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关系中,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若没有及时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则可能出现()。

    A:通货膨胀
    B:通货紧缩
    C:物价持续稳定
    D: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出现

    答案:B
    解析:
    在货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则会引起货币流通量缩小,如果没有及时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则会引起总需求下降,导致物价下跌,甚至引起通货紧缩。

  • 第2题:

    采取所谓供给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


    正确答案:减税

  • 第3题:

    从利率角度分析,()形成了利率下调的稳定预期。

    • A、通货膨胀
    • B、通货膨胀率
    • C、通货紧缩
    • D、通货紧缩率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正确答案: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需要多少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升值,物价持续普遍下降的现象。

  • 第5题: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度量通货膨胀程度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deflator),此外还有核心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由于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这个指数在检验通货膨胀效应方面有其他指标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2)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全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以批发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可以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人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进而能够判断其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品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个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消费物价的变动规律有显著区别。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存在过度需求,其波动幅度也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反映工业企业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生产品价格指数,在经济分析和宏观决策中广为使用。
    (3)国民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是一个能综合反映物价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标。它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名义值化为实际值所使用的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一般不直接编制,而是先计算不变价格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然后用现价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不变价格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即可得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减指数。
    (4)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一般认为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是最大的,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巾供应量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比如国家对能源产品限、限价,以及由于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食品价格波动,或食品季节性波动等因素,都不是直接由社会总供求对比、由货币供应量增减所引起的。所以,人们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 第6题: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1)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3)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4)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 第7题:

    被称为“经济衰退加速器”的是()

    • A、通货膨胀
    • B、通货紧缩
    • C、经济萧条
    • D、政府措施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通货紧缩按持续的时间可分为:( )。

    • A、轻度通货紧缩
    • B、中度通货紧缩
    • C、长期性通货膨胀
    • D、中期性通货膨胀
    • E、短期性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C,D,E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对策是调控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物价

    B

    针对有效供给不足、需求相对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着力增加生产性供给

    C

    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就是紧缩财政支出

    D

    调整利率结构和信贷结构是治理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措施之一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就是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

  • 第10题:

    问答题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1)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3)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4)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正确答案: (1)在价格自由浮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任何价格波动都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及时灵敏的反映,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对一国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一国商品、劳务和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时也是一国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标志。
    (2)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其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这一货币现象很难通过纯粹的货币数量关系予以表现,而只有通过货币和商品(含劳务)的相对数量关系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如货币多了,就意味着商品少了,于是就会出现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的通货膨胀现象;反之,如果货币少了,就意味着商品多了,于是过多商品追求过少货币的通货紧缩现象也就会随之产生。正因为物价水平能科学地、准确地表现商品和货币之间价值变化的数量关系,因此,它也就成为衡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主要标志。
    ②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对应的,并非一国货币总量的“多”和“少”,而是一国货币流量的“多”和“少”。货币量过多或过少,不是简单地看它的存量,而主要是看货币流量,看货币流量与商品(含劳务)流量的平衡关系。正因为物价水平是货币流量和商品(含劳务)流量平衡关系的直接反映。因此,能够较正确地判断一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实际情况。
    ③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动状态,但是,任何局部的短期的价格波动都不能作为评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依据。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为一种不正常的货币现象,只能以物价总水平是否持续长期偏离正常状态作为评判的标志。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价水平是测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通货紧缩按持续的时间可分为:( )。
    A

    轻度通货紧缩

    B

    中度通货紧缩

    C

    长期性通货膨胀

    D

    中期性通货膨胀

    E

    短期性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
    紧缩措施: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达到收缩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紧缩财政支出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供给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以弥补供需缺口,从而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供给政策运用的措施一般有:降低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控制物价和工资:政府采取限制物价和工资上升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的过猛势头,但不宜长久使用。
    币制改革:当通货膨胀已达到恶性程度时,应该是实行币制改革。历史上曾采用过废弃、恢复和减值三种。

  • 第14题:

    通货膨胀的类型按起因分主要有哪些()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C、输入型通货膨胀
    • D、结构型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为什么说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正确答案: (1)在价格自由浮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任何价格波动都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及时灵敏的反映,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对一国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一国商品、劳务和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时也是一国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标志。
    (2)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其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这一货币现象很难通过纯粹的货币数量关系予以表现,而只有通过货币和商品(含劳务)的相对数量关系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如货币多了,就意味着商品少了,于是就会出现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的通货膨胀现象;反之,如果货币少了,就意味着商品多了,于是过多商品追求过少货币的通货紧缩现象也就会随之产生。正因为物价水平能科学地、准确地表现商品和货币之间价值变化的数量关系,因此,它也就成为衡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主要标志。
    ②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对应的,并非一国货币总量的“多”和“少”,而是一国货币流量的“多”和“少”。货币量过多或过少,不是简单地看它的存量,而主要是看货币流量,看货币流量与商品(含劳务)流量的平衡关系。正因为物价水平是货币流量和商品(含劳务)流量平衡关系的直接反映。因此,能够较正确地判断一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实际情况。
    ③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动状态,但是,任何局部的短期的价格波动都不能作为评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依据。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为一种不正常的货币现象,只能以物价总水平是否持续长期偏离正常状态作为评判的标志。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价水平是测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 第16题:

    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理解要点。


    正确答案: 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市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理解要点:
    ①物价平均数的上升。
    ②物价持续上涨的状态一般以年为计量时间单位。
    ③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
    2.通货紧缩: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格在增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即通货在收缩
    理解要点:
    ①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不断下降。
    ②经济全面衰退。③是一种货币现象

  • 第17题:

    供给学派对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了什么政策措施?


    正确答案: 治理通货膨胀的治本之方在于增加生产和供给;
    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与积极性;
    恢复金本位制,限制货币发行,以稳定币值;
    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
    主要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 第18题:

    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治理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收人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
    (1)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是指国家运用财政、货币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和总供给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政增长目标的政策措施。按照凯恩斯的收入均衡分析和有效需求原理,真正的通货膨胀只有达到充分就业以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才能产生。要消除通货膨胀,国家可采取紧缩性政策,以压缩总需求。首先,可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和支出两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就是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的政策。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税收能够压缩社会总需求。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减少消费需求;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减少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压缩政府需求;削减政府的转移支付,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开支,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即减少了消费需求。这些措施都能使社会总需求减少,从而会消除通货膨胀缺口,阻止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出现财政盈余,此时应该把财政盈余冻结起来备用。其次,可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要消除通货膨胀,必须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银行储备金,从而减少银行货币供给量和提高利率,压缩信贷规模和数量,压低收入水乎、投资水平和物价水平。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购买政府债券的人用商业银行的支票来支付所购买的债券,中央银行根据支票向商业银行提款,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同时,由于政府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债券,会降低债券价格,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利息率。第二是提高贴现率。提高贴现是指提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减少贴现数量时,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同时也会引起商业银行相应地提高贷款利率。第三是提高法定难备率。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会使商业银行储备金不足,因而不得不收回部分贷款,被收回的贷款不得不用活期存款来偿付。这就减少了货币供给量。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货币现象,要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使之与经济增长一致。货币学派提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把货币供给增长率保持在某一水平上。这时,在市场上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由利息率、工资率、价格等自动调节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2)收人政策和收入指数化。紧缩性需求管理压缩社会总需求是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为了对付非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措施。收入政策又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这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通货膨胀时期用来限制货币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增长的经济政策。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的标准。即确定一个工资和物价增长的客观标难,并用课税作为手段来实施与推行,遵守者可有减税奖励,违犯者要有增税惩罚。第二,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政府通过强制的说服或施加压力,使企业和工会自愿限制工资和物价的增长幅度。第三,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政府宣布在一定时期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强制性的冻结。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微观市场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生产要素市场的工资和商品市场的价格剧性推动着工资与物价交替上升,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然而,从西方各国实际看,收入政策实施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收入指数化。在控制工资和物价上涨方面,收入政策有一定作用,但是,无法克服通货膨胀过程中所带来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货币学派提出了收入指数化的政策措施。收入指数化的主要内容是:把工资和薪金、储蓄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名义收入同消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即对各种名义
    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时对各种收入的影响。收入指数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官方编制的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压低物价实际上涨程度。由于编制物价指数与依据物价指数对收入进行调节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工资调整往往滞后于物价上涨。
    (3)供给管理。西方经济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视与强调了社会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与分析了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劳动力市场结构对失业的影响等,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管理政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从长期看,发展生产、增长有效供给也是控制物价上涨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供给管理政策除收人政策和收入指数化外,还有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首先,可采用人力政策。这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获等人提出的,又称就业政策,目的在于改善劳动市场就业结构,减少失业,其主要内容有:增加对国民的教育和技术上的投资,增加教育经费和制定开发人才的战略,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人才建设模式和策略,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开发、智力投资的计划和规定。其次,可实施经济增长政策。从长远看,决定社会总供给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潜力或生产能力。因此,提高和增强经济潜力或生产能力的经济增长政策就成为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提高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重视资本积累;鼓励技术进步一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与平衡增长战略。总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反通货膨胀政策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运用一种政策,而要注重各种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及配合协调。

  • 第20题:

    判断题
    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供给学派对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了什么政策措施?

    正确答案: 治理通货膨胀的治本之方在于增加生产和供给;
    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与积极性;
    恢复金本位制,限制货币发行,以稳定币值;
    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
    主要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正确答案: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需要多少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升值,物价持续普遍下降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