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立窑窑口为什么要扩大成喇叭口?”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家规定:到2005年,水泥行业要全部淘汰普通立窑和窑径2.2m(含)以下机立窑。淘汰无污染治理设施或虽有污染治理设施但仍严重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窑径2.2m以上的机立窑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不同窑型生产的熟料最易磨的为()。

    • A、立窑熟料
    • B、湿法回转窑熟料
    • C、干法回转窑熟料
    • D、回转要熟料+矿渣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立窑用烟煤,回窑用无烟煤。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方法按生料制备方法分为()。

    • A、湿法、干法、半干法
    • B、立窑、回转窑、中空窑
    • C、中空窑、湿法长窑、预分解窑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为什么要控制窑头负压?


    正确答案: 窑头负压表征窑内通风及入窑二次风之间的平衡。正常生产中,窑头负压一般保持在-50~100Pa,决不允许出现正压,否则窑内细颗粒熟料飞出,会使窑头密封损坏,也会影响人身安全及环境卫生,对窑头的比色高温计及电视摄像头等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及安全也不利,甚至窑内通风也出现不正常。

  • 第6题:

    为什么立窑应用无烟煤为燃料而不用烟煤?


    正确答案: 在立窑内,风是从下部吹起,因此煤粉是由低温缺氧逐渐向富氧区移动,越往下移动,氧气充足,这说明立窑不宜用挥发分高的烟煤为燃料。因为挥发分高,开始分馏挥发分的温度越低,一般在200~600℃时挥发分就从煤中分解出来,而无烟煤的燃点一般在700℃以上,因此物料一般进入预热带,挥发分还没来得及燃烧就随废气逸出窑外,结果热损失增大,增加了煤耗。烟煤的挥发分一般大于10%,着火温度400~500℃,因此在低温缺氧区这部分挥发分极易分馏损失。故立窑厂,一般不采用烟煤为燃料。

  • 第7题:

    单选题
    ()一般不用于水泥生产。
    A

    回转窑

    B

    立窑

    C

    立波尔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马蹄焰玻璃池窑投料口和投料池与浮法玻璃池窑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与浮法玻璃池窑不同的是:马蹄焰玻璃池窑的成型是玻璃液通过供料道(Forehearth)后从供料道的端部滴出,然后将一个个的料滴(Gob)放到成型机(Forruing,~taching)的钢模(Die)中去成型,该成型方法被称为滴料法(Gob Feeding)。另外,个别的玻璃池窑采用真空吸料法(Suction Feeding),将成型用的模具直接放到日用玻璃池窑的工作部去吸取玻璃液来成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不同窑型生产的熟料最易磨的为()。
    A

    立窑熟料

    B

    湿法回转窑熟料

    C

    干法回转窑熟料

    D

    回转要熟料+矿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扩大立窑窑口?窑口扩大尺寸确定的主要参数是什么?扩大口锥角度过大过小,扩大口高度过高或过短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物料在煅烧时发生收缩现象,而是窑边部出现较大空隙,造成边风过剩,为了改善中风通风,使整个断面通风均匀,也使整个料层的底火煅烧得比较均匀,一般把窑体从烧成带开始扩大成喇叭口。
    窑口扩大或喇叭口,其尺寸地确定于喇叭口的锥度和高度,如角度太大,操作时边部物料滞留作用过大,不易和其它部分物料同时下沉,同时会造成边风过小边部物料上火速度慢,物料和窑壁接触时间长,物料易粘在窑壁上,使窑的二肋易产生底火拖深,甚至产生架窑,如果角度太小,则不能弥补因物料收缩而产生的的空隙,造成二肋和周边之间地带风量过大现象未能彻底克服,从而造成中部通风不良,扩大口高度过高,除了造成收缩空隙之外,还是造成卡窑的主要原因。扩大口过短,则物料在喇叭口下直筒部分继续收缩,料层与璧产生空隙,大量空气从直筒部分上升造成窑面二肋严重呲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目前各国的水泥生产均以()生产技术作为优先发展对象。
    A

    干法中空窑

    B

    立波尔窑

    C

    窑外分解窑

    D

    立筒预热器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怎样处理立窑架窑?

    正确答案: 底火层在扩大口内被卡住不随物料向下运动或者全窑物料都卸不出,称架窑或卡窑。
    形成架窑的原因:
    1)、窑口扩大不合适。喇叭口扩大锥角度太大,与物料收缩不适应。由于料球收缩小,落窑时就容易把边部物料卡住;窑口太深时,底火控制浅,物料在喇叭口上部冷固,同时造成卡窑。
    2)、冷却带有死烧硬大块,不易被卸料篦子破碎卸出,而卡住全窑物料。
    卡窑形式特点与结圈有些相似。例如料面都是边料、两肋遮、中间沉。但两者也有明显区别:结圈时钎子不能沿壁插入,而卡窑时钎子可以沿窑壁插入;结圈时边部呈死火状态,而卡窑时边部火较旺,有火苗。
    防止和处理的办法:首先在方法要适应窑型。一般窑口的倾角越大,中间火又深,边部物料被窑口斜面撑托卡住的可能性很大。大窑口具有的优点削弱了边风,边部有了一定厚度的“底火”,“底火”移动幅度沉落差小,操作比较容易脱节,需要压紧两肋及边部,避免边、中“底火”上移下拉或提火过浅,经常松动边部底火,使之与中部物料的沉落速度相适应。如果发现有脱节趋势,便把卸料速度加快,并用钢钎把结箍物料打碎,帮助落窑。这样可以边加边处理。若烧结很厚,则需停风停机打窑。不过,这比结圈容易打得多,只需打几处缺口或捅捣冲震其根部,就会自行垮落。
    “底火”层整体(如同结“火饼”“截帽子”)时,利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可在入窑风管内喷雾状水,用大风吹,后面停风使其体积收缩较大,产生内应力,使架窑熟料自行碎裂,并配合用钢钎击打、捅捣,把大块料打碎,或者在薄弱的部位先破缺口,各个击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烧制黑瓷为主的窑口是()

    • A、婺窑
    • B、欧窑
    • C、丰城窑
    • D、德清窑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怎样处理立窑架窑?


    正确答案: 底火层在扩大口内被卡住不随物料向下运动或者全窑物料都卸不出,称架窑或卡窑。
    形成架窑的原因:
    1)、窑口扩大不合适。喇叭口扩大锥角度太大,与物料收缩不适应。由于料球收缩小,落窑时就容易把边部物料卡住;窑口太深时,底火控制浅,物料在喇叭口上部冷固,同时造成卡窑。
    2)、冷却带有死烧硬大块,不易被卸料篦子破碎卸出,而卡住全窑物料。
    卡窑形式特点与结圈有些相似。例如料面都是边料、两肋遮、中间沉。但两者也有明显区别:结圈时钎子不能沿壁插入,而卡窑时钎子可以沿窑壁插入;结圈时边部呈死火状态,而卡窑时边部火较旺,有火苗。
    防止和处理的办法:首先在方法要适应窑型。一般窑口的倾角越大,中间火又深,边部物料被窑口斜面撑托卡住的可能性很大。大窑口具有的优点削弱了边风,边部有了一定厚度的“底火”,“底火”移动幅度沉落差小,操作比较容易脱节,需要压紧两肋及边部,避免边、中“底火”上移下拉或提火过浅,经常松动边部底火,使之与中部物料的沉落速度相适应。如果发现有脱节趋势,便把卸料速度加快,并用钢钎把结箍物料打碎,帮助落窑。这样可以边加边处理。若烧结很厚,则需停风停机打窑。不过,这比结圈容易打得多,只需打几处缺口或捅捣冲震其根部,就会自行垮落。
    “底火”层整体(如同结“火饼”“截帽子”)时,利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可在入窑风管内喷雾状水,用大风吹,后面停风使其体积收缩较大,产生内应力,使架窑熟料自行碎裂,并配合用钢钎击打、捅捣,把大块料打碎,或者在薄弱的部位先破缺口,各个击破。

  • 第15题:

    试就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含量范围说明,为什么一般来说回转窑熟料的强度常常较立窑的熟料强度高?


    正确答案: 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的含量通常在50%以上,C2S的含量在20%左右,因此,只有当熟料的煅烧温度较高时才能使C2S与CaO较完全反应生成C3S.由于回转窑它会不停旋转使得反应能够反应更完全,而立窑由于其自身反应器的限制而反应完全。且回转窑更利于提高烧成温度,烧成得到的熟料中C3S含量更多,因此,一般说来回转窑熟料的强度较立窑高。

  • 第16题:

    ()一般不用于水泥生产。

    • A、回转窑
    • B、立窑
    • C、立波尔窑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为什么要控制立窑熟料成品率?造成熟料成品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的熟料中,往往有一些生烧料、还原料、和粉化料,这些料是造成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严加控制。控制了它的量,实际上就是控制了熟料的成品;率,也就是控制了立窑熟料的质量。
    立窑煅烧的熟料的生烧料一般指黄球、黄粉、黄心料以及低温状态生成的还原料。生烧料大都是在1200℃左右烧成的。其特点是立升重轻、强度低、安定性不良等。有的生烧料外观象熟料,呈浅黑绿色,但内部并未烧透而呈黄色,即黄心料。还原料是在窑中通风不良,内部缺氧,还原气氛严重的情况下生成,它仍是低温烧成料。其岩相结构不正常,质量不高。
    粉化料的产生是由于配料不当或生料成分不均匀、煅烧温度不足,f-CaO太高,冷却不良,煤量过多或煤灰分布不均匀,造成C2S晶型转化所致。
    立窑熟料成品率,除观察其外表特征外,一般通过车立升重或f-CaO来掌握。如果生烧料、还原料、粉化料较多,应过筛处理或者单独入库,严格控制其入磨熟料中的比例。

  • 第18题:

    为什么窑径大的回转窑所用耐火材料的质量要更高一些?


    正确答案:现代新型干法回转窑往往产量高,窑径大,窑的转速快,烧成带温度高、窑热负荷大。
    ①温度的提高加剧了熟料对耐火材料的侵蚀,用于传统窑相应部位的耐火材料在大型窑上的使用寿命急剧下降。
    ②由于碱及硫、氯等组分反复的挥发、凝聚,造成循环富集,使得预热器中R2O与传统回转窑相比增加近5倍,SO3增加3~5倍。相应部位的窑气中这些组分的含量也大大增加,导致预热器、分解炉、上升烟道、下料斜坡所用的粘土砖和普通高铝砖等耐火材料受到严重的侵蚀,形成膨胀性矿物而开裂剥落,发生“碱裂”破坏。并且硫、氯等组分在耐火材料表面形成结皮的特征矿物,粘附窑衬形成结皮,影响窑的正常运行。
    ③窑筒转速加快和斜度加大,增加了耐火材料的应力破坏,高的转速及大的斜度使得机械应力增加,窑衬受到的周期性的热应力冲击的破坏力加剧。这就要求耐火材料要有更高的整体稳定性和抗热震性能。
    ④窑直径加大,窑皮的稳定性差。大型窑的直径增大,(2000t/d的窑直径为4m,4000t/d窑直径为4.7m)又加之窑速加快,机械震动加剧,因此高温带的窑皮易脱落而不易补挂,所以要求高温带耐火材料除了有耐高温熟料侵蚀及热震稳定性外,还需要易粘窑皮的性能。
    ⑤窑径增大,台时产量增大,处理物料量增多,负重增大,要求耐火材料强度足够,对于前窑口的磨损增大,要求该部位耐火材料的耐磨性要好。

  • 第19题:

    判断题
    国家规定:到2005年,水泥行业要全部淘汰普通立窑和窑径2.2m(含)以下机立窑。淘汰无污染治理设施或虽有污染治理设施但仍严重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窑径2.2m以上的机立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传统构件蒸养方法通常有()。
    A

    平窑

    B

    吊窑

    C

    立窑

    D

    坑窑

    E

    隧道窑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机立窑喇叭口检修砌筑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1)、找准窑体中心轴线,砌筑时机械加料溜子的中心要与窑体中心线重合。
    2)、胶泥要与砖性一致。
    3)、砖要自下而上砌,纵缝交错。
    4)、直筒部分上、下两层砖要对齐,用槌找平,对平对齐,特别是直筒部位与扩大口交界处要消除台阶。
    5)、砖间灰缝不宜过长,直筒部分的灰缝为3㎜,扩大口哨成部位的砖缝不宜大于2.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控制立窑熟料成品率?造成熟料成品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的熟料中,往往有一些生烧料、还原料、和粉化料,这些料是造成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严加控制。控制了它的量,实际上就是控制了熟料的成品率,也就是控制了立窑熟料的质量。
    立窑煅烧的熟料的生烧料一般指黄球、黄粉、黄心料以及低温状态生成的还原料。生烧料大都是在1200℃左右烧成的。其特点是立升重轻、强度低、安定性不良等。有的生烧料外观象熟料,呈浅黑绿色,但内部并未烧透而呈黄色,即黄心料。还原料是在窑中通风不良,内部缺氧,还原气氛严重的情况下生成,它仍是低温烧成料。其岩相结构不正常,质量不高。
    粉化料的产生是由于配料不当或生料成分不均匀、煅烧温度不足,f-CaO太高,冷却不良,煤量过多或煤灰分布不均匀,造成C2S晶型转化所致。
    立窑熟料成品率,除观察其外表特征外,一般通过车立升重或f-CaO来掌握。如果生烧料、还原料、粉化料较多,应过筛处理或者单独入库,严格控制其入磨熟料中的比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玻璃熔制的主要设备为()。
    A

    立波尔窑

    B

    倒燃窑

    C

    池窑

    D

    辊道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