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如何预防牙菌斑的形成”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的过程。


    正确答案:(1)获得性膜的形成:牙面彻底清洁后,几秒钟内唾液中的蛋白成份即可粘附上去。一般在1~2h内可达到稳定。
    (2)细菌对牙面的粘附:包括两个主要环节,即细菌对牙面的粘附和细菌之间的集聚。这是牙菌斑形成的主要过程。
    (3)菌斑的成熟:菌斑在第5d进入发育成熟期。在菌斑深处,放线菌形成典型的栅栏状结构,这是菌斑成熟最重要的结构特征。

  • 第2题:

    简述如何预防肺结核。


    正确答案: (1)卡介苗的接种
    (2)肺结核患者发现、报告和登记
    (3)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4)宣传教育
    (5)化学预防
    (6)重点人群筛查

  • 第3题:

    简述牙菌斑组成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菌斑微生物是导致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组织破坏的必须因素。牙菌斑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两类。龈下菌斑又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 第4题: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是()、()、()。


    正确答案:获得性膜的覆盖;细菌附着;菌斑生物膜成熟

  • 第5题: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包括:()、()、()。


    正确答案: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细菌附着;菌斑生物膜的成熟

  • 第6题:

    简述HIV的传染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


    正确答案:传染途径:
    1.同性与异性间的性行为;
    2.血源性传播;
    3母婴传播。
    预防:
    1.建立HIV感染的检测网络,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蔓延;
    2.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取缔娼妓,避免婚外性行为,打击贩毒及抵制吸毒;
    3.加强血源和移植器官的筛选与管理,禁止进口血液制品;
    4.加强国境免疫等。

  • 第7题:

    简述如何预防体操运动中的创伤。


    正确答案: (1)加强思想教育
    (2)合理组织队列队形
    (3)正确讲解示范
    (4)准确运用口令
    (5)及时纠正错误
    (6)加强保护与帮助等。

  • 第8题:

    简述如何预防维生素缺乏。


    正确答案:1、膳食品种多样化2、减少烹调加工中损失3、治疗妨碍其吸收的疾病4、各种维生素供应应保持数量平衡。

  • 第9题:

    简述在肺显像时如何预防副反应?


    正确答案:1.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严重肺动脉高压、肺血管严重损害的病人禁作此项检查。
    2.静脉注射99mTc-MAA前,令患者安静休息,吸氧5分钟。
    3.注射的MAA量尽量少以能显像为宜,注射速度应缓慢,注射时回血尽量少。
    4.必须备有急救药品,氧气等。
    5.对青、链霉素过敏者慎用。

  • 第10题:

    填空题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包括:()的形成,(),()。

    正确答案: 获得性膜,细菌粘附,菌斑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对牙菌斑的描述哪项准确?(  )
    A

    非附着菌斑不属于牙菌斑

    B

    牙菌斑结构中没有中间层

    C

    牙菌斑形成不需要经过获得膜形成阶段

    D

    牙菌斑是一种微生物膜

    E

    只有黏附到牙齿表面的才是牙菌斑


    正确答案: C
    解析:
    牙菌斑是口腔微生物在牙面上的主要存在形式,生物膜则是微生物黏附到固体表面形成的一种膜状结构的生态系,目前认为生物膜是微生物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许多与浮游状态微生物不同的生物学性状,且有些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牙菌斑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膜,因此现在许多研究从生物膜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牙菌斑,因此考生既要知道生物膜这个比较新的概念,又要知道牙菌斑这个比较老的说法,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至于混淆。故答案为D项。

  • 第12题:

    问答题
    绝缘子污闪放电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预防?

    正确答案: 绝缘子污闪放电经历四个阶段:积污、受潮、干区形成、电弧的出现和发展等阶段
    具体形成过程:绝缘子上经长期或短期沉积而形成的污垢,在小雨或下雾时,受潮,当出现了局部干区后,干区两端有电压,在干区处形成强电场,强电场使周围空气中气体电离,且易形成电弧,电弧在电流过零时熄灭,随后又可能复燃,如此熄灭——复燃,扩展——收缩。就形成了爬电,即污闪放电的形成过程
    预防:
    1.清扫表面积污
    2.采用防污闪涂料处理表面
    3.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正确答案:牙菌斑是细菌在牙面生长、繁殖和代谢的微生态环境,牙菌斑中细菌利用糖类产生大量的代谢酸,是导致牙面脱矿的直接原因。牙菌斑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它本身对牙面的粘附力强,一般口腔卫生措施如刷牙不能将其去除,同时,菌斑内产生的酸性物质不易扩散出去,而唾液的缓冲作用又难以到达菌斑深处,因此,菌斑中的代谢酸可在局部浓集致使牙面脱矿,产生龋病。

  • 第14题:

    简述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菌斑形成的初始为牙面上覆盖一薄层来自唾液糖蛋白的薄膜。在牙面清洁后,唾液的一些成分会很快地吸附于其上而形成一层均匀无细胞的薄膜,厚度约1~10um,龈缘区较厚而牙尖区较薄,成分大致与唾液相似,对细菌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2.细菌附着。细菌通过其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多糖黏附和聚集在牙表面获得性薄膜。
    3.菌斑成熟。当纤毛菌定植于菌斑后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牙面垂直排列成栅栏状结构,使菌斑内氧含量减少,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而更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一般认为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5~6天,可见谷穗样结构,在成熟菌斑内无论细菌的数量或组成比例均趋于问鼎的极期群落状态。

  • 第15题:

    简述牙菌斑的微生物致病学说。


    正确答案:1.非特异性菌斑假说,即菌斑中所有细菌的致病能力均等;
    2.特异性菌斑假说;
    3.生态菌斑假说,菌斑微生物致病力存在很大差异,强调在特定的菌斑生物膜环境下,菌群间的代谢及信号转到相互作用使某一细菌成为菌斑中的优势菌群。

  • 第16题: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包括:()的形成,(),()。


    正确答案:获得性膜;细菌粘附;菌斑成熟

  • 第17题:

    简述牙菌斑的分类。


    正确答案:龈上菌斑:为附着在牙表面或修复体表面的非钙化的细菌团块,其中G+菌占多数。光滑牙面菌斑,优势菌为链球菌,菌斑的年龄或宿主的饮食均可影响这些菌属在菌斑中的数量和分布。点隙裂沟菌斑,大部分亦为G+球菌,但变链菌数量比光滑面多,在陈旧的裂沟菌斑中优势菌有从链球菌转向乳杆菌的趋势。
    龈下菌斑:为位于龈缘下的菌斑,处于龈沟或牙周袋这种盲袋样的结构中很少受自洁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电势较低更利于厌氧菌的生长。根据是否附着于牙表面又分为附着性和非附着性,前者主要含G+球菌杆菌和血链菌、轻链菌,后者主要含G-厌氧菌和螺旋体、新月形单胞菌等能动菌属。

  • 第18题:

    简述体操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预防?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
    1、思想麻痹,重视不够
    2、缺乏准备,热身不足
    3、技术错误,盲目练习
    4、教学松懈,组织不当
    如何预防:
    1、加强教育,提高素养
    2、严密组织,科学教导
    3、注重保护,合理帮助
    4、医务监督,防患于未然

  • 第19题:

    简述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用导线把电解质溶液中的锌板和铜板连接起来以后,由于铜板电极电位高,锌板电极电位低,电极电位低的锌板上的自由电子,便流向电极电位高的铜板上,这样便形成了电流。

  • 第20题:

    简述牙菌斑的组成和结构。


    正确答案:牙菌斑是一种薄的致密性膜状物,由细菌和细胞外多糖等菌斑基质所组成。菌斑的固体物质占20%,其余80%为水。细菌和唾液蛋白占菌斑干重的5%-10%,此外,还有碳水化合物、脂类等有机基质以及钙、磷和氟等无机基质。
    龈上平滑面菌斑通常分为三层:菌斑-牙齿界面(获得性膜)、中间层和菌斑表面。窝沟菌斑与平滑面菌斑显著不同,缺少中间层。

  • 第21题:

    简述如何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正确答案: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应注意:
    (1)正确选用导管:正确选用导管是预防血管内插管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不锈钢针头导管比塑料导管的感染机会少。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导管在各种塑料导管中发生感染率最低。
    (2)加强局部穿刺或血管插管无菌技术:多数血管内感染是来自静脉穿刺点或导管插入部位的细菌逆行性感染。因此,要加强静脉输液及静脉切开的无菌技术。
    (3)选择插管感染机会最少的部位:导管插入部位与感染发生率有关。皮肤穿刺法比皮肤切开导管插入法感染率低。在成人病员中,上肢、锁骨下及颈部血管插管时发生感染并发症要少于下肢,尤其是血栓性静脉炎。对于已在下肢血管插管者,要尽快更换到其他较好的部位。
    (4)静脉切开放置导管的操作技术:选择导管粗细要与切开的血管口径大小相适应。插管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放入的长度不宜太长,以缩小包裹其上的纤维蛋白鞘下的藏菌范围和菌量,从而减少导管败血症的发生率。
    (5)导管要妥善固定:要保证导管不滑动,以防脱出或将静脉切口的细菌被松动的导管推向血管的深部。
    (6)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有计划地调整输入液体的渗透压及pH,以增加输入静脉对液体的耐受性。周围静脉导管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不宜超过600mOsm/kg水溶液,其液体pH要调整为6.8~7.4,可以减轻静脉壁内膜的损伤及血栓形成。即使通过大静脉输液,渗透压也尽量不要超过1500mOsm/kg。
    (7)使用小剂量肝素可以推迟或预防导管血栓形成,但其作用仅限于导管尖端局部,而不是全身抗凝作用。
    (8)外周静脉导管及中心静脉插管要定期更换。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菌斑形成的初始为牙面上覆盖一薄层来自唾液糖蛋白的薄膜。在牙面清洁后,唾液的一些成分会很快地吸附于其上而形成一层均匀无细胞的薄膜,厚度约1~10um,龈缘区较厚而牙尖区较薄,成分大致与唾液相似,对细菌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2.细菌附着。细菌通过其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多糖黏附和聚集在牙表面获得性薄膜。
    3.菌斑成熟。当纤毛菌定植于菌斑后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牙面垂直排列成栅栏状结构,使菌斑内氧含量减少,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而更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一般认为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5~6天,可见谷穗样结构,在成熟菌斑内无论细菌的数量或组成比例均趋于问鼎的极期群落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牙菌斑的描述准确的是()。
    A

    牙菌斑结构中没有中间层

    B

    牙菌斑是一种生物膜

    C

    牙菌斑形成不需要经过获得膜形成阶段

    D

    非附着菌斑不属于牙菌斑

    E

    只有黏附到牙齿表面的才是牙菌斑


    正确答案: B
    解析: 牙菌斑是口腔微生物在牙面上的主要存在形式,生物膜则是微生物黏附到固体表面形成的一种膜状结构的生态系,目前认为生物膜是微生物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许多与浮游状态微生物不同的生物学性状,且有些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牙菌斑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膜,因此现在许多研究从生物膜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牙菌斑,因此考生既要知道生物膜这个比较新的概念,又要知道牙菌斑这个比较老的说法,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至于混淆。故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