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A、强租胶州湾B、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C、强行占领山东省D、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

题目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

  • A、强租胶州湾
  • B、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 C、强行占领山东省
  • D、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

相似考题
更多“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A、强租胶州湾B、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C、强行占领山东省D、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19世纪末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强租胶州湾,()国强租“新界”,()国把东北做为它的势力范围。


    参考答案:德;英;俄

  • 第2题: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宣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

    A.1915 年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
    B.1919 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
    C.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1937 年“七七事变”的爆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知识。

    A 项错误,1914 年 8 月 23 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 70 多日激战,于 11 月 7 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
    1915 年 1 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修建自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等,但当时并无“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 将不国矣!”的宣言。
    B 项正确,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当时北 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引起国人极端不满。同年 5 月 2 日,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外交委员会 事务长、国民外交协会理事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撰文:“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C 项错误,1931 年 9 月 18 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 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D 项错误,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 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 29 军奋起抗战。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 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 第3题:

    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

    • A、1915年
    • B、1916年
    • C、1919年
    • D、1921年

    正确答案:C

  • 第4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 A、德国强租胶州湾
    • B、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C、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正确答案:B

  • 第5题:

    1898年,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国家是()。

    •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 B、中国共产党成立
    • C、国民大革命
    • D、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关于租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
    • B、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 C、1898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及香港对岸的新界
    • D、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海面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多选题
    关于租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

    B

    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C

    1898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及香港对岸的新界

    D

    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海面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
    A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898年,德国强租中国的(),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A

    威海卫

    B

    胶州湾

    C

    大连湾

    D

    广州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898年,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国民大革命

    D

    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
    D.《九国公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
    暂无答案解析

  • 第14题:

    下列传单中,集中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是(  )

    A.“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B.“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答案:C
    解析:
    “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主要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决心。“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主要揭露当时面临的危急形势。“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侧重于对外斗争,突出了反帝性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内外有别,各有目标,对外反帝国主义,对内反北洋军阀政府,北洋军阀政府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因此,正确答案是c。

  • 第15题: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

    •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1898年,德国强租中国的(),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 A、威海卫
    • B、胶州湾
    • C、大连湾
    • D、广州湾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请你指出司马迁认为项羽陷于败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背关怀楚、放逐义帝

  • 第19题: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9年

    D

    1921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请你指出司马迁认为项羽陷于败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背关怀楚、放逐义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的理由是()。
    A

    国将亡,必多制

    B

    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C

    贵贱元序,何以为国

    D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战国策•赵策》中“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
    A

    山东省

    B

    函谷关以东

    C

    太行山以东

    D

    中原地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