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液氯钢瓶的容积为()升,充装液氯不大于(),即充装系数不大于1.25千克/每升。

题目

目前常用液氯钢瓶的容积为()升,充装液氯不大于(),即充装系数不大于1.25千克/每升。


相似考题
更多“目前常用液氯钢瓶的容积为()升,充装液氯不大于(),即充装系数不大于1.25千克/每升。”相关问题
  • 第1题:

    液氯充装钢瓶瓶内无余压的,要认真检查是否有倒吸入的其他介质,若有,不予检验、充装。()


    正确答案:对

  • 第2题:

    对于液氯钢瓶规定其充装系数为不大于()Kg/L。


    正确答案:1.25

  • 第3题:

    投入使用的液氯新钢瓶检查内容漆色、外表面、()、()、()、()如有异物时,不允许充装液氯。


    正确答案:字样、钢印、安全垫片、皮重校核

  • 第4题:

    液氯工段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液氯罐区、液氯充装。


    正确答案:液氯冰机

  • 第5题:

    什么是液氯的充装率?在液氯生产、包装、储运过程中对液氯充装率的具体要求?


    正确答案: 充装率是指液氯充填容积与钢瓶有效容积之比,它表示液氯容器(包括储槽)储存液氯的总量与容器有效容积之比。按照规定,液氯的充装率应小于80%,充装系数是相当重要的安全考核指标,国家对此有明确规定,其值为小于125kg/l。

  • 第6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氯钢瓶在起吊与装车前,必须拧紧易熔塞,戴好瓶帽,防震圈。
    • B、液氯钢瓶的充装系数为1.25Kg/L,严禁超装,如有超装应采用倒瓶或抽气处理,严禁超装的液氯钢瓶出厂。
    • C、液氯钢瓶应堆放在太阳直射与通风叫通畅的地方。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某用户甲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罐装置,负责充装钢瓶的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从用户的角度,正确做法是()

    • A、充装前应当附有止逆阀
    • B、充装前应当告诉充装工人,内有其它化学品
    • C、应当提醒充装工人进行检查
    • D、用户了解相关的知识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投入使用的液氯新钢瓶检查内容漆色、();()、钢印、安全垫片、皮重校核如有异物时,不允许充装液氯。


    正确答案:外表面、字样

  • 第9题: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

    • A、5m
    • B、8m
    • C、10m
    • D、12m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液化气体充装不能超过规定的充装系数,高压液化乙烷在200兆帕下的充装系数(不大于)为:()公斤/升。

    • A、0.34
    • B、0.37
    • C、0.51
    • D、0.60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液化气体充装不能超过规定的充装系数,低压液化氯的充装系数(不大于)为:()公斤/升。

    • A、0.41
    • B、0.42
    • C、0.53
    • D、1.25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液氯钢瓶在起吊与装车前,必须拧紧易熔塞,戴好瓶帽,防震圈。

    B

    液氯钢瓶的充装系数为1.25Kg/L,严禁超装,如有超装应采用倒瓶或抽气处理,严禁超装的液氯钢瓶出厂。

    C

    液氯钢瓶应堆放在太阳直射与通风叫通畅的地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上述描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单位安全管理不严

    B.用户方违章造成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

    C.厂方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氯瓶充装液氯时,应充装氯瓶体积的()

    • A、20%
    • B、50%
    • C、60%
    • D、80%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液氯钢瓶的充装证书有效期为()

    • A、半年
    • B、2年
    • C、5年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包装岗位任务将贮槽内的液氯按要求充装至液氯钢瓶或槽车内;维护保养()。


    正确答案:液氯磁力泵

  • 第17题:

    在液氯充装时,为什么要控制重装系数不大于规定的重装系数?


    正确答案: 就是为了防止过量充装,控制充装量是最直观的方法,因为过量充装相当危险,气瓶内压力迅速增长容易引发爆炸事故,对于未规定充装量的容器无法控制,只有通过控制充装系数计算其充装量才能保证容器的安全运行。

  • 第18题:

    某用户甲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罐装置,负责充装钢瓶的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该事故直接原因()

    • A、用户对钢瓶内的氯化石蜡说明,形成事故隐患
    • B、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 C、用户方的钢瓶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 D、属于特殊情况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目前常用液氯钢瓶的容积为()

    • A、800升
    • B、1000升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气瓶按充装介质可分为()、液化气体气瓶、溶解气体气瓶。

    • A、永久气体气瓶
    • B、临时气体气瓶
    • C、固化气体气瓶
    •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液化气体充装不能超过规定的充装系数,高压液化二氧化碳在200兆帕下的充装系数(不大于)为:()公斤/升。

    • A、0.41
    • B、0.60
    • C、0.74
    • D、1.25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液化气体充装不能超过规定的充装系数,低压液化氨的充装系数(不大于)为:()公斤/升。

    • A、0.41
    • B、0.42
    • C、0.53
    • D、1.25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对于发热量大的热源,与各种气瓶的最小距离应以气瓶瓶壁不可能达到()为准。

    • A、40℃
    • B、50℃
    • C、60℃
    • D、70℃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