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不氧化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不氧化法是指包括()的一种冶炼方法。

    • A、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出钢
    • B、熔化期、还原期、出钢
    • C、氧化期、还原期、出钢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什么叫生物接触氧化法?


    正确答案: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作为生物膜的载体,经过充氧的废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与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和悬浮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净化污水的方法。

  • 第3题:

    抽提氧化法脱硫醇使用的催化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抽提氧化法脱硫醇使用的催化剂是磺化酞菁钴,是用发烟硫酸与酞菁钴进行磺化而得到,催化剂中的钴离子和氧作用生成高价钴离子和过氧化物。

  • 第4题:

    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钙时如果不佩带橡皮手套会导致什么后果?


    正确答案: 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钙时不佩带橡皮手套会导致灼伤皮肤。

  • 第5题:

    什么叫联合氧化法,该方法有何优点?


    正确答案: 联合氧化法是既向熔池中吹氧,又向熔池中加矿,是矿石和氧气联合氧化的方法。

  • 第6题:

    碱法生产氧化铝有哪些方法,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碱法生产氧化铝有拜耳法、烧结法和拜耳-烧结联合法等多种流程。拜耳法比较简单,能耗低,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但只限于处理较高品位的铝土矿。烧结法和拜耳-烧结联合法工艺较复杂,能耗高,产品质量和成本不及拜耳法,但它可以处理低品位的铝土矿(A/S应大于3.5)。

  • 第7题:

    氧化脱氢法与催化脱氢法相比,有什么优点?


    正确答案: 氧化脱氢法的原料单耗最小;正丁烯单程转化率高;丁二烯选择性高;丁二烯单程收率高;水蒸气单耗最低;在技术经济指标方面的优越性更为显著。

  • 第8题:

    以下哪种工艺可以不设二沉池()

    • A、AB法
    • B、氧化沟工艺
    • C、生物接触氧化法
    • D、曝气生物滤池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生物接触氧化法?有哪些优缺点?

    正确答案: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兼有两者优点:
    (1)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
    (2)生物膜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含有大量丝状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污泥产量低;
    (3)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4)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5)生物膜活性高;
    (6)没有污泥膨胀的问题。
    优点:
    (1)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
    (2)生物膜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含有大量丝状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污泥产量低;
    (3)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4)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5)生物膜活性高;
    (6)没有污泥膨胀的问题。
    缺点:滤床易堵塞和更换,运行费用较高。
    分析污水中COD的组成,并说明它们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
    污水中COD其中可生物降解的大多数被微生物降解;不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态COD随出水流走,颗粒态COD进入剩余污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碱性电弧炉炼钢按工艺方法可分为:()
    A

    双渣留渣法

    B

    返回吹氧法

    C

    氧化法

    D

    不氧化法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叫生物接触氧化法?

    正确答案: 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作为生物膜的载体,经过充氧的废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与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和悬浮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净化污水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序是是是什么?

    正确答案: 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分为六道主要生产工序:
    (1)原矿浆制备
    (2)高压溶出
    (3)溶出矿浆的稀释及赤泥的分离洗涤
    (4)晶种分解
    (5)氢氧化铝分离与洗涤
    (6)氢氧化铝焙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碱性电弧炉炼钢常见的有氧化法、不氧化法和()三种。


    正确答案:返回吹氧法

  • 第14题:

    什么是直接氧化法?


    正确答案:酸性气中硫化氢浓度在2%~15%时,用部分燃烧法和分流法所产生的反应热不足以维持酸性气燃烧炉内的燃烧,应采用直接氧化法硫磺回收工艺。此法是将酸性气和空气分别通过预热炉,预热到要求温度后,进入到转化器内进行低温催化反应,所需空气量仍为三分之一硫化氢完全燃烧时的量。该工艺采用两级催化转化反应器,硫化氢总转化率可达50%~70%。

  • 第15题:

    什么叫部分氧化法,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烃类与氧气进行不完全的氧化反应来获取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方法称为部分氧化法,一般认为该反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部氧气和一部分烃类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其反应为CH4+2O2=CO2+2H2O+Q,由于燃烧反应都是不可逆的飞速反应,在O2/∑C比不超过理论值的情况下,生成的气体中几乎没有剩余的氧气,这个阶段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不仅弥补转化炉的热损失,而且可满足下面烃类转化所需要的热量。
    第二阶段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与剩余的烃类进行转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其反应为CH4+CO2=2CO+2H2-Q,CH4+H2O=CO+3H2-Q,最后生成的气体组成受CO+H2O=CO2+H2变换反应的平衡所控制。

  • 第16题:

    凯氏定氮法中,为什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正确答案:过量的氢氧化钠同硫酸铵作用,可使氨气生成。

  • 第17题:

    碱性电弧炉氧化法熔炼脱碳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炉料熔化完毕后,加入氧化剂通过熔池中碳的氧化产物(一氧化碳气泡),使钢液产生剧烈的氧化沸腾,从而达到脱磷,除气和去除非金属夹杂物的目的。脱碳的方法有矿石脱碳和吹氧脱碳。

  • 第18题:

    乙烯直接氧化生产乙醛的“一步法”中,为什么不能使用空气作氧化剂?


    正确答案:为了防止乙烯与氧气混合在爆炸极限区而爆炸,乙烯必须过量。乙烯过量,则必须循环使用。若用空气作氧化剂,由于反应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过量乙烯必和空气中的氮气相混合,则须进行乙烯和氮气的分离后,乙烯才能循环使用。

  • 第19题:

    氧化法冶炼采用综合氧化时为什么要“先矿后氧”?


    正确答案: 矿石加入炉内沉在钢渣界面上,熔化后形成[FeO]和(FeO),[FeO]与化学元素反应,浓度降低,渣中(FeO)向钢中扩散,即(FeO)→[FeO],钢水沸腾均匀且范围广,有利于去除夹杂和气体,又由于溶解是吸热反应,因此有利于脱磷,但升温慢,反应时间长,电力消耗增加,同时矿石含有杂质,污染钢水,吹氧氧化时,氧气直接与钢水中的各种元素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向渣中扩散,即[FeO]→(FeO),因此沸腾不如加矿来得广泛,吹氧氧化为放热反应,且渣中氧化铁又少,故不利脱磷,氧气比较纯渣,反应时间短,升温快,所以综合氧化时要先矿后氧。

  • 第20题:

    什么是催化湿式氧化法?


    正确答案: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借助催化剂的作用,利用空气中的氧,使溶解或悬浮在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无机还原性物质,在液相中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种高浓度污水处理方法。

  • 第21题:

    单选题
    以下哪种工艺可以不设二沉池()
    A

    AB法

    B

    氧化沟工艺

    C

    生物接触氧化法

    D

    曝气生物滤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催化湿式氧化法?

    正确答案: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借助催化剂的作用,利用空气中的氧,使溶解或悬浮在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无机还原性物质,在液相中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种高浓度污水处理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湿式氧化法?与中和法有何不同?如何选择湿式氧化法的氧化催化剂?

    正确答案: 湿法氧化法是指用碱性脱硫剂吸收酸性硫化氢气体,再用氧化态催化剂将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使脱硫剂再生的方法。湿法氧化法脱硫包含两个过程:一是脱硫剂中的吸收剂将将原料气中的硫化氢吸收;二是吸收到溶液中的硫化氢的氧化以及吸收剂的再生;
    湿式氧化法与中和法区别于再生原理不同。中和法脱硫剂的再生是通过升温和减压使吸收过程中生成的化合物分解并释放出硫化氢;湿式氧化法脱硫剂的再生是以催化剂作为载氧体将溶液中被吸收下来的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
    湿式氧化法的氧化催化剂必须既能氧化硫化氢,又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即氧化态的催化剂:0.2V﹤EQ/H2Q﹤0.75V是选择催化剂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考虑原料的来源、用量、价格、化学性质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