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行为中,有法律效力的是哪一项?()A、黄某精神病复发,把家中值钱物件全数送给邻居B、12岁的初中生张某把价值5000元的手机送给自己喜欢的女生C、17岁的中学生杨某将其开发的软件卖给某电脑公司D、16岁的甲A职业球员刘某将其价值5000元的手机赠与他的叔叔

题目

下列行为中,有法律效力的是哪一项?()

  • A、黄某精神病复发,把家中值钱物件全数送给邻居
  • B、12岁的初中生张某把价值5000元的手机送给自己喜欢的女生
  • C、17岁的中学生杨某将其开发的软件卖给某电脑公司
  • D、16岁的甲A职业球员刘某将其价值5000元的手机赠与他的叔叔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行为中,有法律效力的是哪一项?()A、黄某精神病复发,把家中值钱物件全数送给邻居B、12岁的初中生张某把价值5000元的手机送给自己喜欢的女生C、17岁的中学生杨某将其开发的软件卖给某电脑公司D、16岁的甲A职业球员刘某将其价值5000元的手机赠与他的叔叔”相关问题
  • 第1题:

    陈某在街上趁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2590元)夺走。随后陈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刘

    陈某在街上趁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2590元)夺走。随后陈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刘某损失话费5200元。一周后,陈某将该手机丢弃在某邮局门口,引起保安人员的怀疑,经询问案发。下列有关此案的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A.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从重处罚即可

    B.对陈某的行为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即可

    C.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D.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及解析:ABD本题中,“陈某在街上趁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2590元)夺走”,这显然构成抢夺罪。本题的关键是陈某在抢得刘某手机后,“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刘某损失话费5200元”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265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据此,本题中陈某抢夺的只是刘某的手机,他自己使用刘某的手机拨打国际长途,可以认定以牟利为目的;陈某在刘某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手机,属于盗用他人电信码号,属于盗窃行为。因此,刘某构成抢夺罪和盗窃罪,故本题选ABD三项。

  • 第2题:

    下列哪些合同为无效合同?

    A、某公司在领取执照前与某厂签订的合同

    B、甲分别以乙、丙代理人的名义,代表双方签订的合同

    C、朱某为逃避债务而以出卖的名义,将录音机赠给刘某的赠与合同

    D、14岁的中学生严某把自己价值300多元的自行车卖给肖某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王某同意将自己的手机以300元的价格卖给张某,条件是陈某同意将自己的手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王某后来后悔,认为自己卖的价格太低,不划算。陈某同意将自己的手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时,王某对手机吹毛求疵,惹怒了陈某。陈某拒绝将手机卖给王某,王某告知张某自己不能卖手机给张某了,王某后来以500元的价格卖给了李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与张某的买卖合同是附停止条件的合同
    B:王某与张某的买卖合同是附消灭条件的合同
    C:王某与张某的买卖合同的条件不成就,买卖合同不生效
    D:张某有权要求王某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A,D
    解析:
    生效条件,又称停止条件或延缓条件,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解除条件又称消灭条件,条件成就时合同失效,本题中王某与张某约定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因此买卖合同是附停止条件的合同,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不正确。王某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合同生效,王某违反合同的约定将手机卖给第三人,因此张某有权要求王某承担违约责任,所以D选项正确,C选项不正确。

  • 第4题: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合同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愿意将自己刚买的手机低于市场价格卖给黄某,所签合同属于有效合同
    B.12岁的小明将自己的电脑赠送给同学晓峰,赠与合同自电脑交付时生效
    C.陈某以胁迫的手段与张某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D.张某将从李某处借用的电脑出售给陈某,该买卖合同无效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合同的效力。李某愿意将自己的手机低于市场价格卖给黄某,属于表达其真实意思,选项A正确。将电脑赠与他人的行为不属于与12岁孩子的年龄、智力相当的行为,该赠与行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选项B错误。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选项C错误。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所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选项D错误。

  • 第5题:

    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恐吓姜某,姜某因为害怕,掏出钱包准备取钱给甲,甲上前将钱包夺走,甲的恐吓行为与取得钱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甲成立敲诈勒索罪既遂
    B:乙在某小树林里杀害了刘某,刘某死亡后,乙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取走刘某身上的钱包以及其他财物(价值2万元)的,乙成立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C:丙窃取被害人的购物卡后,使用该购物卡到某商场购买商品(价值6000元)归自己所有,然后将购物卡偷偷还给被害人,丙成立盗窃罪
    D:丁为取得邢某的名牌手机,以借打手机为名拿到邢某手机后,迅速将其与事先准备好的山寨手机调换的,丁成立诈骗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盗窃罪。详解:A选项:恐吓造成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在被害人应甲要求掏出钱包准备取钱给其的间隙,甲上前将钱包夺走的,只成立敲诈勒索罪既遂。B选项: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这种致人死亡者在致人死亡后又立即起意夺取死者财物的,构成盗窃罪。如果是其他路过的人捡拾死者财物的,则成立侵占罪。C选项中丙窃取被害人的购物卡并使用,在使用后再还给被害人,盗窃罪已成立且既遂。D选项中丁使用“偷梁换柱”的手段排除了他人对财物的支配,被害人并没有处分行为,因此丁成立盗窃罪,而不是诈骗罪。

  • 第6题:

    刘某拾得一部手机,关于该手机的所有权,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若张某明知手机系刘某拾得,但支付了合理价款,便可取得手机使用权
    B.若张某获得手机系刘某无偿赠与,但因其误以为手机系刘某购买,故而张某可以取得手机所有权
    C.失主赵某知道手机在张某手中三年后,仍然有权向张某追回手机
    D.若张某通过拍卖购得该手机,失主赵某为追回手机应向张某支付相关费用

    答案:D
    解析: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拾得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故AB错误;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故C错误,D正确。

  • 第7题:

    何某、杨某、黄某共同出资设立了甲有限责任公司,后黄某与刘某达成协议,准备将其在甲公司的出资转让给刘某,黄某书面通知何某和杨某征求意见。下列解决方案中,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 )。

    A.何某和杨某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不同意
    B.由何某和杨某共同购买黄某的全部出资
    C.何某、杨某均不同意转让又不愿购买的,黄某无权转让给刘某
    D.何某、杨某均不同意转让又不愿购买的,黄某可以转让给刘某
    E.何某同意、杨某不同意,黄某可以转让给刘某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核股权转让。何某和杨某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所以选项A错误。何某、杨某均不同意转让又不愿购买的,黄某可以转让给刘某。所以选项C错误。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所以选项E错误。

  • 第8题:

    某县公安局民警陈某、张某在巡逻时发现刘某正在盗窃自行车(价值400元),遂将其抓获,并扣押了刘某撬锁的钳子和其随身携带的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刘某可以口头传唤
    • B、不能扣押刘某的手机
    • C、扣押发生的费用由刘某承担
    • D、扣押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下列民事行为有效的是()

    • A、某甲赠给某县政府一部轿车,但实际上此轿车归乙所有
    • 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病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
    • C、某甲把一幅古画真品错当成复制品卖给某乙
    • D、11岁的某丙接受了从英国回来的叔叔送给他的一台价值15万元的电脑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赵某与刘某等人在茶馆打麻将,民警孙某、蒋某巡查时将其查获,收缴了10000元赌资和赵某随身携带的手机。经查,手机没有作为赌注使用。由于孙某的手机正在维修,便将赵某的手机拿来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赵某构成赌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B、民警收缴赵某的手机错误
    • C、孙某可以使用赵某的手机,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 D、对10000元赌资应当追缴

    正确答案:A,B

  • 第11题:

    单选题
    2016年10月,杨某以500万元存款及价值800万元的房产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当年杨某朋友张某移居国外,将其境内价值80万元的房产赠送给杨某,当地契税的税率为3%。杨某应缴纳的契税为()万元。
    A

    0

    B

    2.4

    C

    41.4

    D

    42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企业,免纳契税。受赠房产,承受房产的杨某为契税纳税人。应缴纳的契税=80X3%=2.4(万元)。

  • 第12题:

    单选题
    11周岁的张某未事先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将其价值3000元的学习机赠送给同学李某。该赠与的效力为().
    A

    可撤销

    B

    有效

    C

    无效

    D

    效力待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3题:

    张某表示要将家中仅有的一匹马卖给彭某,彭某以为张某要把这匹马送给自己,张某家中无人,彭某就将马牵回了家,则( )。

    A、张、彭二人之间的合同未成立

    B、应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张、彭之间的合同

    C、彭某的行为是过失侵权

    D、张、彭二人之间的合同是成立未生效的合同


    参考答案:AC

  • 第14题:

    杨某14岁,杨某父亲的好友何某非常喜欢杨某,赠与杨某高档自行车一辆,价值1400元,并同其签了赠与协议。下列关于该赠与行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赠与行为无效

    B.赠与行为须经杨某的父母追认才能有效

    C.赠与行为可由杨某的父母请求撤销

    D.赠与行为有效


    正确答案:D
    《民通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 第15题:

    刘某拾得一部手机。关于该手机的所有权,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失主赵某知道手机在张某手中三年后,仍然有权向张某追回手机
    B.若张某明知手机是刘某拾得,但支付了合理付款,便可取得手机所有权
    C.若张某通过拍卖购得该手机,失主赵某为追回手机应向张某支付费用
    D.若张某获得手机是刘某无偿赠与,但因其误以为手机是刘某购买所得,故而张某可以取得手机所有权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法》。
    第二步,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关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若张某通过拍卖购得该手机,失主赵某为追回手机应向张某支付费用。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16题:

    下列案件中,适用返还原物的有(  )。

    A.张某把从何某处借来的手表卖给不知:隋的赵某,何某要求赵某返还
    B.李某偷了黄某的项链送给女友牛某,牛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了下来,黄某获悉后要求牛某返还
    C.于某借了何某一金笔,不慎遗失,何某要求于某返还该金笔
    D.朱某替张某保存一幅名画不慎被盗,张某要求朱某返还该名画

    答案:B
    解析:
    物之所有权人或他物权人于其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有权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以恢复其对物的占有。其适用条件为:(1)请求权人为失去占有的所有人或他物权人。(2)相对人为标的物的非法占有人。(3)对动产善意占有人不得行使返还请求权。排除A项。(4)须有原物存在。排除C项和D项。

  • 第17题:

    杨某以500万元存款及价值800万元的房产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当年杨某朋友张某移居国外,将其境内价值80万元的房产赠送给杨某,当地契税的税率为3%。当年杨某应缴纳的契税为( )万元。

     A.0
      B.2.4
      C.26.4
      D.41.4

    答案:B
    解析:
    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企业,免纳契税。受赠房产,承受房产的杨某为契税纳税人。杨某应缴纳的契税=80×3%=2.4(万元)。

  • 第18题:

    王某将手机借给李某使用,李某却将手机送给张某。依据《合同法》规定,李某与张某之间的合同属于( )。

    A、无效合同
    B、可撤销的合同
    C、效力待定的合同
    D、有效合同

    答案:C
    解析: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内容或者形式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而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不受到法律保护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其合同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需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生效。

  • 第19题:

    张某送给刘某一辆汽车,己经办了手续,下列错误的观点有()。

    A刘某因紧急避险使张某受重伤,张某可以撤销赠与

    B刘某因正当防卫使张某受重伤,张某可以撤销赠与

    C刘某揭发张某的犯罪行为,张某锒铛入狱,张某可以撤销赠与

    D刘某把张某打成植物人,张某可撤销赠与


    A,B,C,D

  • 第20题:

    下列民事行为有效的是()。

    • A、某甲赠给某官员一部轿车,但实际上此轿车归乙所有
    • 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病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
    • C、某甲把一幅古画真品错当成复制品卖给某乙
    • D、11岁的某丙接受了从英国回来的叔叔送给他的一台价值15万元的电脑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下列行政案件中,不能以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予以处罚的是()。

    • A、甲对陈某有很深的积怨,自己不好出面,指使其弟弟于某在深夜袭击了陈某,致陈某轻微伤
    • B、乙以告发黄某吸毒为由,胁迫黄某把自己钟爱的刘某家的宠物狗偷来
    • C、丙深夜走在大街上,看见张某在殴打刘某,丙也怨恨刘某,趁着夜色踢了刘某几脚后跑了
    • D、丁与黄某商量好由黄某去偷自行车,他来负责销赃,卖来的钱平分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有法律效力的是哪一项?()
    A

    黄某精神病复发,把家中值钱物件全数送给邻居

    B

    12岁的初中生张某把价值5000元的手机送给自己喜欢的女生

    C

    17岁的中学生杨某将其开发的软件卖给某电脑公司

    D

    16岁的甲A职业球员刘某将其价值5000元的手机赠与他的叔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此题选D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民事行为有效的是()。
    A

    某甲赠给某官员一部轿车,但实际上此轿车归乙所有

    B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病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

    C

    某甲把一幅古画真品错当成复制品卖给某乙

    D

    11岁的某丙接受了从英国回来的叔叔送给他的一台价值15万元的电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