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梁启超曾认为:“国民不可不拜英雄,此英国诗人卡黎(莱)尔之言也。卡黎尔曰:‘英雄者上帝之天使,使率其民以下于人世者也。凡一切之人,不可不跪于其前,为之解靴纽。质而论之,宇宙者崇拜英雄之祭坛耳,治乱兴废者,坛前燔祭之烃耳’。嘻,殆非过言,殆非过言。徵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知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材料2         恩格斯:“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

题目

材料1  梁启超曾认为:“国民不可不拜英雄,此英国诗人卡黎(莱)尔之言也。卡黎尔曰:‘英雄者上帝之天使,使率其民以下于人世者也。凡一切之人,不可不跪于其前,为之解靴纽。质而论之,宇宙者崇拜英雄之祭坛耳,治乱兴废者,坛前燔祭之烃耳’。嘻,殆非过言,殆非过言。徵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知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材料2          恩格斯:“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对比两组材料回答: 梁启超在历史观上的局限性。


相似考题
更多“材料1  梁启超曾认为:“国民不可不拜英雄,此英国诗人卡黎(莱)尔之言也。卡黎尔曰:‘英雄者上帝之天使,使率其民以下于人世者也。凡一切之人,不可不跪于其前,为之解靴纽。质而论之,宇宙者崇拜英雄之祭坛耳,治乱兴废者,坛前燔祭之烃耳’。嘻,殆非过言,殆非过言。徵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知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材料2          恩格斯:“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送孟东野序(唐)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犹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洗?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将“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句译为白话文。


    正确答案: 音乐是郁结于心的感情抒发出来的,选择了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而借助它们来发出声音。

  • 第2题:

    请用斜线“/”为下面的古文断句。博爱之谓仁行而宣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正确答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宣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 第3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送孟东野序(唐)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犹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洗?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主旨的?


    正确答案: 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通过类比等方式借以抒发了孟郊怀才不遇的情感。通过类比等方式

  • 第4题:

    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正确答案: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指在零陵离任时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发放在俎(古代祭祀或设宴时用来陈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种木制礼器)上,把酒斟满酒杯(崇:充实,充满,这里指注满),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即为他饯行),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盖:语气副词,表委婉推测语气)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句末语气词“耳”,表限止语气,肯定陈述的事实只限于这样)。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使(官员)负责对我公平办事。现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那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肆无顾及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驱逐、处罚,为什么呢?情势(这是指民与官的地位跟主与仆的地位情况不同)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的:的确,真实),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我又低贱又耻辱(指被贬谪流放),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意见(幽:昏暗,指昏庸恶劣的官吏)(明:指贤明的官吏),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 第6题: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


    正确答案:曹操

  • 第7题:

    问答题
    将下列短文抄写下来,并加上现代汉语标点,翻译。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有丈人之市饮酒醉而归者黎丘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我为汝之父可谓不慈乎吾醉汝道苦我何为其子泣而触地曰孽也无此事也昔也我责于邑东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吾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之市饮欲遇而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不能反也遂逝而迎丈人见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丈人之智也

    正确答案:
    (1)标点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有丈人之市饮酒醉而归者,黎丘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我为汝之父,可谓不慈乎!吾醉,汝道苦我,何为?”其子泣而触地曰:“孽也!无此事也。昔也我责于邑东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吾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之市,饮欲遇而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不能反也,遂逝而迎。丈人见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丈人之智也。
    (2)翻译
    大梁城的北部有座叫黎丘的小山,(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村中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意识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哪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它们的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送孟东野序(唐)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犹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洗?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将“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句译为白话文。

    正确答案: 音乐是郁结于心的感情抒发出来的,选择了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而借助它们来发出声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

    正确答案: 曹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和功能。

    正确答案: ①判断句:
    A.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B.法者,所以爱民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C.礼者,所以便事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②被动句:
    A.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B.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这两句都用“见+动词+于+名词”的形式表示被动。都用“于”引进动作的施事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用斜线“/”为下面的古文断句。博爱之谓仁行而宣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正确答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宣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承认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否定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梁启超说: (1)国家者人格也。(有人之资格谓之人格。)凡人必意志然后有行为,无意志而有行为者,必疯疾之人也,否则其梦呓时也。国家之行为何?行政是已。国家之意志何?立法是已。 (2)凡员颅方趾以生于今日者,皆以国家一分子之资格,而兼有世界人类一分子之资格者也。 (3)以上所论,以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而保育政策,则期成世界的国家之一手段也;强有力之政府,则实行保育政策之一手段也;政党内阁,则求得强有力政府之一手段也。而所以能循此种种手段,以贯彻最高之目的者,其事纯系于国民。夫以兹事泛责诸全体国民,殆茫然无下手之方,伥伥乎若不得要领也。虽然,民之为性也,其多数平善者,恒受少数秀异者所指导而与为推移。 (4)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5)我国自政体不变以来,国民心理,约可分二种:其乐观者流,睹专制旧朝摧灭之易也,自咤为冠古今、轶万国之大成功,以谓自今以往,吾事已毕,晏坐以待黄金世界之涌现而已。其悲观者流,则谓吾国数千年所以维系国家之中心点,从兹断绝,共和之祸,烈于洪水猛兽,自今以往,惟束手以待陆沈。吾以为两说俱失之者也。 梁启超上述论述的核心主题是什么?这样的主题是一种什么思想?梁启超是按照怎样的逻辑关系来展开这一思想的?


    正确答案: 梁启超回答了救国和国家富强的主题,这个主题表现了他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民族主义;为了实现民族富强的理想两个主要的要素是政府和民众,而要实现这两点需要新的文化和学术;而其核心问题是国民性问题。

  • 第14题:

    翻译: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正确答案: 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平,陈平坚持不发表意见,说:“众将领都说些什么?”高祖(把众人的意见)全都告诉他。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造反这件事,还有别的人知道吗?”(高祖)说:“没有。”陈平说:“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高祖说:“(我的精兵)不能超过(楚国的精兵)。”陈平说:“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人比得上(韩信)。”陈平说:“现在(陛下的)部队不如楚国(的部队)精锐,而将领(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够比得上韩信,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高祖说:“(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件事)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梦这个地方,陛下只管假装外出巡游云梦,在陈地召集诸侯。陈地在楚国的西边边境上,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机抓住他,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高祖认为(这话)有道理。

  • 第15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置相》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 第16题: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於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於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正确答案:梁国即(魏国)北部有一座叫黎丘的小山(部:通“培”,培娄,小土丘),有奇异的鬼怪,喜欢摹仿人的儿侄子兄弟的样子。城中有长者到街市去而喝醉了回家,黎丘的鬼仿效他的儿子形状,搀扶并在路上折磨他(苦:使„„受苦)。长者回到家后,酒醒了责骂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说还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什么缘故?”他的儿子哭着用头碰地说:“作孽啊!没有这件事。昨天我到城东去收债去了,人们都可以询问。”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嘻(表示惊叹的声音)!这一定是那奇鬼了,我早已经听说过奇鬼效人之事。明天特意喝酒于街市,希望遇到并刺杀他!”第二天早上,长者到街市并喝醉。他真正的儿子恐怕他的父亲不能够返回,随即前往迎接他,黎丘老人看见他真正的儿子,拔剑而刺他。黎丘老人的聪明被仿效他儿子的奇鬼迷惑了,而杀害了他真正的儿子。被好像是士的人所迷惑而失去了真正的士,这就是黎丘老人的那种聪明啊!

  • 第17题: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否认了社会实践的能动性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③承认了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承认了英雄人物对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影响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以下便是英国法治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委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讯》 材料四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历史原因。


    正确答案: 不同:董仲舒主张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认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原因: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必须加强思想统一
    明末清初,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不少知识分子萌生了反封建专制、带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想。

  • 第19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吕氏春秋·疑似》

    正确答案:
    (1)标点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2)翻译
    梁国的城北有一个叫黎丘的土丘,这里有一个奇鬼,喜欢仿效别人子侄的样子。城邑中有一个老人去市场喝醉了回来,黎丘的鬼就仿效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骂自己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为什么?”他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呀,没有这种事。以前我到东邑去收债,你可以去问别人。”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唉!这一定是那个奇鬼,我本来就曾经听说过他。明日我一定专门再到市场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杀了他。”第二天到市场喝醉了。他的真儿子恐怕自己的父亲不能回来,于是过去迎接父亲。老人远处看到自己的真儿子,拔出剑来刺杀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儿子的人的迷惑,从而杀掉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士的人蒙蔽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智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材料1  梁启超曾认为:“国民不可不拜英雄,此英国诗人卡黎(莱)尔之言也。卡黎尔曰:‘英雄者上帝之天使,使率其民以下于人世者也。凡一切之人,不可不跪于其前,为之解靴纽。质而论之,宇宙者崇拜英雄之祭坛耳,治乱兴废者,坛前燔祭之烃耳’。嘻,殆非过言,殆非过言。徵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知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材料2          恩格斯:“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对比两组材料回答: 梁启超在历史观上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 梁启超的这一观点属于英雄史观,把英雄看作历史的主宰,否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一切唯心史观都有两个基本缺陷:第一,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但没有探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这就是用社会意识解释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未能正确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英雄史观正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一唯心史观的根本观点出发,否认物质生产的历史作用,进而否认以物质生产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把英雄的意志、思想、才智看作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材料1 梁启超曾认为:“国民不可不拜英雄,此英国诗人卡黎(莱)尔之言也。卡黎尔曰:‘英雄者上帝之天使,使率其民以下于人世者也。凡一切之人,不可不跪于其前,为之解靴纽。质而论之,宇宙者崇拜英雄之祭坛耳,治乱兴废者,坛前燔祭之烃耳’。嘻,殆非过言,殆非过言。徵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知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材料2 恩格斯:“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对比两组材料回答: 如何正确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认为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

    „„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送孟东野序(唐)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犹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洗?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赠序体,大致如序而稍微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