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相当自觉地用儒家精神改造了利用了阴阳家的宇宙系统。董仲舒抬出 “天”来作为宇宙人间最高的主宰。“天”是通过五行次序来显示它的性格和功能的。董认为有两种基本次序和两种基本功能。一是“比相生”,另是“间相胜”董的五行宇宙论是完全从政治伦常和社会制度着眼的。“相生”“相胜”构成了一个自然的反馈系统,而这也就是“天道”。总之,确认人事政治与自然规律有类别的同形和序列的同构,从而它们之间才可以互相影响彼此配合。君主必须顺着五行特性而施政。

  • 第2题:

    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第一人是()。

    • A、孔子
    • B、老子
    • C、周敦颐
    • D、董仲舒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在哲学史上对天人感应第一次进行了自觉而系统地阐发。天人感应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天人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天与人能互相影响。
    (2)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第一步,是将天神化,将自然属性人格化。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非天不生。阴阳即是天的刑德,五行相生体现了天的恩德,五行相克则体现了天的刑罚,而春秋四季则体现的是天的爱、乐、严、哀的志向。
    (3)第二步是讲天人同类、人副天数。天人能够“合一”的基础,在于二者本是同类。认为天是人之曾祖父,而人则是天的副本,举凡天有什么,人也就有什么。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标准的“天人合一”的提法。
    (4)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认为,天人感应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是上传,即人以行感天;另一则是下达,天根据人的行为的好坏,或降下“祥瑞”以资鼓励,或降下灾异以示遣告和惩罚,后者又随着人是否反省和改正其恶行而逐步加重。
    (5)如此的双向天人感应的目的,在董仲舒是想要利用上天来劝诫统治者随时注意调整君民关系,防止官逼民反,它既包括“屈民而伸君”,也包括“屈君而伸天”,二者可以相互发明。

  • 第4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此时(西汉)之时代精神,此时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下列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A、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的主流社会思想
    • B、董仲舒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得到采纳
    • C、董仲舒把人的正常欲望和封建秩序对立起来
    • D、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广大人民普遍接受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董仲舒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 第6题:

    管理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管理哲学具有两方面特点:
    (1)与管理科学相比较,管理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
    (2)与一般哲学相比较,它的概括层次低于一般哲学。简言之:就理论概括层次而言,管理哲学低于一般哲学,而高于管理科学。

  • 第7题:

    儒家哲学的代表是()。

    • A、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 B、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
    • C、孔子、孟子、荀子、老子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相当自觉地用儒家精神改造了利用了阴阳家的宇宙系统。董仲舒抬出 “天”来作为宇宙人间最高的主宰。“天”是通过五行次序来显示它的性格和功能的。董认为有两种基本次序和两种基本功能。一是“比相生”,另是“间相胜”董的五行宇宙论是完全从政治伦常和社会制度着眼的。“相生”“相胜”构成了一个自然的反馈系统,而这也就是“天道”。总之,确认人事政治与自然规律有类别的同形和序列的同构,从而它们之间才可以互相影响彼此配合。君主必须顺着五行特性而施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特点。

    正确答案: (1)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董仲舒改造和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把封建皇权和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神圣化、永恒化。
    (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董仲舒把天描绘成创造一切,支配一切的神,从人的情感、意识等方面论证天与人是相适应的,即所谓“天人合一”。进而又到“天人感应”,从而为君权神授论制造理论依据。“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
    (4)阳德阴刑,德主刑辅。董仲舒提出了“大德而小刑”的法律原则,系统地论述了德主刑辅说。
    (5)春秋决狱,原心论罪。董仲舒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引经断狱,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董仲舒的政治法律思想,完全适应和满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但也有一些消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此时(西汉)之时代精神,此时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下列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

    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的主流社会思想

    B

    董仲舒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得到采纳

    C

    董仲舒把人的正常欲望和封建秩序对立起来

    D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广大人民普遍接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中,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A

    庄子

    B

    荀子

    C

    老子

    D

    董仲舒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A.同类所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现象;
    B.天与人同类,故可以相互感应;
    C.天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嘉奖和处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应上天,求得天的庇护;
    D.君子法天立道,人类社会生活的道德原则、人类的道德都来源于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 、“文以载道” 、知行一致。

  • 第14题:

    董仲舒性三品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性三品说最早由董仲舒提出。由于“人副天数”,天赋的仁(善)与贪(恶)两性落实到具体的人身,由于配合和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三品(三等),即先天性善、不教而成的上品圣人之性;先天性恶,教亦不能善的下品“斗筲之性”和先天有善有恶、教而后能善的中品“中民之性”。在这里,董仲舒对儒家人性论的重要改造加工,是以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中民之性,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改造为上智的性善和下愚的性恶,二者都是先天所成,不可移易。这一改造的意义在于将知识论意义上的人的智慧高低与人性论中的人的善恶评价联系在了一起,对后来人性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董仲舒性三品说的基调仍是性善,先天性善(善质)是为了维护纲常人伦的绝对性,后天性善则是为了说明君主统治和教化的必要性,二者缺一不可。这就从人性论上为道德的至上性和君主的权威性作了论证。

  • 第15题:

    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中,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庄子
    • B、荀子
    • C、老子
    • D、董仲舒

    正确答案:A,C

  • 第16题: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天人合一”的神权法理论。以此来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法自君出的合理性。
    2)阴阳五行说。他把阴阳五行说引入人类社会生活领域,为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德主刑辅”等主张寻找理论依据。)
    3)宗法思想。

  • 第18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A.同类所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现象;
    B.天与人同类,故可以相互感应;
    C.天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嘉奖和处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应上天,求得天的庇护;
    D.君子法天立道,人类社会生活的道德原则、人类的道德都来源于天。

  • 第19题:

    单选题
    儒家哲学的代表是()。
    A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

    B

    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C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中国传统人物中,主张“人性恶”哲学家的有()。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


    正确答案: A
    解析: 儒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在《荀子·性恶》中说:“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意思是人的天性就是好利的。

  • 第21题:

    问答题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 、“文以载道” 、知行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董仲舒性三品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性三品说最早由董仲舒提出。由于“人副天数”,天赋的仁(善)与贪(恶)两性落实到具体的人身,由于配合和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三品(三等),即先天性善、不教而成的上品圣人之性;先天性恶,教亦不能善的下品“斗筲之性”和先天有善有恶、教而后能善的中品“中民之性”。在这里,董仲舒对儒家人性论的重要改造加工,是以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中民之性,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改造为上智的性善和下愚的性恶,二者都是先天所成,不可移易。这一改造的意义在于将知识论意义上的人的智慧高低与人性论中的人的善恶评价联系在了一起,对后来人性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董仲舒性三品说的基调仍是性善,先天性善(善质)是为了维护纲常人伦的绝对性,后天性善则是为了说明君主统治和教化的必要性,二者缺一不可。这就从人性论上为道德的至上性和君主的权威性作了论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管理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管理哲学具有两方面特点:
    (1)与管理科学相比较,管理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
    (2)与一般哲学相比较,它的概括层次低于一般哲学。简言之:就理论概括层次而言,管理哲学低于一般哲学,而高于管理科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在哲学史上对天人感应第一次进行了自觉而系统地阐发。天人感应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天人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天与人能互相影响。
    (2)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第一步,是将天神化,将自然属性人格化。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非天不生。阴阳即是天的刑德,五行相生体现了天的恩德,五行相克则体现了天的刑罚,而春秋四季则体现的是天的爱、乐、严、哀的志向。
    (3)第二步是讲天人同类、人副天数。天人能够“合一”的基础,在于二者本是同类。认为天是人之曾祖父,而人则是天的副本,举凡天有什么,人也就有什么。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标准的“天人合一”的提法。
    (4)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认为,天人感应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是上传,即人以行感天;另一则是下达,天根据人的行为的好坏,或降下“祥瑞”以资鼓励,或降下灾异以示遣告和惩罚,后者又随着人是否反省和改正其恶行而逐步加重。
    (5)如此的双向天人感应的目的,在董仲舒是想要利用上天来劝诫统治者随时注意调整君民关系,防止官逼民反,它既包括“屈民而伸君”,也包括“屈君而伸天”,二者可以相互发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