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如何使用阿司匹林?

题目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如何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考题
更多“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如何使用阿司匹林?”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对所有诊断为冠心病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B:冠状动脉移植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mg
    C:阿司匹林为50岁以上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级预防用药
    D:口服吸收迅速,口服生物利用度约70%
    E:推荐在溶栓治疗24h内应用阿司匹林作为辅助治疗

    答案:E
    解析:
    在溶栓治疗24h内应用抗血小板药为禁忌症,因为严重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故E错误。

  • 第2题:

    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对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高血压患者提倡联合应用

    A、阿司匹林
    B、叶酸
    C、阿托伐他汀
    D、呋塞米
    E、布地奈德

    答案:C
    解析:
    他汀类药在调节血脂外,尚可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逆转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 第3题: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经阿司匹林及降压、调脂强化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明显的尿蛋白降低,强化治疗患者不仅减缓了蛋白尿的进展,而且降低视网膜病变、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 第4题: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何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答案: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服用阿司匹林150—300毫克/天,1—7天后改为75—150毫克/天,长期服用。同时早期合并使用氯吡格雷,首日300毫克,然后75毫克/天,至少1个月,采用介入治疗者可服用长达9—12月。

  • 第5题:

    颈动脉狭窄患者咋吃阿司匹林?


    正确答案: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推荐终生服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天。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即开始给予阿司匹林,以预防围手术期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术后终生服用阿司匹林。

  • 第6题:

    针对致残性卒中患者(NIHSS>3),应当如何应用波立维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 A、阿司匹林长期单抗使用
    • B、波立维+阿司匹林长期双抗
    • C、波立维单抗长期使用
    • D、波立维75mg和阿司匹林双抗21天+波立维单抗至3个月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患者女,68岁,突发左下肢发凉、麻木、疼痛20h。风心病史30年,心房纤颤8年,合并高血压。查体:左小腿及以远肤色苍白,足趾轻度发绀,浅静脉瘪陷,膝以下皮温低。双侧股动脉(+++),左腘动脉及以远动脉未扪及,右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好。出院后治疗药物是().(提示患者取栓术后左下肢动脉恢复,无肿胀、麻木。)

    • A、肠溶阿司匹林
    • B、玻力维
    • C、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
    • D、华法林
    • E、肠溶阿司匹林+玻力维
    • F、华法林+玻力维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使用后可能使血栓溶解的药物是()

    • A、肝素
    • B、阿司匹林
    • C、华法林
    • D、链激酶
    • E、双嘧达莫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由于下肢缺血出现双下肢无力、发凉、间歇性跛行、下肢血压<上肢血压()

    • A、头臂动脉型
    • B、胸腹主动脉型
    • C、广泛型
    • D、肺动脉型
    • E、其他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问答题
    阿司匹林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应如何选用剂量?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应选用小剂量(50~100mg)。
    (2)其作用机制: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使PG合成酶(环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高浓度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的PG合成酶,减少了前列环素(PGI2)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PGI2合成减少可能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PG合成酶为高,故在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应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由于下肢缺血出现双下肢无力、发凉、间歇性跛行、下肢血压<上肢血压()
    A

    头臂动脉型

    B

    胸腹主动脉型

    C

    广泛型

    D

    肺动脉型

    E

    其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使用后可能使血栓溶解的药物是()
    A

    肝素

    B

    阿司匹林

    C

    华法林

    D

    链激酶

    E

    双嘧达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错误的是

    A.阿司匹林为50岁以上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级预防用药
    B.对所有诊断为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C.推荐在溶栓治疗24h内应用阿司匹林作为辅助治疗
    D.冠状动脉移植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mg
    E.口服吸收迅速,口服生物利用度约70%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为何要吃阿司匹林?


    正确答案:外周动脉疾病后果严重,包括间歇性跛行、截肢、严重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性死亡发生率也增加。其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危险增加,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所以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 第15题:

    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诸多临床研究显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获益。2005年,“女性健康研究”随访长达十年,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获益显著,脑梗死发生率下降达27%。

  • 第16题:

    房颤患者如何长期用阿司匹林?


    正确答案: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100毫克/天,预防血栓栓塞形成。

  • 第17题:

    中、美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如何?


    正确答案:2003年一项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还不到15%;而美国心脏协会2005年11月年会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冠心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均在95%以上。

  • 第18题:

    为什么临床上用小剂量而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病患者?


    正确答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壁中PG合成酶高,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50-100mg)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 第19题:

    阿司匹林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应如何选用剂量?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1)应选用小剂量(50~100mg)。
    (2)其作用机制: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使PG合成酶(环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高浓度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的PG合成酶,减少了前列环素(PGI2)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PGI2合成减少可能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PG合成酶为高,故在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应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 第20题:

    主动脉弓手术的主要困难在于()。

    • A、如何预防手术后截瘫
    • B、如何避免大量失血
    • C、如何维护肝肾功能
    • D、如何预防缺血性脑损害
    • E、如何预防急性心肌缺血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分期。


    正确答案:期为活动时侧支代偿不完全,出现间歇性跛行;中期缺血加重,静息时亦失代偿,表现为静息痛;晚期出现肢端坏死。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临床上用小剂量而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病患者?

    正确答案: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壁中PG合成酶高,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50-100mg)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分期。

    正确答案: 期为活动时侧支代偿不完全,出现间歇性跛行;中期缺血加重,静息时亦失代偿,表现为静息痛;晚期出现肢端坏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