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指责我而又恰当中肯的人,就是我的良师;称赞我而又恰当中肯的人,就是我的益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贼子”。
更多“荀子《修身》篇中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请翻译这句话的意思。”相关问题
  • 第1题:

    翻译: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正确答案: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们能够共同享受。

  • 第2题: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出自()。

    • A、《非相篇》
    • B、《儒效篇》
    • C、《修身篇》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正确答案: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靠他传授道理、讲授学业和解答疑难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跟老师学习,那他的疑惑就永远不会消解了。出生在我之前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要跟着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如果懂得道理比我早,我也要跟着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学习道理,又何必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所以不分身份贵贱,不管年龄大小,谁懂得道理,谁就可以做老师。

  • 第4题: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适:享用

  • 第5题:

    翻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正确答案: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 第6题:

    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B、童子隅坐而执烛
    •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翻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正确答案: 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们学习道理啊,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翻译: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正确答案: 所以,使敌军处于暴露状态而我军处于隐蔽状态,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军兵力就不得不分散。(如果敌我总兵力相当),我集中兵力与一点,而敌人分散为十处,我就是以十对一。这样,(在局部战场上)就出现我众敌寡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则我军所与战者用力少而成功多也。敌军不知道我军所预定的战场在哪里,就会处处分兵防备,防备的地方越多,能够与我军在特定的地点直接交战的敌军就越少。所以防备前面,则后面兵力不足,防备后面,则前面兵力不足,防备左方,则右方兵力不足,防备右方,则左方兵力不足,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则所有的地方都兵力不足。兵力不足,全是因为分兵防御敌人;兵力充足,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御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经济含义?

    正确答案: 这句话揭示了经济学的两个基本事实和面对这两个事实,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
    1.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事实:
    A.人们的物质需要是无限的,
    b生产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要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
    2.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都建立在这两个基本事实上:
    a经济学的研究就是要帮助人们如何用有限的资源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即资源配置最优化:
    b”舍鱼而取熊掌”正是经济学中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荀子《修身》篇中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请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正确答案: “指责我而又恰当中肯的人,就是我的良师;称赞我而又恰当中肯的人,就是我的益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贼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翻译: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正确答案: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寻找它。(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说:“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位妇女说:“你虽然丢了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澄子说:“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单褂。用单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翻译: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正确答案: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们能够共同享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正确答案: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 第14题:

    请翻译以下文言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正确答案:翻译:古时候呀就学问的人必定要有老师。老师,是靠他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们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去向老师请教,那些称做疑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做老师;生在我后面的人,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做老师。我是学习道理的,何必了解他出生年月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呢?因此无论贵无论贱,无论年长无论年幼,道理存在在哪里,老师就存在在哪里。

  • 第15题:

    翻译: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正确答案: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寻找它。(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说:“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位妇女说:“你虽然丢了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澄子说:“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单褂。用单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

  • 第16题:

    翻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正确答案: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们学习道理啊,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 第17题:

    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正确答案: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河流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

  • 第18题: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这句话中“孰敢”的意思是:()

    • A、谁敢
    • B、怎么敢
    • C、我怎么敢
    • D、我敢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荀子在其著作《君道》篇中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请简述这句话的意思。

    正确答案: 君主,好比是民众的源头;源头清澈,流水自然清澈,源头浑浊,流水一定浑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翻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正确答案: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名词使动用法的有(  )。[2008年真题]
    A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B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E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正确答案: E,A
    解析:
    B项,“生死”和“肉骨”都是使动用法,“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C项,“族”字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灭亡”。
      D项,“国”字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异姓立”。
      E项,“臣妾”和“刘豫”都是名词使动用法,“臣妾我也”即“使我们成为他们的臣妾”,“刘豫我也”即“使我们成为刘豫”。

  • 第22题:

    单选题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出自()。
    A

    《非相篇》

    B

    《儒效篇》

    C

    《修身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正确答案:
    (1)标点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翻译
    郑国人在乡校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做完事情后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们的老师,怎么能毁掉它呢?我听说过用忠善来减少怨恨的,没有听说过用作威来阻止怨恨的。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它?但是就像堵塞河水一样,大的决口发生,伤人一定会很多,我们是不能挽救的。不如开一个小口子加以疏导,不如我们听到它把它作为苦口良药。”然明说:“蔑从今以后知道了夫子您确实是可以事奉的。小人我实在没才能,如果真的这样施行下去,这样其实是郑国依赖它,岂独有利于二三位大臣?”仲尼听说了这些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义,我不相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