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当我们用一根绳子把一根电杆从水平拉动竖立过程中,绳子对电杆的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两根绳子, 长的比短的长1倍, 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分米, 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长绳子为短绳子的多少倍?( )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32.B[解析]设短绳子为X分米,则长绳子为(1+1)X分米,列方程得(1+1)X一6=(x一6)×(1+2)
    解得:x=12 7
    长绳子为:12×(1+1)=24(分米)24÷12=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 第2题:

    用一根绳子测井台到井水面的深度,把绳对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9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2米,绳长为多少?( )

    A.12米

    B.29米

    C.36米

    D.42米


    正确答案:D
    23.【答案】D  根据题意可知,(9-2)÷(1/2-1/3)=42,绳长为42米,选择D。

  • 第3题:

    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从中剪断,共剪成()段绳子。

    A.9

    B.6

    C.5

    D.3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有人测量一座桥离水面的高度,将一根绳子对折,碰到水面时绳子还剩下 6 米(按对折 后的长度算);把绳子平均折成三段,碰到水面时绳子还剩下 2 米。 问桥高多少米

    A.2
    B.4
    C.6
    D.8

    答案:C
    解析:
    设桥高为x米,则根据题意可知2(x+6)=3(x+2),解得x=6。

  • 第5题:

    把一根绳子对折, 再对折, 然后把对折后的绳子剪成三段, 这根绳子总共被剪成几小段?( )

    A.9
    B.10
    C.11
    D.12

    答案:A
    解析:
    剪成三段是剪了两刀,对折了两次,所以 2×2^2+1=9。

  • 第6题:

    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 )段绳子。
    A. 9 B. 6 C. 5 D. 3


    答案:A
    解析:
    本題属于剪绳计数问题。一根绳子连续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绳子被剪成(2NXM+1)段。代入公式中可得,绳子共剪成23X1 + 1 = 9(段)。故选A。

  • 第7题:

    架空明线每隔()左右竖立一根电杆。

    • A、30米
    • B、50米
    • C、80米
    • D、100米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 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材料主要体现了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发散思维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摆脱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 第9题:

    路边有一根电杆需拔除,刚好有吊车的便利,可以用吊车吊拔。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问答题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 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
    ②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③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④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⑤动机的强度:学习动机会影响问题解决。动机或高或低都会阻碍问题解决,中等强度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有两根绳子,长的比短的长1倍,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分米,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长绳子原来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


    正确答案:B
    设短的长x分米,则长的为(1+1)x分米,列方程得:(1+1)x-6=(x-6)×(1+2),解得x=12,则长绳子为:12×(1+1)=24(分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 第12题:

    用一根绳子环绕一棵大树,若环绕大树3周,则绳子还多4尺,若环绕大树4周,则绳子又少3尺,这根绳子有多长?环绕大树一周需要多少尺?

  • 第13题:

    一根等径电杆重量为2000kg,用两根绳子吊住,已知绳1离电杆中心650mm,绳2离电杆中心350mm,那么绳2所受的力大于绳1所受的力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4题:

    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从中剪断,共剪成()段绳子。
    A.9 B.6
    C.5 D.3


    答案:A
    解析:
    A。此题属于对折绳类题目,利用公式:23+1=9(次)。

  • 第15题:

    有一段木头用一根绳子来量,绳子多出150公分,将绳子对折后量,又短了35公分。问这段木头有多长?

    A.220
    B.250
    C.320
    D.360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绳子对折后刚好短了150+35=185公分,木头长185+35=220公分。

  • 第16题:

    用一根绳子测量井的周长,绳子绕井口三周还余1米;将绳子对折后量,绕井口一周还余2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

    A.10
    B.12
    C.13
    D.15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数字特性问题。
    根据题意:“绕井口三周还余1米,对折绕井口一周还余2米”可知为数字特性类题目。答案减去1应该为3的倍数,排除B、D选项;代入A选项,符合题干。

  • 第17题:

    用一根截面积为0.5平方厘米的绳子吊起200公斤重的重物,则绳子所受到的拉应力是多少?


    正确答案: 绳子的拉应力=2000N/0.5平方厘米=4000N/平方厘米
    =4000×104N/平方厘米=4000×104Pa=40Mpa

  • 第18题:

    心理学家梅尔(Mayer)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吊着两根绳子。两根绳子相隔很远,被试无法同时抓住。房间里只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该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并没有意识到它还可以当做重物来使用。 问题:该实验体现了哪种心理现象?简要分析该现象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正确答案: 该案例主要体现了功能固着这一心理现象。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将某种物体的功能固定化的心理倾向。个体知道某种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再看出它的其他新功能。功能固着使个体倾向于用习惯的方式使用物品,妨碍他们以新的方式去用它解决问题。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能否改变事物的固有功能来适应新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要克服功能固着,人们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熟悉物体的不同用途,进行发散思维,灵活地看待物体的功能,使之服务于问题的解决。

  • 第19题:

    填空题
    二人拉一根绳子,绳子就有拉长的倾向,在绳子断面上产生一种反抗拉力的应力,叫做(),也叫抗拉张力。

    正确答案: 抗拉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用一根截面积为0.5平方厘米的绳子吊起200公斤重的重物,则绳子所受到的拉应力是多少?

    正确答案: 绳子的拉应力=2000N/0.5平方厘米=4000N/平方厘米
    =4000×104N/平方厘米=4000×104Pa=40Mp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