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一车间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 1、1998年4月1日向银行借入资金20万元(年利率为4%,三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企业于每年末计算利息费用)准备购入生产线。 2、1998年4月7日购入生产线,买价15万元,增值税2.55万元,包装费、运输费共计0.47万元。 3、安装过程中领用材料1000元,增值税170元;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2630。 4、199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交付使用,预计可使用5年,到期报废时的净残值预计为1万元。企业对该生产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题目

企业与一车间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 1、1998年4月1日向银行借入资金20万元(年利率为4%,三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企业于每年末计算利息费用)准备购入生产线。 2、1998年4月7日购入生产线,买价15万元,增值税2.55万元,包装费、运输费共计0.47万元。 3、安装过程中领用材料1000元,增值税170元;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2630。 4、199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交付使用,预计可使用5年,到期报废时的净残值预计为1万元。企业对该生产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5、2002年4月3日企业将该生产线对外出售的过程中,收入5.8万元存入银行,现金支付清理费用2840元。 要求:1、分别计算1998年和1999年应负担的利息费用; 2、计算该生产线的原价; 3、计算出售前的累计折旧; 4、计算出售净损益。


相似考题

1.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09 年1 月1 日发行3 年期面值为500 万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5%,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面值发行,实际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款项已收存银行(不考虑发行费用)。该公司按年计提债券利息,发行债券所得款项用于购建大型生产线。2009 年1 月1 日,用上述存款购入待安装的生产线。买价200 万元,增值税税额34 万元,支付的运杂费(不考虑增值税)、包装费共4 万元,支付保险费及其他各项费用2 万元。该生产线交付本公司安装部门安装。在安装上述生产线的过程中,领用生产用库存原材料20 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 万元;领用本公司生产的商品一批,成本为80 万元,税务部门确定的计税价格为100 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为22.75 万元。2010 年3 月31 日,安装工程结束,并随即投入使用。该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 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11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因转产将该生产线出售,获得价款180 万元存入银行。另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3 万元。2012 年1 月1 日甲公司用银行存款偿还债券本金和利息。要求:编制甲公司2009 年发行债券、2009 年末及2010 年末计提债券利息、2012 年1 月1 日归还债券本金和利息的会计分录;

3.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2011年至2013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11年12月1日,乙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购买价款为10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0万元;另发生保险费3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11年12月1日,乙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2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领用的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乙公司预计该生产线未来5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为708万元;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00万元。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5)2013年6月30日,乙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乙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122万元。(6)2013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要求:(1)编制乙公司2011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2)编制乙公司2011年12月与安装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3)编制乙公司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4)计算2012年度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5)计算20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6)编制2013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7)计算2013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及2013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答案中涉及“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写出其相应的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

4.甲公司购置了一套需要安装的生产线。与该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1)20×1年9月30日,为购建该生产线向建设银行专门借入资金500000元,并存入银行。该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9.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2)20×1年9月30日,用上述借款购入待安装的生产线。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400000元,增值税额为68000元。另支付保险费及其他杂项费用32000元。该待安装生产线交付本公司安装部门安装。(3)安装生产线时,领用本公司产品一批。该批产品实际成本为40000元,税务部门核定的计税价格为8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4)安装工程人员应计工资18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安装费用16400元。(5)20×1年12月31日,安装工程结束,并随即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6)2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生产线出售。出售时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30000元,出售所得款项500000元全部存入银行。于当日清理完毕。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借款利息每年年末一次计息。要求:(1)编制甲公司20×1年度借款、购建生产线及年末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0×2年度计提折旧和利息的会计分录。(3)编制甲公司20×3年度计提折旧及出售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更多“企业与一车间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 1、1998年4月1日向银行借入资金20万元(年利率为4%,三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企业于每年末计算利息费用)准备购入生产线。 2、1998年4月7日购入生产线,买价15万元,增值税2.55万元,包装费、运输费共计0.47万元。 3、安装过程中领用材料1000元,增值税170元;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2630。 4、199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交付使用,预计可使用5年,到期报废时的净残值预计为1万元。企业对该生产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相关问题
  • 第1题:

    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人公司)为华东地区的一家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巨人公司2009~2011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资料如下: ①2009年12月6日,巨人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0万元;发生保险费为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生产线已投入安装,假定该设备的增值税可以抵扣。 ②2009年12月11日,巨人公司安装领用的原材料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2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10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2009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为5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④2010年12月31日,巨人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1615.12万元。 ⑤2011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⑥2011年6月30日,巨人公司将生产线出售,取得价款为l600万元,支付清理费用2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编制2009年12月6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借:________贷:________


    正确答案:借:在建工程 20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 2345
    借:在建工程 20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 2345

  • 第2题:

    甲企业2008年6月20日购入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原价l 000万元,八成新,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3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09年12月31日甲企业共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25

    B.300

    C.425

    D.420


    正确答案:C
    2008年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1 000×80%一50)×5/15÷2-125(万元),2008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所以2009年应计提折旧额一600×3/6-300(万元),所以2009年12月31日止甲企业共计提的折旧额为=125+300=425(万元)。

  • 第3题:

    某企业有关固定资产业务资料如下:

    (1)2002年9月19日对一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35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75万元。

    (2)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450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75万元,原材料的原进项税额为12.75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薪酬62.5万元。

    (3)该生产线于2002年12月1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企业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75万元。

    (4)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035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25万元。

    (5)2006年12月31日对生产线的一部电机进行更换,旧电机未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但已知旧电机原价为50万元。

    (6)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的含税价款为80万元,安装费用为0.6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7)2007年3月10日新电机更换完毕,并交付使用。该企业对后新电机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6年,预计净残值为49万元。

    要求:

    (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计算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人账价值。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3年和2004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该生产线2005年和2006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5)编制2006年12月31日转销旧电机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安装的会计分录。

    (7)编制2007年1月30日新电机更换完毕的会计分录。

    (8)计算2007年更换新电机生产线的折旧额。(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975 累计折113 3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5 贷:固定资产 1350 借:在建工程450 贷:工程物资 450 
    借:在建工程 87.75 贷:原材料 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2.75 
    借:在建工程 62. 5 贷:应付职工薪酬 62.5 
    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的金额=975+450+87.75+62.5=1575万元 借:固定资产 1575 贷:在建工程 1575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3年和2004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每年计提折IEI=(1575-75)÷10=150(万元) 
    (3)计算2004年12月31 H该生产线应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004年12月31 N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575-150~2=12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035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275-1035=24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4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0 
    (4)计算该生产线2005年和2006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每年计提折IN=(1035-75)÷8=120万元 
    (5)编制2006年12月31 H该生产线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2006年12月31 Et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150 × 2+120 × 2=540(万元)2006年12月31 H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575-540-240=795(万元) 
    借:在建工程 795 累计折扣 54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0 贷:固定资产 1575 
    (6)编制2006年12月31 N转销旧电机的会计分录。 
    转销旧电机的账面价值=50-540 ×47.25/1575-240 ×50/1575=26.6(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26.6 贷:在建工程 26.6 
    (7)编制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安装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80 贷:银行存款 80 借:在建工程 O.6 贷:银行存款 O.6 
    (8)编制2007年1月30 N新电机更换完毕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849 贷:在建工程849 
    (9)计算2007年更换新电机生产线的折旧额。 折旧额=(849-49)÷16×9/12=37.5(万元)

  • 第4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资料如下:
    (1)2020年3月5日,甲公司开始建造一条生产线,为建造该生产线领用自产产品100万元,这部分自产产品的市场售价为200万元,同时领用以前外购的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的实际购入成本为50万元,购入时的增值税为6.5万元,领用时该批原材料市价为100万元。
    (2)2020年3月至6月,应付建造该条生产线的工程人员工资4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10万元。
    (3)2020年6月30日,该条生产线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该条生产线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4)2022年6月30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的某一重要部件进行更换,合计发生支出100万元(改造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已用银行存款付清,已知该部件的账面原值为80万元,被替换部件的变价收入为10万,2022年10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更新改造后的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的方法并未发生改变,预计净残值为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固定资产中,需要计提折旧的是(  )。

    A.经营租出的机器设备
    B.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
    C.已提足折旧的生产设备
    D.闲置不用的厂房

    答案:A,D
    解析:
    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和已提足折旧但仍继续使用的生产设备,不需要计提折旧,选项BC不正确。

  • 第5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资料如下:
    (1)2020年3月5日,甲公司开始建造一条生产线,为建造该生产线领用自产产品100万元,这部分自产产品的市场售价为200万元,同时领用以前外购的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的实际购入成本为50万元,购入时的增值税为6.5万元,领用时该批原材料市价为100万元。
    (2)2020年3月至6月,应付建造该条生产线的工程人员工资4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10万元。
    (3)2020年6月30日,该条生产线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该条生产线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4)2022年6月30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的某一重要部件进行更换,合计发生支出100万元(改造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已用银行存款付清,已知该部件的账面原值为80万元,被替换部件的变价收入为10万,2022年10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更新改造后的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的方法并未发生改变,预计净残值为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资料(1)-(3),该条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17
    B.200
    C.225.5
    D.334

    答案:B
    解析:
    该条生产线的入账价值=100(资料1领用自产产品成本)+50(资料1领用原材料成本)+40(资料2支付的工程人员工资)+10(资料2支付的工程其他费用)=200(万元),选项B正确。

  • 第6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7年至2×19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7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103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3.9万元;发生保险费4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2)2×17年12月1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1.8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2×1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6.8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4)2×18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未来4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58.8万元;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00万元。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8.8万元,改为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5)2×19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122.95万元。
    (6)2×19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13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9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要求:
    (1)编制2×17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17年12月与安装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
    (3)编制2×1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18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5)计算2×1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6)编制2×19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7)计算2×19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及2×19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涉及“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写出其相应地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


    答案:
    解析:
    (1)2×17年12月1日,购入设备
    借:在建工程  103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3.9
     贷:银行存款 1167.9
    (2)2×17年12月1日,安装生产线
    借:在建工程  16.8
     贷:原材料   11.8
       应付职工薪酬  5
    (3)2×1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1050.8
     贷:在建工程 1050.8
    (4)2×18年折旧额=(1050.8-6.8)×5÷15=348(万元)。
    (5)2×18年12月31日
    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1050.8-348=702.8(万元),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558.8万元,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00万元,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558.8万元,该生产线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1050.8-348)-558.8=14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4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44
    (6)2×19年6月30日改良前累计计提的折旧额=348+(558.8-8.8)÷4÷2=416.75(万元)。
    借:在建工程 490.05
      累计折旧 416.7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44
     贷:固定资产 1050.8
    (7)改良后该生产线成本=490.05+122.95=613(万元);
    2×19年改良后应计提折旧额=(613-13)÷4÷12×4=50(万元)。

  • 第7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存货和机器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甲公司20×4年至20×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4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3 000万元,增值税额为480万元;发生保险费和运输费40万元(不考虑运输费的增值税),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30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2)20×4年12月1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该产品的成本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25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6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领用的该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3)2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5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0×6年12月31日,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该生产线出现减值迹象。2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 35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500万元。减值后的使用年限与折旧方法、净残值保持不变。
    (5)20×8年6月30日,甲公司将该生产线出售给乙公司,售价为1 200万元(不含增值税),在处置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6万元。
    <1> 、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根据资料(1)、(2)、(3)编制相关分录。
    <2> 、计算甲公司20×6年末对该项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以及20×7年末应计提的折旧金额。
    <3> 、计算甲公司因该固定资产应确认的处置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
    1.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3 070+180+6=3 256(万元)(1分)
    ①支付设备价款、保险费、运输费以及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
    借:在建工程 (3 000+40+30) 3 0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80
      贷:银行存款 3 550(0.5分)
    ②领用自产产品:
    借:在建工程 180
      存货跌价准备20
      贷:库存商品 200(0.5分)
    ③计提安装工人薪酬:
    借:在建工程 6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5分)
    ④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3 070+180+6) 3 256
      贷:在建工程 3 256(0.5分)
    2.20×5年计提折旧额=(3 256-150)/10=310.6(万元)(0.5分)
    20×6年计提折旧额=(3 256-150)/10=310.6(万元)(0.5分)
    20×6年末计提减值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 256-310.6×2=2 634.8(万元)(0.5分)
    甲公司持有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 350万元,小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 500万元,因此2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1 500(万元)(0.5分)
    因此,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应该计提的减值准备=2 634.8-1 500=1 134.8(万元)(1分)
    计提减值后,甲公司应将该固定资产按照减值后的账面价值在剩余使用年限内分摊,所以2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 500-150)/(10-2)=168.75(万元)(2分)
    3. 20×8年6月30日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3 256-310.6×2-1 134.8-168.75×1.5=1 246.88(万元)(0.5分)
    甲公司因该固定资产形成的处置损益=(1 200-6)-1 246.88=-52.88(万元)(0.5分)
    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 252.88
      累计折旧874.3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134.8
      贷:固定资产3 256
        银行存款6(0.5分)
    借:银行存款1392
      资产处置损益52.88
      贷:固定资产清理1 252.8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92(0.5分)

  • 第8题:

    甲公司购置了一套需要安装的生产线,与该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 (1)2017年9月30日,以银行存款购入待安装的生产线,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46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79560元,另支付保险费及其他杂费32000元,不考虑其增值税。该待安装生产线交付本公司安装部门安装。 (2)安装工程人员应计工资18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安装费70000元,不考虑增值税。 (3)2017年12月31日,安装工程结束,并随即投入使用,该生产线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 (4)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生产线出售,出售时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30000元,出售所得价款为5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55000元,全部存入银行。 出售该生产线的净收益为()元。

    • A、211680
    • B、258320
    • C、-211680
    • D、-258320

    正确答案:B

  • 第9题:

    甲公司属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3~20×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3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160万元,增值税额为197.2万元;发生保险费12.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3年12月11日,甲公司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1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7万元,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3年12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5)20×5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2.5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6)20×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该生产线停止使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132.14万元,其中含增值税10万元。(7)20×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1)编制2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3)编制20×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 (5)计算20×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以万元为单位)。


    正确答案: (1)20×4年年底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为:(1189.2-196)-807.56=185.6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85.6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5.64
    (2)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为:(807.56-12.56)÷5÷2=79.5(万元)
    (3)借:在建工程728.06
    累计折旧275.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5.64
    贷:固定资产1189.2
    (4)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为:728.06+122.14=850.2(万元)
    (5)20×5年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为:(850.2-10.2)÷8×4÷12=35(万元)

  • 第10题:

    问答题
    企业与一车间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 1、1998年4月1日向银行借入资金20万元(年利率为4%,三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企业于每年末计算利息费用)准备购入生产线。 2、1998年4月7日购入生产线,买价15万元,增值税2.55万元,包装费、运输费共计0.47万元。 3、安装过程中领用材料1000元,增值税170元;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2630。 4、199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交付使用,预计可使用5年,到期报废时的净残值预计为1万元。企业对该生产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5、2002年4月3日企业将该生产线对外出售的过程中,收入5.8万元存入银行,现金支付清理费用2840元。 要求:1、分别计算1998年和1999年应负担的利息费用; 2、计算该生产线的原价; 3、计算出售前的累计折旧; 4、计算出售净损益。

    正确答案: 1、(1)1998年应负担的利息费用=20×4%×9/12=0.6(万元)
    (2)1999年应负担的利息费用=20×4%=0.8(万元)
    2、该生产线的原价=150 000+25 500+4 700+1000+170+2 630+6 000=190000 (元)
    3、计算出售前的累计折旧
    1999年折旧=19×(2/5)=7.6(万元)
    2000年折旧=(19-7.6)×(2/5)=11.4×(2/5)=4.56(万元)
    2001年折旧=(11.4-4.56)×(2/5)=6.84×(2/5)=2.736(万元)
    2002年折旧=(6.84-2.736-1)÷2×(3/12)=0.388(万元)
    累计折旧=7.6+4.56+2.736+0.388=15.284(万元)
    4、出售净损益=5.8-0.284-(19-15.284)=1.8(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不定项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资料如下:(1)2017年3月5日,甲公司开始建造一条生产线,为建造该生产线领用自产产品100万元,这部分自产产品的市场售价为200万元,同时领用以前外购的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的实际购入成本为50万元,购入时的增值税为8万元,领用时该批原材料市价为100万元。(2)2017年3月至6月,应付建造该条生产线的工程人员的工资4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10万元。(3)2017年6月30日,该条生产线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该条生产线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4)2019年6月30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的某一重要部件进行更换,合计发生支出100万元,(改造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已知该部件的账面原值为80万元,被替换部件的变价收入为10万,2019年10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更新改造后的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的方法并未发生改变,预计净残值为零。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条件,回答下列问题。5.该条生产线在更换重要部件后,重新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

    153.2

    B

    123.2

    C

    138.2

    D

    143.2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13年至20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1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0万元;发生保险费3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2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未来5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为708万元;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00万元。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5)201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122万元。(6)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5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要求:(1)编制201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13年12月与安装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1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5)计算20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1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7)计算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及201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答案中涉及"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写出其相应的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

    正确答案: (1)借:在建工程100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贷:银行存款1173(2)借:在建工程17贷:原材料12应付职工薪酬5(3)借:固定资产1020贷:在建工程1020(4)2014年该生产线应计提折旧额=(1020-12)/6=168(万元)。(5)2014年12月31日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708万元,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00万元,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二者较高者即708万元;该生产线账面价值=1020-168=852(万元),高于可收回金额,故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852-708=144(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44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44(6)2015年6月30日改良前累计计提的折旧额=168+(708-8)/5×1/2=238(万元)。借:在建工程638累计折旧238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44贷:固定资产1020(7)改良后该生产线成本=638+122=760(万元)。2015年改良后应计提折旧额=(760-10)/8×4/12=31.25(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企业2011年6月28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7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1年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74

    B.72

    C.148

    D.144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某企业于2007年9月5日对一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生产线的原价为900万元,已提折旧2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替换该生产线的一主要部件,该部件的原件为9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万元,替换的部件作为原材料核算。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365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50万元,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为8.5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工资8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61.5万元。该生产线于2007年12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企业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9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70万元。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影响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要求:

    (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计算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8年和2009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2009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若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该生产线2010年和2011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650 
          累计折旧    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贷:固定资产    900 
      借:原材料    65 
          贷:在建工程    65 
      借:在建工程    365 
          贷:工程物资    365 
      借:在建工程    58.5 
          贷:原材料    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 
      借:在建工程    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0 
      借:在建工程    61.5 
          贷:银行存款    61.5 
      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的金额=650-65+365+58.5+80+61.5=1150(万元) 
      借:同定资产    1 150 
          贷:在建工程    1150 
    (2)2008年和2009年每年计提折旧=(1150-50)÷10=110(万元) 
    (3)200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150-110 × 2=93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69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40万元(930-69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4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0 
    (4)2010年和2011年每年计提折旧=(690-50)÷8=80(万元)。 

  • 第15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资料如下:
    (1)2020年3月5日,甲公司开始建造一条生产线,为建造该生产线领用自产产品100万元,这部分自产产品的市场售价为200万元,同时领用以前外购的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的实际购入成本为50万元,购入时的增值税为6.5万元,领用时该批原材料市价为100万元。
    (2)2020年3月至6月,应付建造该条生产线的工程人员工资4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10万元。
    (3)2020年6月30日,该条生产线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该条生产线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4)2022年6月30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的某一重要部件进行更换,合计发生支出100万元(改造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已用银行存款付清,已知该部件的账面原值为80万元,被替换部件的变价收入为10万,2022年10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更新改造后的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的方法并未发生改变,预计净残值为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条生产线在更换重要部件后,重新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153.2
    B.123.2
    C.138.2
    D.143.2

    答案:D
    解析:
    该生产线于2020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入账成本为20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生更新改造,已计提折旧金额=200×2/5+[(200-200×2/5)×2/5=80+48=128(万元),所以更新改造前的生产线的账面价值=200-128=72(万元)。
    更新改造过程中发生的资本化支出100万元计入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80-[80×2/5-(80-80×2/5)×2/5]=28.8(万元),变价收入不影响在建工程,所以该条生产线在更换重要部件后,重新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的入账价值=72+100-28.8=143.2(万元),选项D正确。

  • 第16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2019年5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线,买价234万元,支付的运费、包装费共6万元(均不含税)。安装过程中,领用外购原材料2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6万元;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商品一批,成本为80万元,税务部门确定的计税价格为100万元;应付未付工程人员的工资为15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为5万元。
    (2)2019年5月10日,该生产线安装完成,并投入第一基本生产车间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3)2019年9月1日,甲公司将该生产线出租,每月租金收入20万元(不含增值税),租入方于每月月末支付租金,租期4个月。
    (4)2020年6月30日,甲公司将该生产线对外出售,获得价款26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3.8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1)至(4),出售生产线时确认的损益金额为( )万元。

    A.-29.6
    B.-51.2
    C.29.6
    D.51.2

    答案:D
    解析:
    2019年计提折旧额=360×2/5/12×7=84(万元),2020年计提的折旧额=360×2/5/12×5+(360-360×2/5)×2/5/12=67.2(万元),出售时生产线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360-84-67.2=208.8(万元)。
    资料(4)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8.8
      累计折旧 151.2
      贷:固定资产 360
    借:银行存款 293.8
      贷:固定资产清理 2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3.8
    借:固定资产清理 (260-208.8)51.2
      贷: 资产处置损益 51.2

  • 第17题:


    甲公司属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x3~20x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x3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160万元,增值税额为197.2万元;发生保险费12.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x3年12月11日,甲公司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1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7万元,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x3年12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x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5)20x5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2.5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6)20x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该生产线停止使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132.14万元,其中含增值税10万元。(7)20x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要求:


    (1)编制20x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x3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x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x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5)编制20x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6)计算20x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7)编制20x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8)计算20x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


    (9)计算20x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以万元为单位)。




    答案:
    解析:

    (1)借:在建工程1172.5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7.2贷:银行存款1369.7


    (2)借:在建工程16.7贷:原材料11应付职工薪酬5.7


    (3)借:固定资产1189.2贷:在建工程1189.2


    (4)20x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为:(1189.2-13.2)/6=196(万元)


    (5)20x4年年底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为:(1189.2-196)-807.56=185.64(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85.64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5.64


    (6)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为:(807.56-12.56)/5/2=79.5(万元)


    (7)借:在建工程728.06累计折旧275.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5.64贷:固定资产1189.2


    (8)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为:728.06+122.14=850.2(万元)


    (9)20x5年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为:(850.2-10.2)/8*4/12=35(万元)


  • 第18题: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存货和机器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3%。2×14年至2×15年发生的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4年1月1日开始安装一条生产线。购入该生产线所需的各种设备,共支付价款800万元,增值税金额104万元,另发生运费10万元(不考虑进项税额抵扣问题),运输途中发生保险费7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在安装过程中领用原材料100万元,其进项税额为13万元,共发生人工成本100万元(假定全部为计提安装工人工资),安装期间确认的借款费用为5万元。为使该生产线达到正常运转,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测试费8万元,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12万元;同时支付员工培训费8万元。至2×14年6月30日,该生产线完工并投入使用。该生产线整体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计提减值准备35万元。2×16年1月10日该生产线中的某台设备因操作失误报废,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改造,该报废设备的原值220万元,未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日,甲公司购入替换的新设备购买价款为240万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31.2万元,另发生安装费用5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旧设备的处置价款为8万元。2×16年6月30日安装完成,该生产线整体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3)2×17年6月30日,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董事会决定从2×17年7月1日起,将该生产线的预计使用年限由改造后的8年改为6年,同时改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1)计算2×14年该生产线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初始入账价值,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16年该生产线改造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3)简述2×17年甲公司变更该生产线折旧年限的处理原则,计算甲公司2×17年因该生产线应该计提的折旧金额。


    答案:
    解析:
    2×14年该生产线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成本=800+10+70+100+100+8+12=1 100(万元)(1分)
    ①借:在建工程8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4
       贷:银行存款984(0.5分)
    ②借:在建工程220
       贷:原材料100
         应付职工薪酬100
         银行存款20(0.5分)
    借:管理费用 8
      贷:银行存款 8
    借:财务费用 5
      贷:应付利息 5(0.5分)
    ③借:固定资产1 100
       贷:在建工程1 100(0.5分)
    In year 2×14, when the production line completed the installation and are ready for intended use, the cost is 800+10+70+100+100+8+12=1 100 (in ten thousand Yuan) (1 point)
    ①Dr: Construction in process 880
    Tax payable —— Value added tax payable (Input VAT) 104
    Cr: Bank deposit 984
    ②Dr: Construction in process 220
    Cr: Raw materials 100
    Payroll payable 100
    Bank deposit 20
    Dr:General administrative expense 8
    Cr. Bank deposit 8
    Dr:Financial expense 5
    Cr: Interest payable 5
    ③Dr:Fixed asset 1 100
    Cr:Construction in process 1 100 (4分)
    (2)2×15年12月31日更新改造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100-1 100/10×1.5-35=900(万元)(0.5分)
    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220-220/1 100×1 100/10×1.5-220/1 100×35=180(万元)(0.5分)
    2×16年6月30日,该生产线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账面价值=900-180+240+5=965(万元)(1分)
    ①借:在建工程9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5
       累计折旧165
       贷:固定资产1 100(0.5分)
    ②借:在建工程24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8.4
       贷:银行存款283.4(0.5分)
    ③借:银行存款8
       营业外支出172
       贷:在建工程180(0.5分)
    ④借:固定资产965
       贷:在建工程965(0.5分)
    The book value of the fixed asset before the renovation and reformation on Dec 31th 2×15 is 100/10×1.5-35=900 (in ten thousand Yuan) (0.5 points)
    The book value of the replaced parts are 220-220/1 100×1 100/10×1.5-220/1 100×35=180 (in ten thousand Yuan) (0.5 points)
    On Jun 30th 2×16, when the production line completed the installation and are ready for intended use, it’s book value is 900-180+240+5=965 (in ten thousand Yuan)
    ①Dr: Construction in process 900
       Impairment of the fixed asset 35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165
       Cr: Fixed asset 1100
    ②Dr: Construction in process 245
       Tax payable --- Value added tax payable (Input VAT) 38.4
       Cr. Bank deposit 283.4
    ③Dr: Bank deposit 8
       Non-business expense 172
       Cr: Construction in process 180
    ④Dr: Fixed assets 965
       Cr: Construction in process 965 (6分)
    (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从2×17年7月1日起,按照重新预计的使用年限以及折旧方法计算折旧额。(1分)
    该生产线2×16年折旧额=965/8/12×6=60.31(万元)
    2×17年1至6月份的折旧额=965/8/12×6=60.31(万元)(0.5分)
    2×17年6月30日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965-60.31×2=844.38(万元)(0.5分)
    2×17年7至12月份的折旧额=844.38×5/(1+2+3+4+5)×6/12=140.73(万元)(0.5分)
    2×17年甲公司应计提的折旧=60.31+140.73=201.04(万元)(0.5分)
    The changes of depreciable life of a fixed asset and of depreciation methods are 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 The calculation of depreciation expense should be based on new estimated useful life and depreciation method since July 1, 2×17.
    The depreciation expense of the product line in year 2×16 is 965/8/12×6=60.31 (in ten thousand Yuan)
    The depreciation expenses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17 are 965/8/12×6=60.31 (in ten thousand Yuan)
    The book value of the product line on January 1st 2×17 is 965-60.31×2=844.38 (in ten thousand Yuan)
    The depreciation expense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17 is 844.38×5/(1+2+3+4+5)/12×6=140.73 (in ten thousand Yuan)
    The depreciation expense Company Jia in 2×17 is 60.31+140.73=201.04 (in ten thousand Yuan) (5分)

  • 第19题:

    某企业2012年6月28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7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2年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74
    B:72
    C:148
    D:144

    答案:A
    解析:
    考点分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解析】双倍余额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所以本题中,该生产线投入使用第一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为370*2/5=148(万元)。另外,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当月不计提折旧,所以本题中生产线在2012年的折旧计提额为148÷12*6=74(万元)。故选A。

  • 第20题:

    甲公司属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3~20×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3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160万元,增值税额为197.2万元;发生保险费12.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3年12月11日,甲公司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1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7万元,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3年12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5)20×5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2.5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6)20×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该生产线停止使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132.14万元,其中含增值税10万元。(7)20×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1)编制20×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3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 (1)借:在建工程117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7.2
    贷:银行存款1369.7
    (2)借:在建工程16.7
    贷:原材料11
    应付职工薪酬5.7
    (3)借:固定资产1189.2
    贷:在建工程1189.2
    (4)20×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为:(1189.2-13.2)÷6=196(万元)

  • 第21题:

    单选题
    某企业2013年6月15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7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

    120

    B

    72

    C

    60

    D

    74


    正确答案: A
    解析: 201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370×2/5×6/12=74(万元)。

  • 第22题: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5年至2×17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15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1 03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5.1万元;发生保险费4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15年12月1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1.8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15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6.8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4)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未来4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58.8万元;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00万元。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8.8万元,改为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5)2×17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122.95万元。(6)2×17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13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要求:(1)编制2×15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2)编制2×15年12月与安装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3)编制2×15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4)计算2×16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5)计算2×16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6)编制2×17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7)计算2×17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及2×17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涉及“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写出其相应地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公司自建的生产线于2009年12月1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的建造成本是150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甲公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则2013年甲公司因该生产线应该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

    260

    B

    300

    C

    162

    D

    152


    正确答案: C
    解析: 2010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1500×2/5=600(万元),2011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1500-600)×2/5=360(万元),2012年计提的折旧额=(1500-600-360)×2/5=216(万元)。2013年计提的折旧额=(1500-600-360-216-20)/2=152(万元)。

  • 第24题:

    不定项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资料如下:(1)2017年3月5日,甲公司开始建造一条生产线,为建造该生产线领用自产产品100万元,这部分自产产品的市场售价为200万元,同时领用以前外购的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的实际购入成本为50万元,购入时的增值税为8万元,领用时该批原材料市价为100万元。(2)2017年3月至6月,应付建造该条生产线的工程人员的工资4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10万元。(3)2017年6月30日,该条生产线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该条生产线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4)2019年6月30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的某一重要部件进行更换,合计发生支出100万元,(改造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已知该部件的账面原值为80万元,被替换部件的变价收入为10万,2019年10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更新改造后的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的方法并未发生改变,预计净残值为零。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条件,回答下列问题。4.根据事项(1)-(3),该条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

    217

    B

    200

    C

    225.5

    D

    334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