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怎样通过青霉菌培养基的控制来提高青霉素产量?”相关问题
  • 第1题:

    控制轧制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正确答案:细化晶粒

  • 第2题:

    通过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之后,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正确答案: 水分代谢: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作物需肥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不同合理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矿质营养: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积累;调节代谢和生长发育;改善土壤环境,如温度、pH值等,使土壤环境,如温度、pH值,土壤水气热协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光合作用:
    1.提高复种指数(全年内作物收获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套种或间作。
    2.延长生长期:如育苗移栽、套种、适时早播、防止早衰。
    3.补充人工光照增加光合面积(叶面积系数)
    4.合理密植,改善株型:杆矮、叶直而小、叶片厚、分蘖密集。
    5.提高CO2浓度:通风、施CO2、施有机肥、碳铵
    6.抑制光呼吸:光呼吸抑制剂,如α-羟基磺酸可抑制乙醇酸

  • 第3题:

    最早发现产生青霉素的微生物是属于青霉菌类中的(),而目前生产上用于生产青霉素的菌种则属于(),且大多经过诱变育种,大大提高了青霉素产量。


    正确答案:音符型青霉菌;产黄青霉

  • 第4题:

    控制轧制的目的是()。

    • A、提高热轧材综合性能
    • B、提高轧钢产量
    • C、控制轧机产量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说明组织与结构的差异以及怎样通过控制它们来改善材料的性能。


    正确答案:组织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对象,而结构是指晶体原子组态的微观对象,跟原子排列组态有关,主要是通过淬火,回火,退火,时效等热处理方法来改善材料的性质。

  • 第6题:

    怎样提高药材产量途径?


    正确答案:⑴提高源的提供能力:
    ①增加光合作用的器官;
    ②延长叶片寿命;
    ③增加群体的光照强度;
    ④创造适宜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温、水、肥条件;
    ⑤提高净同化率;
    ⑵提高库的储积能力:
    ①满足库的生长发育的条件;
    ②调节同化物的分配去向;
    ⑶缩短流的途径。

  • 第7题:

    提高酶的产量可以通过()来解决

    • A、添加营养物质
    • B、添加催化剂
    • C、添加诱导物
    • D、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C,D

  • 第8题:

    培养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对照怎样控制温度和时间?


    正确答案: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5—7d,而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 第9题:

    怎样通过发酵条件控制来提高发酵产物产量?


    正确答案: (1)同一种微生物在同样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只要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合适的温度,PH,通气量,生物素量等),进而影响微生物自身的代谢调节系统,改变其代谢方向,就可能获得不同的代谢产物。
    (2)使用诱导物。许多与蛋白质、糖类或其他物质降解有关的酶类都是诱导酶,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底物作为诱导物,可以有效的增加这些酶的产量。
    (3)添加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发酵产量。
    (4)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控制,保证微生物机体生长需要,利于代谢产物合成。

  • 第10题:

    填空题
    正丁醚合成实验是通过()装置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正确答案: 分水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青霉素发酵时,可以通过控制葡萄糖的补加速率来控制pH。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怎样提高药材产量途径?

    正确答案: ⑴提高源的提供能力:
    ①增加光合作用的器官;
    ②延长叶片寿命;
    ③增加群体的光照强度;
    ④创造适宜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温、水、肥条件;
    ⑤提高净同化率;
    ⑵提高库的储积能力:
    ①满足库的生长发育的条件;
    ②调节同化物的分配去向;
    ⑶缩短流的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控制轧制的目的是( )。

    A.提高热轧材综合性能

    B.提高轧钢产量

    C.控制轧机产量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在生产正常时,是通过调节油嘴的开度来控制单井的()。

    • A、产量
    • B、压力
    • C、温度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谈青霉菌生产青霉素过程中加入前体的的影响以及控制。


    正确答案:苯乙酸或其衍生物均可作为青霉素G的侧链前体。青霉菌可将前体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也可作为养料和能源利用。前体究竟通过哪个途径被菌利用,主要取决于培养条件以及所用菌种的特性。
    (1)前体对青霉菌的生长发育有毒性,其毒性大小取决于培养基的pH和前体的浓度。针对不同的前提应选择不同的pH;一般认为发酵液中前提浓度始终维持在0.1%为宜。
    (2)前体的氧化速率除与培养基的pH有关外还与菌龄有关,苯乙酸被菌体氧化的速率,年轻的菌丝不氧化前体,而仅利用它来构成青霉素分子,随着菌龄的增大,氧化能力逐渐增加。
    (3)培养基成分对前体氧化程度有较大影响,合成培养基比复合培养基对前体的氧化量少。

  • 第16题:

    怎样通过控制工艺和安装呼吸阀档板来降低油品储运损耗?


    正确答案: 1、合理安排油罐使用,油罐尽量装满,以减少气体空间体积,尽量减少倒罐次数,以减少油罐呼吸损耗。2、油罐安装呼吸阀挡板,使油罐内部空间油气分层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上层浓度较低的油气,从而减少蒸发损耗。

  • 第17题:

    青霉素发酵时,可以通过控制葡萄糖的补加速率来控制pH。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关于青霉素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
    • B、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处理青霉菌再经筛选的方法可以选育高产菌种
    • C、发酵罐接种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 D、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菌产量也不再增加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培养霉菌和细菌时培养基的pH是怎样的?应在何时调整培养基的pH?


    正确答案:霉菌—酸性,细菌——中性或微碱性。应在灭菌前整培养基的pH。

  • 第20题:

    如何通过检点、操作维护来提高破碎、筛分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正确答案:(1)破碎机部分:
    ①及时发现并合理调整排矿口宽度,以保证产量和合理的产品粒级分布;
    ②合理控制给矿量,达到均匀、稳定的给入要求;
    ③及时检查破碎机工作状况,如油温、油压、油质、油量及润滑情况;衬板有无松动和磨损情况等。
    (2)筛分机部分:
    ①给料必须均匀稳定,保证沿筛面宽度方向给料均匀,沿筛面运动方向给料稳定;
    ②及时更换筛网,保证筛孔尺寸标准;
    ③认真检查筛箱的运动状况和筛分情况,及时调整筛子的振幅和筛箱的倾角;
    ④控制给料的含水量及含泥量。

  • 第21题:

    以()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产黄青霉菌体生长良好,但青霉素合成量很少

    • A、麦芽糖
    • B、蔗糖
    • C、葡萄糖
    • D、乳糖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通过检点、操作维护来提高破碎、筛分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正确答案: (1)破碎机部分:
    ①及时发现并合理调整排矿口宽度,以保证产量和合理的产品粒级分布;
    ②合理控制给矿量,达到均匀、稳定的给入要求;
    ③及时检查破碎机工作状况,如油温、油压、油质、油量及润滑情况;衬板有无松动和磨损情况等。
    (2)筛分机部分:
    ①给料必须均匀稳定,保证沿筛面宽度方向给料均匀,沿筛面运动方向给料稳定;
    ②及时更换筛网,保证筛孔尺寸标准;
    ③认真检查筛箱的运动状况和筛分情况,及时调整筛子的振幅和筛箱的倾角;
    ④控制给料的含水量及含泥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最早发现产生青霉素的微生物是属于青霉菌类中的(),而目前生产上用于生产青霉素的菌种则属于(),且大多经过诱变育种,大大提高了青霉素产量。

    正确答案: 音符型青霉菌,产黄青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