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多系统萎缩的分型。”相关问题
  • 第1题:

    早期多系统萎缩最易误诊为()

    • A、小舞蹈病
    • B、进行性延髓麻痹
    • C、脊髓型颈椎病
    • D、特发性Parkinson病
    •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简述定向型多谱勒系统单边带解调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定向型多谱勒频移单边带解调法的基本原理是,从换能器接收到信号包含顺流和逆流多谱勒上下两个边带频移。实际解调时,用精密解调的射频滤波器,在超声载频上将多谱勒上下两个边带实施分离,利用一个高通滤波器和一个低通滤波器可达到这个目的。然后把已经分离的上下边带频移在独立的通道中进行相干解调,人而得到顺向的和逆向的多谱勒频移信号,这就同时得到了方向和流速两类信息。

  • 第3题:

    多系统萎缩有哪些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50~60岁发病多见,男性发病率稍高,缓慢起病,逐渐进展。
    首发症状多为:
    ①帕金森综合征:肌强直和运动缓慢,震颤罕见,双侧同时受累,但轻重不同,多数对左旋一多巴(L-dopA.治疗反应不佳;
    ②小脑性共济失调: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以下肢的表现突出,伴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等;③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体位性低血压、无汗、便秘、排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瞳孔改变等自主神经受累症状。少数患者也有以肌萎缩起病的。当疾病进一步进展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系统受累不同症状的组合,但仍以首发症状为主要表现。

  • 第4题:

    简述多系统萎缩的分型。


    正确答案:可分为帕金森综合征(MSA-P)、小脑性共济失调(MSA-C.、自主神经功能不全(MSA-A.三型。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多形红斑分型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红斑-丘疹型:
    好发于面颈部和四肢远端伸侧皮肤,严重时泛发全身,粘膜较少受累。皮损主要为红斑,针帽、绿豆大小,中央为青紫色或为紫癜,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形如同心圆状靶形皮损或虹膜样皮损。
    (2)水疱-大疱型:
    常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因渗出较多,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再出现水疱、大疱甚至血疱,粘膜也可出现糜烂。
    (3)重症型:
    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通常由药物所致,发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出现高热、血象改变、肝肾功能损害。皮损为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斑点或瘀斑,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泛发全身,其上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尼氏征阳性。累及多部位粘膜,疼痛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Rh分型系统。

    正确答案: 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型系统。
    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血在汉族人群中的比例仅为0.3%,十分稀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分型有()

    • A、肌萎缩型、侧索硬化型、散发型
    • B、脊肌萎缩型、家族型、散发型
    • C、侧索硬化型、散发型、西太平洋型
    • D、散发型、家族型、西太平洋型
    • E、肌萎缩型、侧索硬化型、家族型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简述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正确答案: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1)急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Ⅰ型):胎儿期出现胎动减少,出生后3~6个月发病。表现为自主运动减少,四肢近端无力,伴肌萎缩、束颤,不能抬头、屈颈,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严重者出现髋关节外展外翻,吸吮及吞咽困难,常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死亡。本型病情进展迅速,平均生存期7~9个月。(2)慢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Ⅱ型):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个别患儿可1~2岁发病。以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为主,下肢常重于上肢,近端肌群重于远端,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早期可出现舌肌萎缩、束颤,但无呼吸肌和延髓麻痹症状。本型预后良好,除个别患儿死亡,多数可活到青少年。(3)少年型脊肌萎缩(Ⅲ型):大多数儿童或青春期隐匿起病,2~17岁常见。以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起病,出现鸭步、站立、登楼困难,逐渐累及上肢带肌和上肢肌肉,一般不累及脑神经,但胸锁乳突肌易受累。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肌束震颤,25%患者出现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轻中度升高。由于病情进展速度不一,多数患者30岁时已不能行走,但个别发展缓慢患者至晚年仍能独立行走。(4)成人慢性脊肌萎缩症(Ⅳ型):发病年龄18~60岁。临床表现与Ⅲ型相似,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萎缩、无力。可累及后组脑神经及面部肌肉,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多为良性病程,可至正常寿命。

  • 第9题:

    什么是多系统萎缩?


    正确答案:多系统萎缩是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正确答案: 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1)急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Ⅰ型):胎儿期出现胎动减少,出生后3~6个月发病。表现为自主运动减少,四肢近端无力,伴肌萎缩、束颤,不能抬头、屈颈,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严重者出现髋关节外展外翻,吸吮及吞咽困难,常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死亡。本型病情进展迅速,平均生存期7~9个月。(2)慢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Ⅱ型):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个别患儿可1~2岁发病。以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为主,下肢常重于上肢,近端肌群重于远端,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早期可出现舌肌萎缩、束颤,但无呼吸肌和延髓麻痹症状。本型预后良好,除个别患儿死亡,多数可活到青少年。(3)少年型脊肌萎缩(Ⅲ型):大多数儿童或青春期隐匿起病,2~17岁常见。以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起病,出现鸭步、站立、登楼困难,逐渐累及上肢带肌和上肢肌肉,一般不累及脑神经,但胸锁乳突肌易受累。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肌束震颤,25%患者出现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轻中度升高。由于病情进展速度不一,多数患者30岁时已不能行走,但个别发展缓慢患者至晚年仍能独立行走。(4)成人慢性脊肌萎缩症(Ⅳ型):发病年龄18~60岁。临床表现与Ⅲ型相似,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萎缩、无力。可累及后组脑神经及面部肌肉,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多为良性病程,可至正常寿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多系统萎缩的分型。

    正确答案: 可分为帕金森综合征(MSA-P)、小脑性共济失调(MSA-C.、自主神经功能不全(MSA-A.三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