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怎样用动体模糊法摄影?”相关问题
  • 第1题:

    怎样用慢门拍摄动体?


    正确答案: 慢门是指快门速度在1/25秒以下直到B门和T门这段速度范围。用慢门拍摄时,因它速度慢,快速的动体影像会在感光片上移动,形成虚影。这种虚影有时倒可体现某种动态的特点。拍摄时要注意:
    1.画面上要有虚有实,如果只拍摄了动体的一片模糊虚影,读者会很难理解照片的内容。所以在取景时,要有意识地选取一小部分的静止景物,作虚影的衬托,这样才能达到虚实相衬的目的。如用慢门拍摄高速行驶的汽车,汽车形象在感光片上移动,会在画面上留有象流水一样的线条,而马路上清晰的路标起到了有力的陪衬作用。路标上清晰的影像交代了环境特点,渲染了车如流水的气氛。
    2.用慢门拍摄,由于速度慢,有时即使用极小的光圈,也会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所以一般多选择阴雨,黄昏,清晨等光线较暗的时候拍摄,以便于控制曝光量。有时也可加用中性灰滤光镜,来降低景物亮度。在夜间拍摄静止的景物时,使用B门或T门,可以保留星光或月光的移动效果,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
    3.拍摄时,相机应固定在三脚架上。
    4.也可使用慢门与闪光相结合的方法,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打开B门,先拍下一连串虚影,再用闪光灯拍下动物的一个完整清晰影像。这样,在一连串虚影的衬托下,突出了动体的动感。

  • 第2题:

    怎样用闪光灯补光摄影?


    正确答案:我们在室外拍摄逆光像,尤其是逆光人像时,如果不用反光板补光,或从背光的暗部曝光,由于高光部分曝光过度而效果欠佳,层次、颗粒等方面的理想程度也不尽人意,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对暗部补光。反光板补光比较麻烦,闪光灯补光相对优点多一些。闪灯体积小,光亮输出均匀,色温标准。

  • 第3题:

    怎样用浸泡法调制饲料?


    正确答案: 将玉米粒置于冷水中浸泡8~12小时,沥干水分,加入0.5%~1%食盐和2%的动(植)物油脂,拌匀后进行填饲。
    为促进肝增重,在拌料时还可加入0.02%的多种维生素和适量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实践证实,上述3种玉米的常用调制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填饲效果。其中,浸泡法比水煮法和干炒法要简便易行,而水煮法增肝效果最好。

  • 第4题:

    体层摄影模糊度


    正确答案:选定体层面以外的物体影像变形程度,称为模糊度,也称背景模糊度。背景模糊度越大,体层面内图像衬托得越清晰。

  • 第5题:

    怎样用"手刮法"刮削平面?


    正确答案: 右手握刀柄,左手握刀体距刀刃50~80毫米处,刮削时左手向下压,同时左脚前跨,上身前倾,以增加左手压力,利用两臂前后摆动向前推挤。每完成一个动作,将刮刀提起。

  • 第6题:

    怎样用手捻法鉴别土壤塑性?


    正确答案:将稍湿或硬塑土块放在手中揉搓,手感滑腻、无砂,表面光滑者为塑性高;稍有滑腻、有砂粒,塑性为中等;稍有粘性、砂感强为塑性低。

  • 第7题:

    问答题
    大多数为动体摄影静物摄影怎样形成动感?

    正确答案: 一切器皿、用具、花草、石头等都属静物。在摄影门类中,静物摄影可带有情节寓意性。带有情节寓意性的静物摄影,常借助人物,动物形像的工艺品和其它物品,根据摄影创作构思精心摆布,巧妙组合,使无情无知之物变得有情有知,构成诸如具有生活气息的,故事内容的,社会意义的多种意境,用以抒情言志,比喻象征或者讽刺针砭。因此,我国的带有情节寓意性的静物摄影作品,早年在国际上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这个基础上,热衷于静物摄影的新一代创作者,大胆探索创新,使静物摄影的画面表现出动感,就是一大突破。为使静物摄影形成动感,须把照相机装接在三脚架上固定位置,用慢门甚或B门拍摄,具体措施举例如下:
    1.通过两个举手作招呼状的玩具人的背影,拍摄稍远处一架略上弦的玩具直升飞机,在螺旋桨缓慢转动之际拍摄。
    2.布置几个作观看状的泥人,使其“目光”基本一致,似乎正颇有兴味地看斗鸡;在恰当部位布置两只啄对啄的绒制(或泥捏)公鸡,拴以细线或铺以垫纸,在细线或垫纸两端微微拉一个来回之际拍摄。
    3.设一辆有“人”的敞篷玩具车,衬一幅野外风景或城市场面的放大照片或印刷品为背景,在徐徐移动背景之际拍摄,形成犹如“追随摄影”的效果,看来宛若敞篷车在飞驰。
    4.在一个装满清水的山水风景盆景适当位置,设一个状若垂钓的男童模样的泥人或瓷人,让他手持钓竿(用铁丝、竹线或塑料细棍均可),挂一根细线垂至水面,线端连接一条弯体的干鱼苗的唇部,轻轻拨一下干鱼苗使摆动,同时向水中扔一粒石子,趁溅起水花或激起涟漪之际按下快门。
    5.布置兴高采烈状奏乐的几个泥人,陪衬一个舞姿的泥人;在舞姿泥人的底部插一根细棍,穿过布或纸铺底(衬有胶合板)的孔眼,在硬衬底下捻动细棍半至一圈,趁泥人“表演”舞姿生动之际拍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影响照片锐利度的因素是(  )。
    A

    照射野

    B

    几何模糊、移动模糊、屏-片体系模糊

    C

    被照体厚度、密度、原子序数

    D

    摄影条件的选择

    E

    散射线


    正确答案: D
    解析:
    影响照片锐利度的因素:几何模糊、移动模糊、屏-片体系模糊,其中影响量大的是移动模糊,其次是几何模糊。

  • 第9题:

    问答题
    体层摄影的背景模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体层面以外组织的模糊称体层摄影的背景模糊,而体层层外组织被模糊变形的程度,称体层摄影的模糊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1)照射角:模糊度与照射角成正比,照射角增加一倍,模糊度也增加一倍。
    (2)物体到体层面距离:体层面以外组织距体层面越远,层外组织的模糊度越好。
    (3)物体到胶片距离:距体层面等距离的层外组织,离胶片远的层外组织模糊度大。体层摄影时,应将层外组织远离胶片,使其产生较大的畸变模糊影。
    (4)各运动轨迹的扫抹特征:任一轨迹的扫抹效果,取决于X线管运动轨迹的方向及形态。运动轨迹越大,照射角越大,运动方向及形态越复杂,对层外组织的扫抹效果越好,层外组织的模糊度就越大。反之,则模糊度越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怎样用动体模糊法摄影?

    正确答案: 我们学习摄影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拍摄出清晰的影像。这不足为怪:不管怎么说,模糊差不多总是错误操作导致的,不是因为调焦不准,就是因为手持相机不稳。然而,象大多数摄影规则一样,这一规则可以灵活运用。这是因为,静止的影象正如其名称所包括的意思那样。只是快速动体的一瞬间,因此,它无法表达物体的动态特征。这就是说,清晰显得死板,而某种程度的模糊则是具有表现速度和动感的长处。创造模糊效果的最基本手法是用慢速快门拍摄较快速度的物体。只要有可调快门速度的相机,任何人都可以尝试这种技巧。
    另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法,就是追随法。追随者拍摄本身并不难,但关键是实践。用不太短的焦距的镜头,根据被摄物运动的速度和拍摄角度及最终希望的效果。来决定采用什么速度的快门,就可以拍出一张追随照片。正是某种程度的模糊和某程度的清晰的对比,使影象有了动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变焦镜头除了能创造出追随法拍摄的效果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曝光过程中,向前推或向后拉变焦环,如果双环变焦镜头,就左右旋转变焦环。这样拍摄的结果,会产生“爆炸”的效果。自然,这种技法拍摄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影象是模糊的。要模糊的恰到好处,还需要使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以找出适合被摄合格运动速度的曝光组合。用变焦镜头拍这类作品,最好站在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前方,“爆炸”效果最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体层摄影模糊度

    正确答案: 选定体层面以外的物体影像变形程度,称为模糊度,也称背景模糊度。背景模糊度越大,体层面内图像衬托得越清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怎样用普通照相机进行特小光圈摄影?

    正确答案: 用特小光圈,长时间曝光获得的照片颇具魅力:景深特别长;静止的物体清晰明快;活动的物体朦胧飘渺。美国的亚当斯就因此而著名。普通的照相机镜头最小光圈一般都在F/22以内。如何用普通照相机进行特小光圈长时间曝光摄影呢?
    找一个塑料镜头盖或用黑纸自己做一个镜头盖。将一枚钢针用火烧红,在镜头盖的中心烫出一个极小的孔。拍摄时,先将照相机架在三脚架上,选好景,对好焦,然后把光圈开到最大处,再把这个戳有小孔的镜头盖盖上,开启B门长时间曝光。用针烫出来的孔直径一般在0.1~0.7毫米之间,对标准镜头相当于F/100~F/1000,日光下曝光时间约20秒钟左右,为了保险起见,可采用括弧曝光的方式,多试拍几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动体摄影怎样表现动态?


    正确答案: 奔驰的摩托,射向球门的足球,角逐在跑道上的运动健儿,飞流直下的瀑布,旋转的舞姿,踢踏舞的双足等形形色色的运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之所以振奋人心,给予美的享受,关键在于速度。用高速的快门,固然可以忠实地把它们记录下来,然而照片呆板、生硬、死气沉沉,令人激动的磅礴气势,美的节奏荡然无存。
    从艺术角度看,动体摄影不仅要抓住那美好的一瞬,更需要的是表现动态,让静止的画面给人以动的感受、遐想。表现动态常用如下几种方法:
    1.低速快门法:常用于表现瀑布、拍击海岸的涌浪等。这类动体没有固定的形体,低速快门将其虚化,衬托在清晰的背景上以显示运动。
    2.中速快门法:常用于拍摄人体的局部动作,如拨动琵琶的手或是跳踢踏舞的足。人体和背景是清晰的,只有运动的局部由于快门速度稍低而呈虚糊之状,更能鲜明地表现出运动的节奏。
    3.追随法:常用于拍摄连续运动的体育项目,如自行车比赛、百米赛跑等。
    所谓追随,就是把镜头始终对准动体,随动体的运动方向移动相机,在追随过程中曝光,在曝光过程中不停地追随。这样一来,就可拍出清晰的动体衬托在“移动”背景之中的照片。虚糊的背景更有利于表现主体,动感强烈、气氛逼真。实施追随法的要点如下:
    (1)拍摄姿势正确:两手拿稳相机,双臂夹紧,两腿分开,以便于拍摄时整个身体快速灵活转动,追随动体。必须强调,追随要靠身体转动追随,而不是仅仅移动相机。
    (2)拍摄方向:应与动体运动方向成70°~90°角拍摄,角度过小没有效果,甚至无法追随。
    (3)选定恰当的快门速度:在原能够拍摄清晰的基础上,放慢2~3级快门速度。例如拍摄赛跑应该用1/250秒,现改用1/60秒或1/30秒即可。此种情况下,用1/30秒比1/60秒效果要好,但拍摄难度稍大些。
    (4)运用光线:运用前侧光或逆光为好,以表现动体的轮廓。
    (5)注意构图:在动体前方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否则有压抑、“碰壁”之嫌,拍摄时应让动体处于画面的2/5处为佳,最多不要超过画面的正中位置。
    (6)选择突出主体的背景:空荡无物的背景(如天空、开阔地带等)无法衬托主体。参差不齐、杂乱的近背景反而有利于衬托主体,如观看竞赛的人群。选择背景还要注意影调的对比。动体是浅色的,应选择深色背景;动体是深色的,应选择浅色背景。
    4.等速法:常用于拍摄摩托车越野赛、赛马、水上竞速运动等。所谓等速是指拍摄者也乘坐相应的交通工具,与动体保持近于相等的速度,齐头平行地并进。
    按照物理学的说法就是,拍摄者与动体保持相对静止。等速法拍得的照片主体清晰,背景虚糊,动感虽明显,却不及追随法表现得强烈。其原因在于相机与动体相对静止,所得影像较之清晰的缘故。然而由于背景能“高速运动”,背景比追随法所得背景更为虚糊,对动感表现有一定的补偿。
    等速法拍摄的要点,如角度、用光、背景选择方面均与追随法相同。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几点:
    (1)摄距保持在安全距离以外,以免影响动体正常运动或是发生意外。
    (2)按动快门时要选择较平坦的路面,避免因颠簸引起的晃动。
    5.B门连闪法:常用于拍摄科学实验、舞台艺术表演剧照。所谓B门连闪是指在黑背景下或是暗室内开启相机B门(稳固于三脚架上),用闪光灯间歇闪光,将运动的某几个状态集中地拍摄于一张底片上。B门连闪法拍得的照片是多影像的,各个影像既有连贯移动的朦胧感,又清晰可辨。用此法拍得的揭示物质运动规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照片,真实、形象,令人叹服;舞台上演员的急剧翻滚,旋转表现得栩栩如生。B门连闪法摄影,要求闪光灯能快速连闪,如能使用频率可调的频闪灯则效果更好。
    6.变焦法:常用于拍摄某些特定画面的体育动作。运用变焦镜头在焦距变化过程中抓拍动势,使动体在其周围的背景上形成放射状线条,产生酷似爆炸的效果,给人以迸发的感受。变焦法的拍摄要点如下:
    (1)相机必须稳固于三脚架上,拍摄方向几乎是正对迎面而来的动体。略有俯视可产生居高临下的效果。
    (2)做到在曝光中变焦,在变焦中曝光。这就要求拍摄者双手配合默契,熟练地将按快门融于变焦过程之中。通常变焦是由短焦向长焦变化。
    (3)要选择好背景,在动体的上下左右都有景物衬托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地构成画面线条向周围放射的爆炸效果。
    (4)动体在画面的正中处为宜,所占面积不宜过大。
    (5)快门速度宜慢不宜快,否则易拍成死焦效果。一般可据实际环境在1/60~1/15秒之间选择。
    (6)由于迎面拍摄动体,应特别注意安全。以上所述及的方法均是最基本的的单一性方案,事实上完全可以将其综合运用,如旋转追随,等速纵向变焦,旋转变焦等。

  • 第14题:

    怎样用软化系数评价岩体的软化?


    正确答案: 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岩石的软化性。软化性用软化系数KR表达,它定义为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之比。当软化系数KR>0.75时,岩石的软化性弱,同时也说明岩石的抗冻性和抗风化能力强,而KR<0.75的岩石则是软化性较强和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岩石。

  • 第15题:

    体层摄影的背景模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体层面以外组织的模糊称体层摄影的背景模糊,而体层层外组织被模糊变形的程度,称体层摄影的模糊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1)照射角:模糊度与照射角成正比,照射角增加一倍,模糊度也增加一倍。
    (2)物体到体层面距离:体层面以外组织距体层面越远,层外组织的模糊度越好。
    (3)物体到胶片距离:距体层面等距离的层外组织,离胶片远的层外组织模糊度大。体层摄影时,应将层外组织远离胶片,使其产生较大的畸变模糊影。
    (4)各运动轨迹的扫抹特征:任一轨迹的扫抹效果,取决于X线管运动轨迹的方向及形态。运动轨迹越大,照射角越大,运动方向及形态越复杂,对层外组织的扫抹效果越好,层外组织的模糊度就越大。反之,则模糊度越小。

  • 第16题:

    关于追随法视频拍摄,正确的叙述是()。

    • A、是指镜头一直追随动体进行视频拍摄的一种方法
    • B、包括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转动追随
    • C、拍摄效果一定是动体清楚,背景模糊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A,B

  • 第17题:

    怎样用手刮法的方法来刮削,怎样用挺刮法来刮削?


    正确答案: 手刮法是用右手握住手柄,左手握住刀体距刀刃约50—80mm处。刮削时左手向下压,同时左脚前跨,上身前倾,以增加左手压力,利用两臂前后摆动向前推挤,每完成一个动作,将刮刀提起。
    挺刮法是将刮刀的柄部抵在大腿根部,双手握住刀体的前部,距刀刃约80—100mm处。刮削开始时,利用腿和臀部的力量将刮刀向前推挤,同时双手施加压力,推挤结束的瞬间,立即将刮刀提起,从而完成一次刮削动作。

  • 第18题:

    问答题
    动体摄影怎样表现动态?

    正确答案: 奔驰的摩托,射向球门的足球,角逐在跑道上的运动健儿,飞流直下的瀑布,旋转的舞姿,踢踏舞的双足等形形色色的运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之所以振奋人心,给予美的享受,关键在于速度。用高速的快门,固然可以忠实地把它们记录下来,然而照片呆板、生硬、死气沉沉,令人激动的磅礴气势,美的节奏荡然无存。
    从艺术角度看,动体摄影不仅要抓住那美好的一瞬,更需要的是表现动态,让静止的画面给人以动的感受、遐想。表现动态常用如下几种方法:
    1.低速快门法:常用于表现瀑布、拍击海岸的涌浪等。这类动体没有固定的形体,低速快门将其虚化,衬托在清晰的背景上以显示运动。
    2.中速快门法:常用于拍摄人体的局部动作,如拨动琵琶的手或是跳踢踏舞的足。人体和背景是清晰的,只有运动的局部由于快门速度稍低而呈虚糊之状,更能鲜明地表现出运动的节奏。
    3.追随法:常用于拍摄连续运动的体育项目,如自行车比赛、百米赛跑等。
    所谓追随,就是把镜头始终对准动体,随动体的运动方向移动相机,在追随过程中曝光,在曝光过程中不停地追随。这样一来,就可拍出清晰的动体衬托在“移动”背景之中的照片。虚糊的背景更有利于表现主体,动感强烈、气氛逼真。实施追随法的要点如下:
    (1)拍摄姿势正确:两手拿稳相机,双臂夹紧,两腿分开,以便于拍摄时整个身体快速灵活转动,追随动体。必须强调,追随要靠身体转动追随,而不是仅仅移动相机。
    (2)拍摄方向:应与动体运动方向成70°~90°角拍摄,角度过小没有效果,甚至无法追随。
    (3)选定恰当的快门速度:在原能够拍摄清晰的基础上,放慢2~3级快门速度。例如拍摄赛跑应该用1/250秒,现改用1/60秒或1/30秒即可。此种情况下,用1/30秒比1/60秒效果要好,但拍摄难度稍大些。
    (4)运用光线:运用前侧光或逆光为好,以表现动体的轮廓。
    (5)注意构图:在动体前方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否则有压抑、“碰壁”之嫌,拍摄时应让动体处于画面的2/5处为佳,最多不要超过画面的正中位置。
    (6)选择突出主体的背景:空荡无物的背景(如天空、开阔地带等)无法衬托主体。参差不齐、杂乱的近背景反而有利于衬托主体,如观看竞赛的人群。选择背景还要注意影调的对比。动体是浅色的,应选择深色背景;动体是深色的,应选择浅色背景。
    4.等速法:常用于拍摄摩托车越野赛、赛马、水上竞速运动等。所谓等速是指拍摄者也乘坐相应的交通工具,与动体保持近于相等的速度,齐头平行地并进。
    按照物理学的说法就是,拍摄者与动体保持相对静止。等速法拍得的照片主体清晰,背景虚糊,动感虽明显,却不及追随法表现得强烈。其原因在于相机与动体相对静止,所得影像较之清晰的缘故。然而由于背景能“高速运动”,背景比追随法所得背景更为虚糊,对动感表现有一定的补偿。
    等速法拍摄的要点,如角度、用光、背景选择方面均与追随法相同。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几点:
    (1)摄距保持在安全距离以外,以免影响动体正常运动或是发生意外。
    (2)按动快门时要选择较平坦的路面,避免因颠簸引起的晃动。
    5.B门连闪法:常用于拍摄科学实验、舞台艺术表演剧照。所谓B门连闪是指在黑背景下或是暗室内开启相机B门(稳固于三脚架上),用闪光灯间歇闪光,将运动的某几个状态集中地拍摄于一张底片上。B门连闪法拍得的照片是多影像的,各个影像既有连贯移动的朦胧感,又清晰可辨。用此法拍得的揭示物质运动规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照片,真实、形象,令人叹服;舞台上演员的急剧翻滚,旋转表现得栩栩如生。B门连闪法摄影,要求闪光灯能快速连闪,如能使用频率可调的频闪灯则效果更好。
    6.变焦法:常用于拍摄某些特定画面的体育动作。运用变焦镜头在焦距变化过程中抓拍动势,使动体在其周围的背景上形成放射状线条,产生酷似爆炸的效果,给人以迸发的感受。变焦法的拍摄要点如下:
    (1)相机必须稳固于三脚架上,拍摄方向几乎是正对迎面而来的动体。略有俯视可产生居高临下的效果。
    (2)做到在曝光中变焦,在变焦中曝光。这就要求拍摄者双手配合默契,熟练地将按快门融于变焦过程之中。通常变焦是由短焦向长焦变化。
    (3)要选择好背景,在动体的上下左右都有景物衬托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地构成画面线条向周围放射的爆炸效果。
    (4)动体在画面的正中处为宜,所占面积不宜过大。
    (5)快门速度宜慢不宜快,否则易拍成死焦效果。一般可据实际环境在1/60~1/15秒之间选择。
    (6)由于迎面拍摄动体,应特别注意安全。以上所述及的方法均是最基本的的单一性方案,事实上完全可以将其综合运用,如旋转追随,等速纵向变焦,旋转变焦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怎样用闪光灯补光摄影?

    正确答案: 我们在室外拍摄逆光像,尤其是逆光人像时,如果不用反光板补光,或从背光的暗部曝光,由于高光部分曝光过度而效果欠佳,层次、颗粒等方面的理想程度也不尽人意,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对暗部补光。反光板补光比较麻烦,闪光灯补光相对优点多一些。闪灯体积小,光亮输出均匀,色温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追随法视频拍摄,正确的叙述是()。
    A

    是指镜头一直追随动体进行视频拍摄的一种方法

    B

    包括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转动追随

    C

    拍摄效果一定是动体清楚,背景模糊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怎样用软化系数评价岩体的软化?

    正确答案: 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岩石的软化性。软化性用软化系数KR表达,它定义为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之比。当软化系数KR>0.75时,岩石的软化性弱,同时也说明岩石的抗冻性和抗风化能力强,而KR<0.75的岩石则是软化性较强和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岩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怎样用慢门拍摄动体?

    正确答案: 慢门是指快门速度在1/25秒以下直到B门和T门这段速度范围。用慢门拍摄时,因它速度慢,快速的动体影像会在感光片上移动,形成虚影。这种虚影有时倒可体现某种动态的特点。拍摄时要注意:
    1.画面上要有虚有实,如果只拍摄了动体的一片模糊虚影,读者会很难理解照片的内容。所以在取景时,要有意识地选取一小部分的静止景物,作虚影的衬托,这样才能达到虚实相衬的目的。如用慢门拍摄高速行驶的汽车,汽车形象在感光片上移动,会在画面上留有象流水一样的线条,而马路上清晰的路标起到了有力的陪衬作用。路标上清晰的影像交代了环境特点,渲染了车如流水的气氛。
    2.用慢门拍摄,由于速度慢,有时即使用极小的光圈,也会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所以一般多选择阴雨,黄昏,清晨等光线较暗的时候拍摄,以便于控制曝光量。有时也可加用中性灰滤光镜,来降低景物亮度。在夜间拍摄静止的景物时,使用B门或T门,可以保留星光或月光的移动效果,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
    3.拍摄时,相机应固定在三脚架上。
    4.也可使用慢门与闪光相结合的方法,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打开B门,先拍下一连串虚影,再用闪光灯拍下动物的一个完整清晰影像。这样,在一连串虚影的衬托下,突出了动体的动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怎样用滤色镜通过摄影方法显示被污斑遮盖的字迹及褪变的字迹?

    正确答案: 采用与污斑相同颜色的滤色镜,通过摄影方法可在照片上显示出原件中被污斑遮盖的字迹。采用与褪色字迹颜色互为补色的滤色镜,通过摄影方法可在照片上显示出原件中褪变的字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