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唆犯说法错误的是()。A、过失可能成立教唆犯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C、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D、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

题目

关于教唆犯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失可能成立教唆犯
  • 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
  • C、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
  • D、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教唆犯说法错误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教唆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教唆犯不能成为单独的犯罪

    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被教唆人犯被教唆外的罪,教唆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

    E.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对教唆犯从重或加重处罚


    参考答案:B, C

  • 第2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教唆犯既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自己也参加犯罪的实施

    B.对教唆犯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因教唆犯都是起主要作用的,故对教唆犯都是按主犯处罚

    C.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不构成犯罪

    D.教唆犯虽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或可罚性,但并非独立的罪名


    正确答案:D
    解析:教唆犯的基本特点是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而自己并不参加犯罪的实施,A错误。对教唆犯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如果仅起次要作用的则按从犯处罚。教唆犯一般起主要作用,故一般按主犯处罚,但并不排除作用较小按从犯处罚的可能,B错误。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错误。教唆犯虽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或可罚性,但并非独立的罪名,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所教唆的犯罪确定罪名,D正确。

  • 第3题:

    根据《刑法》规定,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B.教唆犯都是主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

    D.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一律不成立教唆犯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B.教唆犯都是主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
    D.传授犯罪方法的,一律不成立教唆犯

    答案:A
    解析: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A选项正确。对教唆犯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仅起到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处罚。实际上,教唆犯一般起主要作用,但不排除其所起作用确实较小而按从犯处罚的可能:B选项错误。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构成教唆他人吸毒罪,不再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C选项错误。在实践中存在教唆犯罪与传授犯罪方法相竞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D选项说法错误。

  • 第5题:

    关于共犯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唆已有相关犯意的人实施犯罪,不能成立教唆犯
    B.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但其日后可以变成从犯甚至主犯
    C.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均是首要分子
    D.教唆犯不一定都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


    答案:C
    解析:
    考点:共犯人的认定
    讲解:关于A项。教唆犯是“引起”他人犯意的行为,如果只是单纯地“强化”他人已有的犯意,则成立帮助犯。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B项。胁从犯虽然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但这只是表明其刚加人共同犯罪时的状态。至于其在加入共同犯罪之后变成从犯甚至主犯,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C项。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必然在该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因此其必然是主犯。但是,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可以是一般的实行犯,此时其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此,C项错误,当选。
    关于D项。并非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从犯。但是所有的帮助犯则都是从犯。因此,D项正确,不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 第6题:

    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A.教唆犯也可以是实行犯
    B.教唆犯都应按主犯处罚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D.教唆犯可以独自构成犯罪

    答案:C,D
    解析:
    教唆犯的基本特点是,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而自己并不参加犯罪的实施,是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人。所以教唆犯不能是实行犯,A错误。对教唆犯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仅起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处罚。B错误。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C正确。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正确。

  • 第7题:

    关于教唆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教唆犯不能成为单独的犯罪
    • 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D、被教唆人犯被教唆外的罪,教唆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
    • E、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对教唆犯从重或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B,C

  • 第8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律加重处罚
    • B、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
    •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 D、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是共同犯罪才能构成教唆犯
    • B、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处罚
    •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 D、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C,D

  • 第10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授犯罪方法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
    • B、教唆犯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
    • C、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本质是将犯罪方法传给他人
    • D、教唆行为的本质是制造犯意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实行行为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犯罪定罪要件以实行行为为中心

    B

    教唆犯具有实行行为

    C

    在共同犯罪中,实行行为叫做正犯

    D

    犯罪预备虽然是没有着手的实行行为,但依然要受到处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教唆犯说法错误的是()。
    A

    过失可能成立教唆犯

    B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

    C

    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

    D

    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

  • 第13题:

    不构成教唆犯的是()

    A.被教唆人犯拒绝了教唆犯的教唆

    B.被教唆当时接受了教唆,但随后又打消犯意,没有进行犯罪活动

    C.被教唆人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

    D.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


    参考答案:A, B, C, D

  • 第14题:

    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 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


    正确答案:D
    【考点】教唆犯
    【详解】成立教唆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2)必须有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3)必须有教唆故意。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A选项,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丙,由于乙可以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故甲构成强奸罪的教唆犯。乙未实施强奸行为,却实施了抢夺行为,该抢夺行为的实施与甲的教唆无关,甲无需对其承担刑事责任,乙也因未满刑事责任年龄而不构成犯罪。故甲仅成立强奸罪的教唆犯。A项错误,B选项,帮助犯、教唆犯、实行犯是根据罪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所形成的分类,三者相互独立。若教唆犯除却实施教唆行为,又亲自实施了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的话,这就是所谓教唆与实行竞合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不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实行犯。若教唆犯实施教唆行为之余,又实施帮助行为,这就是教唆、帮助行为竞合的情况,对此只需要按教唆犯对待。因此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也不可能是帮助犯。B选项错误。C选项,根据《刑法》第353条的规定,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并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实行犯。故C项错误。D选项,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基本上是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为标准的,但教唆犯却是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为标准对共同犯罪人进行分类的结果。根据《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由此可见,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则为主犯,若起次要作用,则为从犯,所以教唆犯未必一定是主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这里所谓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就是指帮助犯。而所谓“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就是指次要的实行犯。因此,帮助犯属于从犯的一种,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D项正确。故答案为D。

  • 第15题: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B.从犯都是帮助犯
    C.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教唆犯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从犯

    答案:B
    解析: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既包括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也包括在共同犯罪中辅助他人实行犯罪的帮助犯,故B错误。

  • 第16题:

    根据刑法的规定,关于教唆犯的处罚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加重处罚
    B.应当以主犯处罚
    C.应当以从犯处罚
    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B,C
    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教唆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从重处罚与加重处罚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就认定为主犯,起次要作用的,就应当按照从犯处罚。故选A、B、C项。

  • 第17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教唆犯既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自己也参加犯罪的实施
    B.对教唆犯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因教唆犯都是起主要作用的,故对教唆犯都是按主犯处罚
    C.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不构成犯罪
    D.教唆犯虽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或可罚性,但并非独立的罪名


    答案:A,B,C
    解析:
    解析:教唆犯的基本特点是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而自己并不参加犯罪的实施,A错误。对教唆犯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仅起次要作用的则按从犯处罚,教唆犯一般起主要作用,故一般按主犯处罚,但并不排除作用较小按从犯处罚的可能,B错误。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错误。教唆犯虽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或可罚性,但并非独立的罪名,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所教唆的犯罪确定罪名,D正确。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

  • 第18题:

    根据《刑法》规定,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 B、教唆犯都是主犯
    •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
    • D、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一律不成立教唆犯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下列关于实行行为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定罪要件以实行行为为中心
    • B、教唆犯具有实行行为
    • C、在共同犯罪中,实行行为叫做正犯
    • D、犯罪预备虽然是没有着手的实行行为,但依然要受到处罚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
    • B、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 C、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中,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 D、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是共同犯罪才能构成教唆犯
    • B、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
    •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 D、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B

    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

    C

    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

    D

    有的教唆犯是主犯,而帮助犯可能是从犯,也可能是胁从犯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共犯理论中,共犯人分为两大类:正犯和共犯(狭义上的)。正犯即实行犯,共犯是对于正犯而言的,包括组织犯、帮助犯、教唆犯。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和组织犯是从犯罪分工的角度对共同犯罪人的理论分类,而从作用大小的角度则有主犯、从犯和胁从犯的分类。教唆犯、帮助犯均属于狭义的共犯,基于犯罪分工同一分类准则的排他性,在一起共犯中,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也不可能是帮助犯。所以说“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是片面的,故B项说法错误。
    共犯中,如果被教唆的人对被教唆的犯罪行为产生误解,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则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责任,故A项中只成立强奸罪的教唆犯且属于未遂,其对抢夺罪不负刑事责任。
    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般以总则教唆犯理论处理。但是刑法分则对某些特定教唆行为有特殊规定的,分则特殊规定优先适用,如《刑法》第353条第1款规定了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即对于.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成立教唆他人吸毒与即单独成立犯罪,而不再成立教唆犯,故C项说法错误。
    至于D项,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在共犯中常常是犯罪的起因,可谓主谋,原则上应认为是主犯。帮助犯一般所起的作用都是辅助,一般作为从犯或胁从犯对待。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五的定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

    丁指使王某作伪证,构成妨害作证罪的教唆犯

    B

    丁构成包庇罪的教唆犯

    C

    丁的教唆行为属于教唆未遂,应以未遂犯追究刑事责任

    D

    对丁的妨害作证行为与包庇行为应从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C两项,根据《刑法》第307条的规定,妨害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事实五中,丁某指使王某作伪证,属于妨害作证罪的实行犯
    BD两项,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该罪主体为对行为人提供帮助的人,行为人包庇自己的行为,缺乏期待可能性,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构成包庇罪。如果王某接受教唆并实施,由于具有期待可能性,则王某构成包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