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燃烧沼气增施二氧化碳应掌握哪些技术?”相关问题
  • 第1题:

    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增施二氧化碳技术,早已在理论上解决,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对作物生长增产效果明显,但在大田作物中无法实现,而大棚温室为其应用提供了可能,全国各地的试验证明,增施二氧化碳可提高作物产量()。

    • A、40%~60%
    • B、20%~40%
    • C、50%~70%
    • D、30%~50%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塑料大棚育苗在施肥技术上应()

    • A、多施固态氮肥
    • B、增施速效磷肥
    • C、多施间接肥
    • D、施植物激素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给沼气灯送气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应缓转开关,先小后大。送气过急,会冲破纱罩,甚至使纱罩脱落。使用过的纱罩一触即碎,点火时应从灯座上散热孔伸入,离近纱罩即可,千万不要触及。

  • 第5题:

    为什么说掌握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正确答案: 因为沼气和煤气、天然气一样易燃易爆,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沼气中含少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人畜中毒,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因此正确掌握沼气的安全使用方法,就可以杜绝安全事故,减少财产损失。所以了解沼气的特性,掌握安全使用知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 第6题:

    用沼气贮粮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经常检查整个系统是否漏气,严格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严禁在粮库周围吸烟、用火。
    (2)沼气管、扩散管内若有积水,要及时排出。
    (3)沼气池的产气量要与通气量配套。
    (4)沼气中含有一定量水分,粮食在贮粮前应尽量晒干,使水分降至13%以下,在输气管中要安装集水器或生石灰过滤器。
    (5)要特别注意防止人员中毒。

  • 第7题:

    花卉施肥应掌握()原则。

    • A、薄肥少施
    • B、浓肥勤施
    • C、浓肥少施
    • D、薄肥勤施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大棚内增施有机肥能否起到二氧化碳施肥的作用?


    正确答案: 大棚里的二氧化碳(CO2),除了来自空气外,还来自作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产生并跑到地面上来的二氧化碳。大棚地多施有机肥,在土壤温度、湿度、透气性都适合于微生物活动的情况下,有机质便可分解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据测定,在施有大量稻草堆肥的苗床里,由于稻草分解所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使床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达500ppm,40天后,床内二氧化碳浓度仍在2000ppm。可见,多施有机肥在一定时期内对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多施有机肥虽然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大棚内作物生长繁茂,叶面积指数较大,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消耗量大,加之大棚处于密闭状态,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常来不及依靠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补充。所以,多施有机肥代替人工补施二氧化碳有它的局限性,作用也往往是有限的。为了获得大棚蔬菜高产高效,因时、因菜适量人工补施二氧化碳还是十分必要的。

  • 第9题:

    生物质沼气是通过下列哪种技术制备()。

    • A、燃烧
    • B、生化法
    • C、热化学法
    • D、物理化学法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果树高接换种应掌握哪些技术?


    正确答案:①、选择优良的高接品种;
    ②、选择适宜的嫁接时期和方法;
    ③、接前全园灌水;
    ④、配置适宜的授粉树;
    ⑤、高接后注意除萌绑缚、补接、防止病虫危害幼芽嫩叶、理顺枝条等管理。

  • 第11题:

    问答题
    大棚内增施有机肥能否起到二氧化碳施肥的作用?

    正确答案: 大棚里的二氧化碳(CO2),除了来自空气外,还来自作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产生并跑到地面上来的二氧化碳。大棚地多施有机肥,在土壤温度、湿度、透气性都适合于微生物活动的情况下,有机质便可分解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据测定,在施有大量稻草堆肥的苗床里,由于稻草分解所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使床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达500ppm,40天后,床内二氧化碳浓度仍在2000ppm。可见,多施有机肥在一定时期内对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多施有机肥虽然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大棚内作物生长繁茂,叶面积指数较大,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消耗量大,加之大棚处于密闭状态,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常来不及依靠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补充。所以,多施有机肥代替人工补施二氧化碳有它的局限性,作用也往往是有限的。为了获得大棚蔬菜高产高效,因时、因菜适量人工补施二氧化碳还是十分必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增施二氧化碳技术,早已在理论上解决,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对作物生长增产效果明显,但在大田作物中无法实现,而大棚温室为其应用提供了可能,全国各地的试验证明,增施二氧化碳可提高作物产量()。
    A

    40%~60%

    B

    20%~40%

    C

    50%~70%

    D

    30%~5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沼气池产出()、()气体可以燃烧


    正确答案:甲烷;乙烷

  • 第14题:

    ()不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效措施。

    • A、燃烧作物秸杆
    • B、施有机肥
    • C、合理的行向
    • D、施二氧化碳肥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在温室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对蔬菜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温室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后,可以促进蔬菜的营养生长。可使黄瓜的雌花增多,坐果率增加,结果率可提高27.1%,总产量可增长31%;番茄和青椒在定植后开始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番茄较对照可平均增产21.5%,青椒较对照增产36%。同时,蔬菜的品质也得到改善。经对黄瓜和番茄果实进行分析,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有显著增加。

  • 第16题:

    如何利用沼气为温室增温、增光和增供二氧化碳气肥?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在温室内增温、增光主要靠点燃沼气灯、炉来解决,一盏沼气灯一夜约消耗沼气0.2立方米,释放热量4600千焦,增加光通量400流明。
    增供二氧化碳“气肥”,靠沼气燃烧。我们知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占0.035%,而绿色植物的适宜浓度是0.1%。燃烧1立方米的沼气,可制造0.97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可以使1000立方米的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要求。燃烧沼气时间安排在凌晨6~8时,关闭1.5~2小时后,方可开门窗。
    在温室大棚中使用沼气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点燃沼气灯、炉应在上午气温较低时进行。若温度超过30C时应停止,并考虑开窗透气降温。
    ②施放二氧化碳气肥后,蔬菜光合作用加强,水肥管理必须及时跟上,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③沼气炉在温室大棚内燃烧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过多的二氧化碳反而对作物生长不利。
    ④不能在温室大棚内堆沤沼气发酵原料,否则会释放氨气等对作物有毒的气体。

  • 第17题:

    沼气能够燃烧,主要是靠()

    • A、甲烷
    • B、二氧化碳
    • C、氯气
    • D、煤气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露地花卉追肥应掌握()原则。

    • A、薄肥勤施
    • B、薄肥少施
    • C、浓肥勤施
    • D、浓肥少施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电泵采油工应掌握哪些技术?


    正确答案: 应掌握下列技术:
    (1)会启停泵,清楚控制器的自动—手动—停止位置。
    (2)会调整电流记录仪的时钟档位及校对笔尖和上弦。
    (3)会看运行卡片和电流、电压表。
    (4)会准确判断电泵停机原因。
    (5)会看中心控制器的各种参数。
    (6)会进行电泵卡片分析。
    (7)会熟练地控制调整套管气。

  • 第20题:

    在温室栽培作物时,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强光照
    • B、提高温度
    • C、增施二氧化碳肥料
    • D、增施化肥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应用沼气发生原理与条件,说明沼气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沼气发酵,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一个过程。
    条件:
    1、严格密闭条件
    2、适当温度
    3、适度酸碱度4)充足的原料
    管理注意:
    1、经常加料(水)
    2、经常搅拌
    3、及时换料
    4、越冬保暖
    注意安全,纯沼无毒,但是甲烷可麻痹人神经,浓度高了引起窒息。注意二氧化
    碳,防窒息。

  • 第22题:

    处理继电器故障时应掌握哪些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①继电器的品种:规格、分类、外形、结构及组装程序。
    ②电气参数:线圈的参数、释放值、工作值、接触电阻、绝缘电阻、时间特性、抗电强度。
    ③物理参数:继电器的接点形状、接点压力、接点的间隙。
    ④环境要求:承受冲击振动能力,高温与低温的极限。
    ⑤热稳定性:线圈、接点的温升对电气特性、机械特性的影响。
    ⑥寿命: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和电寿命,以便科学地制定检修周期。

  • 第23题:

    单选题
    ()不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效措施。
    A

    燃烧作物秸杆

    B

    施有机肥

    C

    合理的行向

    D

    施二氧化碳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