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华远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305元/公斤。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1999年A材料的有关材料如下:(1)4月30日,从外地购入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0元。另发生运费1500元,装卸费340元(为简化核算,不考虑与运费有关的增值税的扣除)。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2)5月10日,所购A材料到达企业,验

题目

资料:华远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305元/公斤。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1999年A材料的有关材料如下:(1)4月30日,从外地购入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0元。另发生运费1500元,装卸费340元(为简化核算,不考虑与运费有关的增值税的扣除)。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2)5月10日,所购A材料到达企业,验收入库的实际数量为980公斤,短缺的20公斤系定额内合理损耗。(3)由于该公司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导致上述A材料一直积压在库。A材料6月30日和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95000元和299000元。要求:(1)计算A材料实际采购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A物资采购入库、中期期末和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相似考题
更多“资料:华远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305元/公斤。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1999年A材料的有关材料如下:(1)4月30日,从外地购入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0元。另发生运费1500元,装卸费340元(为简化核算,不考虑与运费有关的增值税的扣除)。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2)5月10日,所购A材料到达企业,验”相关问题
  • 第1题:

    N有限公司(以下简称N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N公司存货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2011年12月N公司发生下列业务:

    (1)12月1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0 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另发生运杂费1200元,装卸费800元,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10公斤,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2)12月8日,从本市购入A材料8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2800元,增值税税额5576元,另支付运输费1000元,取得运输发票,并且税法规定可以按照7%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款项尚未支付。

    (3)12月15日,接受丙公司投资,收到A材料1200公斤,双方协议约定的价值为49200元(含税),协议价与公允价值相符,投资方未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投资协议规定,接受的丙公司投资占投资后N公司注册资本4000000元的1%。

    (4)N公司委托乙企业加工材料一批A材料(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10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5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2000元,材料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加工费用等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5)本月’生产领用12月1日购人的A材料2000公斤,用于生产A产品。

    (6)本月销售B材料600公斤,销售价款30000元(不含增值税),该批材料成本为24600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收到。

    (7)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40000元,期初结存存货账面余额为1000元,期初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

    (1)编制资料(1)-(6)中材料的会计分录;

    (2)测算存货是否发生了减值,如果发生减值做出相关的账务处理。(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元表示)


    正确答案:
    【答案】
    (1)编制与A材料初始计量有关的会计分录
    ①12月1日
    借:原材料8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3600
    贷:银行存款95600
    ②12月8日
    借:原材料337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646
    贷:应付账款39376
    ③12月15口
    借:原材料49200
    贷:实收资本4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9200
    ④甲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000
    贷:原材料
    10000
    支付加工费和税金
    应交增值税税额= 5000×17%=850(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应交消费税2000
    贷:银行存款
    7850
    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借:原材料15000 (10000 +5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15000

    借:生产成本82000
    贷:原材料82000

    借:银行存款35100
    贷:其他业务收入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借:其他业务成本24600
    贷:原材料24600
    (2)存货的实际成本=1000+82000+33730+49200+(-10000+15000-82000+82000)-24600=146330(元)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140000(元)
    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46330-140000=633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6330

  • 第2题: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该企业生产主要耗用一种原材料,该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20元,2019年6月初,该企业“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为300000元,“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6152元,6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2014年)
    (1)5日,从乙公司购入材料5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9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1700元,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1)根据资料(1),下列各项中,甲企业向乙公司购入材料的会计处理结果正确的是(  )。

    A.原材料增加90000元
    B.材料采购增加90000元
    C.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D.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11700元

    答案:B,D
    解析:
    资料(1)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材料采购 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700
     贷:银行存款 101700

  • 第3题: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企业生产主要耗用一种原材料,该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20元。2017年1月初,该企业“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为300000元,“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6152元,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5日,从乙公司购入材料5000千克,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9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5300元,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2)8日,从乙公司购入的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50千克,经查明,短缺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按实际数量入库。
    (3)10日,从丙公司购入材料3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57000元,增值税税额为969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并且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4)15日,从丁公司购入材料4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8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496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5)1月份,甲企业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总计为84000元。
    根据资料(1),下列各项中,甲企业向乙公司购人材料的会计处理结果正确的是()。

    A.原材料增加90000元
    B.材料采购增加90000元
    C.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D.应交税费增加15300元

    答案:B,D
    解析:
    5日从乙公司购入材料应作如下的会计处理: 借:材料采购 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00
    贷:银行存款 105300

  • 第4题: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企业生产主要耗用一种原材料,该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20元。2017年1月初,该企业“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为300000元,“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6152元,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5日,从乙公司购入材料5000千克,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9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5300元,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2)8日,从乙公司购入的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50千克,经查明,短缺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按实际数量入库。
    (3)10日,从丙公司购入材料3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57000元,增值税税额为969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并且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4)15日,从丁公司购入材料4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8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496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5)1月份,甲企业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总计为84000元。
    根据资料(2),下列各项中,甲企业的会计处理结果正确的是()。

    A.发生节约差异9000元
    B.发生超支差异9000元
    C.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D.原材料增加99000元

    答案:A,D
    解析:
    8日,材料验收入库时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4950×20) 99000
    贷:材料采购 90000
    材料成本差异 9000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为节约差异,因此AD选项正确。

  • 第5题: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7年6月初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为600元(假设上述账户核算的内容均为甲材料)。2017年6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6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入甲材料4040千克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即期初材料采购全部入库。 (2)6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运费1000元(不含税,按照11%计算增值税),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3)6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运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千克,经查明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4)6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共发出甲材料7000千克,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5)假设甲材料本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资料(3),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合理损耗不影响原材料的单位成本
    • B、合理损耗应计入实际采购成本中
    • C、合理损耗金额应由运输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 D、原材料入账金额为79600元

    正确答案:A,C

  • 第6题: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7年6月初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为600元(假设上述账户核算的内容均为甲材料)。2017年6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6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入甲材料4040千克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即期初材料采购全部入库。 (2)6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运费1000元(不含税,按照11%计算增值税),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3)6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运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千克,经查明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4)6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共发出甲材料7000千克,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5)假设甲材料本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元。(差异率保留4位小数)

    • A、69849.99
    • B、70150.01
    • C、70500
    • D、69500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某工业生产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日常核算,本期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原材料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00元,材料尚未到达,并支付运费1200元,已取得运费发票,其在采购的时候应计入“材料采购”账户的金额为()

    • A、201200元
    • B、235200元
    • C、218116元
    • D、217000元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法核算,发出材料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量,半年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17年12月初A材料结存1000公斤,实际成本40000元。12月发生有关A材料的业务如下: (1)12月1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另发生运杂费及保险费1200元,装卸费800元,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2)12月8日,从本市购入A材料8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2800元,增值税税额5576元。货款未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3)12月15日,接受丙公司投资,收到A材料1200公斤,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为49200元(含税),投资方未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投资协议规定,丙公司投资后其投资占甲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的1%。 (4)12月31日,汇总本月发出A材料3000公斤,其中生产丁商品领用2000公斤,公司管理部门领用1000公斤。 (5)12月31日,假设用库存A材料生产成丁商品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9400元,丁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5000元,估计销售丁商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000元。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A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 甲公司持有的剩余A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丁商品。 编制甲公司发出A材料的会计分录,并计算年末结存的A材料成本。


    正确答案: 发出A材料的会计处理如下: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入库金额)÷(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入库数量)=[40000(820003280049200)]÷[1000(20008001200)]=40.8(元/公斤)。
    产品生产应负担材料成本=2000×40.8=81600(元);
    公司管理部门应负担材料成本=1000×40.8=40800(元)。
    借:生产成本81600
    管理费用40800
    贷:原材料122400
    年末结存A材料2000公斤(100020008001200-3000),实际成本为81600元(2000×40.8)。

  • 第9题:

    问答题
    长江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发出材料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量,长江公司2012年12月初A材料结存2000公斤,实际成本80000元,12月份发生有关A材料的业务如下:  (1)12月10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另发生运费3200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抵扣),装卸费800元,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2)12月31日,汇总本月发出A材料3000公斤,其中产品领用2500公斤,企业管理部门领用500公斤。要求:(1)编制12月10日购入A材料时的会计分录;(2)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12月31日发出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3)编制12月31日发出A材料时的会计分录;(4)计算12月31日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注:“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资料:华远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305元/公斤。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1999年A材料的有关材料如下:(1)4月30日,从外地购入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0元。另发生运费1500元,装卸费340元(为简化核算,不考虑与运费有关的增值税的扣除)。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2)5月10日,所购A材料到达企业,验收入库的实际数量为980公斤,短缺的20公斤系定额内合理损耗。(3)由于该公司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导致上述A材料一直积压在库。A材料6月30日和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95000元和299000元。要求:(1)计算A材料实际采购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A物资采购入库、中期期末和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 (1)A材料实际采购成本=300000+1500+340=301840(元)
    A材料成本差异=301840-305×980=2940(元)
    (2)①采购付款时:
    借:物资采购3018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银行存款352840
    ②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298900
    贷:物资采购298900
    借:材料成本差异2940
    贷:物资采购2940
    ③中期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6840
    贷:存货跌价准备6840
    ④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存货跌价准备4000
    贷:管理费用400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7年6月初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为600元(假设上述账户核算的内容均为甲材料)。2017年6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6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入甲材料4040千克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即期初材料采购全部入库。 (2)6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运费1000元(不含税,按照11%计算增值税),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3)6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运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千克,经查明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4)6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共发出甲材料7000千克,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5)假设甲材料本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关于资料(3),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A

    合理损耗不影响原材料的单位成本

    B

    合理损耗应计入实际采购成本中

    C

    合理损耗金额应由运输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D

    原材料入账金额为79600元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核存在合理损耗的情形下原材料入账价值的确定。选项A,合理损耗不影响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但是由于确实发生了损耗,所以会影响原材料的单位成本;选项C,合理损耗不需要赔偿,应计入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 第12题:

    问答题
    新星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增值税率为17%,其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甲材料每公斤计划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0年2月有关甲材料收发资料如下:(1)2月1日,甲材料账面计划成本为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有贷方余额1000元。(2)2月10日,企业购入甲材料5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50500元,增值税税额为8585元,企业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材料尚未到达企业。(3)2月12日,上述甲材料验收入库。(4)2月25日,企业再次购入甲材料10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99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6830元,有关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到达企业,并已验收入库。(5)2月份领用甲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其中:生产产品领用140000元,车间管理领用5000元,在建工程领用2000元,管理部门领用3000元。要求: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领用甲材料的实际成本。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2018年)甲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2020年12 月 1 日,该企业“原材料—甲材料”科目期初结存数量为 2 000 千克,单位成本为15 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 月份发生有关原材料收发业务或事项如下:
    (1)10 日,购入甲材料 2 020 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32 320 元。增值税税额为 4 201.6 元,销售方代垫运杂费 2 680 元(不考虑增值税),运输过程中发生合理损耗 20 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2)20 日,销售甲材料 100 千克,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2 000 元,增值税税额为 260 元,材料已发出,并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
    (3)25 日,本月生产产品耗用甲材料 3 000 千克,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甲材料 100 千克。
    (4)31 日,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发出甲材料成本。
    (5)31 日,预计甲材料可变现净值为 12 800 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期初资料、资料(1)至(5),下列各项中,关于该企业 12 月末原材料的会计处理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A.12月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元
    B.12月末列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原材料”金额为12800元
    C.12月末甲材料的成本为13000元
    D.12月末甲材料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A,B,C
    解析:
    本月发出甲材料的成本金额为(100+3 000+100)×16.25=52 000(元),期末剩余甲材料的成本为 2 000×15+32 320+2 680-52 000=13 000(元),选项 C 正确;期末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12 800 元,所以应当计提减值准备=13 000-12 800=200(元),选项 A 正确、选项 D 错误;所以 12 月末记入“存货”项目的“原材料”的金额为 12 800元,选项 B 正确。

  • 第14题:

    某制造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一批原材料,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400000元,增值税税款为64000元,材料运输途中取得的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运费为2000元,增值税额为200元,另发生装卸费1000元,途中保险费8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所购原材料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20%,其中合理损耗5%,另1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 )元。

    A.401030
    B.323040
    C.343417
    D.343230

    答案:D
    解析:
    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400000+2000+1000+800)×(1-15%)=343230(元)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 第15题: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企业生产主要耗用一种原材料,该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20元。2017年1月初,该企业“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为300000元,“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6152元,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5日,从乙公司购入材料5000千克,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9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5300元,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2)8日,从乙公司购入的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50千克,经查明,短缺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按实际数量入库。
    (3)10日,从丙公司购入材料3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57000元,增值税税额为969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并且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4)15日,从丁公司购入材料4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8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496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5)1月份,甲企业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总计为84000元。
    根据期初资料和资料(1)~(4),甲企业“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为269000元,下列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3.77%
    B.“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为8000元
    C.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0.8%
    D.“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为19000元

    答案:B,C
    解析:
    15日从丁公司购入材料形成超支差异8000(88000-4000×20)元,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因此,1月份“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发生额=8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发生额=9000+3000=12000(元)。月末,甲公司“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6152+8000-12000=2152(元)。所以,1月份,材料成本差异率=2152/(30000+99000+600004-80000)×100%=0.8%。BC选项正确。

  • 第16题: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企业生产主要耗用一种原材料,该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20元。2017年1月初,该企业“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为300000元,“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6152元,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5日,从乙公司购入材料5000千克,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9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5300元,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2)8日,从乙公司购入的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50千克,经查明,短缺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按实际数量入库。
    (3)10日,从丙公司购入材料3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57000元,增值税税额为969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并且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4)15日,从丁公司购入材料4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8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496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5)1月份,甲企业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总计为84000元。
    根据资料(3),下列各项中,甲企业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借:原材料 60000 贷:材料采购 60000
    B.借:原材料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 贷:应付账款 70200
    C.借:材料采购 5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690 贷:银行存款 66690
    D.借:材料采购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3000

    答案:A,C,D
    解析:
    资料(3)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材料采购时:
    借:材料采购 5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690
    贷:银行存款 66690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3000×20) 60000
    贷:材料采购 60000
    结转入库差异时:
    借:材料采购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3000
    ACD选项正确。

  • 第17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法核算,发出材料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量,半年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17年12月初A材料结存1000公斤,实际成本40000元。12月发生有关A材料的业务如下: (1)12月1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另发生运杂费及保险费1200元,装卸费800元,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2)12月8日,从本市购入A材料8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2800元,增值税税额5576元。货款未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3)12月15日,接受丙公司投资,收到A材料1200公斤,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为49200元(含税),投资方未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投资协议规定,丙公司投资后其投资占甲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的1%。 (4)12月31日,汇总本月发出A材料3000公斤,其中生产丁商品领用2000公斤,公司管理部门领用1000公斤。 (5)12月31日,假设用库存A材料生产成丁商品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9400元,丁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5000元,估计销售丁商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000元。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A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 甲公司持有的剩余A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丁商品。 编制甲公司与A材料初始计量有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与A材料初始计量有关的会计分录如下:①12月1日
    借:原材料8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
    贷:银行存款95600
    ②12月8日
    借:原材料32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576
    贷:应付账款38376
    ③12月1513
    借:原材料49200
    贷:股本4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9200

  • 第18题: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7年6月初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为600元(假设上述账户核算的内容均为甲材料)。2017年6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6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入甲材料4040千克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即期初材料采购全部入库。 (2)6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运费1000元(不含税,按照11%计算增值税),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3)6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运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千克,经查明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4)6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共发出甲材料7000千克,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5)假设甲材料本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月末的处理,正确的是()。

    • A、期末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B、期末应冲减减值准备1849.99元
    • C、期末应冲减减值准备600元
    • D、期末需计提减值1249.99元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法核算,发出材料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量,半年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17年12月初A材料结存1000公斤,实际成本40000元。12月发生有关A材料的业务如下: (1)12月1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另发生运杂费及保险费1200元,装卸费800元,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2)12月8日,从本市购入A材料8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2800元,增值税税额5576元。货款未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3)12月15日,接受丙公司投资,收到A材料1200公斤,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为49200元(含税),投资方未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投资协议规定,丙公司投资后其投资占甲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的1%。 (4)12月31日,汇总本月发出A材料3000公斤,其中生产丁商品领用2000公斤,公司管理部门领用1000公斤。 (5)12月31日,假设用库存A材料生产成丁商品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9400元,丁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5000元,估计销售丁商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000元。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A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 甲公司持有的剩余A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丁商品。 编制甲公司年末计提A材料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年末计提A材料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
    丁商品可变现净值=丁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丁商品将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5000-5000=90000(元);
    因丁商品的可变现净值90000元低于丁商品的成本91000元(816009400),故A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A.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丁商品的估计售价-将A原材料加工成丁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丁商品将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5000-9400-5000=80600(元):
    A.原材料的成本为81600元,可变现净值为80600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应为1000元;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A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故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7年6月初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为600元(假设上述账户核算的内容均为甲材料)。2017年6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6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入甲材料4040千克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即期初材料采购全部入库。 (2)6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运费1000元(不含税,按照11%计算增值税),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3)6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运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千克,经查明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4)6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共发出甲材料7000千克,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5)假设甲材料本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 下列关于月末的处理,正确的是()。
    A

    期末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B

    期末应冲减减值准备1849.99元

    C

    期末应冲减减值准备600元

    D

    期末需计提减值1249.99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期末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20000+40400+79600-70000)×(1+0.2143%)=70150.01(元),期末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大于原材料实际成本70150.01元,应将“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600元全部冲销。本题详细分录如下: 资料(1) 借:原材料40400 贷:材料采购40000 材料成本差异400 资料(2) 借:材料采购8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710 贷:银行存款94710 资料(3) 借:原材料[(8000-40)×10]79600 材料成本差异1400 贷:材料采购81000 资料(4) 借:生产成本70000 贷:原材料70000 借:生产成本(70000×0.2143%)150.01 贷:材料成本差异150.01 资料(5) 借:存货跌价准备600 贷:资产减值损失600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7年6月初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为600元(假设上述账户核算的内容均为甲材料)。2017年6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6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入甲材料4040千克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即期初材料采购全部入库。 (2)6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运费1000元(不含税,按照11%计算增值税),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3)6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运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千克,经查明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4)6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共发出甲材料7000千克,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5)假设甲材料本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元。(差异率保留4位小数)
    A

    69849.99

    B

    70150.01

    C

    70500

    D

    695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计划成本法下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率=(-700-400+1400)/(20000+40400+79600)×100%=0.2143%,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70000+70000×0.2143%=70150.01(元)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工业生产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日常核算,本期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原材料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00元,材料尚未到达,并支付运费1200元,已取得运费发票,其在采购的时候应计入材料采购的金额为()元。
    A

    201200

    B

    235200

    C

    218116

    D

    217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货物无论是否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额均应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中。所以,应计入材料采购的金额=200000+34000+1200=235200(元)。

  • 第23题:

    多选题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该企业2017年6月初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为600元(假设上述账户核算的内容均为甲材料)。2017年6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6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入甲材料4040千克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即期初材料采购全部入库。 (2)6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运费1000元(不含税,按照11%计算增值税),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3)6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运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千克,经查明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4)6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共发出甲材料7000千克,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5)假设甲材料本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为72000元。根据资料(1)和(2),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

    6月5日借:原材料40400贷:材料采购40000材料成本差异400

    B

    6月5日借:材料采购40400贷:原材料40000材料成本差异400

    C

    6月20日借:材料采购81000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710贷:银行存款94710

    D

    6月20日借:材料采购81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贷:银行存款94600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本题考核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的核算。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应该以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账户,材料验收入库后以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账户,二者之间的差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核算。