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48岁,已婚。2007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以往月经尚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题目

张某,女,48岁,已婚。2007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以往月经尚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张某,女,48岁,已婚。2007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以往月经尚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孙某,女,46岁,已婚。患者近2月心慌,烦躁,烘热汗出,伴见乏力嗜睡。末次月经6月3日,经量较前明显减少,2天即净,经色红,无血块。五心烦热,腰膝酸疼,口干便秘,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癥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心慌、心烦、烘热多汗2月余。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本患者年近半百,时近绝经前期,月经紊乱,量少,心慌,烦躁,烘热汗出等,可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肾阴虚冲任失调,则月经提前或先后不定。肾阴日衰,阴虚不能上荣于头目脑髓,故嗜睡;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故见腰膝酸疼;阴虚生内热,故见口干便秘,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绝经前后诸证与癥瘕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经量多少不定或经断复来。区别在于,癥瘕的好发之期是经断前后的年龄,如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者,应详加观察,并结合西医学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证候诊断:肾阴虚证中医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方剂: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2题:

    病例摘要:石某,女,38岁,已婚,职员,2015年9月29日初诊。患者平素郁郁寡欢,月经基本正常,近半年来因家庭琐事烦闷抑郁,自觉小腹胀满,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润,脉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癃闭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癥瘕。中医证型诊断:气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小腹胀满,有包块为主症,辨病为癥瘕。现症见烦闷抑郁,小腹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润,脉沉弦,辨证为气滞证。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滞于胞中。中医病证鉴别:癃闭为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溺出的疾病,虽有小腹膨隆、胀、满、痛等症,但导尿后诸症可消。B超检查两者显示不同声像。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方剂名称:香棱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青皮10g,丁香10g,茴香15g,木香15g,莪术15g,枳壳15g,川楝子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杨某,女,32岁,已婚,职员。2015年3月30日初诊。患者有月经后期病史,产后出血史。平素月经量少,经色淡而质薄。末次月经为2014年5月10日。现症: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头晕眼花,神疲肢软,毛发不泽易脱落,赢瘦萎黄,脉沉缓,舌淡苔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胎死腹中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闭经。中医证型诊断:气血虚弱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月经停闭不行为主症,辨病为闭经。现症见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头晕眼花,神疲肢软,毛发不泽易脱落,赢瘦萎黄,脉沉缓,舌淡苔少,辨证为气血虚弱证。营血大亏,冲任血虚。中医病证鉴别:胎死腹中者,除月经停闭外,尚应有妊娠的征象,但子宫增大多小于停经月份。B超检查宫腔内可见孕囊、胚芽或胎体,但无胎心搏动。闭经者,停经前大多有月经紊乱,停经后无妊娠征象。治法:补肾养肝调经。方剂名称:归肾丸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熟地25g,山药12g,山茱萸肉12g,茯苓12g,当归9g,枸杞12g,炒杜仲12g,菟丝子12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患者经乱无期,时而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时而淋漓日久不净,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暗,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暗,苔白润,脉沉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 )

    A、金匮肾气丸

    B、右归丸

    C、上下相资汤

    D、滋阴固气汤

    E、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参考答案:E

  • 第5题:

    病例摘要:李某,女,46岁,已婚。患者近2年来月经紊乱,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10余天,量多如崩,或少则淋漓,有时延续至下月月经来潮。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是单纯性内膜增生,诊断为"功血"。平素月经正常,14岁初潮,5/34天,量中,色红。末次月经,量少,色红,质稀,未净。伴头晕,乏力,腰酸背软,耳鸣,寐差,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边有齿痕,苔薄色润,脉沉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阴道出血40余天。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本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期延长,淋沥难净,本次40天未净,故诊断为崩漏。患者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则或崩或漏,日久气血亏损,不能上荣则头晕、乏力、寐差。腰为肾之腑,肾虚则腰酸背软。舌边有齿痕,苔薄色润,脉沉细均为肾气虚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崩漏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经血非时而下。区别在于,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能自止。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崩漏 中医证候诊断:肾气虚证中医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方剂: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6题:

    病例摘要:姜某,女,52岁,已婚,教师。2015年6月21日初诊。患者月经紊乱1年,经量多,色暗,有块,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烘热汗出,腰膝酸冷,纳呆腹胀,大便溏薄,面浮肢肿,夜尿多,带下清稀,舌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癥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月经前后诸症。中医证型诊断:肾阳虚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月经紊乱为主症,辨病为月经前后诸症。现症见经量多,色暗,有块,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烘热汗出,腰膝酸冷,纳呆腹胀,大便溏薄,面浮肢肿,夜尿多,带下清稀,舌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肾阳虚证。绝经之期肾气渐衰,素体阳虚,肾阳衰惫。中医病证鉴别:癥瘕可能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治法: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方剂名称:右归丸合理中丸。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先煎)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7题:

    患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其证候是

    A、肾气虚证

    B、肾阴虚证

    C、脾气虚证

    D、肾阳虚证

    E、肝郁证


    参考答案:D

  • 第8题:

    患者经乱无期,时而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时而淋漓日久不净,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暗,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暗,苔白润,脉沉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 )

    A.金匮肾气丸
    B.右归丸
    C.上下相资汤
    D.滋阴固气汤
    E.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答案:E
    解析:

  • 第9题:

    患者,女,46岁,已婚。2年来经乱无期,量多如注,或少而淋漓不净,色淡质稀,伴畏寒肢冷;面色晦黯,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左归丸
    B.寿胎丸
    C.右归丸
    D.固本止崩汤
    E.举元煎

    答案:C
    解析:
    患者已至绝经年龄,出现月经紊乱,且伴见肾阳虚衰,脏腑失于温养的症状及体征,辨为肾阳虚证,治宜补肾温经助阳。左归丸滋补肾阴;寿胎丸具有补肾益气,固冲安胎的功用;右归丸具有温肾助阳的功用;固本止崩汤具有补气摄血调经的功用;举元煎具有补气摄血固冲的功用。故治疗本证应首选右归丸。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其证候是
    A

    肾气虚证

    B

    肾阴虚证

    C

    脾气虚证

    D

    肾阳虚证

    E

    肝郁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李某,女,46岁,已婚 。 患者近2年来月经紊乱,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10余天,量多如崩,或少则淋漓,有时延续至下月月经来潮 。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是单纯性内膜增生,诊断为"功血" 。平素月经正常,14岁初潮,5/34天,量中,色红 。末次月经,量少,色红,质稀,未净 。伴头晕,乏力,腰酸背软,耳鸣,寐差,形体消瘦,面色苍白 。舌边有齿痕,苔薄色润,脉沉细 。 答题要求: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张某,女,48岁,已婚。2007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以往月经尚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不净为主症,诊断为崩漏。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辨证为肾气虚证。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中医病证鉴别: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能自止。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崩漏。中医证候诊断:肾气虚证。 中医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剂: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12g  肉苁蓉12g  覆盆子12g  当归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菟丝子12g  党参12g 黄芪15g  艾叶炭6g  阿胶10g(烊化)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病例摘要:胡某,女,34岁,已婚。患者15岁月经初潮,每次月经来潮均有小腹疼痛,尤以经行第1日为甚,绞痛难忍,热敷稍舒,常需口服或注射止痛药。两年前曾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平素胃纳欠佳,四肢不温,经前小腹及肛门下坠,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慢性盆腔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经行小腹疼痛10余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主要表现为经行小腹疼痛,以经行第1日为甚,绞痛难忍,热敷稍舒,故诊断为痛经。患者病程较长,经行腹痛剧烈,并伴有经量多,色暗,有血块,持续7~8天,证属血瘀。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为寒象。寒凝子宫、冲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经期小腹疼痛,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热敷稍舒;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四肢不温;大便溏薄为阳虚之象。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均为寒凝血瘀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痛经与慢性盆腔炎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腹痛。区别在于,慢性盆腔炎平素腰骶部及小腹坠痛,劳累后加重。白带量多,有异味,月经提前,量多,甚至经期延长,妇科检查有慢性盆腔炎的体征。而痛经腹痛随月经周期而发,每次月经来潮均有小腹疼痛,经净症状逐渐消失,但呈进行性加重。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痛经 中医证候诊断:寒凝血瘀证中医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14题:

    病例摘要:昊某,女,53岁,已婚,干部。2015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医证型诊断:气阴亏虚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为主症,辨病为消渴。现症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辨证为气阴亏虚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剂名称: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0g,党参6g,白术12g,茯苓12g,怀山药6g,甘草3g,木香6g,藿香12g,葛根15g,天冬6g,麦冬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5题:

    下列各项,属崩漏虚热证的经血特点是

    A、经来无期,量多势急,血色鲜红

    B、经血非时而下,经色黯有血块

    C、经血淋漓不尽,血色淡,质清稀

    D、经血势多如崩,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

    E、经血淋漓不尽,色淡红,质清稀


    参考答案:A

  • 第16题:

    病例摘要:李某,女性,50岁。2013年8月28日初诊。近1年来常有潮热汗出,头晕耳鸣,腰痛腿软,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查体:T36.7℃,P82次/分,R20次/分,BP125/76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偏白,心肺无异常。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实验室检查:雌二醇(ER):4pg/ml;黄体生成素(LH):8.0IU/ml;卵泡刺激素(FSH):15.0mIU/ml。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子宫肌瘤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经断前后,肾气渐衰。肾主骨生髓,腰为肾府,肾虚则髓海、外府失养,故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肾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故腹冷阴坠;膀胱气化失常,关门不固,故小便频数或失禁;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伤带脉,约固无力,故带下量多;肾阳虚冲任失司,故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血失阳气温化,故色淡质稀;肾阳虚命门火衰,中阳不振,故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肾阳虚肾水上泛,故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也为肾阳虚衰之征。西医诊断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患者发病年龄在45到55岁之间,有绝经史;(2)有典型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症状,如潮热、汗出、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易疲劳;(3)实验室检查:雌二醇(ER):4pg/ml;黄体生成素(LH):80IU/ml,卵泡刺激素(FSH):15.0mIU/ml。西医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好发于30到50岁之间的育龄期女性,二者均可见不规则阴道出血,可通过妇科检查,阴道B超鉴别。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诊断:肾阳虚证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法:温肾壮阳,填精养血方剂: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熟地黄10g;附子9g;肉桂10g;山药20g;山茱萸15g;菟丝子30g;鹿角胶10g;枸杞子15g;当归10g;杜仲15g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心理治疗:精神状态明显不佳,影响T作和生活时,可适当应用艾司唑仑镇静、谷维素调节自主神经功能。2.激素替代疗法(HRT):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引起,HRT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临床医疗措施,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药并定期检测,HRT的有益作用将超过其潜在的害处。3.非激素疗法,补钙治疗等。

  • 第17题:

    病例摘要:马某,女,34岁,已婚,工人。2015年5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近3个月来,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空坠不适,喜揉按,经量少,色淡稀薄,平时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不华,纳少便溏。末次月经:2015年5月11日,来诊室月经已净,舌淡苔薄,脉细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异位妊娠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痛经。中医证型诊断:气血虚弱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为主症,辨病为痛经。现症见小腹空坠不适,喜揉按,经量少,色淡稀薄,平时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不华,纳少便溏。末次月经来诊时已净,舌淡苔薄,脉细弱,辨证为气血虚弱证。行经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胞脉失于濡养,兼之气虚血滞,无力流通。中医病证鉴别:异位妊娠破裂多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时,宫颈有抬举痛,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子宫有漂浮感;盆腔B超检查常可见子宫腔以外有孕囊或包块存在;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阳性;内出血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血红蛋白下降。痛经虽可出现剧烈的小腹痛,但无上述妊娠征象。治法:益气补血止痛。方剂名称:圣愈汤加香附、延胡索。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熟地20g,白芍15g,川芎8g,人参15g,当归15g,黄芪15g,香附10g,延胡索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8题:

    张某,女,48岁,已婚。2007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以往月经尚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不净为主症,诊断为崩漏。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辨证为肾气虚证。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中医病证鉴别: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能自止。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崩漏。中医证候诊断:肾气虚证。中医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方剂: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熟地12g  肉苁蓉12g  覆盆子12g  当归12g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菟丝子12g  党参12g黄芪15g  艾叶炭6g  阿胶10g(烊化)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 第19题:

    患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其证候是

    A.肾气虚证
    B.肾阴虚证
    C.脾气虚证
    D.肾阳虚证
    E.肝郁证

    答案:D
    解析:

  • 第20题:

    A.肾气虚证
    B.肾阴虚证
    C.肾阳虚证
    D.脾虚证
    E.血瘀证

    患者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其证候是

    答案:A
    解析:

  • 第21题:

    患者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其证候是()

    • A、肾气虚证
    • B、肾阴虚证
    • C、肾阳虚证
    • D、脾虚证
    • E、血瘀证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孙某,女,46岁,已婚 。 患者近2月心慌,烦躁,烘热汗出,伴见乏力嗜睡 。末次月经6月3日,经量较前明显减少,2天即净,经色红,无血块 。五心烦热,腰膝酸疼,口干便秘,尿少色黄 。舌红少苔,脉细数 。 答题要求: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癥瘕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张某,女,48岁,已婚 。2007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以往月经尚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晴,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属崩漏虚热证的经血特点是
    A

    经来无期,量多势急,血色鲜红

    B

    经血非时而下,经色黯有血块

    C

    经血淋漓不尽,血色淡,质清稀

    D

    经血势多如崩,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

    E

    经血淋漓不尽,色淡红,质清稀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