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电离辐射?消毒效果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消毒灭菌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是

    A: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法
    B:紫外线照射
    C:高压蒸汽法
    D:消毒液浸泡法
    E:电离辐射法

    答案:C
    解析:
    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消毒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 第2题:

    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正确答案: ①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②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③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
    ④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

  • 第3题:

    什么是非电离辐射?日光、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可见光、日光、紫外线等的辐射为非电离辐射。
    日光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和氧,日光的杀菌力不强,但长时间暴晒,可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受到影响,从而起到消毒作用。
    紫外线(波长253~266nm的紫外线)杀菌力强,但穿透能力弱,只能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其效果与照射时间、距离和照射强度等有关。

  • 第4题:

    医院如何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正确答案: (1)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②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1次。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监测: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5)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1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80%以上,人工污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0%。
    (6)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的监测: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7)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必须每月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用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第5题:

    医院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法是()

    • A、煮沸消毒灭菌法
    • B、压力蒸汽灭菌法
    • C、干热灭菌法
    • D、微波消毒灭菌法
    • E、电离辐射灭菌法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时,如何对物体表面进行采样?


    正确答案: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 第7题:

    什么是转场效果,如何给Authorware文件添加转场效果?


    正确答案: Authorware显示图形对象和其他对象呈现的旋转、翻转、淡入淡出等动态效果称为转场效果。
    (1)选择要设置效果的显示图标。
    (2)执行菜单命令“修改”—“图标”—“转场效果”。
    (3)选择一种转场效果,单击确定。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正确答案: ①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②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③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
    ④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同一温度下,为什么湿热消毒灭菌效果较干热消毒灭菌效果好?

    正确答案: 湿热由于空气和水蒸汽的作用,导热快,穿透力强,能透入菌体,使菌体胞膜膨胀破裂,原浆流出,受热凝固变性,同时蒸汽具有潜热,能迅速提高消毒灭菌物品的温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湿热消毒灭菌比干热所需温度低、时间短、效果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物理方法只能达到中水平消毒效果?(  )
    A

    微波

    B

    紫外线

    C

    超声波

    D

    电离辐射

    E

    机械除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酒精为什么能杀菌消毒?什么样的酒精杀菌消毒的效果最好?

    正确答案: 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学名叫乙醇,分子式为C2H5OH。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的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浓度为75%的酒精杀菌能力最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电离辐射?它是如何分类的?

    正确答案: (1)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事件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总称为电离辐射,简称辐射。(2)一般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具有足够动能、碰撞时能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如正电子、负电子、质子、a离子、重离子等,称为直接电离粒子,由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辐射称为直接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能产生直接电离粒子的中性粒子,如中子、光子等称为间接电离粒子。由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辐射称为间接电离辐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消毒灭菌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是

    A.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法
    B.紫外线照射
    C.高压蒸汽法
    D.消毒液浸泡法
    E.电离辐射法

    答案:C
    解析:
    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消毒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 第14题: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时,如何对手进行采样?


    正确答案: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 第15题:

    同一温度下,为什么湿热消毒灭菌效果较干热消毒灭菌效果好?


    正确答案:湿热由于空气和水蒸汽的作用,导热快,穿透力强,能透入菌体,使菌体胞膜膨胀破裂,原浆流出,受热凝固变性,同时蒸汽具有潜热,能迅速提高消毒灭菌物品的温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湿热消毒灭菌比干热所需温度低、时间短、效果好。

  • 第16题:

    酒精为什么能杀菌消毒?什么样的酒精杀菌消毒的效果最好?


    正确答案: 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学名叫乙醇,分子式为C2H5OH。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的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浓度为75%的酒精杀菌能力最强。

  • 第17题:

    为什么说湿热消毒与灭菌比干热消毒与灭菌效果好?


    正确答案:湿热处理时,热的传导以水或饱和蒸汽为介质,干热处理以空气为介质。水分子在高温下易使蛋白质中氨基酸的肽键断开,蛋白质由之产生变性、凝固。再有,饱和蒸汽遇冷可快速凝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品温度上升,冷凝的同时,体积急聚收缩,还可产生局部负压,使随后的蒸汽穿透到物品深处。饱和蒸汽的这种性能较热空气要强的多。所以,湿热的穿透性较干热为好。故湿热消毒与灭菌比干热消毒与灭菌效果好。

  • 第18题:

    什么是电离辐射?它是如何分类的?


    正确答案: (1)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事件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总称为电离辐射,简称辐射。(2)一般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具有足够动能、碰撞时能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如正电子、负电子、质子、a离子、重离子等,称为直接电离粒子,由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辐射称为直接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能产生直接电离粒子的中性粒子,如中子、光子等称为间接电离粒子。由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辐射称为间接电离辐射。

  • 第19题:

    什么是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什么是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正确答案: 能够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的电离事件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总称为电离辐射,简称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直接电离辐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电子、质子、a粒子,直接引起分子或原子的电离,可直接破坏介质的原子结构,引起化学或生物变化。间接电离辐射:不带电粒子:X射线、γ射线、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致电离粒子或引起核转变。

  • 第20题:

    问答题
    标准中如何划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有害效应?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是指发生几率与剂量大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阈值,非随机效应也是确定效应是指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相关的效应,存在阈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医院如何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正确答案: (1)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②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1次。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监测: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5)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1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80%以上,人工污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0%。
    (6)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的监测: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7)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必须每月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用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医院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法是()
    A

    煮沸消毒灭菌法

    B

    压力蒸汽灭菌法

    C

    干热灭菌法

    D

    微波消毒灭菌法

    E

    电离辐射灭菌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什么是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正确答案: 能够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的电离事件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总称为电离辐射,简称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直接电离辐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电子、质子、a粒子,直接引起分子或原子的电离,可直接破坏介质的原子结构,引起化学或生物变化。间接电离辐射:不带电粒子:X射线、γ射线、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致电离粒子或引起核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