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料硫酸的浓度并无特别要求,93%、98%甚至某些更低浓度的废酸也可以应用,只需水平衡作适当调整。重要的是反应料浆中液相(),即实际参与反应的浓度,它对酸分解和二水物结晶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A、P2O5浓度B、SO3浓度C、CaSO4·2H2O浓度D、A和B

题目

对于原料硫酸的浓度并无特别要求,93%、98%甚至某些更低浓度的废酸也可以应用,只需水平衡作适当调整。重要的是反应料浆中液相(),即实际参与反应的浓度,它对酸分解和二水物结晶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

  • A、P2O5浓度
  • B、SO3浓度
  • C、CaSO4·2H2O浓度
  • D、A和B

相似考题
更多“对于原料硫酸的浓度并无特别要求,93%、98%甚至某些更低浓度的废酸也可以应用,只需水平衡作适当调整。重要的是反应料浆中液相(),即实际参与反应的浓度,它对酸分解和二水物结晶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A、P2O5浓度B、SO3浓度C、CaSO4·2H2O浓度D、A和B”相关问题
  • 第1题:

    反应四大工艺指标是指() ①反应温度; ②停留时间; ③液固比; ④液相P2O5密度; ⑤游离SO3浓度。

    •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反应槽液相游离SO3浓度的调整方法是()。

    • A、增减硫酸量
    • B、调整反应槽温度
    • C、调整液相P2O5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A、增加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
    • B、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
    • C、减少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
    • D、减少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罐组式和降膜式共同的工艺特点是要求生产过程反应投料比、()、反应温度稳定。

    • A、磺酸浓度
    • B、液体浓度
    • C、碱液浓度
    • D、气体浓度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利用浓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对于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手段正确的是()。

    • A、增加反应物浓度
    • B、减少反应物浓度
    • C、增加生成物浓度
    • D、减少生成物浓度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关于可逆反应的描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相互转化
    • B、可以通过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 C、可以通过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来提高正反应速率
    • D、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种任意一种的浓度,其他物质的浓度也会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在氨气和稀硫酸进行气液反应,若H2SO4浓度大于临界浓度,则该过程的宏观反应速率的阻力主要集中在()。

    • A、气膜内
    • B、相界面
    • C、相界面和气膜内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采用二水物工艺生产20%磷酸(P2O5),反应温度为75℃,求此时对应的SO3平衡浓度。又由于矿种含有较多杂质,要求实际控制SO3浓度为4.5%,此时能否保证二水物工艺的正常进行。


    正确答案: 生产20%磷酸(P2O5)时,75℃对应的A=-0.891,B=0.282,按照式3-16计算:       
    wS=-0.891×0.2+0.282=0.1038=10.38%
    即二水物工艺生产20%磷酸(P2O5),反应温度为75℃对应的SO3平衡浓度为10.38%。
    要求控制的控制SO3浓度为4.5%,在75℃时允许的SO3平衡浓度范围内,所以能够保证二水物工艺的正常进行。

  • 第9题:

    用硫酸吸收氨气的气液反应,若硫酸浓度大于临界浓度,则该过程的宏观反应速率的阻力主要集中在()。

    • A、气膜内
    • B、相界面
    • C、相界面和气膜内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多选题
    若在一均相液液反应中,放大过程中混合能力下降,如何对反应体系进行调节以避免规模效应()
    A

    适当增大反应液中底物的浓度

    B

    适当减小反应液中底物的浓度

    C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D

    适当升高反应温度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半波电位;底液的组成和浓度

    B

    半波电位;电极反应物质的浓度

    C

    极限扩散电流;底液的组成和浓度

    D

    极限扩散电流;电极反应物质的浓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反应系统排酸浓度为第一反应器排酸浓度93~94%;第二反应器排酸浓度约为90~91%。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反应料浆中的液相P2O5浓度取决于()。

    • A、反应温度和生产的硫酸钙的结晶形式
    • B、反应温度和液相SO42-浓度
    • C、反应“四大”控制指标
    • D、磷矿的品位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从理论上讲,煤浆浓度对液化反应的影响应该是()越有利于煤热解自由基碎片的分散和稳定。但为了提高反应器的(),煤浆浓度应尽可能高。试验研究证明高浓度煤浆在适当的()的前提下,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油产率。


    正确答案:越稀;空间利用率;调整反应条件

  • 第15题:

    用硫酸分解净酚盐时,最适宜的酸的浓度是()。

    • A、98%
    • B、93%
    • C、70-75%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下列()可增大磷矿分解过程中HPO42-的取代作用。

    • A、提高料浆液相P2O5浓度
    • B、提高反应温度
    • C、提高料浆液相SO42-浓度
    • D、提高料浆含固量
    • E、延长反应停留时间
    • F、增大搅拌强度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

    • A、气相浓度与液相浓度之差
    • B、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差
    • C、塔顶与塔底出口浓度之差
    • D、流体与界面上的浓度之差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反应系统排酸浓度为第一反应器排酸浓度93~94%;第二反应器排酸浓度约为90~91%。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 A、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
    • 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 C、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 D、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 E、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半波电位;底液的组成和浓度
    • B、半波电位;电极反应物质的浓度
    • C、极限扩散电流;底液的组成和浓度
    • D、极限扩散电流;电极反应物质的浓度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在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的情况下,B组份在液相主体中的浓度称为在气相A分压下的()。

    • A、反应物浓度
    • B、临界浓度
    • C、最佳浓度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已知蒽单磺化反应停止时,体系剩余硫酸的浓度为80%,试计算该废酸的π值。(硫酸的分子量为98,SO3的分子量为80)

    正确答案: 蒽单磺化体系中,π值=(MSO3/MH2SO4)×80=(80/98)×80=65.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采用二水物工艺生产20%磷酸(P2O5),反应温度为75℃,求此时对应的SO3平衡浓度。又由于矿种含有较多杂质,要求实际控制SO3浓度为4.5%,此时能否保证二水物工艺的正常进行。

    正确答案: 生产20%磷酸(P2O5)时,75℃对应的A=-0.891,B=0.282,按照式3-16计算:       
    wS=-0.891×0.2+0.282=0.1038=10.38%
    即二水物工艺生产20%磷酸(P2O5),反应温度为75℃对应的SO3平衡浓度为10.38%。
    要求控制的控制SO3浓度为4.5%,在75℃时允许的SO3平衡浓度范围内,所以能够保证二水物工艺的正常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