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发病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MG患者外周血中均能检测到AChR特异性抗体B、10%~15%MG患者合并胸腺瘤,70%患者有胸腺肥大C、在正常和增生的胸腺中都能发现“肌样细胞”具有横纹并载有AChRD、由于病毒或其他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导致“肌样细胞”表面的AChR构型发生变化,刺激机体产生AChR抗体E、AChR的IgG抗体是由周围淋巴器官、骨髓、胸腺的浆细胞产生

题目

MG发病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G患者外周血中均能检测到AChR特异性抗体
  • B、10%~15%MG患者合并胸腺瘤,70%患者有胸腺肥大
  • C、在正常和增生的胸腺中都能发现“肌样细胞”具有横纹并载有AChR
  • D、由于病毒或其他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导致“肌样细胞”表面的AChR构型发生变化,刺激机体产生AChR抗体
  • E、AChR的IgG抗体是由周围淋巴器官、骨髓、胸腺的浆细胞产生

相似考题
更多“MG发病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肺结核的发病因素,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


    正确答案:E

  • 第2题:

    下列关于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血凝滞

    B.经络阻塞

    C.脏腑失和

    D.营气不从

    E.热毒火毒


    正确答案:E

  • 第3题: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叙述,其不正确的是

    A、胃酸分泌过多

    B、与细菌感染无关

    C、应激和心理因素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遗传因素


    参考答案:B

  • 第4题: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受损B.造血微环境缺陷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受损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成熟血细胞结构异常

    D.细胞免疫机制异常

    E.体液调节异常


    正确答案:C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主要是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缺陷、细胞免疫机制异常及体液调节异常。

  • 第5题:

    关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血钙
    B:酸中毒
    C:1,25(OH)2-D3生成障碍
    D:肾素分泌减少
    E:高血磷

    答案:D
    解析:

  • 第6题:

    关于尿毒症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脑神经细胞变性
    B:脑神经细胞水肿
    C:呼吸衰竭
    D:毒性物质蓄积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C
    解析:

  • 第7题:

    关于腹股沟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占大多数
    • B、右侧比左侧多见
    • C、只是后天性患病
    • D、发病机制主要是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偏高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叙述正确的有()。

    • A、神经机制
    • B、解剖机制
    • C、功能机制
    • D、精神行为失常
    • E、缺乏锻炼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MG发病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G患者外周血中均能检测到AChR特异性抗体
    • B、10%~15%MG患者合并胸腺瘤,70%患者有胸腺肥大
    • C、在正常和增生的胸腺中都能发现“肌样细胞”具有横纹并载有AChR
    • D、由于病毒或其他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导致“肌样细胞”表面的AChR构型发生变化,刺激机体产生AChR抗体
    • E、AChR的IgG抗体是由周围淋巴器官、骨髓、胸腺的浆细胞产生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叙述正确的有()。
    A

    神经机制

    B

    解剖机制

    C

    功能机制

    D

    精神行为失常

    E

    缺乏锻炼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MG发病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G患者外周血中均能检测到AChR特异性抗体

    B

    10%~15%MG患者合并胸腺瘤,70%患者有胸腺肥大

    C

    在正常和增生的胸腺中都能发现“肌样细胞”具有横纹并载有AChR

    D

    由于病毒或其他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导致“肌样细胞”表面的AChR构型发生变化,刺激机体产生AChR抗体

    E

    AChR的IgG抗体是由周围淋巴器官、骨髓、胸腺的浆细胞产生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叙述AIDS的主要发病机制?(检验科)

    正确答案: AIDS的主要发病机制:HIV感染后,主要是损伤CD4+T细胞减少和功能缺陷而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继而体液免疫功能全面障碍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同时还损伤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HIV损伤T细胞是通过HIV外膜蛋白gp120和gp41与T细胞发生拈附、溶解、使病毒核心进入靶细胞,在靶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最后以芽生方式破坏细胞膜而移出,进行感染扩散,从而破坏CD4+T细胞,导致免疫缺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受损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成熟血细胞结构异常

    D、细胞免疫机制异常

    E、体液调节异常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下列对发病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B.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C.邪气对发病有主导作用

    D.邪气是发病的条件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关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NSAID通过破坏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

    B.NSAID的局部作用是主要致溃疡机制

    C.剂型改变不能降低NSAID相关溃疡的发生率

    D.经肠外给药同样可以发生溃疡


    正确答案:B
    解析:NSAID和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两个独立因素。NSAID通过破坏黏膜屏障(A项)使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受损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NSAID剂型改变(C项)不能降低溃疡的发生率,且经肠外途径给药同样可发生溃疡(D项),这就提示.NSAID的局部作用并不是主要的致溃疡机制(B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主要机制为抑制环氧合酶(COX)。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PG的关键限速酶,导致胃肠黏膜PGE合成不足,致黏膜血流减少,细胞保护作用降低,而致溃疡发病。

  • 第16题:

    关于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慢性支气管炎演变
    B.慢性感染
    C.大气污染
    D.长期吸烟
    E.抗蛋白酶增多

    答案:E
    解析:
    阻塞性肺气肿属于COPD,由慢性支气管炎演变,其发病主要与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因素有关,抗蛋白酶不足时可引起肺气肿。

  • 第17题: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的变化
    B:中毒机制
    C:细胞的功能代谢障碍
    D:分子机制
    E:体液调节紊乱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叙述AIDS的主要发病机制?(检验科)


    正确答案:AIDS的主要发病机制:HIV感染后,主要是损伤CD4+T细胞减少和功能缺陷而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继而体液免疫功能全面障碍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同时还损伤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HIV损伤T细胞是通过HIV外膜蛋白gp120和gp41与T细胞发生拈附、溶解、使病毒核心进入靶细胞,在靶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最后以芽生方式破坏细胞膜而移出,进行感染扩散,从而破坏CD4+T细胞,导致免疫缺陷。

  • 第19题:

    有关重症肌无力(MG)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G属自身免疫病
    • B、施行胸腺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
    • C、MG患者可并发有胸腺瘤
    • D、MG的发病多始于眼肌无力
    • E、对非去极化肌松药不敏感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关于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临床上分为脑型和肺型
    • B、脑型发病机制与血脑屏障有关
    • C、肺型发病机制与尿素反向渗透有关
    • D、与纠正酸中毒过慢有关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叙述,其不正确的是()。
    A

    胃酸分泌过多

    B

    与细菌感染无关

    C

    应激和心理因素

    D

    非甾体类抗炎药

    E

    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叙述葡萄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1)感染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等可直接侵犯葡葡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或眼内容物,引起炎症,也可诱发抗原抗体及补体复合物而引起葡萄膜炎,还可通过病原体与人体或组织的交叉反应(分子模拟)而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感染可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手术或外伤后)。
    (2)自身免疫因素正常眼组织中含有多种致葡萄膜炎的抗原,如视网膜S抗原、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黑色素相关抗原等。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可出现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引起葡萄膜炎。
    (3)氧化损伤机制任何原因所致氧自由基代谢产物大量增加,都可以直接导致组织损伤和葡萄膜炎,还可诱导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加重炎症反应。
    (4)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花生四烯酸在环氧酶作用下,形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烷A,在脂氧酶作用下形成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手术或外伤以及理化刺激和药物等引起的早期炎症反应,主要与此有关。
    (5)免疫遗传机制已发现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与特定的HLA抗原相关,如关节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葡萄膜炎与HLA-B27及亚型HLA-B2704,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DR4、HLA-DRw53及HLA-DQAl*0301、DR4*0101DRBl*0405和DQBl*0401等亚型;Behcet病与HLA-B5、HLA-B51等,都密切相关。
    31.简述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答案: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治疗可分下列几方面(1)用抗病毒制剂无环鸟苷粉针剂250mg,静滴每日3次,治疗10~14天,以后逐渐减量。(2)抗凝剂可选用肝素,也可选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口服125~650mg/d。(3)糖皮质激素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可选用泼尼松lmg/(kg·d)口服治疗,1周后逐渐减量。(4)激光光凝及手术光凝对预防视网膜脱离有一定作用。发生视网膜脱离时,多需要做玻璃体手术,以挽救患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按病程叙述场热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肠热病分别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细菌经消化道进入小肠,并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肠壁固有层淋巴组织。在巨噬细胞内寄生.生存与繁殖。此阶段病人无症状。细菌大量繁殖后经胸导管入血,引起第一次菌血症。病人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前驱症状。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肾.骨髓等器官,继续繁殖后,再次入血造成第二次菌血症,并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病人持续高烧,胸腹部皮肤有玫瑰疹,相对的缓脉,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胆囊中的部分细菌可再次进入肠道引起局部超敏反应,导致肠壁溃烂和坏死。若无并发症,3~4周开始好转并恢复。有部分病人细菌存留在胆囊,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DIC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生是由于体内凝血超过抗凝能力,而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

    B

    血管内皮广泛损伤临床上最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疫病

    C

    组织损伤占DIC发病数的31%~43%

    D

    组织因子是DIC最重要的始动机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