不满意。胃镜:胃窦部黏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其间可见直径约3cm不规则溃疡,边界模糊,基底粗糙。病变部位组织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黏液腺癌。大便潜血(+),血Hb96g/L。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中医病证诊断:胃癌,气血两虚证西医疾病诊断:胃癌

  • 第15题:

    段某,女,58岁,退休干部。1997年6月就诊。主因口干舌燥,烦渴多饮3年。患者平素喜吃甜食,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每天饮水至少10斤,未曾诊治。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尿有甜味,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尿常规尿糖阳性。空腹血糖:12.3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10.2g/dl。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中医病证诊断:消渴-下消,肾阴亏虚证西医疾病诊断:2型糖尿病

  • 第16题:

    病例摘要:张某,男,75岁,退休工人。2014年9月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个月前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而来诊。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消瘦。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似见直径约2cm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肝异常,胃肠部分检查不满意。胃镜:胃窦部黏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其间可见直径约3cm不规则溃疡,边界模糊,基底粗糙。病变部位组织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黏液腺癌。大便潜血(+),血Hb96g/L。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胃溃疡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上腹部隐痛不适、体重减轻、乏力、黑便"为主症,结合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以及病理结果,属于中医"胃癌"范畴。患者老年男性,脾肾亏虚,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水湿运化失常,聚而成痰,痰浊阻滞络脉,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则瘀血停滞,痰瘀互结,停滞胃脘脉络,不通则痛,故上腹部隐痛不适;胃脘区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则腹部饱胀,不欲饮食。脾气虚,且癌症进一步迅速发展,又更耗伤正气,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瘀血不去,新血难生,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四诊合参,证属气血两虚证,本病病位在脾胃,病性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预后不佳。西医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2)上消化道造影:胃窦小弯侧似可见直径2cm龛影,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胃镜:胃窦部黏膜表现粗糙,凹凸不平,其间可见直径约3cm不规则溃疡,边界模糊,基底粗糙。病变部位组织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黏液腺癌。西医鉴别诊断:胃溃疡:临床症状可以相似,胃镜下均有黏膜溃疡的生成,但病灶处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鉴别其良恶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胃癌中医证候诊断:气血两虚证西医诊断:胃癌中医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营方剂:八珍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生地黄3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5g;党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手术治疗原则: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2)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分为姑息化疗、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应当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并在肿瘤内科医生的指导下施行。

  • 第17题:

    病例摘要: 张某,女,40岁,公司职员。于2014年6月就诊。 3天前因生气2天未进食,后与朋友一起暴饮暴食,同时大量饮酒。约1小时后突然上腹部疼痛难耐,饱胀难忍,恶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1次,呕吐出胃内容物,吐后反舒。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2×109/L,N66%。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渗出病变。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暴饮暴食后出现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范畴,患者因暴饮暴食,损伤胃气,气机升降失调而胃痛,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恶心、呕吐;食滞中焦,气机不利,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为饮食停滞之证,四诊合参,证属饮食停滞,本病病位在胃,病性以标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
    西医诊断依据:
    急性起病,上腹不适、疼痛,有明显饮食不当后大量饮酒行为,可考虑急性胃炎,结合胃镜检查见胃黏膜急性炎症病变,明确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本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阳性。腹部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饮食停滞证
    西医诊断:急性胃炎
    中医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剂:保和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神曲10g;山楂15g;陈皮12g;连翘12g;莱菔子10g;茯苓12g;半夏12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卧床休息,少量多次进食清淡易消化流食。
    (2)肌内注射山莨菪碱以解痉止痛。
    (3)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
    (4)恶心可以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如进食困难可以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 第18题:

    病例摘要: 张某,男,60岁,已婚,工人。2014年4月10日初诊。 2年前诊断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十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发作更频,胸部刺痛不移,夜间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均能缓解,常觉胸闷,夜寝不安。 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1~V5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等指标均正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心脏神经症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久则血行不畅,而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脉道壅滞,使胸阳痹阻,气机不畅,心脉挛急或闭塞而发为胸痹。瘀血阻于心脉,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部刺痛不移。瘀血为阴证,不易速去,加之久病人络,络脉受阻,瘀阻更甚,则发作频繁。瘀血为阴,入夜亦为阴,因此入夜疼痛更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均为瘀阻脉络,痹阻胸阳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病人,具有典型的突然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2)短暂发作,服用硝酸酯类药物能够缓解。
    (3)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1~V5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
    西医鉴别诊断:
    心脏神经症:本病患者常主诉疼痛,但多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者持久(几小时)的隐痛,常喜欢深吸气或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侧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后出现,而不在疲劳时,轻度体力活动反而舒适,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心电图正常.常伴有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心血瘀阻证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10g;赤芍10g;炒枳壳10g;川芎6g;香附10g;陈皮1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6g;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急性发作时应立即休息,缓解后一般不需卧床,活动强度以不出现心绞痛症状为度。发作频繁时应休息以检测观察患者的症状。
    (2)降血脂、抗血小板治疗。
    (3)口服硝酸酯类药及β受体阻滞剂。
    (4)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必要时介入治疗。

  • 第19题:

    问答题
    张某,女,40岁,公司职员。2012年6月就诊。3天前因生气2天未进食,后与朋友一起暴饮暴食,同时大量饮酒。约1小时后突然上腹部疼痛难耐,饱胀难忍,恶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1次,呕吐出胃内容物,吐后反舒。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2×109/L,N66%。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渗出病变。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正确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胃痛,饮食停滞证
    西医疾病诊断:急性胃炎
    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暴饮暴食后出现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范畴,患者因暴饮暴食,损伤胃气,气机升降失调而胃痛,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恶心、呕吐;食滞中焦,气机不利,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为饮食停之之症。四诊合参,证属饮食停滞。本病病位在胃,病性以标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西医诊断依据:急性起病,上腹不适、疼痛,有明显饮食不当后服用药物后应激状态等,可考虑急性胃炎,应在24~48小时内做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 第20题:

    问答题
    李某,女,59岁,教师。患者于10年前开始偶尔于饮酒或浓茶、咖啡后出现心慌,无其他不适,约1、2分钟后自行缓解。10年来心慌症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但一直未予治疗。近1个月来,由于工作持续劳累,经常加班,导致症状明显增多,几乎每日发作,有时候持续1、2个小时不能缓解。心慌气短,活动尤甚,眩晕乏力,面色无华。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心率98次/分,心律绝对不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心电图呈房颤律,心室率80次/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发作性频发快速性房颤。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正确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心悸,气血不足证
    西医疾病诊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心慌"为主症,结合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属于中医"心悸"范畴。患者为教师,平素思虑劳累过多,劳伤心脾,不仅暗耗阴虚,又能影响脾胃功能,致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两虚,心血虚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心慌气短,血虚则不能濡养脑髓,故眩晕;脾气虚则神疲乏力,活动后心慌尤甚。血虚不能上荣肌肤,则面色无华。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四诊合参,证属气血不足,本患者病位在心脾,病性以本虚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可。西医诊断依据: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简单易行;但是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 第21题:

    问答题
    段某,男,45岁,干部 。因呕血3小时到急诊就诊 。患者近1周来工作劳累,睡眠不规矩,自觉胃部不适 。就诊当天中午,饮白酒约半斤后,自觉胃部灼热疼痛,喝了很多冰柠檬水,突觉恶心,呕吐出胃内容物后,呕出紫暗鲜血,量约200ml 。查体:T36 .2℃,P9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胃镜见胃黏膜弥散性出血点、片状糜烂,黏膜表面有新鲜出血及黑色血痂,同时可见黏膜下出血表现,胃液为鲜红色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张某,男,75岁,退休工人 。2012年9月就诊 。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 。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个月前下降3公斤 。近日大便色黑而来诊 。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消瘦 。查体:T36 .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浮肿 。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似见约2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肝异常,胃肠部分检查不满意 。胃镜:胃窦部黏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其间可见直径约3cm不规则溃疡,边界模糊,基底粗糙 。病变部位组织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黏液腺癌 。大便潜血(+),血Hb96g/L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南某,女,52岁,干部 。2014年8月12日就诊 。患者于就诊前晚吃了一块冰冻的西瓜,天亮时开始发热,自测体温38℃,自认为吃了凉的东西,就自服退热药,体温降至37℃,自觉症状减轻 。4小时前突然胃痛,继而频繁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不思饮食 。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身重体倦 。查体:T36 .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腹壁紧张,麦氏点未见压痛、反跳痛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舌红,苔黄腻,脉滑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片状糜烂灶 。呕吐物查潜血阴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