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A、一千次、五百次B、五千次、五百次C、五百次、一千次D、五百次、五千次

题目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 A、一千次、五百次
  • B、五千次、五百次
  • C、五百次、一千次
  • D、五百次、五千次

相似考题
更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A、一千次、五百次B、五千次、五百次C、五百次、一千次D、五百次、五千次”相关问题
  • 第1题:

    具有如下何种情形,可以成立诽镑罪成立条件所要求的“情节严重”:( )
    A.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B.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C.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D.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答案:A,B,C,D
    解析:
    A、B、C、D
    考点:诽谤罪的最新司法解释
    讲解: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诽镑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足以败 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捏造并散布”,是指散布捏造的事实。所谓捏造的事 实,是指无中生有、凭空制造虚假事实,而且所捏造的事实,是有损对他人的社会评价、具有某种程度的具体内容的事实。如果行为人散布的是有损他人名誉的真实事实,则不构成诽 镑罪,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诽镑。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镑时虽未具体指明被害人的姓名,但能推知出具体被害人的,仍构成诽谤罪。
    诽镑罪的成立,要求诽谤行为情节严重时才能成立犯罪。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 内容恶毒、后果严重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 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 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 第2题:

    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超过500次的属于()的“情节严重”情形。

    • A、侮辱罪
    • B、诽谤罪
    • C、侵犯著作犯罪
    • D、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行为属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中“情节严重”的情形。

    • A、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的
    • B、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 C、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 D、三年内曾因诽谤受过刑事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 E、盗用个人的电信账号和密码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这说明()。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B、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 D、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的原则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到500次以上的,属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情形。

    • A、10000次
    • B、5000次
    • C、500000次
    • D、100000次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人甚至有组织地造谣传谣,蓄意毁谤公民个人、策划网络热点事件,非法牟取暴利。网络谣言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认定以及该行为的入罪标准。其中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结合材料,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正确认识网络文化?


    正确答案: ①网络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优秀的网络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②但网络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文化,也会给我们带消极影响,不良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 第7题:

    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于2013年9月9日发布司法解释: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以上的可判刑,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以下古语与材料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 A、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B、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D、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 A、1000
    • B、2000
    • C、3000
    • D、5000

    正确答案:D

  • 第9题:

    2013年9月上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关于《解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 B、在网上辱骂恐吓他人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属寻衅滋事罪
    • C、有偿对网站.论坛等经营类组织进行公关并删除不利于己的互联网信息属于正常经营行为,不构成犯罪
    • D、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A

    三百次

    B

    四百次

    C

    五百次

    D

    六百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A

    1000

    B

    2000

    C

    3000

    D

    5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到500次以上的,属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情形。
    A

    10000次

    B

    5000次

    C

    500000次

    D

    100000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


    正确答案:刑事责任

  • 第14题: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构成“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情形。

    • A、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浏览次数达到3000次
    • B、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300次
    • C、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十分痛苦的
    • D、2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超过500次的,属于情节严重的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根据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正确答案:五百次

  • 第17题:

    根据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 A、三百次
    • B、四百次
    • C、五百次
    • D、六百次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人甚至有组织地造谣传谣,蓄意毁谤公民个人、策划网络热点事件,非法牟取暴利。网络谣言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认定以及该行为的入罪标准。其中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克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①从国家角度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违法经营和从事犯罪活动的行为,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
    ②网络运营企业应该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意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③青少年应自觉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鉴别能力,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 第19题:

    根据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 B、行政责任
    • C、伦理责任
    • D、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的严重情节。

    • A、300
    • B、400
    • C、500
    • D、600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判断题
    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根据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

    正确答案: 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的严重情节。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