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合理的供氧制度主要依据炉子容量、铁水成分、冶炼的钢种等方面统筹确定。
更多“确定合理的供氧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减少吹损的主要途径包括采用精料、采用()、采用合理的供氧制度。


    正确答案:合理的造渣制度

  • 第2题:

    合理施肥主要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首先,要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不同作物或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
    其次,施肥必须根据土壤性质来进行,其中,着重要考虑的是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保肥供肥能力和是否存在障碍因子等情况。
    再次,就是考虑气候与施肥的关系。气候影响施肥效果,施肥影响作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与利用。
    此外,施肥必须考虑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的配合。

  • 第3题:

    何谓鼻导管给氧法、中心供氧法?它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鼻导管给氧法、中心供氧法是将一根细氧气导管插入一侧鼻孔,经鼻腔到达鼻咽部,末端连接氧气筒上装置或中心供氧装置以给人体供氧的一种操作方法。目的: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 第4题:

    造渣制度的具体内容是确定加入造渣材料的种类、数量和(),并与之相应的供氧制度、温度制度相配合。


    正确答案:加入时间

  • 第5题:

    下列()属于造渣制度的内容。

    • A、确定合适的造渣方法
    • B、确定渣料的种类、渣料的加入数量和时间
    • C、确定加速成渣的措施
    • D、确定供氧压力
    • E、都不对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确定合理的供氧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确定合理的供氧制度的主要依据:炉子容量、铁水成分、冶炼的钢种等方面统筹确定。

  • 第7题:

    减少转炉吹损的主要途径有()。

    • A、精料方针,即减少渣量
    • B、合理造渣制度:即早化渣、化好渣、降低终渣中的氧化亚铁和铁粒含量
    • C、采用合理供氧制度,合理的装入制度,以减少机械喷溅
    • D、采用合理补偿技术,多加优质废钢,降低铁的化学烧损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什么是供氧强度,确定供氧强度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供氧强度是单位时间内每吨钢的氧耗量,它的单位(标态)是Nm3/(t•min),可由下式确定:
    式中I——供氧强度(标态),Nm3/(t•min);
    Q——氧气流量(标态),Nm3/(t•min);
    T——出钢量,t。
    供氧强度的大小应根据转炉的公称吨位、炉容比来确定。供氧强度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喷溅,供氧强度过小延长吹炼时间。通常在不产生喷溅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大的供氧强度。目前国内中、小型转炉的供氧强度(标态)为2.5~4.5Nm3/(t•min),大于120t转炉的供氧强度(标态)为2.8~3.6Nm3/(t•min);国
    外转炉供氧强度(标态)波动在2.5~4.0Nm3/(t•min)之间。

  • 第9题:

    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喷头结构,合理的供氧流量、氧压和枪位控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供氧制度的内容包括选择和确定合理的喷嘴结构、供氧强度、枪位,使氧气最合理地供给熔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炼钢过程的基本制度是装入制度、供氧制度、温度制度、造渣制度()、()。


    正确答案:终点控制和出钢制度;脱氧和合金化制度

  • 第12题:

    确定抽油井合理工作制度的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确定抽油井合理工作制度的步骤是:
    (1)确定出合理的生产压差;
    (2)根据选定的合理压差决定泵深;
    (3)确定泵径、冲程、冲数。

  • 第13题:

    转炉炼钢的供氧制度是吹炼用的供氧强度、()、()、()。


    正确答案:氧气流量;氧气压力;枪位操作

  • 第14题:

    长距离跑主要是什么形式供能?()

    • A、无氧供能
    • B、有氧供能
    • C、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
    • D、其它方式供能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鼻导管给氧法、中心供氧法的实施过程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评估:
    ①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②患者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
    ③患者缺氧程度,血气分析结果。
    ④患者心理状态,对氧气吸入疗法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⑤氧气筒内是否有氧气(或中心吸氧装置是否完好),是否挂有氧、防火、防震、防油、防热标志;氧气表有无漏气;橡胶管、接头、流量表、湿化瓶是否完好,一次性吸氧导管的批号、质量。
    ⑥病室内有无烟火、易燃品、火炉、暖气管。
    (2)计划:
    1)预期目标患者缺氧症状改善,呼吸平稳,未出现氧疗副作用。
    2)准备
    ①护士:衣、帽、鞋、口罩,洗手。
    ②用物:氧气装置一套,鼻导管(鼻塞),小药杯盛冷开水,纱布,扳手,弯盘,橡胶管,棉签,胶布,玻璃接管,输氧记录单,安全别针。
    ③患者:理解吸氧目的,配合治疗。
    ④环境:移开火源距氧气筒5m,暖气片距氧气筒1m,告诉家属和患者切实做好四防,以保证安全。
    (3)实施:
    1)鼻导管给氧法
    ①装表:先打开氧气筒,开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冲走气门上的灰尘后上表,接氧气表并旋紧,接湿化瓶,橡胶管连接氧气表,关小开关,开总开关,开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量是否通畅及全套装置是否适用,关小开关待用。
    ②输氧: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对治疗卡、床号、姓名、做好解释,用湿棉签检查、清洗鼻孔,连接鼻导管,开小开关,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湿化及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轻轻插入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如无呛咳即固定,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③观察: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呼吸、面色、神志。
    ④停氧:拔出鼻导管,插进鼻部,关总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安置患者,体位舒适,记录停氧时间。
    ⑤卸氧气表:清理用物,洗手。
    2)中心供氧吸氧法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对治疗卡、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②接流量表和湿化瓶于中心供氧装置上,连接橡胶管,玻璃接管等管道;打开流量表开关,用水检查氧气是否通畅,全套装置是否合适;关流量表开关。
    ③用湿棉签检查、清洗鼻孔,连接鼻塞,打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湿化及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轻轻将鼻塞塞入鼻腔,固定,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④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呼吸、面色、神志。
    ⑤停氧:拔出鼻塞,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开关,取下湿化瓶和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安置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4)评价:
    ①患者缺氧症状改善,呼吸平稳,了解有关用氧知识。
    ②患者用氧安全,未发生呼吸道损伤及氧疗副作用。
    ③护士操作熟练,方法正确;观察病情仔细,氧流量的调节正确。

  • 第16题:

    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以及()。


    正确答案:喷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枪位控制

  • 第17题:

    下列()不属于造渣制度的内容

    • A、确定合适的造渣方法
    • B、确定渣料的种类、渣料的加入数量和时间
    • C、确定加速成渣的措施
    • D、确定供氧压力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合理的供氧制度主要根据:炉子容量、铁水成分、冶炼的钢种等方面统筹确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供氧制度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氧气流量、供氧强度、()和枪位。


    正确答案:喷头结构

  • 第20题:

    不同吨位转炉炼钢供氧制度()参数总是接近的。

    • A、氧流量
    • B、供氧强度
    • C、吨金属氧耗量
    • D、出口氧压

    正确答案:C,D

  • 第21题:

    供氧制度


    正确答案:供氧制度是在供氧喷头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使氧气流股最合理的供给熔池,创造炉内良好的物理化学条件。

  • 第22题:

    供氧强度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指单位时间内每吨钢的耗氧量。

  • 第23题:

    确定抽油井合理的工作制度的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确定出合理的生产压差;
    (2)根据选定的合理压差决定泵深;
    (3)确定泵径、冲程、冲数。

  • 第24题:

    问答题
    合理施肥主要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首先,要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不同作物或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
    其次,施肥必须根据土壤性质来进行,其中,着重要考虑的是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保肥供肥能力和是否存在障碍因子等情况。
    再次,就是考虑气候与施肥的关系。气候影响施肥效果,施肥影响作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与利用。
    此外,施肥必须考虑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的配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