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8日,在()的筹划和()的组织下,我国成立了研制导弹的专门机构。A、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B、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C、毛主席;周恩来总理

题目

1956年10月8日,在()的筹划和()的组织下,我国成立了研制导弹的专门机构。

  • A、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
  • B、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
  • C、毛主席;周恩来总理

相似考题
更多“1956年10月8日,在()的筹划和()的组织下,我国成立了研制导弹的专门机构。A、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B、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C、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出于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对钢铁事业的牵挂,周恩来总理于20世纪50年代曾多次访问北京科技大学,请问周恩来总理共访问北京科技大学几次()?

    • A、1
    • B、2
    • C、3
    • D、4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中国画《温暖》中的国家领导是以下哪位?()

    • A、周恩来总理
    • B、毛泽东主席
    • C、朱德司令
    • D、江泽民主席

    正确答案:A

  • 第3题:

    薄一波同志问周恩来总理,对于邓小平和刘伯承两位同志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什么评价,周恩来总理说:邓小平同志做工作是举重若轻,而刘伯承同志是举轻若重。请谈谈你对“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这两种工作方法的看法。


    正确答案: (1)我觉得这两种工作方法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并加以借鉴。
    (2)“举重若轻”是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举轻若重”多用来指人虑事周全,严谨细致,工作中善于见微知著,常于细微之处见功夫,平凡之中现惊奇。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事风格,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工作方法。
    (3)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的工作方法,注重培养各种能力,善于学习,具有开拓意识和不服输的精神,不要惧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同时也要学习刘伯承元帅的举轻若重的工作方法,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考虑问题全面,工作严谨细致。

  • 第4题:

    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边糊了一面“纸镜”,上面写着什么?


    正确答案: 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 第5题:

    周恩来下列外交活动都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其先后顺序是() 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②周恩来在机场迎接来访的尼克松 ③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④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任命周恩来为:()

    • A、内阁总理
    • B、国务总理
    • C、政务院总理
    • D、国务院总理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举办过一次排球比赛,是由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中的哪位元帅主办的。他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任体委主任。()

    • A、陈毅
    • B、贺龙
    • C、朱德
    • D、周恩来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红叶题诗》是在谁的关怀下进京演出的?()

    • A、周恩来总理
    • B、朱德元帅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结合《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说明细节描写的作用。


    正确答案:运用细节,历来受到有经验的记者的重视,优秀的新闻作品中不乏动人的细节。细节看起来是细微末节的东西,但是经过精心选择,恰当描写,却能细节不细,含蕴丰富,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这篇短新闻,就比较重视细节的运用。由于记者写此文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他们的总理已经逝世”,所以不可能写出全中国人民悲伤的场面。另外,为了抢新闻,记者也没有时间等到全中国人民都知道总理逝世后再写。时间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聪明的记者选取了两个代表性人物进行说明中国人民面对周恩来总理逝世如何做出反映,首先是开电梯的姑娘“放声痛哭”的描写,然后是对口译人员“眼中含泪,嘴唇颤动”的描写,不同性别、身份、年龄、阅历的人对周恩来总理的逝世有着不同的反映,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万分悲痛。前者为表现主题,即“全中国人民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埋下伏笔。后者更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文章寓意于细,小中见大,能服务于报道的主题。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说明细节描写的作用。

    正确答案: 运用细节,历来受到有经验的记者的重视,优秀的新闻作品中不乏动人的细节。细节看起来是细微末节的东西,但是经过精心选择,恰当描写,却能细节不细,含蕴丰富,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这篇短新闻,就比较重视细节的运用。由于记者写此文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他们的总理已经逝世”,所以不可能写出全中国人民悲伤的场面。另外,为了抢新闻,记者也没有时间等到全中国人民都知道总理逝世后再写。时间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聪明的记者选取了两个代表性人物进行说明中国人民面对周恩来总理逝世如何做出反映,首先是开电梯的姑娘“放声痛哭”的描写,然后是对口译人员“眼中含泪,嘴唇颤动”的描写,不同性别、身份、年龄、阅历的人对周恩来总理的逝世有着不同的反映,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万分悲痛。前者为表现主题,即“全中国人民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埋下伏笔。后者更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文章寓意于细,小中见大,能服务于报道的主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樟树的四特酒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1969年9月11日,苏联()总理从河内回国途中,在北京机场候机楼贵宾室里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晤。

    正确答案: 柯西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73年在我国举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周恩来总理对许多工作都亲自过问。

    • A、中美
    • B、亚非拉
    • C、中日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1969年9月11日,苏联()总理从河内回国途中,在北京机场候机楼贵宾室里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晤。


    正确答案:柯西金

  • 第15题: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国务院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抚顺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会战时期,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矿区建设方针除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还有()。


    正确答案:工农结合、城乡结合

  • 第17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应属于()。

    • A、法家
    • B、道家
    • C、儒家
    • D、现代思想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毛主席语录是谁发明的?()

    • A、朱德
    • B、周恩来
    • C、江青
    • D、林彪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1956年,周恩来总理把粤剧誉为()

    • A、南国牡丹
    • B、南国红豆
    • C、南国木棉
    • D、南国玉兰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民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

    • A、决定与缅甸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以“求同存异”化解双方矛盾
    • D、明确表示了实行不结盟政策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60年由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大学。

    • A、黎明大学
    • B、华侨大学
    • C、泉州师范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填空题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周恩来回到延安专程看望了小曹的母亲。曹大婶看到消瘦的周总理,心疼得要将家里攒下的几个鸡蛋拿给他补身体,百姓生活的穷困让总理不忍接受,曹大婶却说:“你这是跟我们()了。”

    正确答案: 生分
    解析: 请观看视频

  • 第23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举办过一次排球比赛,是由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中的哪位元帅主办的。他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任体委主任。()
    A

    陈毅

    B

    贺龙

    C

    朱德

    D

    周恩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