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工业炉送煤气点火时,先送煤气后给火种。
2、工业炉送煤气时,烧嘴关不严或未关,点火前煤气已经进入炉膛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
3、工业炉点火作业时,第一次未点着,接着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点火,造成爆炸。(正确操作方法是:第一次点不着应查明原因,彻底处理炉膛内残余煤气,等一段时间,让炉内煤气从烟道抽走后方可进行下次点火)。
4、煤气设备动火作业,不处理煤气就动火。
5、煤气设备、管道残余煤气处理不彻底,未经检测确认就盲目动火。 
6、设备停产后,残余煤气处理不及时。
7、煤气设备、管道应断开的而没有可靠断开,只靠闸阀等无法可靠切断煤气的设备来代替。
8、长时间闲置不用的煤气设备,不经再次处理,也不检测就盲目动火。 
9、煤气泄漏处理方法不当,没有制定处理方案,也没有安全措施。
10、新开或检修后的高炉、转炉以及新建、检修后的煤气设备、管道送煤气时不做防爆试验,凭经验点火作业。
11、强制送风的炉子,发生突然停电,煤气管道与空气管道未实行安全联锁,煤气窜入风管道内。
12、热风炉煤气燃烧阀没有与放散阀安全联锁、或放散阀损坏而开关不灵、煤气燃烧阀关闭不严密,使热风窜入煤气管道内。
13、焦炉煤气、天然气和混合煤气动火过程中蒸汽断绝。 
14、煤气设备检修过程没有统一指挥,作业混乱。
更多“发生煤气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发生煤气爆炸后,迅速查明爆炸原因,组织人员抢修。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应向()。


    正确答案: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 第2题:

    在炼焦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炼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负压管道损漏。(例如:在吸力管和初冷器等处容易吸入空气。)
    (2)煤气管道压力过低。(例如:煤气总管压力太低,在供煤气时,克服不了支管产生负压,吸入空气,由此而产生爆炸性气体。
    此外,煤气管道有漏损,在管道内压力突然变大时(例如在交换时),煤气便逸出管处,也会形成爆炸性气体。如果煤气管道的水封干枯缺水,水封高度不够,起不了水封作用,煤气大量逸出,也会造成爆炸性气体。
    (3)炭化室严重负压,吸入大量空气。
    (4)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粗心大意。(例如:在点煤气时,不是先点着火把后才开煤气,而是先打开煤气后点火,这样便容易引起爆炸。

  • 第3题:

    为了防止煤气设备爆炸事故的发生,禁止在煤气区域或设备附近吸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产生煤气爆炸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没有严格按照在煤气设备上动火的程序办事;
    (2)煤气设备泄漏、负压吸入空气;
    (3)突然停煤气,造成回火;
    (4)点火失败,未进行通风处理而再次点火;
    (5)违章作业,先给煤气后点火。

  • 第5题:

    煤气发生炉发生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煤气炉或管路泄漏,遇明火发生着火、爆炸;点火时发生回火爆炸;管路或炉温太高,检修时空气进入着火,烧伤人员;水封不严,空气进入着火爆炸

  • 第6题:

    气瓶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气瓶的材质、结构或制造工艺不符合安全要求;
    (2)、由于保管和使用不善、受日光爆晒、明火、热辐射等作用,使瓶温度过高,压力剧增,直至超过瓶体材料强度极限;
    (3)、在搬运装卸时,气瓶从高处坠落、倾倒或滚动等,发生剧烈碰撞冲击;
    (4)、放气速度太快,气体迅速流经阀门时产生静电火花;
    (5)、氧气瓶上沾有油脂,在输送氧气时急剧氧化;
    (6)、可燃气瓶(乙炔、氢气、石油气瓶)发生漏气;
    (7)、乙炔瓶内多孔物质下沉,产生净空间,使乙炔瓶处于高压状态;
    (8)、乙炔瓶处于卧放状态,或大量使用乙炔时出现丙酮随同流出;
    (9)、石油气瓶冲灌过满,受热时瓶内压力过大。

  • 第7题:

    将煤气表、煤气管道封闭起来的危害有()。

    • A、一旦发生燃气泄漏,煤气积聚在封闭的空间内,极易发生燃气爆炸事故
    • B、燃气泄漏不易被发觉,极易发生燃气爆炸事故
    • C、燃气设施需维修时不便操作
    • D、没有危害
    •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煤气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在()。


    正确答案:动火作业、抽堵盲板、停送煤气作业

  • 第9题:

    煤气爆炸事故产生的原因中正确的有:()。

    • A、煤气来源终端,管道内压力降低,造成空气吸入,与煤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范围,遇火源产生爆炸
    • B、煤气设备检修时,煤气未置换干净,又未做化验合格,急于动火造成爆炸
    • C、按要求操作,先点火,再送煤气
    • D、窑、炉、灶等设备正压点火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问答题
    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设备检修前,应三方确认可靠切断煤气来源,检测合格;
    (2)对COG设备或管道,虽已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动火时需做气体分析或经可燃气体测爆合格后,方可动火。
    (3)动火点就近应打开放散管或人孔或支开法兰,留一个通道;动火者不应正面对动火点。
    (4)在运行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应保持正压、流动,确认氧含量<1%,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
    (5)无法处理干净的煤气设备或管道,可通入少量氮气(氮气稀释了煤气,使其形成不了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比例,同时也起到灭火的效果),带氮气动火;
    (6)长期放置的煤气设备需动火时,应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在炼焦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炼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负压管道损漏。(例如:在吸力管和初冷器等处容易吸入空气。)
    (2)煤气管道压力过低。(例如:煤气总管压力太低,在供煤气时,克服不了支管产生负压,吸入空气,由此而产生爆炸性气体。
    此外,煤气管道有漏损,在管道内压力突然变大时(例如在交换时),煤气便逸出管处,也会形成爆炸性气体。如果煤气管道的水封干枯缺水,水封高度不够,起不了水封作用,煤气大量逸出,也会造成爆炸性气体。
    (3)炭化室严重负压,吸入大量空气。
    (4)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粗心大意。(例如:在点煤气时,不是先点着火把后才开煤气,而是先打开煤气后点火,这样便容易引起爆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发生煤气爆炸后,迅速查明爆炸原因,组织人员抢修。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应向()。

    正确答案: 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涞源,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引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着火源控制不严;
    2)雷击;
    3)禁忌物料之间混存和超期超量储存;
    4)物料泄漏;
    5)养护管理不善;
    6)违反操作规程。

  • 第15题:

    哪些作业易发生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正确答案:煤气着火爆炸通常发生在下述情况:如停送煤气时,带煤气作业,煤气设备检修动火,断电停水,煤气大量泄露,焖炉,停炉过程等。因此,进行上述作业时,要有详实的作业方案并严格按煤气操作规程执行,同时也要做好防爆的准备工作。

  • 第16题:

    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设备检修前,应三方确认可靠切断煤气来源,检测合格;
    (2)对COG设备或管道,虽已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动火时需做气体分析或经可燃气体测爆合格后,方可动火。
    (3)动火点就近应打开放散管或人孔或支开法兰,留一个通道;动火者不应正面对动火点。
    (4)在运行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应保持正压、流动,确认氧含量<1%,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
    (5)无法处理干净的煤气设备或管道,可通入少量氮气(氮气稀释了煤气,使其形成不了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比例,同时也起到灭火的效果),带氮气动火;
    (6)长期放置的煤气设备需动火时,应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

  • 第17题:

    煤气着火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煤气着火事故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是因煤气设备泄漏遇火或高温而引起的。着火点一般出现在焊缝不严实、人孔、法兰、放散阀、阀门、接头、钢管、本身沙眼、裂纹出现泄漏处,煤气设备爆炸也可能引起起火事故。

  • 第18题:

    怎样预防煤气爆炸事故的发生?


    正确答案: 1、防止煤气泄漏。防止煤气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比例,控制氧含量不使其达到爆炸界限,同时不使火源、火花或赤热物与之接触。通煤气的管道与没有通煤气的管道,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不允许单独用闸阀切断。
    2、煤气设备要保持严密,防止突然停煤气后由于热胀冷缩而吸入空气。在发生事故突然停煤气后,要关闭所有进出口阀门、烧嘴阀门并对煤气设施内充氮气或蒸汽进行保压,同时监测煤气管压力防止氮气、蒸汽压力过高而涨坏煤气管道。
    3、在停送煤气进行放散时,放散管周围40m内不准有明火存在,煤气设备停煤气后,必须立即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动火。
    4、在运行的煤气设备和管道上动火,应保持正压,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并有防护站人员监护。凡是通蒸汽动火,作业中不准断汽。
    5、停煤气处理残余煤气后,需动火检修的煤气设备,必须经防爆测定,或氧含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采取一切办法尽量减少和避免煤气设施上的动火。 6、停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及时处理残余煤气,直至合格。
    7、在长时间闲置不用的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重新处理残余煤气,并经过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
    8、送煤气前对设备和管道用蒸汽或氮气把空气置换出去,然后再用煤气赶蒸汽或氮气,并逐段做爆发试验至合格。
    9、在管网停送煤气置换过程中,除高炉煤气外,其余煤气不允许用空气置换。在特殊情况下用空气置换时,要先用蒸汽吹扫,使管道清洁,降温后方可通入空气。
    10、生产与非生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可靠断开,一切煤气设备切断煤气来源时必须翻盲板阀,严禁用闸阀或其他装置代替。 11、规范工业炉点火作业: 
    (1)工业炉点火作业前,应启动助燃风机而不送风,关闭烧嘴煤气阀门,打开炉门和烟道闸门,确保炉膛内形成负压,将炉膛内残留的气体吹扫干净;应先点火种后给煤气;先稍开煤气,煤气着火后再将煤气和风量调整到合适位置。
    (2)如果第一次点火后熄灭,应立即关闭烧嘴煤气阀门,对炉膛内作负压处理,待炉内残余气体吹扫干净后方可再次点火。
    (3)点火作业时,应将炉前放散管关上,。在煤气总管保持正压且稳定的情况下,由末端烧嘴开始点火。有多个炉子时点完一个,正常后方可点另一个,严禁多个炉子一起点火。 
    12、强制送风的煤气炉,助燃风管道和煤气管道上应安装低压报警装置,煤气支管上应装止回装置或自动切断装置,煤气管道与空气管道要实行安全联锁,空气管道上应设泄爆膜。热风炉煤气燃烧阀应与煤气放散阀安全联锁,煤气燃烧阀应定期检查严密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在距离煤气设备和煤气作业点40米范围内严禁火源。煤气区域内动火作业,一定要制定安全措施,办理《煤气区域动火票》。 
    14、高炉休风送风、管道停送煤气和吹扫置换期间,周围40米范围内严禁一切明火作业。 
    15、煤气设备上的电器开关、马达、照明均应采取防爆措施。 
    16、多单位、多工种、多部位联合煤气检修作业,必须统一指挥。

  • 第19题: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⑴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⑵对爆炸地点应加强警戒。⑶在爆炸地点40m以内不应有火源。

  • 第20题: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在爆炸地点()以内不应有火源。


    正确答案:40米

  • 第21题:

    问答题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工业炉送煤气点火时,先送煤气后给火种。
    2、工业炉送煤气时,烧嘴关不严或未关,点火前煤气已经进入炉膛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
    3、工业炉点火作业时,第一次未点着,接着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点火,造成爆炸。(正确操作方法是:第一次点不着应查明原因,彻底处理炉膛内残余煤气,等一段时间,让炉内煤气从烟道抽走后方可进行下次点火)。
    4、煤气设备动火作业,不处理煤气就动火。
    5、煤气设备、管道残余煤气处理不彻底,未经检测确认就盲目动火。 
    6、设备停产后,残余煤气处理不及时。
    7、煤气设备、管道应断开的而没有可靠断开,只靠闸阀等无法可靠切断煤气的设备来代替。
    8、长时间闲置不用的煤气设备,不经再次处理,也不检测就盲目动火。 
    9、煤气泄漏处理方法不当,没有制定处理方案,也没有安全措施。
    10、新开或检修后的高炉、转炉以及新建、检修后的煤气设备、管道送煤气时不做防爆试验,凭经验点火作业。
    11、强制送风的炉子,发生突然停电,煤气管道与空气管道未实行安全联锁,煤气窜入风管道内。
    12、热风炉煤气燃烧阀没有与放散阀安全联锁、或放散阀损坏而开关不灵、煤气燃烧阀关闭不严密,使热风窜入煤气管道内。
    13、焦炉煤气、天然气和混合煤气动火过程中蒸汽断绝。 
    14、煤气设备检修过程没有统一指挥,作业混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怎样预防煤气爆炸事故的发生?

    正确答案: 1、防止煤气泄漏。防止煤气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比例,控制氧含量不使其达到爆炸界限,同时不使火源、火花或赤热物与之接触。通煤气的管道与没有通煤气的管道,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不允许单独用闸阀切断。
    2、煤气设备要保持严密,防止突然停煤气后由于热胀冷缩而吸入空气。在发生事故突然停煤气后,要关闭所有进出口阀门、烧嘴阀门并对煤气设施内充氮气或蒸汽进行保压,同时监测煤气管压力防止氮气、蒸汽压力过高而涨坏煤气管道。
    3、在停送煤气进行放散时,放散管周围40m内不准有明火存在,煤气设备停煤气后,必须立即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动火。
    4、在运行的煤气设备和管道上动火,应保持正压,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并有防护站人员监护。凡是通蒸汽动火,作业中不准断汽。
    5、停煤气处理残余煤气后,需动火检修的煤气设备,必须经防爆测定,或氧含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采取一切办法尽量减少和避免煤气设施上的动火。 6、停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及时处理残余煤气,直至合格。
    7、在长时间闲置不用的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重新处理残余煤气,并经过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
    8、送煤气前对设备和管道用蒸汽或氮气把空气置换出去,然后再用煤气赶蒸汽或氮气,并逐段做爆发试验至合格。
    9、在管网停送煤气置换过程中,除高炉煤气外,其余煤气不允许用空气置换。在特殊情况下用空气置换时,要先用蒸汽吹扫,使管道清洁,降温后方可通入空气。
    10、生产与非生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可靠断开,一切煤气设备切断煤气来源时必须翻盲板阀,严禁用闸阀或其他装置代替。 11、规范工业炉点火作业: 
    (1)工业炉点火作业前,应启动助燃风机而不送风,关闭烧嘴煤气阀门,打开炉门和烟道闸门,确保炉膛内形成负压,将炉膛内残留的气体吹扫干净;应先点火种后给煤气;先稍开煤气,煤气着火后再将煤气和风量调整到合适位置。
    (2)如果第一次点火后熄灭,应立即关闭烧嘴煤气阀门,对炉膛内作负压处理,待炉内残余气体吹扫干净后方可再次点火。
    (3)点火作业时,应将炉前放散管关上,。在煤气总管保持正压且稳定的情况下,由末端烧嘴开始点火。有多个炉子时点完一个,正常后方可点另一个,严禁多个炉子一起点火。 
    12、强制送风的煤气炉,助燃风管道和煤气管道上应安装低压报警装置,煤气支管上应装止回装置或自动切断装置,煤气管道与空气管道要实行安全联锁,空气管道上应设泄爆膜。热风炉煤气燃烧阀应与煤气放散阀安全联锁,煤气燃烧阀应定期检查严密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在距离煤气设备和煤气作业点40米范围内严禁火源。煤气区域内动火作业,一定要制定安全措施,办理《煤气区域动火票》。 
    14、高炉休风送风、管道停送煤气和吹扫置换期间,周围40米范围内严禁一切明火作业。 
    15、煤气设备上的电器开关、马达、照明均应采取防爆措施。 
    16、多单位、多工种、多部位联合煤气检修作业,必须统一指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将煤气表、煤气管道封闭起来的危害有()。
    A

    一旦发生燃气泄漏,煤气积聚在封闭的空间内,极易发生燃气爆炸事故

    B

    燃气泄漏不易被发觉,极易发生燃气爆炸事故

    C

    燃气设施需维修时不便操作

    D

    没有危害

    E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