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鹌鹑的孵化率比较低,一般在80%左右,要提高孵化率,就要提高受精率,鹌鹑繁殖的最佳公母比例为1:3,但并不是按照这个比例就可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因为初次交配的公鹌鹑,往往缺乏交配经验,容易导致交配失败,此外鹌鹑还有野性,表现为有些相对弱小的公鹌鹑容易被其它母鹌鹑欺负,这样实际上公母交配的比例就达不到1:3。可以在笼中放几只老鹌鹑,带动年轻的鹌鹑,再在每个笼子中多放一只公鹌鹑,要及时更换成年公鹌鹑,这样受精率低的问题就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更多“如何提高种蛋的孵化率?”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除了实行正确的限制饲养,严格控制体重和精细管理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优良的种公鸡。
    (2)合理饲养,保持产蛋高峰。
    (3)合理更新鸡群,提高新母鸡在鸡群中的比例。
    (4)及时淘汰低产鸡和废残鸡。
    (5)正确使用人工光照,促使母鸡多产蛋。
    (6)适当增大公母比例,适时更换老龄公鸡。
    (7)做好鸡群疾病防治工作,确保鸡群健康。
    (8)防止惊群,动作要轻,增加拒蛋次数。
    (9)提高人工授精技术。

  • 第2题:

    鸡孵化后期(出雏期)相对湿度应适当降低,以避免微生物的滋生,减少弱雏数,提高孵化率。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如何保证种蛋的质量?


    正确答案:(1)种蛋应来源于正确的品种、遗传性稳定、生产性能高、经过系统免疫、
    无经蛋传播的疾病、受精率高的种鸡群。
    (2)蛋尽量不受粪便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无破损。
    (3)种蛋蛋型接近标准蛋形的合格种蛋,蛋形指数0.72-0.76之间。
    (4)蛋重,孵化种蛋50-65g之间。
    (5)蛋壳结构应紧密均匀,细致光滑,0.25-0.35mm。
    (6)表面清洁
    (7)新鲜度

  • 第4题:

    孵化率


    正确答案: 初孵仔鱼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出膜期不易准确统计,一般用出膜期
    前期活胚胎占受精卵总数百分比来表示孵化率。

  • 第5题:

    蛋禽日粮Ca含量过低或过高,均影响家禽的产蛋率,蛋壳质量和种蛋孵化率。()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提高孵化率的途径?


    正确答案: ①饲养高产健康种鸡,保证种蛋质量;
    ②加强种蛋管理,确保入孵前种蛋质量;
    ③创造良好的孵化条件:抓住两个关键的孵化时期:
    A.1~7胚龄:尽快达到适宜的孵化温度;
    B.18~21胚龄:通风换气要充分,避免在18胚龄移盘,移盘后提高湿度,降低温度。

  • 第7题:

    如何选择种蛋?


    正确答案: 种蛋大小依品种而异,一般以38~45克为佳,禁用畸形蛋,钝圆的、太长的、软壳蛋、沙皮蛋及过大过小的蛋都不能选用。
    太大的蛋可能出雏延迟,太小的可能出雏体重太小。
    要做好所选蛋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于特别脏的蛋,可以用软布或湿布擦干净、晾干,然后与其它蛋一起消毒。

  • 第8题:

    雉鸡种蛋如何消毒?


    正确答案:消毒时,把种蛋放在蛋盘上,大头冲上码好,把蛋盘在地上一层层落起来,塑料薄膜罩子扣在蛋盘上面。放消毒药时,把塑料薄膜罩子掀起10~20厘米,把装有福尔马林的陶瓷或玻璃容器先放到木框里面,然后再向容器里放进高锰酸钾,迅速放下木框,熏蒸20分钟即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2毫升加21克高锰酸钾。也可以用0.1%新洁尔灭或0.02%高锰酸钾直接在种蛋上喷雾消毒。

  • 第9题:

    一批种蛋的孵化率为80%,同时用2枚种蛋进行孵化,则至少有一枚能孵化出小鸡的概率为()。

    • A、0.96
    • B、0.64
    • C、0.80
    • D、0.90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卤虫卵孵化率


    正确答案: 即孵化百分率或孵化百分比,指每百粒卤虫卵(不包括空壳)能够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只数。

  • 第11题:

    单选题
    一批种蛋的孵化率为80%,同时用2枚种蛋进行孵化,则至少有一枚能孵化出小鸡的概率为()。
    A

    0.96

    B

    0.64

    C

    0.80

    D

    0.9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四大家鱼孵化过程中,如何提高四大家鱼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正确答案: 为了提高催产率,要成功具备下列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1)要有成熟而健康的亲鱼,亲鱼的性腺必须发育到第Ⅳ期中,最好是第Ⅳ期末时,注射催产剂才能见效。
    (2)注射有效的催产剂和适宜的剂量。
    (3)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一定的水流和卵的附着物等。
    提高受精率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自然产卵、受精
    家鱼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受精时,注意产卵池管理,保持环境安静。催产池每2~3h换水一次,防止缺氧。发情前2~3h左右连续冲水。鱼卵大量出现后,要及时捞卵,孵化。
    (2)人工受精
    ①囤养的亲鱼必须专人值班,做好水质管理,检查亲鱼性腺成熟度,若成熟,应立即人工受精。
    ②分工明确,如采用干法受精,可分为选鱼组、挤卵组、受精组和脱黏组(对鲤、鲫、鲂等鱼),各自分工负责。
    ③挤卵、挤精、脱黏操作必须在阴凉环境中进行,避免阳光直射。盛卵碗必须保持干燥,鱼体必须擦干。
    ④雌鱼如挤出少量卵粒,说明卵未成熟,应暂养0.5~3h。如挤出的卵含大量灰白色卵粒,表明卵已过熟,应弃之不用。
    ⑤滑石粉脱黏液配制,500g滑石粉和20~25g食盐溶于10g水中,搅拌成悬浮液。
    ⑥受精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亲鱼受伤,引起死亡。
    提高孵化率
    (1)人工孵化前的准备孵化前必须把所有孵化设备安装好,刷洗干净并仔细检查进、排水是否通畅。其他工具如抽设施、白瓷盘、温度计等也都应准备齐全。
    (2)孵化的环境条件
    ①水温:胚胎发育要求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家鱼胚胎发育的水温范围为18~30℃。
    ②溶解氧:在生产上,孵化用水含氧量应大于3~4mg/L。
    ③光线:光线对鱼类胚胎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④水质:未污染的清新水质,对提高孵化率有很大的作用。
    ⑤敌害生物:小鱼、蝌蚪、小虾、桡足类等对鱼卵和鱼苗都有严重的危害。
    ⑥疾病防治:水霉病:应使用清洁的孵化水;提早出膜:高锰酸钾溶液从喷水嘴处注入,达到5mg/L的浓度。;气泡病:用水清洁,发病时,可以注入一些井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简要阐述提高种蛋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正确答案: ①种鸡质量,饲养高产健康种鸡,营养缺乏对孵化率的影响。
    ②加强种蛋管理(选择合格的种蛋;种蛋的消毒;种蛋的保存条件)。
    ③良好的孵化条件(湿度,温度,通风换气、卫生),良好的孵化管理技术。

  • 第14题:

    如何进行种蛋的选择和保存?


    正确答案: 不是所有产下的蛋均可入孵,要选择花斑明显,外观匀称,大小适中,10~13克的蛋才能入孵,过大、过小、畸形、无花斑、粪便污染、有裂缝、不新鲜的蛋,均不能作为种蛋入孵。
    种蛋保存时不要震动,防止冷风直吹或阳光直射,通风良好,温度以18℃左右为宜。种蛋保存期不要超过七天,越新鲜越好,超过七天孵化率明显减低。种蛋入孵前要消毒,这样可保证出壳的雏鹑健康无病,可用40℃温水配成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水呈淡紫色,放入盆内,冷却后将种蛋浸泡在盆内1~2分钟,取出晾干即可,然后将蛋的大头朝上整齐排列在蛋盘上,及时入孵。

  • 第15题:

    在四大家鱼孵化过程中,如何提高四大家鱼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正确答案: 为了提高催产率,要成功具备下列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1)要有成熟而健康的亲鱼,亲鱼的性腺必须发育到第Ⅳ期中,最好是第Ⅳ期末时,注射催产剂才能见效。
    (2)注射有效的催产剂和适宜的剂量。
    (3)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一定的水流和卵的附着物等。
    提高受精率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自然产卵、受精
    家鱼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受精时,注意产卵池管理,保持环境安静。催产池每2~3h换水一次,防止缺氧。发情前2~3h左右连续冲水。鱼卵大量出现后,要及时捞卵,孵化。
    (2)人工受精
    ①囤养的亲鱼必须专人值班,做好水质管理,检查亲鱼性腺成熟度,若成熟,应立即人工受精。
    ②分工明确,如采用干法受精,可分为选鱼组、挤卵组、受精组和脱黏组(对鲤、鲫、鲂等鱼),各自分工负责。
    ③挤卵、挤精、脱黏操作必须在阴凉环境中进行,避免阳光直射。盛卵碗必须保持干燥,鱼体必须擦干。
    ④雌鱼如挤出少量卵粒,说明卵未成熟,应暂养0.5~3h。如挤出的卵含大量灰白色卵粒,表明卵已过熟,应弃之不用。
    ⑤滑石粉脱黏液配制,500g滑石粉和20~25g食盐溶于10g水中,搅拌成悬浮液。
    ⑥受精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亲鱼受伤,引起死亡。
    提高孵化率
    (1)人工孵化前的准备孵化前必须把所有孵化设备安装好,刷洗干净并仔细检查进、排水是否通畅。其他工具如抽设施、白瓷盘、温度计等也都应准备齐全。
    (2)孵化的环境条件
    ①水温:胚胎发育要求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家鱼胚胎发育的水温范围为18~30℃。
    ②溶解氧:在生产上,孵化用水含氧量应大于3~4mg/L。
    ③光线:光线对鱼类胚胎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④水质:未污染的清新水质,对提高孵化率有很大的作用。
    ⑤敌害生物:小鱼、蝌蚪、小虾、桡足类等对鱼卵和鱼苗都有严重的危害。
    ⑥疾病防治:水霉病:应使用清洁的孵化水;提早出膜:高锰酸钾溶液从喷水嘴处注入,达到5mg/L的浓度。;气泡病:用水清洁,发病时,可以注入一些井水。

  • 第16题:

    某9月龄种鸡群,产蛋率和种蛋的孵化率偏低,部分鸡消瘦、腹部膨大。剖检见肝脏、肾脏、法氏囊、性腺、脾脏等处有肿瘤样结节。该病的传播媒介是()

    • A、种蛋
    • B、饲料
    • C、饮水
    • D、野鸟
    • E、鼠类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阐述提高孵化率的措施。


    正确答案: (一)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
    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正确地进行饲料的加工和贮存,以满足种鸡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营养需要,维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尤其是粗蛋白质,钙、磷、锌、锰,VA、VD、VE、VB2等,必须按饲养标准供给。
    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鸡病的防治,严格履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合理安排公母鸡的配偶比例,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从而提高鸡的孵化效果。
    (二)科学贮存和选用种蛋
    1、科学贮存种蛋 ①保存种蛋适宜的温度为8—18℃,最初几天稍高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温度应逐渐降低。②保存种蛋的相对湿度为75%—80%。③注意蛋库内通风,保证库内空气新鲜、无特殊气味。④保存种蛋不超过1周时,不用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翻蛋1—2次,每次翻蛋45度,防止粘壳现象发生。 有研究表明,在产蛋后将蛋置于37℃下1小时或常温下放置2—4小时再保存,可提高孵化效果。
    2、严格选择种蛋 ①种鸡群应遗传性能稳定,健康高产,无传染病,饲养管理正常,种蛋受精率高。②种蛋越新鲜越好,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保存种蛋的时间:春秋季节不超过7天,夏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10天。种蛋产出后最好在3—4天内入孵。③种蛋的蛋壳应细致均匀,厚薄适中,对厚皮蛋、沙皮蛋、裂纹蛋要剔除;蛋壳表面要清洁,不应粘有饲料、粪便、泥土、蛋内容物等。④种蛋的品质要好,用灯光照视,应选择蛋黄颜色深、转动缓慢、转动范围小的种蛋;而贴壳蛋、散黄蛋,气室不在大端的蛋,均不宜用于孵化。⑤蛋重应为55—65克;蛋的形状为椭圆型,蛋型指数最好为74%。一般开产最初2周内的蛋、过大过小的蛋及畸形蛋不宜孵化。如果种蛋大小不一,可按种蛋大小分批入孵。
    (三)提供适宜的孵化条件
    1、掌握主要孵化条件 ①孵化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适宜的孵化温度为37.5—37.8℃。可采用恒温孵化法供温:即1—19天为37.8℃;20—21天为37.5℃。要求孵化室内的温度为22—26℃。如果室温较低并无法提高时,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如果室温较高又无法降低时,则应降低孵化温度0.2—0.6℃。在孵化前要试温和调温,使孵化器内各部的温度均匀并达到标准;孵化中应经常检查孵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采用分批入孵时,应将新老种蛋间隔放置,可使温度均匀。为杜绝孵化器内部出现温差,可在孵化期间增加倒盘次数,进行调节温度。
    ②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至关重要,特别是孵化后期,胚胎代谢增强,产热量多,需要氧气量大。在孵化操作时,将孵化器的进出气孔,第1周全部关闭;7胚龄时各打开1/3;10胚龄时各打开1/2;12胚龄时各打开2/3;从孵化的第3周开始全部打开。但是,孵化室的温度应维持在20—25℃。一般在验蛋、转盘之后,将进出气孔全部关闭;待温度回升到正常时,再将气孔恢复到应该关、开的水平。 2、抓住关键时期 1—7胚龄和18—21胚龄是孵化中的两个关键时期。前期可采取种蛋入孵前预热,关闭进出气孔,在5—6胚龄后照蛋,提高孵化室温度等措施。后期应降低孵化温度0.3—0.5℃;孵化湿度应达到65%—70%,孵化室的相对湿度为75%;加大通风量;转盘在19胚龄进行;在1/2雏鸡出壳后进行第一次拣雏,注意雏鸡出壳后的处理。 (四)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
    1、孵化厅卫生 应实行种蛋质检室、种蛋贮存室、种蛋消毒室、孵化室、出雏室、雏鸡贮存室、雏鸡发放室隔离操作,并按一个顺序流向,以减少和避免疾病感染。应经常清洗、消毒工具,保持孵化厅的清洁、清新。
    2、种蛋入孵前后的消毒 集蛋后和入孵前,应进行2次熏蒸消毒;转盘后,对出雏器也要进行消毒。还要加强灭鼠、灭蝇工作,以减少污染。

  • 第18题:

    受精蛋的孵化率


    正确答案: 全部出雏数/受精蛋数*100%。

  • 第19题:

    如何对贵妇鸡种蛋进行紫外线消毒?


    正确答案:将种蛋置于紫外线灯下60厘米处,开灯照射10分钟,然后将蛋翻转,再从背面照射10分钟。利用紫外线消毒只能杀灭种蛋表面的微生物,对深层的微生物杀灭效果差。

  • 第20题:

    试述提高种蛋合格率的措施


    正确答案: 蛋种鸡蛋重在50~65g为宜,蛋重过大过小及各种畸形蛋均影响孵化率。因此,饲养种鸡不仅要考虑提高产蛋量,还要考虑提高种蛋合格率与受精率。
    (1)全价日粮,在种鸡的饲料中除了满足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以外,更要注意影响蛋壳质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添加,尤其是钙、磷、锰、维生素D3。通过提高营养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破蛋率而使种蛋合格率提高,破蛋率应控制在2%以内。
    (2)科学管理,除了常规管理以外,还要特别加强饲养员对种蛋收集和管理的责任心。应把破蛋率定为饲养人员工作质量的指标之一,收集的种蛋分别统计记录,以促进破蛋率的降低。如增加拣蛋次数,上午至少要拣蛋3次,下午也要拣蛋2次以上。
    (3)注意避免“炸群”和维持鸡群的健康,鸡群一旦发病,畸形蛋、软皮蛋比例增加。产蛋期间尽量减少预防免疫的次数,以降低软皮蛋的比例。双黄蛋多在产蛋初期出现,主要是初产母鸡生殖机能亢进所致,也与光照制度、初产体重、饲料营养、饲料喂量、环境因素、初产日龄有关。为了减少双黄蛋,要按照标准培育好青年鸡,使开产体重、日龄、体尺(跖长)达到标准。
    (4)提高初产时种蛋合格率,延迟开产可通过育成期内限饲或结合采用适当的光照来实现。推迟性成熟就会使初产蛋较大,从而提高初产种蛋合格率,增加经济效益。
    (5)选择设计合理蛋鸡笼,产蛋鸡笼底网的选择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底网弹性要好,镀锌冷拔丝直径不超过2.5mm。笼底蛋槽的坡度不大于8°。每个单体笼装鸡不超过3只,每只鸡占笼底面积不小于400cm2。且各交叉处不能有焊接的痕迹。优质笼具的破蛋率很低,一般可控制在2%以内。有些价低质差的鸡笼破蛋率可超过5%。所以良好的养鸡设备也是提高种蛋合格率的关键因素。
    (5)提高种蛋受精率,提高种蛋受精率是提高合格种蛋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从而增加种蛋的合格率。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措施主要有:选择具有繁殖力强的公鸡,公鸡的使用年限合理,适当的公母比例,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人工授精时,要掌握好正确的输精姿势、准确的输精部位和输精深度、适宜的输精间隔时间及一天中最佳的输精时间,一般可以使受精率达到93%以上,最高可达到98%。此外,翻肛人员不要过度挤压蛋鸡的腹部,以防卵黄破裂进入腹腔内,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尤其是初产母鸡,不能使用新手翻肛。

  • 第21题:

    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A、恒温条件
    • B、昼夜变温
    • C、高温条件
    • D、低温条件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提高种蛋合格率的措施

    正确答案: 蛋种鸡蛋重在50~65g为宜,蛋重过大过小及各种畸形蛋均影响孵化率。因此,饲养种鸡不仅要考虑提高产蛋量,还要考虑提高种蛋合格率与受精率。
    (1)全价日粮,在种鸡的饲料中除了满足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以外,更要注意影响蛋壳质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添加,尤其是钙、磷、锰、维生素D3。通过提高营养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破蛋率而使种蛋合格率提高,破蛋率应控制在2%以内。
    (2)科学管理,除了常规管理以外,还要特别加强饲养员对种蛋收集和管理的责任心。应把破蛋率定为饲养人员工作质量的指标之一,收集的种蛋分别统计记录,以促进破蛋率的降低。如增加拣蛋次数,上午至少要拣蛋3次,下午也要拣蛋2次以上。
    (3)注意避免“炸群”和维持鸡群的健康,鸡群一旦发病,畸形蛋、软皮蛋比例增加。产蛋期间尽量减少预防免疫的次数,以降低软皮蛋的比例。双黄蛋多在产蛋初期出现,主要是初产母鸡生殖机能亢进所致,也与光照制度、初产体重、饲料营养、饲料喂量、环境因素、初产日龄有关。为了减少双黄蛋,要按照标准培育好青年鸡,使开产体重、日龄、体尺(跖长)达到标准。
    (4)提高初产时种蛋合格率,延迟开产可通过育成期内限饲或结合采用适当的光照来实现。推迟性成熟就会使初产蛋较大,从而提高初产种蛋合格率,增加经济效益。
    (5)选择设计合理蛋鸡笼,产蛋鸡笼底网的选择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底网弹性要好,镀锌冷拔丝直径不超过2.5mm。笼底蛋槽的坡度不大于8°。每个单体笼装鸡不超过3只,每只鸡占笼底面积不小于400cm2。且各交叉处不能有焊接的痕迹。优质笼具的破蛋率很低,一般可控制在2%以内。有些价低质差的鸡笼破蛋率可超过5%。所以良好的养鸡设备也是提高种蛋合格率的关键因素。
    (5)提高种蛋受精率,提高种蛋受精率是提高合格种蛋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从而增加种蛋的合格率。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措施主要有:选择具有繁殖力强的公鸡,公鸡的使用年限合理,适当的公母比例,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人工授精时,要掌握好正确的输精姿势、准确的输精部位和输精深度、适宜的输精间隔时间及一天中最佳的输精时间,一般可以使受精率达到93%以上,最高可达到98%。此外,翻肛人员不要过度挤压蛋鸡的腹部,以防卵黄破裂进入腹腔内,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尤其是初产母鸡,不能使用新手翻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9月龄种鸡群,产蛋率和种蛋的孵化率偏低,部分鸡消瘦、腹部膨大。剖检见肝脏、肾脏、法氏囊、性腺、脾脏等处有肿瘤样结节。该病的传播媒介是()
    A

    种蛋

    B

    饲料

    C

    饮水

    D

    野鸟

    E

    鼠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