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语后聋言语识别率达到70%~90%,则()。
第1题:
将高频声按比例进行频率压缩,将高频言语信息“移”到具有较好残余听力的低频区的助听器是()。
第2题:
()是指助听器最大的声输出能力
第3题:
评估戴助听器后患者的交流能力是否改善的调查问卷有()。
第4题:
若双侧听力损失不对称,常常选配较差的一侧,条件一是使用助听器能得到足够的帮助,另一条件是()。
第5题:
中度听力损失患者的特点是()。
第6题:
关于助听器选配,哪项有正确的()。
第7题:
选配容易成功,病人比较满意;
可以实质性地改变患者的交流能力;
能提高辨别能力;
助听器常常不能使患者十分满意,但可帮助唇读、监听自己的嗓音和环境声;
可减轻生活压力并增加安全感。
第8题:
验配中心当即给其选配助听器,并告之2个月后复诊
根据其听力曲线,极力推荐2~3款适合他听力的助听器
建议继续在医院进行治疗或观察,2个月后如治疗无效再选配助听器
让其一边戴助听器一边继续治疗
第9题:
骨导;
舒适阈;
不舒适阈;
言语辨别能力;
气导。
第10题:
助听器最大声输出
最适响度级
不舒适阈
听觉动态范围
助听器声压级
第11题:
助听器效果评估问卷HAPI;
助听器效果综合能力评估表PHAB;
以患者为中心的助听器受益评估表COSI;
助听器效果简易评估表APHAB;
格拉斯哥助听器效益评估表GHABP。
第12题:
自己认为不需要选配助听器,少数是使用以后发现噪声放大超过了所听到的言语声而放弃选配;
可以听懂大声谈话,但在集体谈话或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困难;
可以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声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
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其他人交流了,多需要唇读的帮助;
是否使用助听器取决于个人工作、生活对听力的依赖程度。
第13题:
轻度听力损失患者的特点是()。
第14题:
某男病人,突聋1个月,入院采取了高压氧等治疗方法,患者感觉没有多大效果,现到助听器验配中心咨询助听器,那么,验配中心的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第15题:
成人语后聋言语识别率达到90%,则()。
第16题:
助听器效果评估标准,康复级别二级言语最大识别率大于()%。
第17题:
()听力损失患者自己认为不需要选配助听器,少数是使用以后发现噪声放大超过了所听到的言语声而放弃选配。
第18题:
选配容易成功,病人比较满意;
可以实质性地改变患者的交流能力;
能提高辨别能力;
助听器常常不能使患者十分满意,但可帮助唇读、监听自己的嗓音和环境声;
可减轻生活压力并增加安全感。
第19题:
选配容易成功,病人比较满意;
助听器可以实质性地改变患者的交流能力;
助听器能提高辨别能力;
助听器常常不能使患者十分满意,但可帮助唇读、监听自己的嗓音和环境声;
可减轻生活压力并增加安全感。
第20题:
自己认为不需要选配助听器,少数是使用以后发现噪声放大超过了所听到的言语声而放弃选配;
可以听懂大声谈话,但在集体谈话或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困难;
可以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声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
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他们交流了,多需要唇读的帮助;
具有足够的残余听力,并使用听觉反馈来学习或保持自己的言语能力,所以助听器对他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21题:
指的是输出与输入声级的差值
表示的是助听器最大的放大能力
表示的是助听器的放大能力
表示的是助听器的输出能力
增益增加,助听器的音量也会提高
第22题:
患者使用习惯;
听力图较平坦;
选配动态范围宽;
好耳一侧在无助听器的情况下足以行使部分功能;
言语辨别好。
第23题: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全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