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些理解是不正确的?()A、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B、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C、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题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些理解是不正确的?()

  • A、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 B、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 C、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相似考题
更多“《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些理解是不正确的?()A、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B、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C、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下列()。

    A.证人证言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C.被害人陈述

    D.物证


    参考答案:ABC

  • 第2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重复性供述均应予以排除
    B.采用刑汛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C.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一)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据此,该重复性供述的排除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两种例外情形,故A选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据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不应当予以排除,故B项错误。根据第56条,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D项必须是在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该物证、书证才能够排除。

  • 第3题:

    《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关于该条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达的是授权性规则
    B.表达的是禁止性规则
    C.表达的是程序性规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常识。
    第二步,义务性规则包括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两种。命令性规则指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而禁止性规则是“命令当事人不得为一定行为之法律规定”,属于“禁止当事人采用特定模式的强行性规范”。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属于禁止性规则。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4题:

    共用题干

    关于证据的说法,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B: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C: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答案:A,B,C
    解析:
    证据裁判原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证据为本原则,是指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充分,不能认定案件事实。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诉讼中的案件事实应依据证据认定,但对证据在认定事实中的决定性作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这与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59、195条,《刑诉解释》第63条规定,A中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不能定罪;B中只有被害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也不能定罪;C中不能互相印证的口供,不能定罪;D中二人并非共同犯罪,但既有口供,又有子弹、被害人等证据,比较起来,只有D项是最有理由可以作出有罪推定的。
    其中A属于电子数据,B属于视听资料,D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李某的证言系听徐某讲述,所以是传来证据;不必经过推理过程就可以直观地说明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发生、这种犯罪行为是否是正在被追诉的人实施的,所以是直接证据;可以肯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所以是有罪证据;是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言词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刑诉解释》和《高检规则》的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本题选项A中,王某因受到欺骗而作出了有罪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选项B中,作案工具是物证,不是言词证据,故侦查人员虽有违反《刑事诉讼法》进行搜查的行为,但该违法行为所获取的证据,不属于我国法律排除的证据范围。选项C中,对犯罪嫌疑人王某的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对根据该供述而查获的作案工具,如果查证属实,是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0条的规定,选项D正确。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第49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故B选项正确。值得注意的是D选项,此项为刑事诉讼法草案中的内容,后在全国人大审议时被修改为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因此,D项错误。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为了防止误认事实或发生其他危险性,而在运用某些证明力显然薄弱的证据认定案情时,必须有其他证据补强其证明力,才能被法庭采信为定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条强调了不能把被告人的供述作为定罪和处罚的唯一证据,口供必须得到其他证据的补强才具有证明力,A项错误。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37条规定,CD项错误。
    《刑诉解释》第64条,《高检规则》第437条。证明对象的一般理论,结合刑法规定。

  • 第5题: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规则在逻辑上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上述任何一个部分,在具体条文的表述中,均可能被省略

    B.法律条文既可以表达法律规则,也可以表达法律原则,还可以表达规则或原则以外的内容,而规范性条文就是直接表达法律规则的条文

    C.在诉讼过程中,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是一个法律原则,其行为模式为应为模式

    D.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法律规则既可以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达,也可以通过法律条文以外的形式来表达,典型如判例和习惯

    答案:B,C
    解析: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三要素,在表述中均可以被省略,在逻辑上缺一不可,故A选项正确。规范性条文指的是直接表达法律规范的条文,因此B选项错误。C选向前半句正确,但要注意,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是规则的逻辑结构,换句话说这些只用来描述规则,对于原则不适用,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规则和条文的关系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可以随意对应,规则可以通过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条文以外的其他形式,如判例和习惯来表述。条文既可以表达规则这一内容,也可以表达规则以外的其他内容,如法律概念,法律原则等。

  • 第6题: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下列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是()

    • A、采用威胁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
    • B、经过暴力得到的证人证言
    • C、被害人的陈述是在侦查人员的暗示和提示下作出的
    • D、犯罪嫌疑人被刑讯逼供后作出的有罪供述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A、刑讯逼供
    • B、威胁
    • C、引诱
    • D、欺骗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多选题
    一般而言,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在立法实践中,两者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可以有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达

    B

    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数个法律规则

    C

    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D

    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具有对应关系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在立法实践中,通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明示人们的行为界限,分别以不同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有以下几类情形:①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②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③一个条文表述不同的法律规则或其要素;④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因此AB两项正确。

  • 第9题:

    单选题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
    A

    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

    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

    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

    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通常是一种规范语句。规范语句分为命令句和允许句。命令句是指使用了“必须”“应该”或“禁止”等助动词的语句。允许句是指使用了“可以”等助动词的语句。据此,该条文属于规范语句中的命令句。
    B项,按照规则规定和限定人们行为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更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该条文内容具有强制性,不允许人们随意变更,表达的是一个强行性规则
    C项,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其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该条文内容明确肯定,表达的是一个确定性规则
    D项,该条文表达的假定条件为“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法律后果为“予以排除”,没有行为模式

  • 第10题: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2015年)

    A.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答案:A
    解析:
    规范语句,是指使用了“必须”、“应该”、“禁止”、“可以”等道义助动词的语句。该条文使用了“应当”的道义助动词,故A项对。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该条中“应当予以排除”字眼表明其为强行性规则,故B项错。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该条表述的法律规则的内容明确,故属于确定性规则,C项错。
    该条文主要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故D项错。

  • 第11题: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法律条文对应一个法律规则
    B.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以及法律后果
    C.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行为模式时,应承担的违法后果
    D.法律规则就是法律条文

    答案:B
    解析:
    一般情况下,一个法律条文对应一个法律规则,但是很多情况下,一个法律规则由很多法律条文来表述,一个法律条文表达几个法律规则,故A项错误。法律规则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以规定权利义务和相对应法律后果为内容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以及法律后果,故B项正确。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所得到的评价或应承担的后果,包括合法后果和违法后果,故C项错误。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选B。

  • 第12题: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下列说法,哪一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
    A.采用暴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B.采用冷、冻、饿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C.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
    D.在对犯罪嫌疑人住所进行搜查时只有一名办案人员且没有见证人在场的,所获取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答案:D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故本题D选项中证据如果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才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 第13题: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一个法律规则可能是由同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达的
    C. 一个法律规则可能是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不同法律条文来表达的
    D. 一个法律条文可能既规定了合法后果,也规定了违法后果


    答案:B,C,D
    解析: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但它们之问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A项错误。一个法律规则可能是由同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达的。例如,《刑 法》第382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 财物的,是贪污罪。”第邡3条紧接着规定了贪污罪的法律后果:“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 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没收财产;情节特 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故B项正确。一个法律规则可能是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不同 法律条文来表达的。例如,《婚姻法》第3条第2款规定:“禁止重婚。”《刑法》第乃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 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故C项正确。一个法律条文可能既 规定了合法后果,也规定了违法后果。例如,《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 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D项正确。本题应选B、C、D三项。

  • 第14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 B、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 C、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 D、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A,C

  • 第15题: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多选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B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C

    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

    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据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不应当予以排除,故B项错误。根据第54条,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D项必须是在不能补正的情况下,该物证、书证才能够排除。

  • 第17题:

    多选题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些理解是不正确的?()
    A

    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

    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

    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

    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多选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重复性供述均应予以排除

    B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C

    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

    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 D,B
    解析:
    A项,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①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②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据此,该重复性供述的排除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两种例外情形。
    BC两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据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不应当予以排除。
    D项,根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必须是在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该物证、书证才能够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